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千瘡百孔立法院 民進黨勿卸責

2013/09/20

「國會關說風暴」延燒超過十天,掀起國民黨的馬王之爭,當事人之一的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卻在民進黨中央護衛下,高舉違法監聽、總統違憲的大旗,領導民進黨團在立法院會期開議第一天,以黑衫軍之姿再度占領主席台,癱瘓國會,這就是王、柯主導下的立法院。在朝野立委恍若未覺,仍順行王柯意志的同時,挨罵的從來不是王柯,而是朝野兩黨與尊嚴和社會聲望都低到谷底的立法院。

在眾人皆曰立法院可罵之後,柯建銘終於出面,自請立法院紀律委員會調查,並要求全程公開透明,讓當事人有充分的說明機會。這個建議可行、必行,千瘡百孔的立法院此時不振形象更待何時。而且,不但要調查柯建銘,也要調查立法院長王金平,更要邀請指控王柯的檢察總長黃世銘進行兩造對質,而非運用國會監督行政機關預算與重大政策的政治壓力,要求黃世銘就關說風波進行專案報告,讓黃世銘片面挨罵。

柯建銘自請調查同時,不忘提醒立法院紀律委員會過去八名紀律委員都是國民黨籍,暗示紀律委員會「可能不公」。新會期開始,紀律委員會必須依國會規章改組,民進黨若不放心,大可參與紀委角逐,但是,不論未來新組成的紀律委員會政黨比例如何,朝野紀委都必須理解,此刻他們不是為自己所屬政黨從政同志奮戰,而是要為中華民國立法院的形象與清譽奮戰,立委職權大到監督重大政策與預算,小到選民服務修路燈,請託、關說勢不可免,但是,根據立委職權行使法,不得介入司法關說是非常明確的界限,沒有模糊空間。柯建銘不必擔憂他遭到紀委們的不公平對待,如果他有事,為他關說的立法院長王金平不可能沒事,兩黨扯平。

柯建銘既已自請調查,並呼籲「愈快愈好」,立法院就沒有延宕的必要和托詞,包括立法院長王金平既身為立委,亦無自外於調查的可能,儘管王金平的民意支持度因關說風暴而暴漲,但是,根據特偵組的監聽譯文,「關說」情節幾乎可以確定,輿論只是對關說責任的輕重,及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總統的處理程序見仁見智。立法院紀律委員會既要調查,所有當事人全部找齊,監聽譯文公開透明讓全國民眾仔仔細細再聽一遍,看看這到底是不是關說?如果不是關說那是什麼?看看全民能否容忍朝野立委可以透過預算審查權,要求檢察官對司法個案上訴或不上訴?

就像立法院長王金平,民進黨總召柯建銘也是「國會特殊的存在」,儘管身纏官司,爭議百出,總能全身而退。這一次為了柯建銘捲入全民電通背信案的關說風暴,法務部長已經去職,最高檢察長陳守煌移送評鑑,別忘了,早在2008年柯建銘涉入的花蓮三棧礦場盜賣砂石弊案,前調查局長葉盛茂因為洩密給柯而入獄服刑兩年,前檢改會召集人檢察官陳誌銘也因車上夜會柯建銘而遭調職處分,柯建銘司法關說前科累累,卻從來不必負責遭懲,受苦倒楣的永遠是別人。

去年黨內同志王幸男具名檢舉,指控他嫖賭俱全、介入公共工程、接受選民請託不辦事,事後又不肯退錢等等六大爭議,認為他不再適任黨團總召,然而,檢舉案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前任黨主席蔡英文聞柯建銘之名而皺眉,卻不敢大刀闊斧處理;現任黨主席蘇貞昌面對柯建銘大批引介黑道入黨、代繳黨費養人頭黨員等事實,同樣不加處理,爭議在黨內胡炒一陣,又沉寂了。說穿了,民進黨需要柯建銘的人頭黨員,還需要柯建銘喬事情的功力,就只能放任惡瘤坐大。

王金平賣交情給柯建銘的下場又是如何?照柯建銘的說法,王金平扳緊臉孔說,「我這輩子就拜託你這件事,不要讓立法院空轉」,結果照樣空轉,王金平的交情賣到太平洋去了。不讓立法院空轉,是朝野立委的職分,何須拜託?王金平根本是把自己的國會議長顏面「喬」到柯建銘的冷屁股上,柯建銘自請立法院紀律委員會調查,是替民進黨卸責,民進黨可以沒有道德底線,立法院不能沒有,否則,台灣司法不可信、國會不可信,還有何民主前途可言!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

回應

加倍奉還 胡說八道
2013-10-21 中國時報 孫慶餘

民進黨要推倒執政黨內閣,還要執政黨立委支持,根本違反民主制度設計原則。你說馬政府、江內閣民調差該下台,但民調支持度未必即是選票,國民黨民調支持度低不表示民進黨民意好。而且當年阿扁支持率跌到10幾趴,外加百萬紅衫軍,阿扁照樣未「聽命」下台。
「千夫所指,無疾而終」是前民主、前法治時代規範人心的無形準繩,有如專制帝王時代用「天人感應」規勸帝王一樣。民主時代是用輿論及選票來討論及判定政黨成敗得失的時代,黨與黨對決如倒閣案基本上與人民無關。政黨把自己等同於人民或自認代表人民,以此來僭居某種道德優越性,若非欺詐,亦是某種不當比附。
政客利益超越政黨,政黨利益又超越人民,政客及政黨永遠不代表人民,只有人民能代表自己,盧梭《民約論》已說得夠清楚了。這次倒閣案,明明是蘇貞昌等幾個人決策,連民進黨中常會都不獲參與;蘇竟然滿口「人民」,倒閣失敗後還說國會多數(黨)在國會外是少數,「今天你們與人民為敵,將來人民一定要你們加倍奉還!」
與蘇一鼻孔出氣的柯建銘也說:「2014、2016年,全民一定會十倍、百倍奉還!」誰是人民?誰要某人加倍奉還?人民絕對不會說這種話,只有失敗者洩憤才說這種話。自己失敗了,就說人民會報復;自己決策錯誤,就說是為了人民,是做對的事。「沉默的人民」未免太好用了!
政黨惡鬥年代最常見的惡習是「人民人民,多少欺詐假汝之名以行」。「人民」賦予說話者某種道德優越性,可以站在高處批判人、整人、欺騙人,連帶他的邪惡動機也被隱藏,壞人變成好人。
民主有理想的部分,也有現實的部分;理想是它的整套價值、終極目的,現實是熊彼德所謂的程序、手段(他根本不承認民主有何偉大目的)。熊彼德認為:多數民主學說的主要缺陷,在於把手段、程序抬高為理想,現實反而被忽略。民進黨正是這樣:在需要手段的地方,手段往往被他們抬高為理想,藉此批判他人,以掩飾自己的不顧現實及不願面對現實。
民主的現實部分,凡有選舉就必須配以罷免:在總統制國家,是對民選總統的罷免權;在內閣制國家,是對內閣的倒閣權。前者應由人民發動,是人民之權;後者由國會自行發動,是國會之權而非人民之權。而人民發動罷免,通常不計成敗,只做自認對的事;國會反對黨發動倒閣,一定衡量實力、時機。
現在民進黨發動倒閣,剛好相反:把自己的責任推給人民,把民主的手段部分無限上綱為偉大理想,藉「民意」解消自己的不負責任;做錯了事還振振有詞,說人民會加倍奉還;甚至說,倒閣案沒過,江宜樺更該下台。這已經不是手段使目的合理,而是在歪曲乃至扭曲民主,完全胡說八道了!
倒閣戰不是道德戰。民進黨把倒閣戰當道德戰來打,就是把現實讓位、犧牲於空洞理想;而民進黨的理想性根本經不起檢驗,已經很少國人相信民進黨比國民黨更具道德理想性。民進黨最好小心:別把自欺而不能欺人的理想玩過頭,最後連民主的現實(實質)部分也被自己玩完了!(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