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反核,音樂節

2009/07/26
音樂文化評論者

夏天的八月,在一南一北的海岸,有兩個很特別的音樂節。我不是說「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節」,也不是南方的「春天的吶喊」。而是「2009貢寮諾努客:鐵馬影展 +環境音樂祭」和台東「東海岸音樂季」。

一、貢寮

如今人們想到貢寮,會馬上想到貢寮海洋音樂祭,想到沙灘、比基尼、陽光、啤酒,喔,還有音樂。

但在更早之前,貢寮讓人聯想到的是核四以及反核運動。環境工作者崔愫欣說,貢寮當時是環保運動的聖地,許多關心環境的年輕人成為第一波的朝聖者。

2000年,縣政府舉辦第一屆海洋音樂祭,然後逐漸地,一個以獨立音樂為主的音樂節,吸引了二十萬人,並進入台灣青年文化的集體想像。海洋音樂祭確實成為台灣的奇蹟(當然不能忽視7-11的「偉大」貢獻)。

但就在鼓聲與吉他聲的熱情吶喊中,在我們喜歡的音樂人的歌聲中,福隆海灘的沙灘卻嚴重流失。本來在橋左邊沙灘上的音樂祭大舞台,被迫轉移到右邊的沙灘搭建。

2002年,長期投身反核運動的環保團體「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在音樂祭現場針對遊客做問卷調查,問音樂青年們是否知道福隆沙灘因核四碼頭工程逐漸流失?或是否知道核四的出水口就在福隆海灘旁?

03年的第四屆音樂祭,綠盟開始在音樂祭擺攤宣傳。2005年,他們與音樂人結合組織一個「愛音樂、救沙灘」的活動。張懸、薄荷葉等音樂人參加記者會、表演時在台上向觀眾呼籲,或是在身上貼著紋身貼紙。獨立音樂人第一次大規模地集體參與環境運動。此後,年復一年,綠盟繼續擺攤,海洋音樂節則變得越來越奇怪:新上任的周縣長曾要上台唱歌,今年更是喪失了獨立精神。

於是,今年夏天,綠盟決定自己辦演唱會,讓貢寮回到原來的精神:反核,並讓關心環境音樂人們在這裡唱出:貢寮你好嗎?

二、台東

七月中某個夜晚,我在台東都蘭糖廠咖啡館,旁邊散落的椅子坐著巴奈、那布、達卡鬧、陳建年、剛得金曲獎的南王三姊妹。大家輪番上去拿著吉他唱歌,且不是只有這些台灣最動人的聲音可以唱,「素人們」也可以上去唱,只要你在歌王歌后前不害怕。

一箱啤酒放在中間給大家喝(那天正好是糖廠咖啡館的原來經營者不做了),喝完了,大家就一起湊錢去買。

那是最棒的live house,最動人的音樂氛圍,沒有任何矯情,沒有所謂台上與台下 的分野。因為音樂就深植於他們的生活中,音樂就來自土地上。

台東如今是台灣最珍貴的音樂寶山,一個個歌手用他們的美麗聲音撼動台灣。尤其是都蘭更形成一個社群,人們在這裡歌唱、生活。前兩年,歌手巴奈舉辦都蘭音樂創作營,去年將成果出版為專輯「停在那片藍」。也是在去年,在原住民的狼煙行動之後,巴奈、那布想要用音樂繼續傳遞關於原住民權利、歷史與記憶的訊息,所以他們邀集了部落長老與在地朋友組成了音樂團體「Message」,並在今年一月出版一張精彩的同名專輯。

現在,非台東人也有機會去感染到台東及都蘭特殊的音樂氣氛。在八月五到九號,他們將舉辦一個東海岸音樂季,內容包括音樂工作坊、在地的手創市集,當然,還有海岸邊的音樂。

從官網上,你可能看不到這個音樂節還有一個隱含的抗議行動。

經濟部選擇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為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候選場址其中之一,而這個選址是排灣族的傳統領域。於是這群台東的音樂人在最近一直呼籲,台東要的是成為音樂之鄉,而不是核廢料的墳墓。

所以在這個音樂節中,除了聽到國際與台東的音樂人如何在海邊交織出最富生命力的音樂,你或許也會聽到巴奈在台上或台下跟你聊核廢料,與台東的環境問題。

美麗的音樂是不可能是從被污染的土地上誕生的。

所以,八月前兩個週末,請先來貢寮,再來台東;在這兩個海岸感受夏天的海風,聆聽最棒的音樂,並且,關心台灣的環境。

2009貢寮諾努客 http://taiwannonuke.blogspot.com/

2009東海岸音樂季 http://tmf.ccl.ttct.edu.tw/index.asp

建議標籤: 

回應

「並成為進入台灣青年文化的集體想像」

「他們將舉辦一個東海岸音樂季,內容音樂的工作坊」

「美麗的音樂是不可能是被污染的土地上誕生的。 」

這是什麼怪中文?要自稱是「作家」,是不是該對自己的文字多些尊重與謹慎啊?

雖然是正確且「正義」的訊息,但這種等級的文字素養,讀起來真是令人難受。

經樓上一提醒,
發現還不止這些錯誤,很多句讀起來都怪怪的
真好奇「搖滾作家」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呢?

是被一種淺薄而缺乏厚度的正義詞藻,年輕人對反叛的廉價想像,以及他汲汲營營的自我拉抬,所建構出來的。

一句一段的音樂文化評論者。
新詩型的作家。

主流媒體對知名作家或暢銷作家都會讓步。
寫得爛也無所謂,名氣勝過內容。
多產最重要。

原來不是只有我覺得他文筆爛,他超愛用「是」這個贅字。

「這個選址是排灣族的傳統領域。於是這群台東的音樂人在最近一直呼籲,台東要的是成為音樂之鄉,而不是核廢料的墳墓。」

「但在更早之前,貢寮讓人聯想到的是核四以及是反核運動。」

苦勞網的特約記者,個個文通字順。
搖滾作家偏好美式或不倫不類的中文。
來應徵特約,應該會被退稿。

謝謝大家的指教。因為受綠盟之邀,希望可以幫上一點忙,所以寫完之後就立刻發出去,以致出現第一位訪客指出的三個疏漏之處,非常感謝指正。以後會更加注意。

to 樓上:

你確定「苦勞網的特約記者,個個文通字順。」嗎?

不過後面那二句蠻中肯的。

看到嚇了一跳,我也要小心自己的文筆!
不知修改後的版本 網路上能看到嗎? 張鐵志已經把潤飾稿寄來綠盟但只有我們能看到,邀請他就寫,算是很幫忙的朋友。我們自己的活動本身也希望能再深化 所以需要更多朋友加入、批評和指教!! 先謝謝你們!!

已將本文更新為作者修改過版本。

雖然文字上確實是不順,但張鐵志先生挺有風度的。

張鐵志是挺有風度的。
修改過的文章仍舊寫得支離破碎。改得毫無誠意。
「美麗的音樂是不可能是從被污染的土地上誕生的。」
對文字、句讀不用心,自稱文化評論者不是自我拔高嗎?

大家說的是啊,我看這個活動找這種文化評論者來寫文章,也是不值得期待了。

由小見大,見微之著,大家也一起抵制吧!

文章改了跟沒改一樣,裡面一堆文句讀起來都超級古怪的,像是翻譯
機搞出來的文體。

這句最糟糕:

「美麗的音樂是不可能是從被污染的土地上誕生的。 」

「是不可能是從」?真懷疑張鐵志大作家以前的中文老師
是誰。

其次,這句話的文意也很荒謬離譜,世界上多的是從苦難、悲慘、貧
窮、乃至戰亂的社會情境下,藉由人類意志與反思,轉而孕育出堅毅
、強悍,乃至美麗的音樂。我實在不知道一個自稱是「音樂評論人」
的「作家」,何以能無知天真地認為,美麗的音樂只能孕育自無污染
的土地?即便是為了運動需要,要寫這麼情感文,論理也無須如此粗
糙吧。

喔,聽說還是個旺報文化版「主任」來著,竄起的速度還真快啊,只
可惜細讀其文字,是完全經不起檢驗的假貨。

請樓樓上不要匿名
讓我們大家知道您辦的活動和寫的文章有多好
要酸這篇文章作者可以
但不必牽拖這個活動的用心吧
無聊

「一箱啤酒放在中間給大家喝,喝完了,大家就一起湊錢去買。」

這是小學生在寫週記嗎?旺報的文化版找這種人當「主任」,看來前途堪憂。

大家都不要匿名,大家都誠實講這個爛活動找爛人來寫是不是很爛!

看到了吧,旺報就是統派媒體,旺報的文化主任當然就是統派,而這個活動又找統派來寫文章,更是無恥無知的統派,大家不要上當了

文字就是一個人的展現,文字也可以展現一場活動背後的意識型態,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文字和活動會這麼差了,就是因為作者和活動舉辦者是統派!

原來主要爭議是旺報阿..

張鐵志的美式造句法。

「當然,還有海岸邊的音樂..」
「於是,今年夏天...」
「2000年,...」
「現在,非台東人也有機會...」
「前兩年,歌手巴奈…」

他的爛中文與統獨有什麼關係?
不要轉移焦點。

苦勞網的搖滾記者寫得比張鐵志好N倍。
張鐵志該讀郭安家的文章。

因為不爽張鐵志 就抵制活動
會不會過激啊?

社運圈、人權圈、搖滾(?)圈互相拉台的一票人....能怪別人酸嗎?原來別人都在看...

說到美式中文和標點,樓上好像沒指出問題。

「我不是XXX,也不是XXX。而是XXX」, neither nor, rather
「七月中某個夜晚,XXX」,In july,
「,然後逐漸地,一個以獨立音樂為主的音樂節,」Gradually,
「但在更早之前,貢寮讓人聯想到的是XXX」Prior to this,
「台東要的是成為音樂之鄉,而不是核廢料的墳墓」。rather than

文化評論者的中文水準爛。大學校長的水準也好不到那去。
連杜正勝都可以當院士。可想而知台灣的中文是個什麼水準?
李家同也是亂寫一通,出完第一本書後,文章每況愈下。他寫什麼,報紙登什麼。當紅的文化評論者和大學教授不會寫出讓(藍綠)當權者跳腳的文章。
批評從來就是點到為止。這些人和主流媒體向來是魚水共生關係。
文章的目的在於彰顯多元民主社會和商業媒體有容乃大。
苦勞網的讀者,不必太刻求這些人。自詡「左手進行政治研究/社會批判、右手書寫音樂文字/文化觀察」,當笑話聽聽就是了。

到底是
文章寫得狗屁不通的知名作家比較可悲?
還是
只因為自己的中文程度比知名作家稍好便大放厥詞的名不見經傳縮頭龜書生比較可笑?
大家想一想吧

以下開放匿名訪客向爺爺我磕頭請安

樓上的爺爺發揚阿Q精神,以孫子打爺爺沾沾自喜。
阿Q的名氣大。名氣大最重要。
文化評論者的中文程度不能討論,你把名作家當神明?

多做事
少廢話

張鐵志的回應:

「每個文字風格不同,有人簡潔,有人繁複,那麼喜不喜歡是個人之見。至於那裡網友硬要用英文去對應我的句子,我覺得很可愛。譬如他舉例「台東要的是音樂,不要核廢料」,這就叫做美式中文?我很想請他幫忙改寫。」

所以一切是文字「風格」的問題。嗯。

搞什麼,明明知道文筆爛,還允許對方寫文章,明明知道騙吃騙喝,苦勞網居然也刊登,真是共犯結構

不不不
張小鐵可是野草苺的進步導師
可見他是獨派的
獨派的才是拖垮反核及其他社會運動
出賣基層的走狗啊
所以當然要支持周縣長主辦的貢寮海洋音樂季啊

原來如此啊,原來作者是橫跨統獨的牆頭草啊,真是不看不知道,看了嚇一跳

既然獨派拖垮社會運動,參與統派的反核運動員原來就有正當性了

真是增廣見聞啊

不看樓上的留言,還不知道周縣長除了辦海洋音樂季,也出錢支持這場反核音樂會

大家快去參加,被馬狗摸頭囉

張鐵志原先寫得是「台東要的是成為音樂之鄉,而不是核廢料的墳墓。」
張鐵志最新的回應是「台東要的是音樂,不要核廢料。」
看起來像中文,寫來寫去都是美式中文,但這一句不算太離譜。

「台東歡迎音樂、堅拒核廢料」這才是白話文 。

整篇文章有問題何只這一句。
一托拉庫的網友都指出來了。文化評論者我手寫我口,還能打死不認帳。
民國初年寫出這種文章還情有可原。

回應樓上

文字寫的
不中不西的。
老兄你孤芳自賞,
應該,
不是風格的問題
吧。

反正上面抹來抹去也沒人真在討論貢寮跟反核,
我就趁亂問一下,好久不見ALLCOME了,
有人知道他是怎麼消失的?

to yning,

我也覺得不是風格的問題。
中文爛,講什麼風格。
「台東要的是音樂,不要核廢料。」也不離譜。
張鐵志要是每一句都像這樣,網友也不會一直幹樵他。

人家大作家願意抽空寫篇文章"協助"社運就不錯了,小民們還敢要求品質?

幫忙轉貼一下活動訊息.....
至於下面這個文筆好不好,我就不知道了,各位看官自己判斷

麵包與玫瑰:民歌與搖滾的勞動之聲

講師:張鐵志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政治與文化評論家,資深樂評人,NGO工作者。曾於中時、聯合、自由時報副刊、印刻文學、新新聞、中國音樂雜誌等撰寫專欄,特別關注文化與社會的相互連結。

* 2004年出版《聲音與憤怒:搖滾樂可以改變世界嗎?》獲選為當年年度好書,此書2008年在北京出版簡體版。2007年出版《反叛的凝視:他們如何改變世界》。現為中時媒體集團旺報文化副刊主任。

講座內容

在西洋音樂的傳統中,民歌從一開始就是就是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苦樂。進入搖滾時代,許多歌手都是來自工人階級背景出身,尤其是在階級意識分明的英國,即使許多人後來成為巨星,但仍不忘自己的出身,例如流行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巨星:披頭四的約翰藍儂,在單飛之後,積極參與反戰運動和左翼運動,並寫下一首歌詠勞工的歌曲 “Working Class Hero”。而美國七零年代至今最重要的搖滾巨星Bruce Springsteen也是從一開始就為那些經濟轉型中掙扎的藍領階層代言,並從未失去他的人道主義。至於外型叛逆的龐克樂隊,其實一開始是反映七零中期英國青年高失業率的痛苦與挫折,尤其是這支經典樂隊The Clash。

* 美國民歌之父Woody Guthrie:唱人民的歌、為人民而唱
* 左傾超級巨星John Lennon: 歌詠勞工英雄的榮耀
* 龐克經典樂隊The Clash:怒吼底層青年的憤怒
* 美國搖滾天王Bruce Springsteen:吟唱美國夢的虛幻
* 英國民謠良心Billy Bragg:永遠與工人站在一起

...之父
...樂隊
...天王
...良心

台灣工運現在封建到這個地步啊?
要靠拜外國的搖滾神仙才有力量?

我覺得這些留言是有意義的。
可以讓我們反思,市面上某批「文化評論者」的真偽(寫很多文章、一直曝光就代表很厲害嗎? 但文字表現又不是那麼一回事?),以及NGO、文化活動找這種「明星文化評論者」拉抬的意義。

這只代表文化人 和工運一點關係都沒有吧?
張鐵志愛美國是他的事
台灣工運和他沒啥關係啦

大家不見得覺得很厲害
且張鐵志文字的意義在於介紹而非文采吧?

「即使許多人後來成為巨星,但仍不忘自己的出身」

「至於外型叛逆的龐克樂隊,其實一開始是反映七零中期英國青年高失業率的痛苦與挫折,尤其是這支經典樂隊The Clash。」

這真的,怪語法。

「走了一個ALLCOME,來了一個洋腔的文化人。」

用文筆好壞來批評,真的是有點吹毛求疵
第一位舉出的三個例子,其實比較像是寫稿時墜字忘了刪的情況
後來卻被導向成文筆的問題...

我覺得大家的表達方式本來就不可能一致
何況文筆的要求,也是在設立一種文化門檻
這樣叫不常寫作、文筆差,但想表達憤怒的人,以後還趕投稿給苦勞嗎?...

「作文老師ㄙˊ常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