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稿】美國國務院《2021年人口販運問題報告》
NGO不認同臺灣未降級 國際記者會表訴求

「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loud@gmail.com
2021/07/08

海內外10個NGO共同舉辦國際記者會,針對美國國務院上週發布《2021年人口販運問題報告》(TIP Report) ,維持臺灣名列第一級,表示不認同。多項調查和報告中指出臺灣的遠洋漁業涉及人口販運,但政府始終未能充分改善問題。 去年,臺灣遠洋漁獲首次被列入美國勞動部的《童工與強迫勞動製品清單》,臺灣船隻也被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發出暫扣令。此外,臺灣漁獲銷售到世界各地,包括美國和歐盟市場上知名的鮪魚罐頭品牌,正因如此,漁業中的強迫勞動與人口販運行為必須立即處理。

今年四月,由全球30個勞工、人權和環境組織組成的「海鮮工作倡議聯盟」向美國國務院提交一份報告,指出臺灣並未符合美國 2000 年《人口販運受害者保護法》規定的最低標準,因此建議將臺灣降為第二級。事實上,今年的人口販運報告列舉多項臺灣政府在打擊漁業中的強迫勞動和人口販運問題的不足,例如:

稽查人員數量不足與檢查程序不完備,持續阻礙在遠洋漁業人口販運問題上的各項努力,包含被害人的認定、調查與起訴。
加大了執法力度,卻沒有投入足夠的資源,也沒有充分提升近海或遠洋漁業中強迫勞動犯罪事實的偵查、調查或起訴。
加大了保護力度,但管控和轉介程序仍不足,難以落實識別和為臺灣籍或權宜船上的外籍漁工被害人提供服務。
臺灣遠洋漁船可停靠的 32 個國際港口中,只有 9 個港口設有檢查員,很大程度上僅限於檢查非法漁業或破害環境等事項,缺乏勞動相關檢查。
有外籍漁工指出申訴專線處理速度十分緩慢,甚至發生將申訴內容轉達漁船幹部,使投訴者面臨潛在報復風險。
政府允許居留許可證過期不到90天的移工續簽這些許可,並可透過支付罰款避免被驅逐出境。然而,此措施不適用於外籍漁工,許多漁工被要求必須留在船上,如果試圖上岸,將面臨罰款,或者會通過非正式安排轉移到其他船上工作,這可能強化人口販運的風險。
對此,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施逸翔表示「台灣政府的遠洋漁業外籍勞工政策,已經存在系統性的治理失靈,這是外籍漁工容易成為強迫勞動與人口販運被害者的主因。但這次台灣仍被人口販運報告列為第一級,使得台灣政府只有歡慶維持低標的成績,卻看不見解決問題的決心。」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移工政策處主任汪英達表示「移工支付高額仲介費一直是人口販運根本原因之一,而臺灣政府連直接禁絕由移工支付任何仲介費的要求都從沒做到,表面看來的人口販運案件起訴率提高、被鑑別的被害人人數增加,其實只是整體性對移工剝削的忽視與包裝的一環罷了,這怎麼可能能夠達到人口販運報告第一級的最低要求呢?如果是,那這份報告到底還有何公信力可言?」

越南移工移民辦公室主任Rev. Peter Nguyen Van Hung表示「今年的人口販運報告再次將臺灣列為第一級,有助於臺灣在國際上的形象,但卻傷害了許多從事危險工作的漁工、家事移工和許多外籍移工。 強迫勞動給無數受害者的生活帶來許多身心創傷。 報告中的「優先建議」,主要集中在漁業領域,也呈現臺灣在排名上的虛偽。臺灣政府應該誠實面對處理這些問題的不足,才能積極改進。」

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表示「美國人口販運問題報告的第一級雖是報告本身的高標,但其實只是達到最低標,這或許說明了為何臺灣在國際上明明已聲名狼藉,卻可以連續12年被評為第一級的原因。許多臺灣NGO認為,這樣的評比會動搖臺灣政府打擊人口販運的努力,因為政府只顧著『慶祝』他們所謂的『成效』。」

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海洋專案主任李于彤表示「美國國務院的《人口販運問題報告》已連續多年點名臺灣遠洋漁業中的強迫勞動及人口販運問題,今年也不例外。自2019年開始,綠色和平持續揭露外籍漁工在臺灣遠洋漁船上疑似遭強迫勞動的情事,在缺乏勞動檢查及歧視性的雙軌聘僱制度下,外籍漁工至今仍然處於弱勢,而臺灣政府未能參照國際公約進行法規與制度上的改革,更進一步暴露其根本無意改善現狀。因此,我們不認同臺灣政府的作為符合打擊人口販運的最低標準。」
綠色和平美國辦公室資深海洋顧問Andy Shen表示「維持臺灣在第一級並不合理,也有誤導美國企業買家的風險,以及其他以此報告作為依據其購買與投資決策的投資者和消費者。雖然國務院將臺灣列為一級,但其分析也發現,漁業中普遍存在強迫勞動事件,臺灣政府也未能採取足夠的行動解決問題。必須提醒所有利益相關者,尤其是美國買家和投資者,保持警惕,繼續將臺灣遠洋漁業視為高風險行業。」

國際勞工權益基金會(GLJ-ILRF)資深海鮮倡議協調人Kimberly Rogovin表示「將臺灣維持在第一級,並未反映在第一線服務的相關組織之觀察,也與美國勞動部決定將臺灣遠洋漁獲列入《童工與強迫勞動製品清單》的決定不符。 長期以來,由於歧視性的法律框架,以及遠洋外籍漁工缺乏加入工會的管道,漁工遭到嚴重的剝削。我們呼籲臺灣政府應結束管理外籍漁工的雙軌制,確保所有漁工都能行使結社自由和集體談判的權利,以防止強迫勞動和人口販運問題。」

臉書討論

回應

臺灣遠洋漁業涉及強迫勞動再度遭美國點名,國務院《人口販運問題報告》沒降級不代表沒問題
2021-07-02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

美國國務院於美東時間7月1日發布《2021年人口販運問題報告》(Trafficking in Persons Report, TIP Report),儘管臺灣仍維持第一級,但因遠洋漁業持續存在人口販運的問題,再度被美國點名。事實上,近年許多調查與研究報告指出,臺灣遠洋漁業存在系統性的強迫勞動與人口販運等情況。報告中雖指出台灣政府「相關單位正積極落實辦理中」,但許多外籍漁工的剝削仍未能有效處理。
連續12年來,臺灣在美國國務院每年的《人口販運問題報告》中,都是名列第一級,代表政府的作為雖符合美國政府設定的最低標準,但人口販運的問題持續存在,包含報告中強調的「臺灣籍漁船及臺灣人經營的外國籍漁船(權宜船)上的外籍漁工遭苛扣薪資、超時工作、肢體暴力、缺乏食物與醫療照顧、剝奪睡眠、不符標準的救生設備與差勁的生活環境,以及多國仲介網路以收取保證金、聘僱費等方式造成漁工負債」。因此,我們要提醒台灣政府,繼去年美國勞動部將臺灣漁獲列入《童工及強迫勞動製品清單》後,這份《人口販運問題報告》點出的各項問題,都是對臺灣政府監管無能所發出的重要警訊。
今年報告內容仍顯示,臺灣政府在人口販運的預防、懲治及保護的實踐力明顯不足。包含現行外籍漁工聘僱的雙軌制度導致遠洋及近海漁工在薪資與勞動標準不一,使遠洋漁工暴露於人口販運風險的機會增加、漁船的勞動檢查率低,以及未能積極依據臺灣《人口販運防制法》對人口販運嫌犯加以起訴與定罪等。
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表示,從去年美國勞動部的《童工與強迫勞動製品清單》到今年國務院的《人口販運問題報告》,以及兩年內就有四艘臺灣籍或臺灣權宜船遭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發出暫扣令,臺灣遠洋漁業中的外籍漁工人權問題亟需解決。此外,臺灣監察院也對外交部、勞動部及漁業署未能保障外籍漁工,提出糾正。雖然這次臺灣仍維持在第一級,但並不表示臺灣的人口販運與強迫勞動的問題已經被解決,尤其報告中特別點名『臺灣應積極調查在遠洋漁業中,涉嫌勞力剝削的臺灣權宜船或臺灣籍漁船』以及多年以來一直未能改善的家戶移工的勞動條件。
另外,美國政府也要求台灣政府正視移工零付費的國際潮流,著手修改相關規定,減少移工剝削。疫情期間,在臺移工廣受極盡歧視的禁足令,苗栗縣長甚至正式以官方下令;這些歧視性的對待,皆已被各國媒體廣泛報導。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呼籲臺灣政府:美國政府一再強調,第一級僅僅是符合基本應有的標準而已,移工人權狀況有太多應該改善之處;我們呼籲,行政院立即針對各項報告中所提出的實質問題協調政府相關單位,邀集各移工及人權團體積極解決之道,尤其是廢止歧視性的外籍漁工雙軌聘僱制度,以及立法保障外籍漁工人權。
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成員:
台灣人權促進會 / 秘書長施逸翔
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 / 秘書長李麗華
桃園市群眾服務協會 / 移工政策處主任汪英達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研究員陳秀蓮
基隆市漁工職業工會 / 副秘書長李麗華
綠色和平 / 海洋專案主任李于彤
綠色和平 / 海洋專案負責人暨媒體推廣主任陳瓊妤
環境正義基金會 / 臺灣海洋資深專案主任邱劭琪

2016年4月28日,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美國研究所博士生劉羿宏指出,「美國國務院言之鑿鑿地譴責以色列國防軍的『過度武力』,但同時持續提供並鞏固那樣的『過度武力』;即便《各國人權報告》點名行兇者,美國政府對行兇者的援助絲毫不受牽制」,「我們必須對人權論述保持警戒——尤其當『人權報告』的撰寫者也就是軍火之王時」。
2006年3月9日,德國之聲在評論2005年度《國別人權報告》時認為,由於關塔那摩灣拘押中心虐囚事件、美國中央情報局東歐黑監獄、美國中央情報局以非法手段逮捕和押送恐怖活動犯罪嫌疑人的種種作為,美國在人權問題上的公信力正在不斷下降;只要關塔那摩灣拘押中心囚犯不經任何司法程序就被常年關押的現狀不改變,那些踐踏人權的國家就可以對美國的批評充耳不聞。
2007年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教授科斯塔斯·杜茲納的著書《人權與帝國︰世界主義的政治哲學》(Human Rights and Empire: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Cosmopolitanism)指出,「美國頒布關於全世界侵犯人權行為的詳盡國家報告,並利用它們作為貿易、援助和外交談判討價還價的籌碼;它們的準確性是有爭議的」,尷尬且矛盾的現實是「藐視大國對於它們(人權)的解釋,不再意味著國際論壇上的外交譴責和為了媒體利益的戲劇性抨擊,而是意味著轟炸、入侵和佔領」,伊拉克戰爭已經顯示「人權可能是至高無上的,人卻不是」。
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維爾與梅里德·科雷根·麥奎爾寫給人權觀察的公開信批評,美國身為超級大國,經常違反國際法從事軍事行動,威脅世界和平,卻不會被譴責侵害人權。
2020年3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導言以2019年4月15日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的名言「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這才是美國不斷探索進取的榮耀」為開頭,提及「美國號稱人權立國,以世界人權衛士自居,以自身對人權的狹隘理解為框架,以稱霸全球的核心利益為標尺,每年根據捕風捉影、道聽途說的材料拼湊出年度國別人權報告,對不符合其戰略利益的國家和地區的人權狀況肆意歪曲貶低,卻對自身持續性、系統化、大規模侵犯人權的斑斑劣跡置若罔聞、熟視無睹」。
2021年6月,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傑佛瑞·薩克斯說,美國在經濟權利、少數族裔權利和干涉他國內政方面存在侵犯人權問題,卻無視自身侵犯人權的問題,反而帶著偏見批評他國人權;如果有關於人權的問題和關切被提出來,應該由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來解決,而不是由任何國家單方面採取行動。2021年6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加碼抨擊,長期以來,美國一邊自詡「人權楷模」、一邊無視自身觸目驚心的人權紀錄,肆無忌憚在人權問題上玩弄雙重標準,將人權作為維護自身霸權、干涉他國內政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