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謬的歷史何時才能不再重複?

2011/03/20
苦勞網特約記者

責任主編:王毅丰

趁著福島核災引發對核電廠安全質疑的浪潮,台灣環境保護聯盟打鐵趁熱,在今天(3/20)發動「我愛台灣、不要核災」遊行。雖然社會大眾普遍感到恐慌,不過在未經教育與組織的情況下,倉促動員不易,再加上這個時機剛剛好就在民進黨立委選舉初選之前,提供給參選人一個很好炒作的題材,如果這些參選人大力動員參與遊行,馬上就會變成一個「民進黨的場子」,把核電議題再丟回「藍綠對決」的老路上,使這一個犧牲如此慘烈換來的反核新契機因而破滅。

所以在環保聯盟沒有與其他環保團體討論,就決定舉辦這一場遊行之後,環團大多採取保留的態度,但是在遊行既定、並已大規模宣傳後,環團的進退顯得十分尷尬;除了鹽寮反核自救會不得不「陪玩」,環團中就只有主婦聯盟和看守台灣加入了主辦單位的名單,而如台灣長工會等政治色彩明顯的團體反而趁機成為主辦單位,而搶到了上台的機會。而在遊行前,環團建議不要讓政治人物上台,也未被環盟採納。

5542707264_9d1b61b9d0.jpg
反核遊行成為政治人物的舞台。(攝影:孫窮理)

而這一場遊行果然也在大批「泛綠社群」與民進黨候選人的簇擁下,無力動員的環團在其中顯得很不起眼,加上整個遊行路線拉得很長,在下午兩點中正紀念堂出發時的3、5千人,到了立法院前只剩下5百人不到,而軍容壯盛的「台灣長工救國軍」2百人更加引人注目,雖然環盟強調,他們有去邀朱立倫來參與遊行,也歡迎藍營政治人物參加,但是這種狀況,不要說藍營政治人物了,就連綠營政治人物,如幾乎全程參與遊行的蘇貞昌也不會在這種場合看起來就是「謝系」的場子上台。

在出發演說最後,長期與貢寮居民並肩作戰、監督核電,在福島核災發生後,又一直緊盯近況,傳遞訊息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崔愫欣,向擔任遊行總指揮的環保聯盟學術委員高成炎表示,希望能發言。但是正準備迎接蘇貞昌上台發言的高成炎以「沒有時間了」為由拒絕。崔愫欣繼續爭取,表示「你只讓政治人物發言,這樣會被大家講話」。高成炎回應崔愫欣說,「誰敢講話,叫他來找我」,崔愫欣只能默默地走下指揮車,這時蘇貞昌已經開始演說,高成炎看到一旁放著一張「不要讓廢核變成藍綠對立的犧牲品」的文宣,悄悄地將它收了起來。

遊行到中途,在今天遊行中,共同發表一份「拒絕讓反核運動淪為藍綠對決籌碼」的台大大新社、諾努客行動隊在路旁高呼「核能是藍綠共業,拒成政黨對立籌碼」口號,這時一輛指揮車剛好經過,站在車上抓著麥克風的環保聯盟學術委員召集人徐光蓉,見了這種情形,竟利用指揮車的麥克風不斷高喊「我愛台灣,不要核災」的口號,想要把同學的呼口號聲音壓制下去。

而遊行到最後,主辦單位把立委候選人姚文智的指揮車開過來,成為遊行終點的主舞台,從謝長廷、李應元、姚文智等一干政治人物輪翻激情演說,而這時台下一片綠色制服整齊劃一的「台灣長工救國軍」早已經將主舞台前佔滿,剩下的群眾三三兩兩地散在週邊,環保團體的成員所剩已經不多,經過協調之後,綠盟的崔愫欣和副祕書長洪申翰勉強在最後得以上台。

崔愫欣意有所指地強調「如果政治人物是真的反核,我們當然支持他們,如果他們只是喊口號喊假的,我們也可以罷免他們、監督他們」,而洪申翰則強調「今天是站在政治人物姚文智的車上,希望以後有自主的力量能出來,以後不用再站在政治人物的車上、民進黨在反核上有很不好的紀錄,我們要盯住他們,不要讓反核這個議題再成為他們的俘虜」。

這時,在指揮車上的高成炎解釋道,因為本來的總指揮車在經濟部前面的時候,喇叭壞掉了,所以才臨時使用姚文智的宣傳車當總指揮車,而且候選人的宣傳「我們也儘量遮住」,這句話不說也就算了,明明就在他腳下的這台宣傳車,實在看不出姚文智的文宣哪裡被遮住了,不但如此,這台宣傳車還把長達5公尺多的燈箱打開,在日幕低垂的時候,特別顯眼。

5543033000_12805110ab_b.jpg
高成炎所謂把政治人物宣傳「遮住」的結果。(攝影:孫窮理)

2000年5月13日,在民進黨陳水扁政府即將上台前的那一次「513反核遊行」,我們曾經如此批判過當 時遊行的主辦單位環保聯盟:

遊行主辦單位此次所宣示的立場和態度,具體而微的顯示出反核力量消長的根本原因,在民進黨一天天背離運動的過程裡,無法有效地對其做出批判,因而缺乏將盤根錯節的反核運動與政治上反對運動區分開來的能力,使得獨立自主的反核力量難以滋生,也無法形成對於背離的政治人物足夠壓力;遊行主辦單位在對「公民投票」這個目前對於反核四造成重大隱憂的政治風向,缺乏回應能力、對於要求「核四立即停工」這個迫切的要求,也顯得並不是很熱心,甚至並未出現在遊行的主訴求上, 在在都顯示出對於新政權示弱的表現,這些都是我們難以接受的。

反核的訴求,脫離了地方、脫離了對於自然、人文環境的守護、脫離了對於產業、對於無限上綱經濟發展的批判,使得它淪為一場政治上的鬧劇,錯誤的運動方向,難辭其咎! 我們要對環保聯盟等主辦此次遊行的團體提出嚴重的質疑。

很遺憾地,經過了11年的時空,相同的話,我們還是要再說一次,而這種不斷重複的荒謬歷史,不知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結束?

建議標籤: 

回應

陳時奮教授用假名「翁達瑞」效忠蔡英文被揭底
2020-04-15 北加州台灣人論壇(BATA)

蔡英文這個假博士能夠在台灣總統大選獲得高票當選,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有些教授充當蔡英文的打手,這些充當權貴打手的教授也立下不少戰功。其中用假名「翁達瑞」的陳時奮教授更是效忠蔡英文,專門抹黑打擊揭發蔡英文惡行的教授。我一直想不通,這些教授為什麼會是非不分?後來看了國內教授寫的文章才了解,這些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的蔡英文打手,獎賞就是蔡政府教育部的海外玉山學者高薪報酬。國內教授憤恨不平的是:他們的薪水是國內教授薪水5、6倍高,名單卻不公布。以下是國內教授的文章,請見這個網址:「林志忠觀點:玉山計畫,比荒唐還更荒唐」
林維熊(策略經濟學家,美國堪薩斯大學經濟學博士)

謝謝林維熊教授的分享。
使用假名「翁達瑞」的陳時奮教授效忠蔡英文,長期以來專門抹黑及打擊揭發蔡英文惡行的教授。BATA有不少的壇友,包括我自己在內,深受其害。他抹黑蔡英文批判者的慣常手法之一,就是暗示對方是共產黨。這其實也是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裡面眾多蔡英文在海外的網路打手慣用的手法之一,不足為奇。
但會令我訝異的是,當我在網路上搜尋陳時奮的背景資料時,赫然發現,其實他自己在中國倒是「生意」做得蠻大的(請見下面中國網站上的陳時奮資訊)!
而蔡英文竟然會跟這種人混在一起,還透過巧立名目的「海外玉山學者」給予驚人的酬庸。不禁使台美人除了懷疑「蔡英文到底是怎麼了」之外,更對於台灣前途的安全擔憂了起來。
如果本文所引用的有關資料有誤,請指正。
中國暨南大學網站介紹陳時奮:「陈时奋,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任教于美国Illinois大学、Brandeis大学和Kansas州立大学及加拿大毅伟商学院。陈教授学术造诣深厚,在世界顶尖JBR、JIBS、SMJ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重点研究领域是全球战略与营销。近十年来,陈教授致力于案例教学与创作。他写作与发表了70多个案例,在世界工商管理案例创作与教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llen Kuo(《北加州台灣人論壇》主編郭英仁)

這個人運用假名,扮演網軍打手,身份不止一個,去年7月我就已查出,他也知道我已查出。論文門醜聞,讓我見識到一個教授的人品竟然如此不堪。也讓我深深覺得,台灣人的整體素質還不足以強到足以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只要佈下錢權的甜頭,很多的台灣人就走樣了。
沒有是非善惡的道德堅持,就不可能有獨立建國的意志。三流的族裔是不可能成就一流族裔的鴻圖。すみません,如果話說得太重了。
Hwan Lin(林環牆博士)

Hwan Lin,
No, your words are true. The building of a good country needs quality people. It is a sad feeling to face the fac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Taiwanese are suffering with about 37 years of martial law and more than 7 decades of ROC rules. This bad experience makes Taiwanese infected with KMT/Chinese viral disease that expresses with lots of Stockholm syndrome. As we know, the definition of Stockholm syndrome is "feelings of trust or affection felt in many cases of kidnapping or hostage-taking by a victim toward a captor".
I believe those good "feelings" toward the ROC captors reside among lots of Taiwanese. The higher social/political positions or status they gain, the worse and greater expressions they bring on in their actions. The prominent example would be the TIW case.
Appreciate your speaking out truthfully for the love of Taiwan Formosa.
Michael Yeun

我不認識這位姓陳的「教授」,但覺得這樣的人很不齒!
Richardc Chuang

翁達瑞曾經投書台灣《蘋果日報》酸健身教練「館長」陳之漢,抱怨說他是北美教授沒有知名度,怎麼館長就成為媒體寵兒,他憤憤不平。結果網民罵翁達瑞是「叫獸」、「把自己御用化了」。看來網民是先知,早就知道翁達瑞會媚上、替權力者遮醜辯護。下面是中時報導「為何館長比教授夯? 紅不起來的學者找到答案了」的節錄:
「找到館長成為媒體寵兒的原因後,翁達瑞感到憂心了。健身教練的評論音量高於大學教授,凸顯的是媒體對公共議題的處理「綜藝化」了。
館長與教授的知名度有落差,網友又是怎麼看的呢?網友有神解:「他就是個藉屍還魂的豬哥亮」、「叫獸,就是個負面詞」、「很多教授把自己『御用化』了」、「因為館長敢做敢當、出錢出力,那些專家教授只會躲在學校出張嘴講幹話」。」

還有人搞不清楚狀況
以為民進黨在人民心中還是純潔無瑕毫無包袱的在野黨
還是可以流血衝突,衝破以後就是一片藍天的黨外時代

民進黨執政這8年做了太多的錯事
所以早已沒有年輕人會相信民進黨是為了什麼理念而戰
就像我爸說的:
"我們已經給你民進黨一次機會了
但民進黨給我們看到的是一群為了蠅頭小利在互相爭奪的小混混!
與其這樣
我們還不如投給黑道大哥,大家一起分大條的!"

我們不要「小確幸政治」
2014年12月2日 風傳媒觀點投書 小董
http://www.stormmediagroup.com/opencms/review/detail/655003fb-7929-11e4-...

九合一選舉結束,柯文哲高票當選台北市長。網路開始沈澱,也有不少「看吧,你們果然是少數」「我們會繼續監督喔」這種文章。另外一方面,民進黨藉著民氣大敗國民黨,六都攻下五都,勝利之大連自己都緊張了,段宜康大聲疾呼要小心執政......
表面上,這是「人民的力量」。高牆被打破、權貴被打倒,一個屬於公民參政時代剛剛露出曙光。然而,我卻認為,太遲了。是的,太遲了。因為,國民黨的敗,或者說民進黨的勝,代表國勢正在往一個長期衰落的路上走去。如果所謂的「公民」沒有好好把握住這次的契機,那麼不但到手的是一場虛幻的勝利,更是整個國家往下沈淪的開始。
怎麼說呢?我的看法是:國民黨之所以敗,敗在不能「do things right」;而民進黨之勝,代表我們再也不朝「do the right thing」這條路上走。
先說國民黨吧。馬政府執政六年,重點政策除經濟就是兩岸。經濟上,無論有感無感,GDP成長倍增於扁政府時期,股市從2009年的4500點翻了一倍打破9000點大關,去年全體上市公司純利更比前年同期增加20%。兩岸上,外交戰雖無休兵,卻開始降溫,利用習近平交接期穩住兩岸關係,和平倡議更讓台灣重新站上東亞地區外交舞台。
或許有人會反對這些「政績」,然而,就一個政府而言,這些都是「正向的」發展。經濟沒有好到讓台灣錢淹腳目,卻逐漸好轉,新聞好幾年沒出現全家大小一起燒炭自殺的事了;兩岸政策大家都不滿意,然而的確緩和了原本緊繃的關係,替外交創造空間,讓外交人員有機會一展身手達成許多成績;總比對內消費搞迷航,對外被稱為麻煩製造者好得多。
經濟進步,外交突破,這些都是「正向」的,馬政府值得鼓掌。問題在,方向雖然對,執行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搞到最後民怨沸騰,大敗虧輸。
先講經濟吧,很複雜的,光能源就踢到第一塊鐵板。廢核擁核,馬政府不跟人民溝通、沒有階段步驟、沒有實施方法,擁核無法承諾安全光要大家信任,面對廢核又不正面辯論,結果人人自危彷彿我們正在引爆核子彈。其實擁核也好、廢核也罷,絕非停建或續建核四這麼簡單:擁怎麼擁?如何保證安全?馬政府只會唬弄大家,連發言都前後矛盾,這種管理能力用來管核電廠,教人民怎麼敢信?
面對廢核聲浪,馬政府更是從來不肯辯論。方法很多呀,開個公聽會,大家來討論如果要廢核是怎麼廢,是分階段一步步廢,是一邊廢一邊建再生能源,還是利用國際油價與IS亂賣油的機會趕快建立緩衝。這些都是方法,也可以討論。不能毫不討論,只是拿電價要漲來嚇唬大家。真的這麼在乎民生,那勞健保怎麼說漲就漲,一點也不客氣?
見微知著,光一個核四議題就看到馬政府的傲慢。這是獨裁政府的作法。換成政黨政治,就算用拖的也可以把問題往下屆賴。核四多久的事了,從李登輝到陳水扁誰也沒處理完,但只有你馬政府被到處貼貼紙。這種決定什麼只要人民信賴,卻不先跟我們建立信賴基礎的作法,就算他是對的,人民也不信賴。
能源搞不定,經濟自然沒搞頭。經濟數字成長與經濟「有感成長」有時間上的落差,這段落差有時很大有時很小,政府一邊發展的同時還需要一邊「安民」,讓人民看得到隧道彼端的光芒。吃飯皇帝大,當年戈巴契夫改革造成如此深遠的影響,然而俄國人卻撐不到他把工作完成。世界已經不同了,全球物價都在漲,我們淺碟子經濟漲不奇怪不漲才是蓄積爆炸能量。作為人民,我們無法看到明天的時候,就會對今天的苦有所抱怨。因此,馬政府do the right thing,與大陸和解,用開放市場拚經濟。
說句實話,我們缺乏經濟縱深,開放市場當然有必要。然而馬政府處理經濟問題的辦法卻「只有」對大陸開放,態度更是一貫「我說這是解藥這就是解藥」;當遇到阻力,更是大動作地對人民黑箱、對同志政爭,這麼一來無論方向再好立意再對,都會引起疑慮,什麼賣台親中就扣上來了。
說真的,以地緣關係來看,台灣想不親中都難。問題在怎麼親、親到什麼程度,又要如何制衡以保主體性。21世紀的地緣政治跟工業革命後的殖民帝國主義不同,市場在中國,可是生產也在中國,並非陸權海權或生產市場這麼單純的關係。資訊開放是台灣的優勢,政府應該玩兩手策略,一邊親中創造台灣在中國崛起環境下的「藍海出口」優勢,一邊導引民間資訊與西方世界接軌,讓西方用台灣制衡滲透中國,同時「賣台」建立特定項目大陸對台灣經濟的依賴性,同時用地緣、資訊與資產瓦解對岸敵意,才是逐漸創造主體性的條件。
否則,一昧親中或反中,都是自掘墳墓,短期喊得很爽,長期等著一國兩制。
馬政府的中國政策,我雖然看不到這段,然而目前的成績已經創造了往軟實力合作發展的良好條件。若非功虧一簣,後世評價這段歷史,說不定也是某種「邁向東亞繁榮的第一步」之類的。
為什麼功虧一簣?因為馬政府處理失當,讓民怨反撲,造成社會把重點放在「階級」「超越藍綠」「公民參政」這種假議題上。為什麼說這是「假」議題呢?因為這些議題雖然重要,但目前的社會尚未具備處理這些問題的條件:我們從法律層面已然保障階級逐漸產生;超越藍綠之後什麼都沒有,最後還是二選一輪替(偶爾出個素人,我預言這14個月很勁爆);至於公民參政,嗯嗯,公民們,捫心自問一下,你參政除了打倒這個打倒那個,你心裡擘劃的建設藍圖是什麼?
社會公平正義嗎?什麼是公平正義?八百個人說八百種意見就算了,今天我看到的是八百個人說一個意見,這才是可怕之處。台灣的公民意識剛剛「覺醒」,內容是什麼我看沒幾個人真的說得出一套不轉貼自己就反思過的東西。我一直勸大家理性討論,可是這段時間我看到的都是一些邏輯錯亂的吶喊。這不是壞事,畢竟有開始才有未來,但是開始了之後要走下去。種樹要澆水、生兒容易養兒難;公民呀,參政不只是監督而已,我們要告訴他們我們要什麼、不要什麼,然後才來監督他們是否照我們說的去做。不是找個素人封他聖人,然後相信他就真的可以變成聖人。
就剛剛說的公平正義好了,我心中的公平正義一句話就講得完:「法律保障弱勢」。問題是光這句就有一堆事情要做:稅制劫貧濟富、司法罔顧人權、勞基法既不保障勞工亦不照顧雇主、集會遊行惡法換了三個總統都打不倒……這些事情沒有一個八年做得完的,今天大家不討論哪個要先做、要怎麼做、選誰比較能夠做,體制內做得成做不成,只是打倒權貴,打倒黨產,就做得到嗎?做不到的。因為這些都要靠法律完成,不是柯文哲/蔡英文/連勝文/朱立倫。
我們的民主說穿了根本在選秀,下次選舉保證哪個候選人都不提如何落實修法。橫豎大家愛超越/愛打倒,超越/打倒就是民意,修法政見多悶,比起高唱打倒權貴黨產根本沒人理會,那麼公平正義的制度改進當然永遠遙遙無期。這才是我之前說的,太陽花因為手段喪失目的,反黑箱只搞了個監督條例,結果這個條例現在在哪裡?攻立法院很過癮,開民主趴很時尚,落實修法卻只有兩條無聊的路:一是公投、二是選舉。反黑箱公投才是捷徑,有這麼大民氣,公投下去你要創制就創制要複決就複決,結果是大家投完票很高興去搭火車。我們得到的是政治素人,不是帶來公平正義的修法討論。
如果用選舉,那麼我們就要找出更多「素人」,願意不計自己利害,提出憲政層次的監督機制改造,讓人民容易罷免,讓有權的政府直接受議會監督。這條路更是遙遙無期,我看大家都不抱期望,連討論都懶得討論,是不是?
這次選舉,從我的角度看來,是在驗證馬政府自毀政績的最後一章。馬政府目標OK,錯在執行不力,do things wrong,造成政策目標達不成,其他議題引起社會大量關注,因為do things wrong讓大家以為他在do the wrong thing。社會公平正義從來不是馬政府的施政重點,人民以此之非否定馬政府之是,看起來當然像一事無成,既達不成經濟成長兩岸合作,更達不成社會公平正義。所以才會輸得這麼難看。
可悲的是,這不是國民黨輸,他輸他的,不關我們的事。這是人民輸,因為我們既沒有公平正義,也沒有經濟成長與兩岸和解的未來。
好啦,講完權貴獨裁的國民黨,來看看民進黨吧。
其實民進黨沒啥好講的,這六年他們夠混。不是沒有好人才,也不是不肯努力,而是「沒論述」。在野黨幹什麼的,專搞反對呀?反對也沒反對好,比太陽花學生還不如。成熟的政黨政治是制定政黨方向,依方向提出政策。這六年民進黨提出什麼了?啥也沒有。起碼我很想聽,他們沒人宣傳給我。這次民氣很可怕,因為民氣的「目標」在打倒權貴,打倒大家就爽了,連民進黨也跟著爽。換成我是民進黨,從此刻就要滲透,提出議題,趁著馬英九這個大靶子還有14個月好消費,趕快變成議題主導者,讓民氣不散,導引變成支持我接下來要做的事。
這是民進黨的天賜良機,起碼執政前幾年可以過點順利日子,等大家搞清楚怎麼回事了,很多事情已經無阻力做完一半了,只要這些事情的方向是OK的,那麼民進黨治理下台灣的未來是可期的,do the right thing,民進黨執政阻力通常比國民黨小,目標正確大家容忍度也比較高。畢竟他們不是外來政權、沒有黨產、不會親中賣台,真遇到什麼困難先拿愛台灣擋一下,人民不是那麼難唬弄。
但是,我不認為今天的民進黨有這種戰略。看看段宜康的所謂的「更嚴肅的課題」:「更該承認台北市選戰過程中,帶動的主戰場效應,的確有利於民進黨全體的氣勢」「民進黨議會黨團必然得扮演柯市府的捍衛隊」「我們如何擺脫暮氣,把支持者的期待,化為推動黨內革新的發動機」。
這幾句話,道盡了我對民進黨的失望:台北市選戰根本與民進黨無關,民進黨哪來什麼「氣勢」?議會當然要監督,為什麼要扮演柯市府的捍衛隊?為何不與國民黨和解(順便瓦解),一起監督柯政府,順便提供那個素人一點執政經驗,做個優秀的反對黨?至於暮氣,這次支持者期待的是什麼?你們還要開始黨內革新呀?14個月就要執政了,暮氣與否根本只是一念之間的事。
若是這次撿到便宜又能隔山觀火的民進黨,還不能被民氣嚇醒,還要研究「暮氣」如何掃除,那謝謝,不必了,你們也閃邊吧。別說這是段宜康個人意見,這種話是把連勝文的次元切割刀拿去給民進黨用,寵壞民進黨對台灣毫無好處。
民進黨啊,你們只剩14個月了,如果趁著PTT還在口水的時候,立刻推出一部2016以後的政策白皮書,大開大闔針對幾個燙手山芋打出好牌,那你們就贏定了......喔,不,台灣就贏定了!不用管地方政策,先談執政主軸:如何以憲政層次讓人民監督、如何與中國相處並保持主體性、如何控管政府預算、如何創造稅制司法勞資(不只勞工)與環境的公平正義、如何逐步處理能源問題,光這幾個就好,端得出來,你們就毫無暮氣了!
但是,各位,你們說這會發生嗎?
民進黨會告訴我們,他們要修憲,讓罷免中央行政首長與民代比較容易嗎?
民進黨會告訴我們,他們會尊重開放原則,卻有更好的與中國合作而非對抗的方法嗎?
民進黨會告訴我們,他們會開始推行內閣制,讓行政最高首長直接受民意監督嗎?
民進黨會告訴我們,他們不會學阿扁那樣說停建核四就停建核四,而是有一套系統性的方法除役所有核電廠,也已經有確實可行的能源替代方案嗎?
民進黨會告訴我們,他們會把全國公務員變成阿扁時代的台北市政府,精實有效率順便服務親切嗎?
民進黨會告訴我們,他們會進行稅制改革,讓多賺的多付,少賺的少付嗎?
民進黨會告訴我們,他們會把手抽出司法,再也不會產生黃世銘或陳聰明嗎?
民進黨會告訴我們,他們有辦法讓住者有其屋嗎?
民進黨會告訴我們,他們會把所有馬政府尚未依照兩公約修改的反人權法律,通通都修完嗎?
最卑微的,民進黨會告訴我們,他們會創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的「感覺」,讓我們能生小孩嗎?感覺就好。不要政策買票,補助一堆亂花錢。
如果能,甚至以上十點能夠「提出」五點,那麼下次我一定投他們。甚至,他們能把之前馬政府做到一半的事情繼續做完,我就覺得當年的689也該投他們。畢竟總統是一時的,政策才是長久的,689支持的難道只是個短褲帥哥嗎?
可是,我認為是不能。不但不能,而且頂多提出兩三條口水多於牛肉的虛幻政策。什麼「全面檢討核安問題,該除役的除役,該停建的停建」的空話,或者「建立監督機制、保障公民參政」這種類似觀審制只能看不能說的政治秀。
民進黨有太多包袱了,一點也不比國民黨少;國民黨有黨產可以創造選舉不公,這次也沒效啦。民進黨呢,連這點優勢都沒有,大勝之後還要檢討「暮氣」。我的天。訂單都來了,還在討論啥時可以認真上班不打混嗎?
所以我說,民進黨不會do the right thing,比國民黨還糟糕。一個689國會絕對多數,有確定方向都做不了的,讓一個躺著選完開始伸懶腰的去做?下次應該就是民進黨執政了吧,八年差不多,2024年才有機會再來一次,我的天,2024年,筆者念小學的女兒都有投票權啦!
所以,我對國勢長期衰落的未來,是真的擔心。
然而,之所以寫這麼多,是因為我相信,社會上還有正在思考的人,在衝勁與反思中擺盪找尋自己的價值,而不是看爽喊爽的。這次選完很多朋友說要持續監督政府,認為公民力量覺醒,這當然是好事。但請別忘記,本來就該是這樣的,這只是民主第一步而已。身為公民,既然有了「意識」,就要有「理性」,從理性出發建立討論,用討論建立共識。告訴這些躺很久或者伸懶腰的政客們,既然你們這麼蠢沒辦法提出看法,那我們來提,你們照做好了。繼續討論「柯p好萌」「姚老師激怒祭止兀好厲害」「蔡13終於開心啦」「馬騜用選戰消滅黨內大老勢力」,都對國家無益。
只有開始理性討論,我們才有資格被稱為是覺醒的。我們要的是一個政客變成專業政治家,走在我們之前,既會教育我們指導我們,也知道怎麼讓我們理解的民主政治;而不是總要找些外行素人,打臉,就覺得自己勝利了的「小確幸政治」。
*作者中華民國公民

蔡英文迎向2016前必須解決的事
2014-12-02 胡慕情(獨立記者)
http://gaea-choas.blogspot.tw/2014/12/2016.html

新科台北市長柯文哲說得沒錯:「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開始工作。」當然,柯文哲此言是欲彰顯自己將要打拚市政的態勢,但此處請允許我挪用贈予給自翊為「打倒權貴」的選民們。是,若你真覺得自己創造了公民社會、自己的選票發揮了力量,且認為這次選戰打破濁水溪魔咒,就得先從緊盯民進黨開始。
台北市選戰之所以受到矚目,無非因為它是二〇一六大選的關鍵指標。柯文哲雖以無黨籍身份勝出,實際上,其選戰處處存有民進黨的斧鑿痕跡,柯本人也對墨「綠」形象坦誠不諱。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棄民調略低的姚文智、全力輔選柯文哲,是一步高明的棋—儘管我們愛談公民社會、闊論社會正義,但從三一八佔領運動裏可以觀察到,普遍民眾重視的是程序正義與形式民主,對於自由貿易的危害並不多談、認識也不深。這樣的背景因素,顯示台灣民眾對於社會正義或不正義的成因認知不足:社會正義必得落實公平分配,而公平正義無法藉由國、民兩黨皆擁護的自由貿易達成。
這次選戰由三一八佔領運動汲取象徵性,然而三一八的前身是八一八佔領內政部,而土地利益糾葛又是選舉中最難打破的地方派系利益核心,藍綠皆然,若順著過去政黨界線打仗,民進黨不一定會有今天的勝利局面。因此,若民進黨在派系利益相對薄弱的首都,能拱出一個喊出價值而不需實質實踐的候選人,其所造成的媒體效應與關注度,幾可掩蓋地方派系在社會正義實踐的實質不足。而從這次選戰結果,很明顯可以看到這種藉由媒體關注的抉擇發揮效應。
如果選民仔細觀察,不難發現,其實民進黨派出的候選人,仍以土地炒作作為治理地方的籌碼:新竹市林智堅政見之一是「新創產業」,其手段是開發閒置國有土地,配合園區科技大廠的技術奧援,發展科技產業。新竹縣長參選人鄭永金則是強力推動璞玉計劃的幕後操盤手之一。至於桃園縣長候選人鄭文燦,則對爭議不斷的航空城開發信心滿滿。彰化魏明谷,以「高科技農業」的含混名詞閃躲彰南園區開發爭議,並強調還要在南彰化繼續開發工業區,「因為員林人喜歡工業」,喜歡,而非需要。至於台南賴清德除了台南鐵路東移以打造新市鎮,還承諾當選後四年將進行十大土地通盤檢討的開發案,包含中國城運河星鑽跨區區段徵收、九份子重劃、永康砲校遷移及關廟校區興建等,這些開發案將直接為台南市政府創造兩百億收益。
容我在此稍作提醒。根據統計,台灣的閒置產業空地已經高達三千六百多公頃。在工業區土地高度閒置、都市計劃區供應土地早已遠遠超過台灣總人口數的情況下,這些政見顯然都將導致社會不正義的結果。這些明確的統計結果,並沒有讓蔡英文出面制止,相反的,她勤跑選舉場讚聲加持。
十一月二十五日,蔡英文出席「從苗栗開始贏回台灣」的勝選晚會,聲稱要透過區域治理,終止政府沒效率的土地開發、政府帶頭炒作的行為。「我們要在這裡落實土地正義,讓土地開發是真正符合區域發展並帶給大家好生活,而不是只讓少數人獲利。」但她心中的區域治理藍圖,卻是土地炒作的根源。科學園區,在這場晚會裡,蔡英文說:「苗栗這幾年人口唯一有成長的地方,是竹南和頭份,這裡的人口會變多,是因為民進黨執政時規劃了竹南科學園區……我們所謂的區域治理,就像是竹南科學園區一樣,把苗栗的發展規劃跟新竹、桃園在一起。」
由此可見,蔡英文所稱「終結沒效率的開發」與「終結政府帶頭炒作」終歸矛盾,其「區域治理」更證明「不炒作土地」的詞彙只是修辭學與矯飾。長期以來,藍綠之所以能夠惡鬥、無需理會人民需求,就在於選民未曾真正洞視這些空泛語彙,讓淺薄的、未要求候選人改制結構以達分配正義的偏見,而是喜於只做一天主人,放任自己淹沒於選舉的狂熱中,而無形鞏固兩黨藉由剝削土地、圖利自己的政商力量。
眾人因連勝文權貴而厭惡他,厭惡他因權貴而不知人間疾苦、而有缺乏階級意識的白目言行。但他之所以為權貴,其實來自於土地炒作,來自於公平稅制的缺乏,來自於其所屬的家族與政黨堅持永不回頭的自由市場發展主義。而這樣的統治邏輯,在民進黨過去執政八年內,並無遏止,反倒精進。
一九九六年,前總統李登輝修正國有土地「只租不售」的原則。二〇〇〇年民進黨執政後成立「國家資產經營管理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掌握了大部分國有土地,成立意旨是「彌補國家財政缺口」,變本加厲地拋售國有土地,強化土地炒作的邏輯。
民進黨失去政權,國民黨回鍋執政,在台灣幾無思考產業轉型,以及中國崛起的背景下,土地炒作風氣愈發劇烈。這次九合一大選結果出爐後,蔡英文表示「要以國民黨失敗為警惕」。若蔡英文此話當真,首要之務,該是先行檢討並制止目前勝選縣市首長的浮濫炒作政見。否則,不必等到二〇二〇,南鐵案、航空城乃至於璞玉計劃,必是選民在二〇一六年教訓民進黨的最佳原因。

公民真的崛起了嗎?
2014/12/04 獨立評論@天下 管中祥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7/article/2155

九合一選舉結束,藍綠版圖稍作位移,民進黨出乎意料地拿下多個縣市。而國民黨在一遍哀嚎聲中,馬英九辭去黨主席,江宜樺因而下台,行政院換湯不換藥地被迫改組。有人說,這是素人出頭,公民勝利,是太陽花時代的來臨。但公民真的崛起了嗎?
洪仲丘事件,25萬人上街。今年三月,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20天,集會人數更高達50萬。許多民眾不滿現狀走上街頭,不少人讚嘆與期待「公民覺醒」的時代來臨。但大部分「覺醒的公民」沒把票投給這些年輕的新興力量,包括綠黨、樹黨、人民民主陣線、基進側翼並未受到大部分公民的青睞。選民們仍是在兩大黨間「含淚」或「含恨」投票,這樣的投票策略,並無法選賢與能,也很難讓新人出頭,反而再次鞏固遭藍綠綁架的政治結構。
台灣一直是「負面選舉」的投票模式,這不是指候選人之間的惡意攻擊、叫陣對罵,而是指選民是基於「否定」目的投票,為了教訓某個政黨,或防止討厭的人當選,乾脆不去投票,或者「含恨」投給敵人,表達心中不滿。然而,在既有的政治架構下,這樣的投票行為只會讓選票在兩大黨游移,並無法改變陳腐的政治結構。
不過,既然投票了,要反悔也得等到下次選舉。還好,選完就是監督的開始,不管因為我們何種原因投票,投完票後就得負起「政治責任」監督當選者。而這也是檢驗公民是否真的崛起,能持續捲動社會,投入改革的時候。
事實上,一個國家的進步通常不會是來自執政者的恩澤,也未必是在野黨的監督,更關鍵的是這個地方社會運動是否發達。
即使是民主的政府,執政黨追求的大多是社會穩定,換了位置也得換掉腦袋,需要八面玲瓏、面面俱到,有時甚至得與財團結盟,才能維繫政治權力,延展政治生命。這樣的政府比比皆是,我們如何能期待執政者能持續帶動社會進步?
在野黨也未必能成為監督執政者的力量,特別是朝野政黨的基本價值越來越像就越難監督。不論國民黨或民進黨,都是傳統「右派」政黨,他們除了兩岸政策略有差異,但骨子裡都是開發主義,強調市場自由化、降低國家管制角色、補貼式的福利政策,忽視社會資源公平分配。也因此,為了經濟發展,賤賣國產、強拆民宅、迫遷居民,兩黨沆瀣一氣,又如何期待在野黨能監督執政者呢?

請林義雄領導民進黨反核
美麗島電子報. 2013-03-14 吳子嘉
http://www.my-formosa.com/article.aspx?cid=5,15&id=38880

曾幾何時,將非核家園精神列入黨綱,高舉反核旗幟超過二十年的民進黨,竟淪落到參加反核遊行時,變成小媳婦一般,縮在角落,不敢高喊自己是「民進黨」,連服裝儀容都被人指指點點,黨主席卻還以「人民力量政黨不宜介入」的阿Q心態,忽視整個黨面臨信任與道德危機的事實。
所以,此刻民進黨有必要盡速敦請林義雄出面領導核四運動。否則,在「台獨」、「清廉」這兩張神主牌破功後,如果連「反核」都倒台,整個黨的發展將陷入空前危機。
這段時間以來,不少人都在納悶,為何長期主張反核的民進黨,會在反核意識最高漲的年代,變成被公民團體排擠的對象?
主要因素有三。第一,兩千年民進黨執政初期,雖下令停建核四,但三個半月後政策逆轉,重新宣布續建,反核公信力從此出現汙點;第二,當時的民進黨政府雖仍將「非核家園」列為終極目標,卻不願思考訴諸公民投票的可能,甚至還不斷替核四辦理追加預算,讓民眾從此產生「民進黨反核是反假的」的印象。
第三,今年初蘇貞昌喊出核四公投綁大選,政黨政治算計鑿痕甚深,反核團體終於按捺不住十二年來所累積的不滿,公開批判蘇貞昌「頭殼壞掉」,民進黨進一步深陷道德與信任的雙重危機。
但有不少民進黨立委都認為,即便人民主導反核的力量再大,最終還是得回歸到政治場域做最後決定;尤其,面對支持核四完工的執政黨,反核能量不僅要有延續力,更要有實質的制衡力。
所以,無論公民團體再怎麼厭惡民進黨,終究還是得與她合作。否則,在國家巨人面前,缺乏綿密組織、完善動員系統的反核勢力,如果只是用嘉年華會的方式來反核,革命成功機率是微乎其微。
尤其,當江宜樺首次拋出核四公投議題時,民進黨雖本能似的直接定調為「耍詐」,但短短不到一個月,包括馬英九在內的國民黨領導階層,紛紛表態會親自參與公投;江宜樺與朱立倫更玩起拋接球遊戲,透過實施不在籍投票的動作,把誠意攤在桌上,完全打亂民進黨當初設定對手「打假球」的策略。
不過,即便馬政府「假戲真做」,根據估算,最後公投的結果,可能還是只有三十至四十%,甚至更低的投票率。屆時,馬政府若依此執行續建核四的政策,法理上確實有其正當性。
問題是,以目前行政院屬意「你是否支持停建核四」的公投命題來看,最後投票結果可能將有極高的比例均是反對續建、商轉。所以,以馬英九的「法匠」性格來看,他或許會在公投結束後宣布核四續建;但若以他「憂饞畏譏」的政治習性來說,也不可能不去正視這股龐大的反核民意。
換言之,馬、江對反核者最可能的回應是:「保證在其任內核四不會商轉」。一來是順應民意,二則也給了建造核四廠的利益團體交代;這對馬政府而言,不啻是為雙贏的局面,不僅可藉由此役解除跛腳危機,更能挾著這股氣勢,迎接二O一四的七合一選舉。
反觀民進黨,在賽局的前半場,先是不被反核團體信任,事後又因章法凌亂,一下批判對方出老千,一下又說要全面迎戰,近日又主張增訂「地方逃命圈公投」,力主修訂《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讓外界彷彿是霧裡看花,分不清民進黨對於核四公投的立場為何,完全喪失議題主導權。
如今,隨著公投遊戲規則確立,核四攻防戰即將進入下半場,失分到幾近出局的民進黨,已經沒有資格繼續犯錯;頻頻暴投的蘇貞昌,則必須審慎思考,已經不被人民信任的他,到底還有沒有能力應付這場硬仗?如果短時間內改變不了外界觀感,此刻,就該把「交出核四議題主導權」列為選項。
綜觀目前在野勢力,最可能有實力挑起這份重擔的人,就屬林義雄。因為,他長期以來揭櫫非核家園價值,為反核千里苦行的形象深植公民團體心中;民進黨執政期間,他從未擔任過任何公職,相對於蘇貞昌在擔任行政院長期間辦理核四追加預算五百四十三億,兩人形象是大相逕庭。
如果林義雄願意站上第一線號召反核能量,確實有機會利用他個人的道德高度,彌補外界對民進黨的信任危機。或許這項提議實現機會相當渺茫,不過,一個連「黨旗」都不敢拿出來的黨,在反核運動中確定只有「反號召力」,如果領導者不想讓自己繼續成為「負分」,無論如何,都應該撇開個人利益,邀請林義雄出面。
不可諱言,這場反核運動之所以風起雲湧,關鍵在於人民的自發性,政黨若貿然加入,恐會削弱運動的中立性。
但是,民進黨既然作為有心執政的政黨,就不能從失敗主義來看待自己在反核運動中的角色。尤其,昔日民進黨宣稱的三面神主牌:台獨、清廉、反核,前兩座已經被印證是「玩假的」,現在如果連反核都守不住,請問這個黨還剩下什麼?少了中心價值,難道還有不式微的道理嗎?
長期以來,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就是因為沒信用,所以不被信任,終而導致總統大選失敗。同樣的,在反核議題上,民進黨如果不解決信任與道德高度不足的問題,此役必敗無疑。
到年底前的九個月,是民進黨與國民黨消長的關鍵期,如果馬政府順著節奏,打出「公投、完工、不商轉」的牌,而民進黨依舊保持目前的防守姿勢,那麼,喊了二十多年的反核能量,終將被對手全盤收割。
屆時,將是馬團隊利空出盡,迎戰二O一四、奠定二O一六基礎的絕佳時刻。而民進黨在短期內,恐成為無法執政的殭屍政黨,蘇貞昌個人則會面臨黨內極大的不信任質疑,連任主席、再戰總統夢碎,徒留下一屁股爛帳。

台灣真的會更好嗎?
2014/11/30 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http://mhperng.blogspot.tw/2014/11/blog-post_30.html

這次的選舉很詭譎:選前詭譎,結果詭譎,選後政壇各種可能的變化更詭譎。想了一夜,擔心的事比開心的事更多。
國民黨大敗之後,2016有可能會繼續輸去總統大選,「保住立委席次」將是國民黨(所有?)政要未來能有的最好出路了。為了保住立委席位,他們會做出什麼事?是學到教訓而變得更好?還是為了搶奪很難保住的席位而變得更糟、更不擇手段,更卑劣?
馬英九萬般不是,不過他還算有試圖跟地方黑金派系作出切割。問題是,選後的國民黨會不會急於自保,而再度伸手去跟地方的黑金派系連盟來強化立委戰局的勝算?
民進黨會不會像2000年那樣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獲得權力,因而在嬌寵與傲慢中加速腐化與財團化?財團與黑金會不會變成2016總統大選與立委戰局中,民進黨與國民黨競相邀盟的寵兒與「關鍵的少數」,而身價水漲船高?
2000年陳水扁獲勝的那一天,我跟太太說:「從此我們不需要再用悲情的街頭運動去推動台灣的進步了。」不幸地,2000年之後的台灣卻迅速沉淪!2016之後,公民的力量會不會再度變成只剩悲情與遺憾?我們有沒有機會用兩年的時間去防止這種夢靨的發生?
今天的聯合報把蔡英文看成2016年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甚至問出:國民黨有誰能攖其鋒。這是我的第一個噩夢!
台灣加入WTO的過程中,李登輝授權蔡英文全權決定談判,結果談出來的條件堪稱自有鴉片戰爭以來不曾有過的奇恥大辱:我們被迫以「已開發國家」名義加入,因而無法享受韓國和大陸享有的「開發中國家」禮遇,還被迫在沒有開始享受WTO會員國待遇之前就開始自砍政府補貼與自降稅率,其不平等待遇嚴重違背WTO許多公開炫燿的原則。不僅如此,蔡英文跟馬英九辯論ECFA問題時,曾經主持WTO談判的蔡英文竟然在許多問題上都遠不如只靠死記硬背的馬英九。這件事讓我徹底看破蔡英文:連自己負責的政務都不用心,哪能期盼她對國家大事用心?
接下來,國光石化跟她在行政院副院長任內關係密切,空思妄想的生技產業也跟她有關。蔡英文擔任陸委會主委及行政院副院長的期間,其行事風格跟我們痛恨的國民黨毫無二致,你能期待她的掌權為台灣帶來什麼樣的希望?
謝長廷呢?運動圈內盛傳這麼一句話:「要談理念,謝長廷保證讓你感動到流淚──只可惜他說的沒一句是真心的。」蘇貞昌呢?一位熟識他的朋友曾經對他讚譽有加,但是他跟謝長廷爭總統提名,把謝罵成無格無品的人,後來卻又願意跟謝搭配當副總統候選人,這件事之後我再也看不起這人。
回顧2000-2008,蔡、蘇、謝都在行政院伸展過手腳,他們的政策哪一樣跟國民黨不一樣,他們跟財團的勾結哪一點不同於國民黨?頂多只不過八十步笑百步而已!
昨夜電視論壇裡,一位民進黨立委嚴肅地說:民進黨縣市長絕對不能再讓郭台銘誤以為民進黨有反商情結,一定要積極爭取郭董許諾過的投資。還沒2016,已經對財團巴結至此,我們能對民進黨有何期待?
如果你還記得2000-2008民進黨執政期間台灣人的痛苦,絕對不要忘記:當時職掌行政院的人就叫蔡英文、蘇貞昌、謝長廷、游錫堃。如果你太年輕,不知道當時台灣人有多痛苦,去問長輩或者Google一下,千萬別在2016年浪漫地用選票引狼入室。
選前年輕人盛傳「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我很想加入下聯和橫聯:「柯建銘和天王們不倒,民進黨不會好」;「民進黨也倒,台灣會更好」。
當年輕人快樂地在慶祝「我們教訓了國民黨」時,我不得不憂心:2016年,這些年輕人會不會被執政的民進黨整得更加地水深火熱?
優質的第三黨是我唯一想得到的期待與務實的制衡力量,而我的期待也不多,只盼他們有機會在2016年搶攻下部分立法院席次,為政治的改革打下灘頭堡;就算無法阻擋官商勾結,至少讓官商勾結變得很透明──把裡面的齷齪事一一說出來,別讓選民被蒙在鼓裡。但是第三黨(第三勢力)有機會達成這個目標嗎?綠黨有機會崛起嗎?
公民組合算是野百合世代第二次組黨的嘗試,上一次的嘗試是「第三社會黨」。可惜「第三社會黨」純真有餘而務實不足,不但推薦了江宜樺這個今天被大家唾罵的人,還被何東洪批評為「第三社會黨只有第三,沒有社會」──自命清流,看不起底層社會,以為民進黨的腐敗是跟草根力量結合太深而失去理想。
今天的公民組合是比「第三社會黨」更成熟而值得期待?還是仍舊只有書生的熱情與天真,而對台灣真實社會的理解卻比馬英九、連勝文更無知,更像天龍國裡的人?我目前的觀察並不樂觀。
劉兆玄組閣的那一天,我就跟朋友說過:「大家等著過苦日子。」朋友大怒,罵我不給人機會試一試。我回答他:「你看著這個校長內閣,所有人都有一個共通的特色。」「什麼特色?」「他們從進了幼稚園之後,直到進入行政院,其間從不曾離開過學校。對美國社會不了解,對台灣社會也不了解,其實對所有社會都一無所知。這樣的一群人,每人給他一千萬去股市投資,十天內就可以輸光光;叫他們到私人公司去上班,三個月試用期滿之後不知道有幾人能被錄用留下來。這樣一批人,你要如何把社會國家託付給他們?」
公民組合裡有多少人是長期躲在校園裡的書呆子,有多少人是真的了解這個社會的多元需求,有多少人真的了解產業問題與經濟?太陽花學運要結束的那一天傍晚,我在立法院外找到四個最終決策者之一,我問他:「在你的認知中,如果沒有大陸市場,台灣的經濟會不會垮?」他笑嘻嘻地回答:「當然會。」我不得不質問他:「你如果這麼想,憑什麼反服貿?」
年輕人的未來要靠自己救,但是面對險惡的政治、經濟、產業形勢和貪腐的兩黨,只有天真與熱情並不足以救自己的未來。
我曾跟一位企業界朋友談過:要救台灣,必須有書生的熱情與理想,加上企業家的務實和歷練。我曾期待公民組合和綠黨可以結合台灣各界與各階層的佼佼者,使它既有理想性又有務實性與跨階層的寬廣性,可惜,這個夢想也許還比所有人的夢想都還更天真呢!

馬民調低為何沒跛? 郭正亮:民進黨更弱
2013/04/24 聯合報【記者林河名/台北報導】

馬英九總統民調低,為何不「跛腳」?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昨天表示,民進黨在外交上「美國不放心、中國不同意」,內政上「人民不感動」,不管對內或對外,政治能量都比國民黨低落。
國民黨高官、政要接連涉貪。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日前表示,這是馬英九的「末日現象」。但郭正亮認為,在馬英九身上看不到許信良所說的「末日現象」,是因為「民進黨比馬政府更弱」。
郭正亮說,許信良提出「馬英九的末日現象」一說之後,台日漁業談判獲十七年來最大突破,馬英九與美國前國安幕僚視頻會議,美國前亞太副助卿薛瑞福也間接肯定馬主導的「東海和平倡議」,馬並全身戎裝參加漢光實彈反登陸演習,加上拒絕「兩岸政治對話」,等於以實際行動展現「親美遠中」;而在內政上,又強勢反對在野黨的核四停建案,並將前總統陳水扁從台北榮總轉送到台中培德監獄。
他表示,馬英九的民調一度低到僅剩十三趴,卻訴諸台灣民眾「儘管對國民黨不滿意、卻對民進黨不放心」的矛盾心理,不斷依靠「美中兩大國支持」和「民進黨好不到哪裡」的兩大正當性基礎,繼續維持毫不示弱的強勢執政;相對地,民進黨始終無法展現出足以取而代之、令人信服的執政能量。
郭正亮說,民進黨不但在外交上無法走出作繭自縛的兩岸困境,民共交流始終無法走上正軌,也無法讓美國確信民進黨可以穩住兩岸局面;即使在內政上,民進黨也因為走不出「阿扁魔咒」,難以重新擦亮「清廉執政」的歷史招牌,更因為與社會運動漸行漸遠,難以重新召喚感動人民的力量;難怪馬英九仍能有恃無恐,一點也不擔心要面對「末日審判」。

蔡英文,下一個馬英九?
2015-04-17 觀察者網 張方遠
http://www.guancha.cn/ZhangFangYuan/2015_04_18_316408.shtml

台灣又到了下一個轉折點,蔡英文時代──或者用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石佳音老師的講法:「民進黨的黃金十年」──即將到來。
4月15日,民進黨中執會通過蔡英文為該黨2016年「總統」候選人,這是蔡英文第二度代表民進黨出征。她上一次宣佈「參選」的那一天,日本發生了3‧11大地震;這一次參選,台灣社會才剛經過阿帕奇貴婦團風波,現在議論的焦點都在柯文哲與柯建銘的「三億門」上。以當前島內的政局氛圍來看,明年1月的「大選」蔡英文幾乎篤定「當選」,民進黨完全「執政」的機率甚高,因此15日民進黨的提名記者會不過就是個形式,即民進黨打算走完「最後一里路」的一個程序。
歷史總是以極其熟悉的形式重複上演。15日民進黨提名記者會上,蔡英文的意氣風發,以及她身後一字排開的民進黨縣市首長,這個場景與2008年的馬英九如此相似。2008年大選前夕,國民黨縣市首長合拍了一支「我們準備好了」競選CF,再加上馬英九個人的人氣旋風,開啟了接下來的八年馬英九時代。不能否認的是,馬英九能夠成功登上大位,背後大「功臣」當屬陳水扁的貪污腐敗。如今,蔡英文到手在即的勝利,也得「歸功」於馬英九的執政低迷──台灣民主的惡性循環,是台灣做為美國「新殖民地」的必然宿命。
2008年以來的八年時間,蔡英文本人並沒有什麼顯著的突破與建樹,但時勢卻不斷往她身上靠攏的主因,還是在於馬英九親手替蔡英文的「最後一里路」掃除了途中的幾重障礙。握盡優勢的蔡英文,這一里路上剩下來若干的坑坑洞洞,還是得由她自己來填補。
在接下來的競選路上,伴隨在蔡英文身邊的,不只是即將掌權的喜悅,還有與日俱增的壓力與質疑,容不得她含混以對。蔡英文首先要表態的,就是台灣的「宗主國」美國。美國長期以來用兩面手法對待台灣,一方面向北京言明「反對台獨」,另一方面又要維持兩岸分裂的局面,才符合美國最大的國家利益。蔡英文的「總統」之路必須先通過美國這一關,問題在於,蔡英文雖是帶領民進黨走出谷底的新興之星,卻也是難以撼動的「台獨」信徒。李登輝卸任前拋出來的「兩國論」,幕後操刀手就是蔡英文;2000年民進黨上台後,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蔡英文,更是取巧地將「九二共識」扭曲為「各自表述,一個中國」。
當年台灣的黨外不分統獨,最高目標就是打倒國民黨威權統治;但黨外的成果最後被民進黨完全收割,成立初期便不斷將統派人士排斥出黨,其本質是逐漸走向大福佬沙文主義的政黨。歷經2000年的執政、2008年的挫敗,「台獨」成為民進黨愈來愈難以承受的包袱。近期以來民進黨內部召開了「中國事務委員會」,也出現「凍獨」聲浪,目的在於將「台獨」造成的衝擊降到最低。面對華盛頓、北京與民進黨內的內外壓力,「鐵桿台獨」蔡英文勢必為其兩岸論述尋找解套的方案。投機性格的柯文哲已用「一五新觀點」替蔡英文做了示範,蔡英文在日前表態其處理兩岸關係的原則是「維持現狀」。但是兩岸局勢瞬息萬變,任何的「維持現狀」說法不過都是在替「台獨」或「獨台」擦脂抹粉,「空心蔡」依然空心。蔡英文想讓大家買單她的「維持現狀說」,看來還得再花更多的心思。
蔡英文執政之路的另一個大危機,就在她的身後。15日民進黨召開的提名記者會,站在蔡英文身後的民進黨諸應該就是她未來的輔選團隊,包括民進黨前秘書長吳乃仁與邱義仁,以及阿扁時期位居高位的林全、蘇嘉全,還有陳水扁的重要文膽林錦昌等人。這些「扁家軍」成員因為阿扁下台而各自飛,如今藉著輔選蔡英文而重新歸隊,說明沉潛八年的民進黨依舊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去年3‧18太陽花學運「出關」之後,部分的力量將訴求上綱到要求釋放陳水扁,甚至提出阿扁無罪、阿扁是坐馬英九政治冤獄的主張,致使馬政府退讓以「保外就醫」的名義放扁出籠。陳水扁本人雖已褪色,但以扁為中心所放射出來的各色政治社會力量,最終也都會集中到蔡英文的身上。蔡英文若要執政,她必須交代清楚她本人、她的團隊、她的黨與陳水扁之間的關係,以及她的上台有沒有可能使得先前八年的陳水扁夢魘再度復辟?
明年初馬英九下台,但蔡英文也不能高興過早。馬英九這八年(特別是執政末期)的負債,全部都將轉移到蔡英文身上,由她繼續承擔。首先是台灣的「憲政」問題,台灣在解嚴以後藍綠始終將「憲法」視為玩物,為一黨一己之私任意「修憲」,從無「憲政」可言。如今憲政爭議再起,但蔡英文在此問題上態度搖擺,過去在野期間主張「內閣制」,現在即將攀登大位卻又反對「內閣制」,顯然過高的權力慾望讓她根本無意化解長期以來的藍綠政爭,更無意嚴明權責。其次,近來台灣內部高度關注的廢核、桃園航空城、苗栗大埔徵收等議題,以及撕裂社會的服貿、貨貿、亞投行等兩岸問題,未來都將成為蔡英文的嚴峻考驗。這些曾經是蔡英文「助力」的議題,很有可能成為她競選之路的「阻力」,她同時還得面對過去扮演民進黨側翼角色的「第三勢力」的挑戰與牽制。
大陸某些對台學者視民進黨為左翼政黨,這個結論令人費解。民進黨的崛起,倚靠的是台灣本土資產階級的支持,以及將在地的「台灣意識」民粹操弄為脫離中國的「台灣人意識」與「台獨意識」,毫無進步性可言,本質上與偏安一隅的國民黨愈趨一致。與馬英九同樣是親西方的政治精英,蔡英文不可能打破藍綠格局的限制。因此,馬英九號稱要讓台灣「脫胎換骨」,終究只能淪為一句口號;而蔡英文15日記者會上信誓旦旦地說要「點亮台灣」,恐怕也只能點亮她自己而已。

反省五面向 李文忠籲深綠轉型
中國時報 2008.04.05 顏瓊玉/台北報導

前新潮流系總召段宜康「開第一槍」後,民進黨青壯派前立委李文忠持續進行改革論述工作,呼籲對黨內「深綠路線」進行反省與轉型。部分社運團體也積極籌備對於民進黨、國民黨的不同檢討與期待,近期內可望分別對藍綠兩大黨提出批判與建言。
包括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外省台灣協進會等社運團體,將在推動以「公民對話」方式處理中正紀念堂改名爭議後,投入對於民進黨、國民黨的批判檢討與改革期待事宜。
李文忠已寫就「民進黨再起之路─深綠路線的反省與轉型」專文,從五個面向檢討民進黨的未來:
一、印象─汙名的民進黨:這次支持馬英九的人,他們眼中的民進黨,就是在第一家庭發生不適當行為時全黨為他們辯護的黨;在莊國榮事件一再發生時,台上台下都鼓掌的黨;推動入聯公投,不是為追求共識,不是為加入聯合國,只是為操作選舉的黨。
二、歷史─深綠的悲願與憂愁:深綠支持者在某個程度上制約了民進黨政府與政治人物的政策與表現,但民進黨政治人物也引導、強化了他們的立場,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但民進黨連續三次大敗、總統大選輸二百廿萬票的教訓,正在告訴廿五%的深綠支持者一個關鍵的訊息,那就是:國民黨已經不是廿五年前的國民黨了,至少在十年前台灣社會已經變了!
三、圖像─高度的共識、共同的國家:依照相關研究調查,國家與族群認同在台灣已有高度共識;且國民黨已相當程度本土化了;淺綠及主張維持現狀者,重視的是生活好過、政府廉能、及其它進步性的價值,越年輕比例越高,也就是他們的人數一年比一年多。
這就是二○○八年的台灣!因此,深綠路線現在反而不利於新的台灣共同意識的形成。深綠並沒有錯,錯的是民進黨誤以為自己的選票基礎只有深綠,錯的是民進黨把深綠的圖像誤認為是台灣的圖像,錯的是民進黨操作過度。
四、民進黨轉型:對藍軍來說,綠軍過去的選舉策略就是一直在質疑對方愛不愛台灣、是不是台灣人,有時甚至使用了羞辱的手段。結果是,綠軍羞辱的不只是統派、不只是馬英九,也羞辱了相當一部分有雙重認同的人、贊成維持現狀的人、甚至包括一部分曾經支持過民進黨的人。
這樣操作的結果,使深藍、淺藍誓死全面對抗,很困難像過去一樣慢慢向中間靠攏;中間和淺綠選民也感到不安。選舉結果是,這些票有一大塊跑掉了。
五、民進黨怎麼辦─回歸民主進步的價值:民主並不只是選舉而已,它也是一系列的價值。例如,最根本的言論自由,「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台灣有能力透過民主的過程解決國家認同的爭議。我們有信心,隨著時間遞移,愛台灣、認同台灣的人會越來越多。如果我們更堅持民主進步的價值,如果我們努力使台灣更好,如果我們學習不隨便質疑別人的感情與認同,增加的速度還會更快。這已是民進黨必然的選擇。

民主不能失憶
2015年5月6日 中國時報 黃智賢(自由作家)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06000497-260109

一場朱習會,讓我們回憶起國共兩黨這十年來在兩岸上的努力。場外的李登輝和黃昆輝厚著臉皮說,不知道九二共識是什麼。而蔡英文則發表了一長串繞口但不知所云的批評。
1992年8月1日,李登輝以總統之尊主持國統會,確認「一個中國」的涵義。簡單講:一、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但雙方涵義不同。我方說的一個中國,是1912年迄今的中華民國,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但治權只有台澎金馬。二、1949年起中國處於暫時分裂,由兩個政治實體分治。三、政府制定《國家統一綱領》,展開統一步伐。這表示,中華民國的國家目標就是要求兩岸終須統一,而且還要為統一而積極努力。
因為確認了我方對「一個中國」的定義,又訂定了國統綱領,所以才會有1992年的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因為有九二共識,才會有辜汪會談。
如今策畫去國民黨噴漆、去機場丟朱立倫鞋的黃昆輝,當時是陸委會主委。蔡英文,則是國安會諮詢委員。蔡英文說朱立倫近日在上海、北京的一些談話讓台灣社會產生一些質疑和憂慮,還希望朱立倫跟國民黨能夠對台灣社會有一個交代。
但朱立倫講的話,從來不曾超過李登輝的九二共識。所以蔡英文真的需要告訴我們,到底朱立倫讓人有什麼憂慮?到底還要交代什麼?
朱立倫希望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讓台灣爭取更大的國際空間。蔡英文說,如此一來在國際空間、國際組織的爭取上,路會越走越窄。這更是奇怪。蔡英文也許該告訴我們,當她和李登輝提出黑箱的「兩國論」,當她和陳水扁製造出「一邊一國」時,台灣的國際空間比較大?還是馬英九時代,台灣的國際空間比較大?說到底,蔡英文必須舉證:為什麼當朱立倫堅持九二共識,會讓台灣的路越走越窄?
蔡英文還說,要強化民主機制去整合社會不同意見。但如果民主機制被太陽花用暴力手段推翻,如果多數人民選出來的總統和國會竟然不能行使職權,如果人民的意志被壓制在蔡英文和她的戰友之下,那該怎麼辦?
蔡英文說,朱立倫講「兩岸同屬一中」,是向大陸傾斜。可是「兩岸同屬一中」根本列在中華民國憲法。「兩岸同屬一中」,不但是李登輝的國統綱領內容,更是李登輝的九二共識涵義。蔡英文跟李登輝,到底是忘記了哪一段?
民主需要記憶,民主需要檢驗,台灣的政治更需要除魅,因為政客慣常用「記憶清洗」這種政治手術。如果我們老是容許政客以24小時為界線,定期清洗我們的記憶,不允許這個社會記得超過24小時以上的事,那民主政治不過是一場幻術、是一場遊戲一場夢。

兩大右派政黨,被意識形態掩蓋的台灣危機
2015-05-14 聯合報鳴人堂 溫朗東
http://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5955/902372

蔡英文說:「台灣勞工假太多」。這是真的嗎?台灣工時已經是全世界第三、第四高,薪資成長對照企業獲利卻是少得可憐,甚至往往是企業虧損,員工得要減薪共體時艱,企業如果賺錢,仍然要共體時艱……

我在先前的專欄中已經提到,在目前的選舉生態下,候選人要當選,得花很多競選經費,非得仰賴財團的贊助。

從這個脈絡來看,蔡英文本來就是財團出身,無法設身處地體會勞工處境,並不令人意外;民進黨仰賴財團的政治獻金,要能大刀闊斧的進行勞工權益爭取與房地改革,也不能抱太大期望。而即使認知到民進黨是個右派政黨,也無法挽回國民黨的頹勢──以一樣的標準來檢視,坐擁千億黨產、政商關係複雜、中國買辦絡繹不絕的國民黨只會是更右派的選擇。

兩大黨雖然都屬於經濟上的右派,都無法針對台灣「分配正義」的議題做出有效的成績,但這個嚴重的問題被壓制在意識形態之下,大部分的民眾並未感覺到它的存在,而是把矛頭指向了馬英九的兩岸政策,認為是馬政府終極統一的意識形態造就了生活的困窘。

是統獨的問題還是分配的問題?

誠然,服貿所引發的爭議及大規模社會運動,再再反應了人民對時局的不滿。而從服貿到上月的熱門話題「亞投行」,馬政府視兩岸關係為經濟成長的萬靈丹的偏執心態彰然若顯,彷彿認為只要擁抱中國就能幫助台灣成長茁壯。如果說這是一種推理草率的偏執心態的話,那另一個端點認為疏遠中國必能幸福美滿,也是一種偏執。

馬政府在兩岸經貿往來的一廂情願、不嚴謹、成效不彰,並無法全盤否定兩岸經貿往來的必要性。這一點,民進黨也是心知肚明。由於兩岸經貿往來全面結冰必然直接衝擊台灣經濟,因此蔡英文至今不敢說一句「拒絕各種形式內容的服貿」。甚至在自經區的議題上,陳菊與賴清德還抱持著樂見其成的態度。

即使中國內部有人治凌駕法治、勞工薪資上漲、外資撤離、地方呆帳飆升、房地產崩盤、經濟發展趨緩……的種種風險,但沒有一個國家是只有獲利沒有風險的,台商前進東南亞一樣有風險。或許,雞蛋全放在中國這一個籃子裡,政治上跟經濟上的風險都過高,但要抽身而退,也不是短期能夠無痛達成,只能仰賴適當的外交手段以及嚴謹的監督審核,與中國維持經濟籌碼與政治籌碼的平衡。

對於民進黨死忠支持者以至於獨派團體而言,由於國民黨根本不具備執政的正當性(殖民政權),因此,國民黨做的一切都是錯的。換言之,兩岸之間能夠互不往來當然最好,如果勉為其難要交流一下,那就交給有台獨黨綱的民進黨來做吧。

這樣的邏輯顯然是過度高估了民進黨的政治操守。首先,民進黨同樣仰賴財團鼻息,而中共就是巨大無比的財團,若能提供金援給綠營,基於選戰經費考量或是個人慾望,民進黨能有拒絕的道德勇氣嗎?再者,民進黨要執政,得要同時抓住台獨支持者與在乎民生經濟的中間選民,而台獨人士總會自己找到自我說服的方法:民進黨再怎樣,都沒國民黨那麼統……那何不把民生經濟擺在台獨之前?

分配不正義的不滿轉置到了媚中身上

另一方面,台獨支持者與中間選民的界線是浮動的,近年來台獨意識逐漸高漲,馬英九被戲稱為「台獨教父」,但或許並非是台灣的主權受到顯著的危害,而是民眾感受不到經濟成長的果實。(您知道時至今日,陸資來台的總額不過12億美元嗎?約莫只有台積電市值的百分之一。表面上,馬英九讓台灣門戶洞開,事實上,在經濟部投審會的保守態度下,進駐台灣的陸資遠比想像中來得低。)

高漲的房價以及低迷的薪資,日漸高升的貧富差距,青年對未來喪失希望,嚴重的少子化現象,導致未來國力面臨嚴重危機。這些不滿,反應到馬英九一次又一次對中國的卑微外交態度上,把「分配不正義」的問題轉置到了「媚中」身上。事實上這是兩個不同的命題。

馬政府的兩岸經貿遇到最大的問題是,即使有經濟果實,也被大財團以及國民黨的買辦給吸去了,台灣的民眾分不到任何甜頭,這時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假設從2012年開始,新鮮人起薪四萬起跳,每年薪資成長超過10%。房價(特別是台北)只有現在的一半,馬政府還會受到嚴厲的批評嗎?還剩下多少人會站上街頭?還會以義憤填膺的指責馬政府親中賣台?

但國民黨跟馬英九終究是在同一艘船(黨派結構)上,競選經費是選舉的關鍵,要國民黨自廢黨產無疑是自斷手腳,錢既然對選舉而言這麼重要,要對抗黨內的中國買辦風氣,也是絕無可能。民進黨就算是假台獨真右派,那又如何?終究得要自我收斂,給支持者一些交代。國民黨不管派誰出來,不管講些什麼,都難以挽救頹勢。國民黨只能輸,輸到民進黨被民眾看破手腳,發現薪資依然少,房價仍然高,才能再來嘗試重新執政。但那也只是反覆循環,改善空間殊為有限。

對民進黨而言,真正的考驗到2020才正式開始,不敢動財團建商,勞工權益不會改善,房價依然高不可攀(雖然這幾年已經有緩跌的態勢,但速度甚為緩慢)。另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主張反核的立場,在2019年核一廠機組到達除役日期之後,反核不再是「維持現況」,而是缺電甚至得要調漲電費的必然,那時如何在民生經濟以及非核家園的立場中做選擇,那將會是異常艱難。

坦言之,台灣的現狀,不管您認為是好還是壞,不管蔡英文在明年是否順利執政,在我們真正意識到問題在於選舉文化導致的過度右傾之前,不管是兩岸經貿的深化、勞工權益的維護、房地改革的遲緩以至於少子化所造成的國力危機……都會繼續持續下去。

民進黨為何在這一波社會運動被邊緣化
2013.07.29 新頭殼 文/林朝億
http://newtalk.tw/news/view/2013-07-29/38655

今年7月,台灣的日頭不僅炎熱,街頭也很狂野。從洪仲丘案、大埔民宅強拆,到最近的服貿協議,處處充滿了抗爭的景象。但無可諱言地,除了服貿協議、核四公投民進黨勉可沾上邊外,其餘的議題民進黨幾乎都被邊緣化。
持平而言,不管是大埔民宅、洪仲丘案,在立法院開聲援記者會的幾乎都是民進黨立委;到街頭關注被警察施暴的,也多半是民進黨公職;黨的客家部黨工投入大埔當地抗爭的支援;都更條例等修正案或陸海空軍刑法修正案提出,也都是黨籍立委;但升高到黨主席層次,除了在中常會後開口罵罵馬政府「狂暴」外,僅能默默地穿上白襯衫,以一個公民身份參與國防部前的抗議罷了。
常在社運晚會擔任主持人的孫友聯說的好。如果是28日抗議服貿晚會,蘇貞昌到場,他會邀請蘇上台演講;但如果是大埔事件的晚會,他僅會介紹台下有貴賓民進黨主席到場關心;但換了不分區立委吳宜臻,他則可能邀請吳上台,因為吳這段時間投入大埔抗爭活動頗深。
蘇貞昌對此不是無感。他參加國防部抗議後,上週詢問黨的主管,為什麼鄉民可以發起這麼大規模的抗爭活動,但黨卻得花費龐大資源、動員各地遊覽車上來才有這種場面?主管的回應有許多,時勢、社會氛圍、大家的子弟兵都得當兵等等。問到大埔拆屋時,黨能做什麼?一位主管回得妙,大概只有黨主席蘇貞昌自己坐在張家藥房前對抗挖土機,才可能擋下,但搞不好黨主席最後還是被警察給抬走?
這段時間以來,台灣社會對馬政府倒行逆施相當反感。反應在民調上,藍綠的支持度的確逆轉,民進黨以些微數字超越國民黨;但如果問民眾對於民進黨扮演反對黨是否稱職,恐怕數字也會很難看。重點是,人民並沒有感受到,在這一波又一波起的民怨裡,民進黨盡了她最大力量去跟受苦的人站在一起。
這裡並不是說,40個民進黨立委應該在立法院表決時,佔領主席台,打到一個都不剩;或是黨主席蘇貞昌應該去大埔或凱達格蘭大道靜坐到脫水送醫。台灣人民是很厚道的,自己做不到,也不會要求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一定得去犧牲性命。
換句話說,人民要求的並不是民進黨一定得採取激烈動作,但人民希望民進黨採取的是有效、且給人民有希望的動作。更重要的是,民進黨曾執政過,他有8年執政的包袱,但如何將8年包袱轉化成執政的基礎才是更重要的。
以大埔事件為例,這絕對非僅是修改土地徵收條例,把幾個公共利益字眼放入就夠了。民進黨中央、地方都執政過,不可能不知道,有些都市更新、土地重劃,一定得觸及土地、民宅的徵收與拆遷;但也就是因為執政過了,民進黨才更該用他的經驗,以「未來準執政黨」身分告訴民眾,一旦執政後,哪些社運團體的要求是她可以接受的,哪些是她難以接受的;透過這個誠懇對話過程,突顯出馬政府的冥頑不靈,讓社會大眾可以清楚區隔。
再以兩岸服貿協議為例,民進黨一直批評馬政府談判前黑箱作業。但不可諱言地,基本上信仰自由市場的民進黨也故意不講明,到底開放的64項大的行業裡,民進黨真正反對開放的是哪幾項。蘇貞昌四處跟業者座談,鼓勵業者上街自救;但民眾難免心中會問,如果有一天你執政了,你真的會反對開放我的業別嗎?
下個月,民進黨要辦8年執政研討會,但如果淪為各個前部長來這裡吹噓當年的英勇,這個不會有效果。畢竟很多人早就從民進黨的宣傳得知,雪隧是游錫堃挖通的,高鐵是殷琪蓋的;更重要的是,人民想知道,過了5年,這麼多土地徵收弊端、過度開發,蘇貞昌會如何反省當初的樂生事件,蘇蔡兩人又如何反思中科三期環評衝突等等。而經過了2008金融風暴,再回來看當年硬推的二次金改,甚至衍生出扁家向金主要政治獻金等等,這種政府自以為可以安排金融秩序的迷思,到底又有何禍害?
換句話說,把自己的價值、政策、甚至底線,跟社運團體、社會大眾講清楚。過去的執政到底犯了什麼錯,又會如何避免?唯有這樣,在澎湃發展的社會運動裡,民進黨才找得到自己切入的角度與定位。否則,老是畏首畏尾,不敢真正交代自己真正的信仰、價值與政策時,黨主席每到社運的場合,就會引起反感:反正我們把國民黨搞垮後就換你上台了,這麼急於來收割幹嘛?

修法﹑政策大放水,勞工階級大反彈
--集體退出「台灣勞工陣線」之嚴正聲明
1997年1月20日記者會 集體發起人﹕方來進、仲茂興、王文祥、陳文信、蘭容宗等
https://www.ptt.cc/man/NTULabor/D1DC/DAF/M.1025065486.A.4EE.html

為了台灣勞動者的整體權益,提昇勞工階級的政治、經濟、社會地位,多年來,我們不畏風雨、四處奔走,努力地推動台灣勞工運動,並且支持及擔任「台灣勞工陣線」的重要職務﹔然而,我們卻發現,民進黨的新潮流系利用「台灣勞工陣線」收刮了勞工的資源,攀上了政治舞台,卻在最重要的勞工政策上背叛了勞工﹔對于這種手段我們已忍無可忍,因此,我們必須沉痛地宣佈﹕集體退出「台灣勞工陣線」,拒絕台灣勞工運動繼續成為政黨派系的附庸!
去年十二月六日通過的勞基法修正案,將正常工時八小時變為十小時,嚴重違背國際勞動原則,並且同時通過「變形工時」與「退休金不溯既往」等工運界長期以來反對的惡法,正是出身「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的現任立委簡錫堦所提出的:而出身「台灣勞工陣線」文宣部主任的現任立委劉進興,更全程參與去年十二月底召開的「國家發展會議」,通過「加速公營事業民營化」的政策共識,定下五年的「落日條款」要讓公營事業「公股零存」,嚴重違反勞工與消費大眾的利益!新潮流掌控台灣勞工運動發言權,作為其政治利益交換條件的意圖已昭然若揭﹗
國民黨長期以來擺明站在財團的立場,僅製造幾個勞工樣板人物,掩飾其惡行瞞騙全國勞工。沒想到新潮流更勝一籌,籍出一個工運團體的招牌,集體將臺灣勞工當做跳板﹔先將其人馬安排在「台灣勞工陣線」擔任專職,等積累到一定的資歷,再一躍成為政治人物﹔這些人有的早已切斷工運的臍帶,有的卻繼續打著「勞工立委」的招牌,妥協、出賣勞工權益,徹底欺騙廣大的勞工群眾﹗
而當面臨不同的聲音時,「台灣勞工陣線」內部卻完全沒有反省的能力﹕當內部的專職對其路線提出質疑時,當時的掌權者簡錫堦竟利用強行鎮壓的手段,不經預告、不提出說明,在九六年前後,由北至南,連續非法解僱五名專職,包括宜蘭簡淑慧、台北林長昇、台南劉思龍、高雄林宜瑾及「上班族團結組織」陳靜雲:其過程之反民主,與姿態形狀之較于惡意解僱員工的資本家,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個號稱要為台
灣勞工爭取權益的工運團體,卻以非法解僱的手段對付自己的專職,這是我們認為其理想已喪失殆盡的原因之一!
我們認為,「台灣勞工陣線」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作法,已嚴重地阻礙台灣工運的發展﹔為了台灣勞動者的長遠利益,我們必須當機立斷,由曾在「臺灣勞工陣線」擔任重要職務的工運幹部與會員,集體宣佈退出「台灣勞工陣線」,揭穿派系操控的無恥陰謀,以正社會視聽﹔並重建台灣工運的主體性,號召臺灣所有的勞工群眾,從事真正屬于勞工階級的反剝削、反腐敗、爭平等的勞工運動!
在此,我們要嚴正要求:
一﹑立即恢復勞基法工時三八制及退休金溯及既往原則﹑不得以變形工時贏利資本家!
二﹑立即停止公營事業私有化﹑確保人民資產不遭財團併吞!
三﹑立即修改工會法﹑解除工會結盟戒嚴﹑開放工會自由結盟!

十五年的核四 三十年的反核鬥爭
2014/03/03 工人國際委員會台灣 許小明/帕莎

2014年,是核四工程的第十五個年頭,又是裝填核燃料的關鍵一年。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發起「308全台廢核大遊行」,繼續往年的反核鬥爭。去年2013的反核遊行全國有22萬人參加,為歷年之冠,全台高達七成民眾反對核四興建。自1986年的車諾比事件,引發了台灣的反核活動,反核抗爭踏入了近三十個年頭,不幸的是,核四項目不但沒有成功廢除,核一、核二與核三更被延役20年,核災威脅不減反加!今天,我們所有站出來反抗核電的人,都要反思一個重要問題:究竟群眾還需要甚麼才能夠勝利?

台灣「民主」之死

群眾排山倒海的壓力,一度讓擁核的國民黨政府提出「公投」議決的提案。我們社會主義者早前告誡過,「公投」不過是政府的操控策略,「公投」本身的逆向命題(公投是否停建核四),加上苛刻的《公民投票法》需要過半的投票率和同意票才能通過,還有政府與財團巨大的宣傳機器和政治恐嚇,使得「公投」不過是政府企圖一勞永逸破除所有反核聲音的舉動。

在民間巨大的反對和杯葛的聲音下,國民黨也就只能撤案,政府表面上提出要進行核四安檢,「安檢須全部過關、獲得民眾信任,才能公投」。但實際上馬英九回過頭來卻乾脆表示:「那就繼續建,我們本來就希望繼續建!」今年初經濟部更明言,核四安檢報告在六月底出爐後,就會申請插入燃料棒。不僅沒有回應公投的局限性,推動民主化,反而直接逆民意而行,完全暴露了台灣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偽!

值得一提的是,苛刻而不民主的《公民投票法》就是在2003年民進黨時期立法的,實際上藍綠兩黨都是在進行欺騙民眾的把戲。

誰在背後支持核四:財團

核四廠採用了較新型先進沸水式反應爐(ABWR)。在福島核災後,也為預防海嘯,預計增建防海嘯牆,以及備援電力,洩壓注水等等「斷然處置」救援系統。但以核四廠而言,多數工程是以外包的方式承包興建,即使有明確的規範,也不得不讓人起疑,施工品質是否能真正達到設計標準。對於現時科技仍無法處理的核廢料,在現有核電廠內廢料儲存槽即將用盡,且台灣電力公司的替代方案,無法讓人滿意的情況下,是重大的難題。而即使在核廢料處理有更多經驗和技術的美國,也有能源部的核廢棄物隔離先導廠(WIPP)周圍輻射值過高的事件。

然而為甚麼如此危險的核能,加上全台灣七成的人口反對核四,面對全國一面倒的聲音,政府卻依然堅持計畫,核四究竟是為了誰的利益?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國民政府為了確保產業能獲得穩定的能源供給與未來發展,台灣第一座核能電廠於是在1970年被列為政府十大建設之一。台灣電力產業的發展一直以來都是以確保穩定供給產業用電為主要目的,而電價亦以支持產業發展為目的設定標準。

據台電網站公佈的「2010年世界34國電價比較表」,台灣民生電價為每度2.7606元新臺幣,工業電價為每度2.3649元新臺幣。工業電價較民生電價便宜許多,在這樣的補貼政策之下,台電年年虧損百億,而擁資本額3,300億元的台電,截至2011年底累計虧損已達1,179億元。政府卻不斷恐嚇群眾,停止核四計畫將會導致民眾限電、漲電費云云,甚至更提出將台電私有化。

問題是台灣根本就不缺電!根據經濟部資料,台灣核電佔全部發電設備、發電能力10.2%,等於國民對核電實際依賴率只佔1成,而現在核電佔總發電量為16.8%。台灣用電量最高的時候仍剩2成發電設備,即使馬上廢核也不缺電。因此,現在台灣對核電的依賴是人為的,而所謂缺電、漲電費的恐嚇也是政府為了優先保障資本家們的廉價電力而強行付諸於民眾的災難!

難怪,就連代表美國資本家的美國在臺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司徒文也公開支持核電,而私營的台北捷運公司剛剛在本年二月份更強迫「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將宣傳廣告中的關鍵文字「廢除核四吧!」刪除,明顯擺出財團的擁核立場。這些資本家大財團平時就享用著廉價核電來賺錢,發生災害時,有錢人能夠第一時間逃離台灣,而要剩下的勞動者們承受一切傷害。

私有化民營化不是解決答案

台電目前已與九間私營電廠(IPP)簽訂購電合約(PPA),部分電力供應由私人財團供應,未來台電在經濟部的規劃下,更要進行進一步的分切,達成電力私有化(民營化,自由化)。

私有化並不能解決目前電價調漲、台電的鉅額虧損,以及不回應民意要求等問題。是台電作為國有企業,卻被官僚體制用來服務資本家的利益,且依賴著資本市場系統,令電價不斷調漲。可是,私有化並不能解決困境,私營財團將直接控制電力,將利潤最大化,問題必定更嚴重,電價必定更高。

台電的鉅額虧損,先前提到的公共補貼正是虧損的主要因素,而由於目前是一視同仁的補貼,沒有使用量分級上的設計,用的越多,補貼越多,這導致全民以稅收補助用電最多的工業財團的不合理現象。而同時,私營電場以建置成本較低的能源種類電廠為主,著眼於能快速收回成本。這類電廠造價低,但能源進價高,販賣的電價自然也較高。私有化後,這樣的情況不會改變,台電必然得繼續營運固定成本較高的電廠,並且需要高風險勞動力的輸電,電纜維護工程,也肯定會是台電承接,而由於這樣的發電量不夠,很可能要購買更多的高價電。

台電乃國有企業,但所有預算和決策都沒有通過民選議會的監督,群眾無法完全直接掌控台電的狀況。這在國有化而被官僚控制的企業上,都有發生的問題。但私有化後的企業只更不受群眾監督。

再以英國鐵路私有化為例,為了最大化利潤,財團計算出了最精簡的人力,以及僅達最低安全標準的工程,使得服務品質下降,群眾並沒有因私有化獲的預期中的效率等益處。

而對於台電工人薪資高於一般群眾,而必須加以削減的看法,僅是轉移群眾焦點,分化勞動階級的技倆。確實台電工人大多數時候,並不站在群眾意志這邊,削減台電工人的薪資,只會為削減其他勞動大眾工資打開缺口。我們應該要求台電工人站出,同所有群眾聯合,爭取所有人的權益,建立更進步和戰鬥性的工會,而不是群眾彼此分化,陷入競次效應的困境。

拒絕藍綠政治 建立勞動者的替代

如今「公投」已死,但工程卻未曾停止。三十年來反核運動難道最終是個失敗?一直以來,台灣的反核運動都是與民進黨緊密合作。民進黨的行動模式,也就是每年動員群眾上街示威,但拒絕發動罷工等更升級的群眾運動,然後就在議會內表決,票數不夠也就所謂「我們盡力了」,周而復始,核四卻依然進行。單靠上街抗議並不足夠打倒核四方案,需要將行動升級至罷課罷工等手段,但運動要做到這點,必須打破民進黨的控制。

但事實上,民進黨自身與資本財團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根本就無心廢核。2000年到2008年民進黨執政八年間,只有頭兩年有阻止核四的工程,其後的任期更兩度追加核四的撥款!2006時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在民進黨中常會表示核四廠一定要蓋完,「因為不蓋完會有安全問題,且要賠錢」。繼續相信民進黨的帶領只會是反核運動的窮途末路。

社會主義者反對核電,因為其對於所有勞動民眾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而現在堵在民眾面前就是擁核的資本利益。如今勞動大眾需要建立獨立於藍綠兩黨的鬥爭力量,發動罷工罷課等更具戰鬥性的運動,並聯結起其他所有被資本家壓迫的民眾,將企業、財團、資源一拼公營化,由民眾民主監督,才能真正地停止核四、全台廢核,扭轉當前的核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