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就非核,有本事的誰怕誰!

2011/04/06
劍橋大學控制工程博士,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教授

責任主編:樓乃潔

每次有人提議廢核,就會有人質問:「沒有核電台灣的經濟會垮掉,誰願意負責?」真有這麼嚴重嗎?沒知識、沒本事的才會怕非核!

台電說:核能發電每度成本僅約新台幣0.677元,如果沒有核能,電價就要飆漲。

原能會引述台電的資料說:每度電的成本核能為 0.62元 < 水力 1.34元 < 風力 3.22元 < 天然氣 3.54元 < 太陽能 13.95元。但是仔細看台電的簡報,0.677元根本只是運轉成本,而不含興建成本與除役成本。但後兩項(興建與除役成本)才是核能發電最主要的成本。所以,台電有意遮掩核電的真實成本

馬凱說:如果沒有核電,台灣的產業就會拼不過有核電的國家。 我想了老半天,就想不出台灣還有哪個主要產業的競爭力是靠廉價的電力在支撐。電價漲一倍台積電會倒嗎?聯發科會倒嗎?需要廉價電力才能支撐下去的產業不是老早就都已經外移了嗎?

何況,就算廢了核電,電價頂多漲19%,而產業成本頂多也只漲0.59%,有什麼好怕?

Wikipedia 有一份詳盡的發電成本資料(Cost of electricity by source),其中表一顯示美國能源部對2016年的發電成本估算,每百萬瓦-小時的成本(美元)是:燃氣發電(約70美元)<水力發電(約86美元)< 燃煤(約100美元)< 陸上風力發電與地熱發電(約100)< 先進核能(114)< 太陽能電池(約211美元)<海上風力發電(約240美元) 。如果怕燃煤會導致溫室效應,具有碳捕獲與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技術的先進燃煤發電也僅略高於核電(成本約136美元,比核電高19%)。

煤至少還可以用到2112年,那時候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成本可能都低於核能。為什麼我們不可以暫時用先進的燃煤發電來取代核電?

用先進的燃煤發電技術會讓電價漲19%,對台灣的產業衝擊有多大?2008年夏天台電分兩階段調漲電價37.8%,其中工業用電漲46%,不但沒聽說哪個工廠倒了,甚至也沒聽說哪個產業出來抗議或抗爭。因為,這樣的漲幅下,產業的平均成本也僅上漲了1.18%而已。 (詳見 http://edm.dediprog.com/information/21217http://www.hiqc.com.tw/life_3-1.php?cid=7&id=1183&rows=0&pages=1

也就是說,假如我們用先進的燃煤發電技術取代核電,產業成本頂多漲0.59%。我們有必要為了這微利而讓台北跟核電廠綁在一起嗎?

何況,低廉的電價只不過是在保護不值得保護的產業而已,甚至還讓有能力的產業因循怠惰而不求進步。裕隆 LUXGEN 的廣告說:從三義廠出發到台北港,走向世界之路僅短短138公里,卻花了50年的努力才能夠以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問題是:若非WTO的壓力逼政府完全撤除對汽車業的保護,裕隆會願意不畏艱難地走出去嗎?

台灣先天缺乏能源和原物料,但教育的發達程度在亞洲僅次於日本。我們原本就該認真發揮人力素質的優勢,降低產業對能源的倚賴,怎麼反而用低廉的電價來鼓勵沒有競爭力的產業,而無意中排擠了更值得培養的產業?

英國的服務業對GDP的貢獻佔75.9%,遠高於製造業的13.3%。其中光是通路商、旅館、餐飲與維修的貢獻就有14.6%(大於整個製造業),而商業資訊、服務與金融的貢獻為30.4%,政府部門(含國防、教育等)為23.6。這才是台灣該走的方向

面對經濟迅速起飛的大陸和中南半島,難道台灣不能利用這華人掌權的龐大經濟體來擴張服務業,以及技術附加價值高而低耗能的精密製造業,來取代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產業,以及走出對核能的倚賴嗎?

產業方向對了,能源問題就會跟著解了。提心吊膽地抱著核能當競爭力的基礎,只會愈來愈加重台灣對核能的倚賴,永遠淪陷在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困境裡。只有既懶惰又愚蠢的政客才會抱著這種策略不放。

裕隆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拋棄對廉價電力的倚賴,台灣才會走向全世界!

註:本文原刊載於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建議標籤: 

回應

有本事的部會(不會)在此嗆聲!!

為什麼要把廢核跟經濟去除政府干預掛在一起?

苦勞網刊新自由主義的文章都不必先審過嗎?

<用低廉的電價來鼓勵沒有競爭力的產業>
不懂這個詭異的邏輯
什麼是沒競爭力的產業
電這種民生必須品憑什麼不應該價格壓低
那房價貴也是沒競爭力的人活該死好買不起房子嗎

根據美國CIA的the world fact book指出
法國的產業結構為是71.8%的勞工從事服務業
https://www.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geos/fr.html
但是法國的核能發電場是世界第二多的
顯示服務業比例很高的國家依然依賴能源
這個現象基本上就不符合文章的推論
<產業方向對了,能源問題就會跟著解了。>

<煤至少還可以用到2112年,那時候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成本可能都低於核能。>
證據在哪? 千禧年以前人類也以為21世紀會有機器人替我們做家事
此外那如果石油還可以再用一百年我們就可以不顧後代爽爽用嗎?

有些是有道理,不過有的是亂寫,例如我們若持續的增加CO2,人類就算不會因為核電死亡,也會因為氣候改變死亡. 以近日新聞來看,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 若從我的角度來看,應該盡量減少會產生CO2的發電方式,改採對氣候較無害的. 以台灣來看,似乎選擇不太多,這才是重點所在.

前面寫得真好!!!

但後面的推論好可惜 
1. 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多 但不代表我們具有人力素質的優勢
2. 舉英國的例子套到台灣身上很不適合 從基本背景來看就是天差地遠 文化歷史、天然資源、人口市場都大不相同
3. 台灣土地小、人口相對少、市場有限 針對國內市場發展的產業本來就會有瓶頸 服務業難以取代製造出口業

樓上幾位不知有沒有小朋友了,我個人非常贊同不需要讓毀滅性的建置來破壞後代生存的權利,我們都不應該為了眼前生活的便利及經濟性而忽略了未來的思考。

風險成本應該估算進去,如果核能像日本一樣失控,往後幾年的出口應該是瞬間化為零吧!!那時候講經濟成長都是屁.....

教授賺錢賺很多當然無所謂阿
汽油漲幾毛大家都唉唉叫了
那電價漲價要怎麼辦?
民營電廠的電就是比台電貴成本會反應在電價上
電價上漲造成的物價上漲是教授全額承擔嗎?
那些反核大學生胡扯說漲幾塊錢我付的起
但是碰到雞排漲價五塊就說政府無能馬狗下台
這不就是台灣環保人士的荒謬嗎

個人只有三項看法:

1.反對"用低廉的電價來鼓勵沒有競爭力的產業",這句話認同:當金磚四國與新興發展國家取代原先國家,大力發展重工業與傳統產業時,台灣根本不需重複扮演這種角色。

2.政府是否干預與鼓勵市場,答案為:仍有必要。
如果台灣在過去50年內,政府採行自由經濟的政策,今天根本不會產生經濟奇蹟,甚至帶動資訊產業發展。

3.服務業是否能提振台灣經濟,答案是:否定。
比起台灣,人力、物力豐饒的中國大陸更適合發展服務業。

"3.服務業是否能提振台灣經濟,答案是:否定。
比起台灣,人力、物力豐饒的中國大陸更適合發展服務業。"

值得商榷:只有更適合 沒有不適合.

難不成台灣又回到以前的農林漁牧&工業之一二級產業??

服務業可能擴大內需 也有可能轉出口...

(另外:台幣升值 有利進口 不利出口 正適合適度擴張內需)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is the Great...

台灣是否適合發展服務業,這點還是否定:

現在的台灣,不僅面臨少子化危機。雖然這一兩年內消費意願確實有所提升,但比起金融海嘯前的榮景,尚有一段距離。

確實,提升內需相當重要,但更要考慮荷包是否飽滿,才能提高消費意願。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外資大量湧進當地開發投資。由於求職方面獲得改善,生活漸趨穩定之下,消費意願逐年提升,才能建構內需發展。

還有一項重點,提升內需不僅為提高就業率,最重要的就是產品設計與定位:如何讓消費者忠誠與願意消費當地產品與觀光,這也是課題。

說到這裡,有住過/長期居住桃園市的朋友,在此可以想一下:將近二十年前的桃園市與現在的桃園市有何不同之處?說真的,當時桃園市最熱鬧的地方並不在火車站附近,但為何這將近二十年內變化如此之大,或許這些也能討論一番。

思想要解放,
才不會變成一言堂,
也是公共性強的媒體可取之處。

NEVATHIR (未註冊) 週四, 2011-04-07 17:00

為什麼要把廢核跟經濟去除政府干預掛在一起?

苦勞網刊新自由主義的文章都不必先審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