吳介民

文章列表

2013/08/01
  • 蘋果日報
「中國因素」衝擊台灣已經數年,為何直到「服貿協議」,才引起全民關注?因為,有別於過去ECFA架構下的幾個協議,它將台灣帶向「社會利益矛盾深水區」,可能影響無數小商家、傳產勞工與傳統白領的生計。
2012/12/25
  • 蘋果日報
2012是「中國因素元年」。這一年,「中國因素」長驅直入。年初,一場異常寧靜的總統大選,十幾個跨海峽營運的財團力挺九二共識,其中一個總裁卻承認:不清楚九二共識內容。
2012/08/09
  • 新新聞
八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後兩天,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訪問香港,《遠東經濟評論》記者劉慧卿問她:「你把五百萬香港人交給一個獨裁的共產政權,道義上是否說得通?」
2012/01/19
  • 蘋果日報
國民黨勝選,有人認為是中國獲勝。中國藉由ECFA綁住台灣經濟,以「九二共識」框限台灣國家定位,組織台商返鄉投票,讓台資財團表態支持「九二共識」。
2010/07/21
  • 蘋果日報
跨海峽政商集團的結盟運作,早不是新聞。
2010/05/31
  • 蘋果日報
富士康事件是中國發展模式負面社會效應的冰山一角。中國模式的一組重要特質是:低人權、強剝削、薄社福。
2009/08/09
  • 中國時報
環繞著ECFA的爭議,大致有經濟利益與國家安全兩種觀點。這兩種觀點均欠缺社會關懷與人文視野。因此,一種新的觀點主張加上社會層面的考慮,例如《將人權條款加入ECFA》(顏厥安,《中國時報.
2008/03/25
  • 中國時報
總統選舉,馬英九贏謝長廷二二一萬張選票。這是民進黨的重大挫敗。也極可能造成台灣歷史主體性運動,一段長時間的憂鬱。
2007/11/27
  • 中國時報
二○○四年大選發生槍擊案,國民黨以在野身分,大規模動員群眾,凱達格蘭大道上的抗爭儀式,宣告了「第二個民間社會」的誕生,接著在媒體民粹化的大環境中,紅衫軍與反制紅衫軍的動員,醞釀為慢性政治危機。
2000/03/27
  • 公共論壇
陳水扁當選總統,是台灣政治社會局勢的劃時代變化。在諸多政治生態的變動趨勢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五十年來,民間社會所代表的進步和批判聲音,很可能隨著反對黨的執政而一夕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