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祖涵
身為民主黨總統參選人之一的希拉蕊,呼籲美國總統布希不要參加北京奧運的開幕式。這時候包括德國,加拿大,已經有不少大國的領袖表態不願意出席,整個歐盟也建立了如果中國跟達賴沒有開啟對話,那麼抵制奧運也可以的態度。就連四年後即將在倫敦舉辦奧運的英國,雖然不算是正式的杯葛,首相布朗也不會出席開幕典禮,而只會在閉幕典禮接受奧運權杖。
對於籌備多年,準備在八月對世界展示超強新勢力崛起的中國來說,西藏問題真是令人無可奈何。不管動亂本身的正確性,或者實際傷亡的情況如何,當西方媒體拿起人權的大旗搖晃,六四時期在天安門的坦克幽靈就浮現在閱聽人的腦海裡,而實際受到影響的,就是北京奧運這個商品的價值。
說到人權這件事情,要管別的國家的人權,永遠比管自己的容易很多。德國總理可以用不參加奧運對西藏表示支持,可是面對境內土耳其裔移民數十年來成為次等公民的人權問題,就沒有東西好拿來杯葛。如果美國在一九九二年死傷數十人的洛杉磯暴動早個幾年或是晚個幾年發生,那麼一九八四年的洛杉磯奧運或是一九九六年的亞特蘭大奧運,世界各國是不是也會依照同樣的標準去抵制呢?應該不可能吧。
難怪中國會生氣。從運動場館到大眾運輸,甚至是民眾的衛生習慣跟禮貌教育,北京已經花了無數的心血。辦奧運這件事情已經是全民運動,當NBA火箭隊中鋒姚明在三月因為左腿骨折開刀,他想到的並不是提前結束球季,讓火箭隊連勝中斷或是總冠軍再度夢碎這些小事,而是他ㄧ定要在五個月內完成復健參加奧運──儘管中國籃球隊有姚明也沒有辦法跟歐美球隊爭獎牌,而他已經連續三個球季都因為腿傷告假。勉強參加奧運,姚明的職業籃球生涯到底還剩多久,很多人都不太樂觀,可是很顯然地,國家的榮譽對他來說比較重要。
這期的ESPN雜誌登了一張跨頁的照片,上面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姚明在水裡咬著牙齒做肌力訓練。經歷過復健過程的運動員都知道,那是比受傷更痛的事情。在那個專欄裡,記者的旁白就是拜託,人家中國都已經這麼努力了,不要再把甚麼政治人權的東西扯進來吧。
奧運從古希臘時期開始,就是讓戰爭暫停幾個月,大家和平共處ㄧ陣子的活動。現代奧運的創始人,法國教育家顧拜但(Pierre de Coubertin)也是以促進各種族之間的了解跟世界和平為宗旨。再回到西藏問題的本身,就連達賴本人也沒有呼籲杯葛奧運。在四月十日他公開表示,如果情況獲得改善,他自己也想要去北京享受一下奧運的氣氛。啊 那到底大家亂忙一通是為了甚麼啊。
「至於正義到底在甚麼地方,這種事情我根本沒有甚麼興趣──到頭來一切都只不過是相對的罷了。」村上春樹在Sydney!,他的雪梨奧運記事書上面這樣說。我也這樣覺得。
回應
Re: 別人家的人權
目前歐美國家的抵制,只是象徵性的不參加開幕,奧運賽事不會受到影響。圖博現在等於是被關在門裡任中共隨意處置,是什麼程度的人權侵害會需要這樣遮掩?而這種程度的人權侵害,給予象徵性的抵制,過份嗎?<br><br>
又文中提到德國土耳其裔移民跟洛杉磯暴動兩個例子作為對照,但這兩個例子裡受迫害的人,至少還有對外傳播訊息的權利,也還有選票可以當作「抵制」的工具,圖博人的處境,難道沒有比較糟糕嗎?<br><br>
另外,把達賴願意去參加奧運也扯進來也挺矛盾的。「中國不跟達賴對話」是歐美國家抵制的前提,如果連對話的機會都沒有了,試問達賴如何去北京「享受」奧運的氣氛呢?<br><br>
中國申辦奧運,本來也不單純是為了體育,而是企圖要向世界展示自身進步形象。中共如何對待圖博,也許跟體育沒什麼關係;但一個國家進步與否,人權還是重要的指標啊!
奧運的政治意識
我認為您的文章有深刻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深刻在點出正義的相對性,不足處則是對缺乏對奧運的政治意識做出批判。
筆者在中國時報上讀到:國際奧委會的主委日前曾經表示,若任何人在奧運任何儀式上,做出任何政治意識的表態,則奧運精神將蕩然無存。然而何謂奧運精神?我想大眾應能同意這樣的定義:鼓勵世界以和平的運動競賽方式,取代任何國際間經濟、文化、武力的侵略。回頭再看聖火傳遞,傳遞的本是世界和平的希望及象徵,但現在卻轉變成「一團充滿爭議的火球」。
何以如此?筆者以政治觀點來看,「世界和平」本身就是一種政治意識形態,必然無法不受其他政治意識批判,而高高在上,置身事外。從聖火傳遞的現象,我們看到是政治權利下的雙重標準與理想遙遠的距離:舊金山火炬傳遞運動員因為做出政治表態,而在第一時間被拉走,似乎為了「世界和平」的形象,運動員個人的獨立性也不該存在;傳遞途中扭扭捏捏、躲躲藏藏,和平傳遞的象徵似乎成為必須隱藏的一種恥辱。
而傳遞途中團團包圍的中國武警,更是中國長久以來以優勢武力製造和平假象的最佳縮影:象徵世界和平的火炬在中央,而周圍圍滿對抗議者毫不手軟的強悍武警。這副景象,也許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象徵。抗議者為的是熄滅這和平假象的火炬,而中國武警則是不擇手段防止國家的形象被熄滅。也許各自有立場,為其理想奮鬥,但未來的世界歷史不可忘記這一幕:2008年的世界和平,仍是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