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運公佈欄」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內容不代表苦勞網立場。任何社 運議題相關行動/記者會/活動/講座採訪通知與新聞稿發佈,歡迎寄至 cool loud@gmail.com。
2020/08/17
今日(8/14),台灣民主之父、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移靈火化,而其設置於台北賓館追思禮堂中的遺照,卻遭鄭姓藝人潑以紅漆,永社對此行為表達嚴厲譴責!
據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網站(https://reurl.cc/d5r8O8),鄭姓藝人為大中華文化藝術表演團的代表人,接受兩岸各機關團體之邀請進行各項演出,而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則一生與中國政府為敵,鄭姓藝人此種惡劣行為之動機為何,是否想向黃安與劉樂妍靠攏,值得懷疑。
對永社而言,不喜歡前總統李登輝的人,可以批評他生前有何不是,這都屬於應該受到表現自由最高強度保障的政治性言論。然而,本次鄭姓藝人的所作所為,據報導並未表達任何訴求,難以認同算是憲法表現自由的保障範圍。
鄭姓藝人的此種行為,不僅是對台灣有巨大貢獻的先行者造成重大侮辱,除了有可能違反文化資產保存法,更屬於刑法告訴乃論的毀損罪,並且同時屬於公訴罪的刑法246條1項。對此,永社不排除依刑事訴訟法240條,對鄭姓藝人非告訴乃論之罪部分提出告發!
永社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forever2012/posts/3133295693420601
永社網站:
https://taiwanforever2012.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_14.html
回應
霸凌視角:點燃民族主義情緒 是調和中國領導人最糟方式
霸凌視角:點燃民族主義情緒 是調和中國領導人最糟方式
2020-08-12 上報 馬毅仁(Ian Buruma)/《紐約書評》前編輯,著有《東京情史:回憶錄》
紐約—在上個月在尼克森總統圖書館和博物館的講話上,美國國務卿麥克·蓬佩奧(Mike Pompeo)禮貌地宣佈,尼克森對於中國的態度是錯誤的。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開放,寄希望於其毛澤東主義獨裁統治能被溫暖的國際接納所感化,在國內變得更自由、國際上變得更合作,最後以失敗告終。
事實上,尼克森從未試圖讓中國民主化——他需要毛澤東幫他結束越南戰爭並贏得對蘇聯的優勢。
儘管如此,蓬佩奧進行了冗長的控訴。他說,中國現在比20世紀80年代更不自由。中國竊取西方工業機密,派政府特工偽裝成學生,用威脅扼殺批評,將少數民族和異見分子關進集中營,要脅其他國家購買中國技術對美進行諜報活動,如此等等。「自由世界必須戰勝新暴政,」蓬佩奧說,「我們這些熱愛自由的國家必須引導中國做出改變。」
他這番話正確嗎?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至少在這個角度站在歷史的正確的一邊嗎?中國是否代表著對「自由世界」的生存威脅?
如果是的話,川普政府可以說是相當偽善。川普本人多次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他的好朋友,斷然拒絕批評習近平無視人權、囚禁政治犯或破壞香港法治。
但川普政府的偽善未必意味著蓬佩奧涉華言論是錯誤的。中國共產黨對內仍是獨裁政府,對海外民主國家仍常常懷有敵意。
當然,對於「自由世界」能做些什麼改變中國的內政,總歸有個極限,不管它多麼邪惡。中國過於強大,經濟利益過於重要,將冷戰轉變為熱戰的風險過於巨大。只有中國人可能打破中共對本國權力的壟斷。鼓吹通過外部力量實現「體制變化」,是瘋狂的。
但有很多理由來做些什麼,讓中國對壓迫程度較小的國家的內部安排的傷害最小化。大量證據表明,中國的壓力可能損害民主社會的支柱之一:自由言論和表達的權利。
依靠中國金融或市場支持的西方機構尤其脆弱:出版商和大學被迫收回觸犯中國政府的書籍和文章,好萊塢電影清除一切可能在中國惹上麻煩的內容,歐盟官員審查批評中國的報告。
中國巨大的財富意味著它可以霸凌政府,強迫它們購買中國技術,儘管其中存在安全問題。當然,在這種事情上,中國並不是孤家寡人。所有大國都用實力迫使其他國家就範。美國在冷戰期間這樣做,此後有時也這樣做,損害其他國家的民主自由。但至少美國總體而言,在意識形態上並不像中國領導人那樣敵視自由。
問題在於對此做些什麼。如何捍衛僅存的自由世界,讓它免受財力權力巨大的獨裁體制的侵略性戰略的衝擊?蓬佩奧正確地強調了團結的重要性。組織起來保護共同利益的辦法是成立國際組織捍衛和執行共同規則和法律,這正是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以及歐盟的目標。
這些組織常常有著嚴重的漏洞。要求獨裁政府加入它們,就能讓獨裁體制變得不那麼具有壓迫性,完全是癡人說夢。中國利用其世貿組織成員的身份對抗規則,讓自己獲益。世衛組織也過於對中國的要求俯首貼耳。而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也將某些令人極度厭惡的政權吸納為成員,違背了自己的使命。
但沒有理由放棄或無視這些機構。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以及他本能地親近包括習近平在內的獨裁者的行為,正在破壞蓬佩奧所說的自由世界所需要的團結。
這比偽善還要糟糕得多。這是對東西方民主國家的直接威脅。川普狂暴的單邊主義,對民主當選領導人的蔑視,以及美國退出國際機構的做法,至少與中國的霸凌行為一樣有害於自由。
但保護言論自由和其他民主權利免受中國削弱它們的行為的衝擊,也不應該意味著與中國一刀兩斷,更不意味著傷害它的人民。一個世紀的血腥外國侵略史,並不能為中國的好戰民族主義開脫,但有助於解釋中國的敏感性。戲謔「功夫」,和無端指責所有海外中國學生都是政府間諜,會冒犯仍在從比國內更自由的社會汲取希望的中國人。點燃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是調和中國領導人的最糟糕的方式。
如果你難以對川普和蓬佩奧產生共情,那麼你可能更難喜歡中國政府的最激進的宣傳機器之一《環球時報》編輯的觀點。去年在蓬佩奧講話後,《環球時報》編輯胡錫進發推特說:「我強烈敦促美國人民讓川普當選,因為他的團隊裡有很多像蓬佩奧那樣的瘋子。他們以特別的方式有助於中國加強團結和凝聚。」他說的並沒錯。
美国的特朗普,中国的“川建国”
美国的特朗普,中国的“川建国”
2020-06-23 纽约时报中文网 纪思道
特朗普总统一再宣称:“没有谁比我对中国更强硬。”他正在努力利用反华情绪来再次当选。他形容乔·拜登(Joe Biden)对中国手软,他的支持者也投放广告谴责拜登是“北京拜登”。
所有这一切都是荒谬的,因为特朗普才是中国的跟班、阿谀奉承的谄媚者,习近平主席的纵容者。在约翰·博尔顿(John Bolton)的新书《事发之室》(The Room Where It Happened)中,特朗普根本就是在给习近平叩头。
叩头的意思是,一个人在皇帝或先祖面前双膝跪地,然后以头触地。如今,一个阿谀奉承的美国总统赋予了它新的形式,他公开宣称“习近平主席爱中国人民”,并称赞习近平“非常有能力”处理新冠病毒。
当我在读博尔顿的书的预发行版本时,尤其是关于与中国的关系的一章时,我一直在倒吸凉气,因为中国的政策完全抓住了特朗普见利忘义的无能外表下那难以抑制的虚伪。
书中最受关注的段落,涉及去年特朗普与习近平之间的电话交谈。博尔顿写道:“然后,他(特朗普)令人惊讶地将话题转移到即将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暗示中国在经济上有能力影响正在进行的竞选活动,恳求习近平确保自己获胜。”政府审批程序删掉了特朗普的确切措辞,但《名利场》称他告诉习近平:“要保证我赢。”
然而,也许令我更加困扰的是,特朗普向侵犯人权的中国叩头以赢得习近平的青睐。博尔顿写道:“在6月4日天安门广场屠杀30周年之际,特朗普拒绝发表白宫声明。”他引用特朗普的话说:“谁在乎这个?”
习近平已将约100万穆斯林囚禁在新疆地区的现代拘禁营中,这可能是自犹太人大屠杀以来最大的基于宗教的拘禁行为。
“习近平向特朗普解释了为什么他在新疆建立集中营,”博尔顿写道。“据我们的译员说,特朗普告诉习近平他应该继续建设拘禁营,他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做法。”
特朗普还很大程度上抛弃了两名被中国扣押为人质的加拿大公民,中国的这一举动是为了试图阻止加拿大将著名的女商人孟晚舟引渡到美国。美国应与加拿大一起制止这种劫持人质的行为;但是相反,通过暗示他可以干预解决问题的司法程序,特朗普对这种行为予以认可。
特朗普否认发表过其中一些言论,然而根据《华盛顿邮报》的统计,自担任总统以来,特朗普发表了超过1.9万项虚假或误导性声明。此外,白宫对博尔顿的书的主要反对意见是涉及机密信息公布——然而只有在陈述属实的情况下,才会被认为属于机密。因此,白宫所言正好从侧面证实了这本书的普遍真实性。
当特朗普对习近平公开的颂扬超过了他对梅拉尼娅的赞美时,其竞选活动公开谴责“北京拜登”,从始至终都是荒唐可笑的。特朗普仅在今年的各种场合就表示,“习近平非常有才干”,他“强大、敏锐且专注于工作”,“做得很好”,并且是“一个真正爱他的国家的人”。
作为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的中国观察者,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应该在需要的时候对抗习近平——同时我们也要进行贸易上的谈判并寻求在气候变化、流行病等方面开展合作的方式。特朗普则相反:他搞砸了贸易且一无所获,在气候或健康方面未能合作,破坏了美国的同盟,无视习近平最严重的人权侵犯。发生了所有这一切,他还在奉承习近平,而这明显为了赢得连任。
在中国,人们戏称特朗普的中文名字是“川建国”,那是因为“建国”是共产党爱国者中一个普遍的革命人名。它在讽刺地暗示,特朗普对美国的治理不当,实际上是在巩固习近平的政权。换句话说,特朗普似乎正在竭尽全力恢复一个国家的伟大荣光,只是那个国家不是美国。
台獨團體永社不讓你知道的真相:為什麼台獨無法實現
台獨團體永社不讓你知道的真相:為什麼台獨無法實現?因為獨派只會「全力支持民進黨,突破修憲門檻,就能實現台獨」。當民進黨做跟台獨方向相反的事情、說類似統一的言論時,就只會講「民進黨最終會台獨的」。
死心塌地支持民進黨,但民進黨根本不屌你,被利用活該。
李登輝披著假台獨的大衣 替中華民國和國民黨延年益壽
李登輝披著假台獨的大衣 替中華民國和國民黨延年益壽
李登輝披著假台獨的大衣 利用台聯分化綠營
李登輝死了 後續有人了!
李登輝與辜寬敏,自始至終,顯示權貴後代搞革命的侷限性
李登輝與辜寬敏,自始至終,顯示權貴後代搞革命的侷限性;他們的反中,植根於投日;他們的投日,植根於戀棧權貴;而當日本人無法保護他們的權貴時,他們只有投向另一個主人。他們的台獨若即若離、投降若即若離,但那與權貴們的交情卻是真的。
2012年8月21日,台獨左派人士楊碧川諷刺
2012年8月21日,台獨左派人士楊碧川諷刺,台灣本土化運動是「20世紀大騙局」,它讓只有李登輝、吳伯雄、連戰之流才夠稱得上是「人上人」、「人中龍鳳」的台籍菁英,「他們為外來主子有效地代理統治台灣人,並鞏固了外省權貴子弟如今仍繼續騎在台灣人頭上耀武揚威的優勢」;而台灣人曾經在陳水扁政府時期風光執政八年,所作所為卻是「拚命捍衛『中華民國』這個早在1949年10月1日就已被毛澤東消滅的偽政權」;如果台灣人在中華民國體制內執政等於台灣獨立,那麼20世紀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國獨立的歷史就成為天大的笑話。
(楊碧川,〈柯旗化的「監獄」〉,作於2012年8月21日。)
李前總統犯大忌
李前總統犯大忌
2007-02-05 自由時報 劉順明(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公共政策與管理系研究生)
如果政治人物是靠著不斷否定自己過去來暢談自己的大未來,那太好當了。如果台灣的經濟要建構在不敢碰觸統獨爭議的基礎上,那台灣人永遠是國際上沒有身分的孤兒。所謂台灣已「實質獨立」,是一種自得其樂的鴕鳥心態,只能說是「精神上獨立」。
李前總統推動的民主化,沒有台灣人會想抹煞。但是,2007年這一番「不台獨、引中資、訪中國」的談話,把自己曾經點燃的一盞希望之燈親手熄了。整個台灣社會關注的焦點是其立場丕變,而對他所提出的各種看法漠然。要怪台灣民眾不去解讀他的願景嗎?不,要怪他自己。他已經犯了John W. Gardner在〈On Leadership〉中,領導者的大忌:無法堅守立場與價值,而失去跟隨者的信任。
(完整版以「領導人的難處」為題發表於2007年2月10日東森新聞報)
安安靜靜台灣人
安安靜靜台灣人
2005-08-03 yolanda988
安安靜靜台灣人
作者/林雙不 ‧出版社/晨星出版社
故事的情境,對我來說是陌生的--雖然統獨問題在台灣吵得震天響
故事的主角,對我來說是陌生的--雖然島上並不乏所謂的獨立鬥士
當我讀到鄭先生談到彭教授--彭明敏,
這個全家人無比尊敬.景仰甚至供奉(接濟其生活所需)的鬥士,
竟然下藥迷姦鄭先生剛滿20歲的小妹妹時(彭那時50多啦!)
我才彷彿知道為什麼我無法融入故事的情境中...
因為,
這些鬥士之所以顯得偉大
安安靜靜台灣人之所以願意持續不懈的支持台獨
都是因為他們真切的經歷過那一段可怕的高壓統制
而我,
我所能經歷的,永遠只能是一些別人轉述的歷史
我可以試著想像,試著同理,卻永遠無法深刻內化為自己的感受
我,
我沒親眼看過這些鬥士對抗國民黨政權的勇敢
卻看到了不少人腐化,屈服在私慾及權力的爭奪中
看到彭明敏恩將仇報的惡劣行徑...
看到彭明敏這樣的人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
看著這些人口中說為了台灣人的尊嚴,背地裏卑劣的背叛
所以,
我大概一輩子也不能像書中這些安安靜靜台灣人,
默默的支持著台獨運動
台灣大概也不會有任何一個跟政治人物有關的事,
會讓我願意全心投入.完全奉獻
這是政治人物本身行為的反覆,造成的制約
他們當然不會因為我這個決定而受到任何影響
我只能在心中盼望
這些敗德的政客,報應不爽;
島上的人們,能真的有好日子過...
2001/11/22
陳文茜精準分析蔡英文就是黨國之女
陳文茜精準分析蔡英文就是黨國之女
2020-08-13 呷新聞 謝昀倫/哈勒-威登堡馬丁路德大學音樂系學生
(本文首發於作者個人Facebook,原由T君撰文,經呷新聞編輯轉載)
我非常討厭陳文茜。但是這次陳文茜對蔡英文人格和路線的分析,和我對蔡英文的理解有不少雷同之處;你大爺的我竟然會第一次真心想讚她,渾身起雞毛皮。沒多久前,我才說蔡英文的支持者有正藍軍;看似很神奇,但千萬別懷疑,因為蔡英文本質就是淺藍的。藍民若是理性一點、沒代入太多對「民進黨總統」這一身分的情感偏見,終究會發現:蔡英文和他們就是同一類人,對他們實際上人畜無害,甚至是在替他們壓制及消解台獨的社會力量,以維持現狀的穩定。
反過來說,本土派也是,若也能理性一點、沒代入太多對「民進黨總統」這一身分的主觀情感期待,沒有一堆奇奇怪怪的投射,就不會有她內在一定很民主思想、很本土主義、很台獨情懷的誤解。只要冷徹地思索、觀察,必能感受到蔡英文「實際上是什麼」的。
陳文茜說蔡英文「沒理想性」,這點說得太正確了(雖然她語境是要稱讚蔡務實)。我之前就說過,李登輝和陳水扁都是屬於哲學家類型的總統,博學強記。這種人的特質就是喜歡思考、習慣思考,對什麼事都「非常有想法」,每天不停思索一堆有的沒的。他們一開口,就絕對能滔滔不絕,講一堆他的見解給你聽,一兩個小時過去也講不完。
但是蔡英文不是那種人,她完全沒那種特質。她不喜歡思考,尤其越抽象的哲理,例如憲政民主、主義來主義去的東西,她人生中泰半的生命,就對這些事物無興趣。她總是神神祕祕的,很少對議題發表見解,不像李扁在總統任內都是一線嘴砲、樂於發表他們的個人看法。這不是什麼個性內斂使然,而是因為很多事她根本就「沒有想法」,沒透徹地思考過,沒好好地消化過,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融鑄成一個有體系的思想理路。所以她才要讀稿,交給專業的文膽替她擬好四平八穩的東西,才不會出錯。
李登輝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加入左派讀書會,證明了他的內在有理想主義本質,在當時他肯定對當下的世界產生過許多困惑,而亟需解決。陳水扁放下穩定賺到出水的海商律師不做,像個傻子一樣一頭栽進美麗島事件當辯護律師,後來走上政治路。在那個威權年代,沒有滿腹理想,是幹不出這種旁人看來形同職涯自殺的行為。
然而蔡英文不是這種人,雖然是活過那個時代的人,她卻留不下關於美麗島事件、民主運動風潮、本土化運動等等的深刻印象,好像那些事的發生並不曾帶給她的人生什麼樣的衝擊。她沒有那些悲情的東西,所以她才會主打小清新。她很平庸、沒理想,就像你各位在街頭巷尾會認識的各種正常的親朋好友。在威權時代選擇服從,也沒啥特別想法,該幹嘛就幹嘛,務實地求學求職。關注的視角,多限於他們周遭小圈圈的人事、自我的職涯追求,大時代只是背景音。
這種人頂多適合當一名行政官僚,好好執行並出色地完成上位者下達的指令為已足。而絕對不適合當一名領導者、擘劃者,尤其像台灣這種極度需要大破大立的政治社會環境,壓根沒有浪費時間、維持現狀、守業待變的本錢。這是完全搞錯狀況。
在他們的理路和見識下,只會視台獨為台毒。他們沒有台獨建國、本土解殖史觀的情懷。台獨、建國、制憲對他們而言是完全沒有意義的事,只會破壞穩定、刺激中共、徒增戰爭風險,卻沒一丁點好處,百害而無一利。所以她才會對喜樂島自己組團去搞東奧正名這麼挑釁、破壞現狀的事,而破口大罵(但別忘了李登輝也在裡面唷)。華航正名同理。除非社會民意給她的壓力極大,她才有可能不得不妥協,要給予適度的回應。如果理解到她的本質是什麼的話,當前盲目英粉的存在,就是替她消解壓力的一群奴才,因為他們相信「她在下好大一盤棋,打擾她的就是豬隊友」。
在她的思路裡,兩岸要和平穩定、台灣要長治久安,不是搞制憲建國這種扯後腿的事,而是更需要一場「蔡習會」。她想以台灣民意為後盾,逼對岸妥協,讓中國不得不站上談判桌,給出兩岸對等共榮、尊重現狀的承諾(台灣方也肯定要承諾不會搞獨立而破壞現狀)。這是很內戰史觀、很藍腦的思維。連戰、宋楚瑜、馬英九的腦子裡都裝了一個「九二會談」的典範,才會一直想和中國領導人會面、談判以名留青史,蔡英文也不例外。就這方面,蔡英文和柯文哲本質是一類人。
陳水扁和蔡英文最根本上的區別就是,陳水扁的骨子裡要制憲、正名、去中國化,是想搞事的。他和我們的情緒、欲望站在同一邊,他在體制中壓抑他的自我和政治欲望,他試圖對抗的壓力源正是廣大的現狀保守派。而蔡英文的內裡就是一個保守派、現狀派、淺藍的,她試圖對抗的壓力源反而是獨派、本土主義者,她在民進黨裡面被這些人包圍而壓抑自我。而舊官僚、「老藍男」反而才能帶給她安全感、熟悉感,因為那些人才是和她志趣相投的一路人。
黨政不分…白色恐怖與綠色正義
黨政不分…白色恐怖與綠色正義
2020-09-18 聯合報 高源流/資深媒體工作者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昨天大動作到政大,查封國民黨託管的台灣省黨部文件。儘管促轉會提出了諸多看似正當合法的查封理由,說是要保全國民黨專政時代黨政不分的史料,但是作法卻很諷刺的告訴社會:現在的台灣已是民進黨專政、綠色黨政不分時代。
說實在的,台灣搞銷毀重要歷史文件的人,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不是國民黨,而是民進黨的陳水扁。大家可以上網查閱一下,陳水扁當年臨下台前,面對貪腐案件的追訴,曾經買了數十台碎紙機進總統府,把他總統任內的成千上萬應保存的重要歷史及機密文件,用碎紙機全面銷毀。
如果國民黨要是有樣學樣,以陳水扁為師,甭說什麼國民黨省黨部文件,就算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所有發展史料,好的、壞的,全都交給碎紙機或者焚化爐湮滅不見了。哪有什麼文件能放到今天,讓促轉會去調閱、查封。
所有稍微有接觸歷史的人,應該都對國民政府從大陸撤退到台灣,以及接續下來那一段國民黨專政、黨政合一、白色恐怖的歷史,知之甚詳。即使不接觸歷史的人,也大多能透過民進黨歷次選舉時的政治宣傳,深切了解國民黨在這段時期如何製造白色恐怖的史實。
就因為這段國民黨就是國家、國民黨部就是政府的史實,民進黨才能在台灣這個逐漸反國民黨專政的社會意識中成長、壯大,甚至透過人民的選票取得政權,到了今天的完全執政。從另一個角度看,國民黨從不避諱、或者說無法迴避這段不堪的史實,正是今天民進黨能完全執政的遠因。
事實擺在眼前:民進黨完全執政之後,不顧當年在野時期追求人權、講求民主的初心,處處搞反民主的動作,不僅制定清算敵對政黨、打擊不同意見的反動法律,而且還成立了形同東廠復辟的部會或組織,追殺異論及異黨。
民進黨如果還保有最初追求民主進步之心,午夜夢迴之際,應該會被促轉會、黨產會等等反民主組織的種種整肅異黨作法,渾身盜汗而驚醒。如果這還不夠讓他們驚醒,那麼就請促轉會把國民黨專政時代對付異論的那些作法,和他們今天的反民主作為,稍作比較,應該足夠讓民進黨汗顏羞愧。
我從不期待一個骨子裡專制獨裁的政黨能自省,也不認為他們會對自己的專制行止汗顏。只能期望台灣社會及人民,站出來嚴密監督民進黨政府;不能讓他們假藉查封史料,行竄改歷史事實之實,甚至藉機焚毀一些不利民進黨的史料。
我甚至認為:促轉會如果真的要在台灣轉型正義,就應該從自己做起,進入總統府、或者所有可能找到史料的政府機關,找到及保全李登輝、陳水扁擔任總統期間所有的文件及資料,讓後世子孫有機會重評,從國民黨李登輝到民進黨陳水扁政權的真實歷史。
促轉會還應該找陳水扁,向他追尋當年究竟銷毀了什麼不足為外人道的重要文件,以及民進黨扮演了什麼角色。如果促轉會不敢朝自己人開刀,那麼就坐實了他這個會,等同是民進黨御用「東廠」,沒有正義。
過去國民黨做不好,所以我們反對
過去國民黨做不好,所以我們反對。但現在民進黨做了那麼多曾經國民黨在做的事情,結果你還不允許別人批評,你都不覺得自己已經變成你討厭的那個樣子了嗎?
我講一個最簡單的就好。學甲爐渣、自付醫材上限、美豬牛等這段時間的各種大議題,如果今天依舊是國民黨執政,請問你們又會站什麼樣的立場?這個答案只有你們自己心裡知道。
如果同樣的事情,遇到不同的政治族群就會讓你改變立場,你愛的根本不是台灣,你愛的只是民進黨罷了。
----------------
2020-09-03 尚書大人真機靈FB
前兩天和我的覺青同事聊天。
同事:捷克議長訪台,你怎麼看?
我:有交流是好事啊。
這時候同事露出一個感覺有點得意的笑容。
我:但交流過後得到什麼才是重點,你覺得得到什麼?
同事:讓國際看到台灣啊。
我:看到台灣,然後呢?
同事:……
我:那開放美豬牛你怎麼看?
同事:確實就是觀感不好,讓人覺得當初是為反而反。但現在狀況就是要面對國際現實,民進黨其實只要為當初的行為道歉然後講清楚國家處境就好了。
我:所以你現在看到的民進黨有這麼做嗎?
同事:…..
其實這段時間各種議題的爭吵,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為什麼愛台灣愛國家好像已經變成某個政治族群的專利似的。同樣的一件事情,你做就是愛台,別人做就是賣台。同樣的一個質疑,你提出來就是替人民把關,別人提出來就是扯台灣後腿。
我們不愛台灣嗎?我們不希望台灣能在國際上發光發熱嗎?
就是因為愛台灣,才希望台灣能夠是一個健全的國家,而不是一個政策因人設事、標準因人而異的畸形社會。更不希望當國際看到台灣的時候,是個四處山頭被挖空、爐渣倒滿農田的窘樣。
就是因為愛台灣,才希望台灣不是一個媒體遭到壟斷、報喜不報憂的政黨與財團的工具。更不希望人民卑微的聲音,淹沒在網軍側翼的謾罵出征中,變得漸漸不敢開口。
如果我們的國際形象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樣的看見台灣能讓你抬頭挺胸嗎?
光是想到台灣有一堆造謠粉專,還有毫無道德底線的垃圾民代,媒體報導像個政黨打手似的,政府官員出包後還能升官,我還真他媽驕傲不起來。
過去國民黨做不好,所以我們反對。但現在民進黨做了那麼多曾經國民黨在做的事情,結果你還不允許別人批評,你都不覺得自己已經變成你討厭的那個樣子了嗎?
我講一個最簡單的就好。學甲爐渣、自付醫材上限、美豬牛等這段時間的各種大議題,如果今天依舊是國民黨執政,請問你們又會站什麼樣的立場?這個答案只有你們自己心裡知道。
如果同樣的事情,遇到不同的政治族群就會讓你改變立場,你愛的根本不是台灣,你愛的只是民進黨罷了。
#我們要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台灣給下一代
#我們要呈現一個什麼樣的台灣在國際上
#這才是真正的愛台灣好嗎
記李登輝二三事、蓋棺不論定
記李登輝二三事、蓋棺不論定
2020-10-10 i-Media愛傳媒 陳朝平/資深媒體人
前總統府秘書室主任蘇志誠點評立法院通過的「要求美國協防台灣、與台灣建交」決議案,他說:「我突然想到,要把我們的命運交給遠在天邊的一個人來協防我們,這種事情為何現在的政治人物做得出來呢?如果李總統在天之靈,他一定會說,『恁咧衝啥毀?(你們在做什麼?)』」
蘇志誠也透露,李登輝任內敢於對抗美國。他以當年李登輝訪問哥斯大黎加、過境夏威夷穿拖鞋睡衣接見AIT官員的那段往事為例。
「AIT官員在下面等著接他下去。他(李登輝)說:『哇係按怎欲落去?(我是要怎麼下去?)把我放在一個少尉辦公室裡面像什麼話?叫他上來。』結果AIT理事長(按,應該是理事主席)乖乖上來聽他(李登輝)訓話。」
神隱多年的蘇志誠講故事,頗有為老長官李登輝辯誣的味道。不過,蘇志誠沒提的是,當年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和康乃爾的「民之所欲、長在我心」講演之旅,導致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還是多虧了柯林頓派出航母巡弋台海,才將尚未大國崛起的中共氣焰給壓服了下去,不知道這算不算將命運交給遠在天邊的一個人來協防我們呢?
至於穿睡衣接見AIT官員的往事,算不算是敢於對抗美國,也難有定論。不過蘇志誠的點評,倒是讓我回想起幾段往事,或許可以作為說古論今的佐酒材料吧。
我第一次訪問李登輝是在他剛被任命出任台灣省主席後不久。訪問地點在寶慶路台灣銀行的省主席辦公室。
我和聯合報的資深記者高惠宇大姊一起出動,按照威權時代專訪黨內要員的慣例,我們事先便將擬好的題目送交李主席辦公室。負責接待那次訪問事宜的,便是日後「一言」可以傾黨興邦的蘇志誠。
訪問當天,李瞧了瞧訪問大綱,隨手將提綱丟在一旁就滔滔不絕地談起來了。我們預擬的訪問主題是「公權力不能做軟腳蝦」,他老人家言不及義地說了些,就把話題轉到另外兩個他要談的主題,一是感謝蔣經國總統先生對他的知遇之恩,一是上帝賦予他的使命。在他一個半小時的談話中,年輕的我強烈地感受到李登輝的權威性格。
權威性格的人,對比他有權勢的人,唯唯諾諾;對比他低下的人,頤指氣使。權威性格的人,喜歡藉著宗教的教義和隱喻,神格化自己的身分,駕馭下屬。
訪談中,雖然沒見到他對蘇志誠的頤指氣使,也沒見到他統御下屬的那一面;但他對蔣經國無端的崇拜、稼接耶穌基督與現實政治的語言,都讓我有種不安的感覺。
蔣經國逝世後,李在宋楚瑜的輔佐下,驚滔駭浪的掌握了政權和黨權。在一次革命實踐研究院的典禮上,新任的黨主席李登輝,意氣風發地一一點名詢問受訓學員的觀點。
據悉,李在那次的典禮上,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無論是外交、財政、環保還是公共政策,他都操著台灣國語,夾著英語日語和台下的學員一一辯論,不,應該說一一駁斥台下學員的看法。
當天在場的人告知,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用很輕蔑的語氣批評美國外交政策,還把當時的美國總統老布希給好好地奚落了一番,說他不學無術。
不能否認的,兩蔣時代,國民黨培養了許多高級知識分子,也延攬了不少國內博士為其效力。
我念博士班時,有某一留美博士的閣員曾經對我分析過台灣行政效率低落的原因,就在於內閣多博士,人人自傲且瞧不起他人,開起會來,還以為是在學校上課,一開口就是落落長,效率自然低落(當然,跟我說這話的博士閣員也不例外)。
李登輝出身美日名校,敢情也犯了同樣的毛病,面對革實院台下一堆博士菁英,知識份子的傲慢油然而生,即便是他不了解的議題,也非要藉著政治的權威折服他人不可。
不錯,很多人都曾批評李登輝有著知識分子的傲慢。不過,在我的認知裡,知識分子除了博聞強記外,還應該「先天下之憂而憂之,後天下之樂而樂之」,面對權威應該敢於說真話,面對不公不義的事則應挺身而出。
李登輝見蔣經國,板凳坐三分之一,記者訪問,滿心讚嘆蔣經國的識人之明,勤政之能。美麗島事件、陳文成事件、林宅血案,從未見李氏挺身而出,也未聞他微言進諫。
他當權後,勤於置產打高爾夫,往來非富即貴。這樣的李登輝,傲慢有之,稱他為知識分子,絕非恰當。
李登輝推動元首外交時,應該是出訪南非吧?在回國的記者會上,揚揚得意的說自個兒參加大型酒會時,很多外國貴賓紛紛詢問那位高大的東方面孔是誰?酒會現場,眾聲喧嘩,既非順風耳,如何能聽見遠端私語?這樣的故事,若非屬下拍馬逢迎捏造出來的,那麼,李登輝就應該是顧影自憐的希臘神話美男子納西塞斯投胎轉世來的?
李登輝的傲慢和自戀,以及潛藏在他內心的權威性格和對權力的慾望,當然不能忍受AIT理事主席白樂崎的美式傲慢,他敢於對白樂崎發脾氣,一方面是他算準了白樂崎會配合,一方面也是因為,即使雙方沒有外交關係,美方的作法也太不符合國際外交禮儀,不予「糾正」,怕是會大大影響他在國內的聲譽呢。
至於隔年他獲准回到母校發表演講,完全是劉泰英重金聘請卡西迪公關公司做出來的「業績」,跟他在夏威夷發脾氣沒有直接的關係!
李登輝錯綜複雜的人格特質,跨越日據、白色恐怖和台灣奇蹟三個世代的背景,讓他對蔣經國以外的國民黨權貴都抱持著又懼又怕又瞧不起的矛盾心理。
他不了解中國歷史,對中國文化理解也有限,可是,他又以自身的留日留美背景為傲;他的國語說得非常糟糕,老外省權貴說的話,他未必聽的懂還得裝模作樣,因此,在蔣經國生前,政務委員李登輝不過就是個可有可無的花瓶。
只不過,大家都低估了這個花瓶是很驕傲的、很自戀、也有很強的權威性格,只要賦予他機會,他肯定會破繭而出!果然,李掌權後,一一撤換掉他內心極為瞧不起的外省權貴,換上一批批戰後新生代的黑金政客和沒啥骨氣的「讀過書的人」。
權威性格強烈、宗教信仰虔誠,驕傲又自戀的李登輝心裡很明白:這樣一批新貴,無論省籍黨籍為何,定可成就他的歷史地位。也正是他的權威性格、驕傲和自戀,我認為,李登輝打從心裡頭就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共的領導。
蘇志誠說李登輝「敢於派出完全沒有政治歷練的人去跟中方接觸」,不是他敢,而是因為他瞧不起當時的中國領導,認為他們沒學位、沒見識,派一個沒有政治歷練的人就可以搞定了!
飛彈危機期間,李登輝大辣辣地說他有十八套劇本,要大家母湯慌亂,也是因為他看不起大陸的軍方、看不起江澤民這樣的老土,認為老共貪污腐化,不堪老美一擊。
當然,也正是他的高傲和自以為是,他像許多中國崩潰論者一樣,預言中國會分裂成七國。不料,事與願違,中國不但沒有分裂成七國,沒有崩潰,反倒大國崛起,成了足以與美國抗衡的新興力量,成了21世紀「修席底德陷阱」的主角之一。
而他誤解康熙皇帝原意所推出的「戒急用忍」政策,恰恰成了今日兩岸優勢翻轉的關鍵原因!
李登輝長眠五指山國軍公墓了!蓋棺論定也罷,蓋棺不論定也罷!他的權威性格、傲慢、自戀,讓他成功地登上權力寶座,也成功地扮演了總統的角色!
作為民主轉型時代的中華民國總統,他是成功的!繼他之後的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都缺少他那種顧盼自雄的驕傲和霸氣。少了那股驕傲和霸氣,如何能在紛亂的時代領導國家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
2025-01-28 Te Pieng So(酥餅)
2025-01-28 Te Pieng So(酥餅)
選了錯誤的時間,錯誤的事情All In是對敵人最大的幫助。
有人說,現在不發動大罷免,會讓美國以為台灣人全部都親中。OK。那一年之後,美國人發現你罷免不了幾個人之後,你又要怎麼拗?按照你現在的邏輯,就是坐實台灣人全部都親中,不是嗎?是誰允許你賭這麼大的?這些人真的不是內奸嗎?
#笨是最善意的解讀
印度之旅與不美麗的誤會
印度之旅與不美麗的誤會
亞洲週刊2024年44期(2024/11/4-11/10) 邱立本
印度哲學救不了印度,這是西方很多名人訪問印度之後的夢醒時刻。他們在去印度之前,都對瑜伽、深不可測的印度哲學嚮往不已;但在印度生活了一陣子之後,面對前所未見的髒亂和官僚主義,他們都告別了自己的印度之夢,發現是一場不美麗的誤會。
西方主流媒體談到印度,第一句話往往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但這也是對「民主」兩個字最大的負面諷刺。二十年前,西方記者寫書比較中國和印度,都鐵口直斷,說印度的未來肯定壓倒中國,因為:印度有西方的選舉民主,而中國沒有。
《紐約時報》一位記者馬爾蒂芙(Robyn Meredith)在二零零七年寫了一本暢銷書《大象與龍》(The Elephant and the Dragon),捧印貶中,背後的論據就是印度擁有民主。但如今全球都公認,中國的發展早已碾壓印度,兩者不在同一個維度。就以人均GDP來說,印度還不到三千美元,而中國已經是一萬兩千五百美元,差距很大。
從民眾的基本福祉來比較中印,重點是社會的治理。中國找出了一條新的路徑,重視精細化的治理,大力發展基建,發揮現代化科技,提升國家競爭力,二十年以來讓八億人脫貧。而印度受困於制度和文化的包袱,貧窮人口仍然佔十四點四億人口的一成六以上,社會治理還是一片混亂。
印度擁有很多優秀的頭腦,也有很多哲學的歷史和歷史的哲學。它的社會治理卻是最糟糕的,基本的衛生問題都不能解決,全國好多人每天的排洩問題都是隨機、隨地解決,導致城市的天空瀰漫異樣的氣味。而公共交通的秩序混亂、貧富差距尖銳、治安失控、生活上步步驚心,都讓民眾和遊客抱怨。最讓全球關注是強姦事件奇高,被視為全球之冠,女性被欺凌的事件層出不窮。最近一位女醫生在醫院內被姦殺的新聞,折射女權被蹂躪的悲歌。
但印度社會謳歌他們的精英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再到美國留學,成為美國幾家科技大企業的高管。從臉書、亞馬遜、谷歌到蘋果,都看到印度留學生擔任主管的身影,展示他們個人的競爭力,在美國可以嶄露頭角。
印度內部的國家競爭力卻無法上升,背後就是種姓制度、語言紛雜、宗教衝突的矛盾。學界普遍都認為,印度是不折不扣的失敗國家。
對於中印發展,新加坡的印度裔外交官和學者馬凱碩(Kishore Mahbubani)長期都看好中國,認為:關鍵不是選舉民主,而是「賢能政治」(Meritocracy)。指出:中國的成功在於,它的體制可以提拔最佳的人才,直面很多的困難問題,內部不斷變革。
在中美博弈的問題上,馬凱碩認為,美國嚴重錯判:低估了中國,高估了自己,錯估了形勢。他的新書《活在亞洲世紀》(Living the Asian Century)都對中國的崛起和美國的誤判作出了深入的剖析,發人深省,展示印度式的智慧,顛覆了西方和印度主流社會對中國的傲慢與偏見。
中研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吳乃德說,因為沒有反省
中研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吳乃德說,因為沒有反省,所以前總統李登輝明明是獨裁壓迫政權的支持者,卻自稱受難者,還被稱為「民主先生」。
----------
吳乃德:缺反省 轉型正義像過街老鼠
2007-12-10 中國時報 顏瓊玉/台北報導
從提案「二二八究責條例」,到拆除「大中至正」牌匾,民進黨政府宣稱這是「轉型正義」。長年關注轉型正義的中研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吳乃德九日為轉型正義抱不平,指轉型正義現在如過街老鼠,「民進黨弄得大家都很煩!」
吳乃德認為,就是因為缺乏反省,社會仍是非不分;解嚴都廿年了,政治迫害及歷史反省的「總結報告」至今仍付之闕如。
對於民進黨近日大動作拆除「大中至正」牌匾,吳乃德說,「大中至正」有那麼重要嗎?台灣的歷史記憶(指藍綠背景)本來就不一樣,應該要讓這些面向同時存在。
吳乃德昨天應台權會、民間司改會等數個民間團體之邀,在一場「解嚴後廿年之回顧與前瞻」研討會,發表論文探討「轉型正義」的文化面向,並與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吳叡人、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簡錫堦及律師魏千峰等人對話。他說,因為沒有反省,所以前總統李登輝明明是獨裁壓迫政權的支持者,卻自稱受難者,還被稱為「民主先生」;而檢察總長陳聰明過去明明是積極配合以司法為工具迫害反對運動者,卻成為統帥全國檢察官的人。
吳乃德認為,台灣根本沒做到真正的「轉型正義」,台灣的「轉型正義」其實是延遲的:最佳追求「轉型正義」的時機,是緊隨威權獨裁政府崩潰之後;相反的,台灣的民主轉型卻是由威權統治團體對民主化做出讓步而完成。
吳乃德表示,民進黨執政後並未將「轉型正義」列為執政的重要工作,其文化價值也不是民進黨關心的議題,歷史真相的發掘進度緩慢;令人遺憾的是,經過廿年了,總結政治迫害與歷史反省的「總結報告」仍未能出版。
魏千峰也說,其他國家處理轉型正義有「判刑」、「剝奪重大資格(如參政權)」、「認錯就寬恕」等三條路,台灣特殊的是中間有前總統李登輝統治的十二年,而陳水扁總統只是延續李登輝道歉、給錢的做法而已。他在思考,台灣有第四條路嗎?
吳乃德認為,藍綠都忽視了轉型正義的文化價值。他舉國民黨陸續公布民進黨幾位高層與親綠名嘴的「入黨紀錄」為例,這個行為反映出國民黨對它過去作為仍不覺得有錯,就好像性侵害者還公布受害者照片一樣,完全沒有是非;而民進黨高層的反應,有人說是為了工作,有人說是為了升遷、出國等,其實他們大可誠實面對年輕時代的經歷,讓這個事件成為社會反省的教材。
相較於南非、東德、西班牙等國家也都積極處理轉型正義議題,吳乃德感嘆:「所有好東西在台灣都變了樣!」如今民進黨天天喊「轉型正義」,卻反而汙名化轉型正義;轉型正義如今像過街老鼠,大家都很煩。簡錫堦則說,民進黨把「轉型正義」當做「提款機」,平常不談,選舉前再拿出來喊一喊。
轉型正義只是民進黨騙選票工具?當然是!
轉型正義只是民進黨騙選票工具?當然是!
----------
亞泥礦權展延未違法!環團痛批:轉型正義只是執政黨騙選票工具?
2017-06-20 風傳媒 方炳超
經濟部19日召開記者會,強調亞泥礦權展延沒有違法核准問題。環保團體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20日在立法院外召開記者會,痛批政府變成替業者端茶的小媳婦。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潘正正痛批,在族群間、政治上、土地上的轉型正義,在執政黨的眼裡都只是騙選票的工具。
原住民歌手巴奈表示,這個國家先是把土地分為公有地與私有地,然後國家告訴他們,公有土地是可以使用諮商同意權的。但在亞泥這件事情上看到是一直騙,到現在還是一直騙他們。巴奈問,到底法律是保障人民的嗎?為何原住民一次次被犧牲?做決策的為何可以硬生生剝奪他們的權利?巴奈問,「這個國家有公義嗎?」
巴奈表示,亞泥案狠狠的打臉原民會,顯示蔡政府的轉型正義只是一場騙局。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秘書長、律師謝孟羽說,針對昨天經濟部的回應,是不期不待、沒有傷害,因為整個回應過程都是告訴大家怎樣透過內部的解釋方式去抹煞掉法律本來應該有的精神。原基法21條,從構成要件來看就是要做,但經濟部硬生生說不用;地質法也規定,在地質敏感區做開發時必須做地質安全評估報告。法條很清楚,但經濟部自己做解釋,礦業權的延期不在這座開發當中,自己解釋法令、扭曲法令;這他們不會接受。
謝孟羽表示,過去礦務局對礦業開採的審查,相當封閉、不透明;例如這次亞泥礦權展延,居民甚至要由電視新聞跟報章雜誌的報導才知道。另外,礦權展延對當地居民跟生態造成怎樣的影響,也完全不知道。所以希望未來修法,要把資訊公開,民眾參與機制都納進來。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潘正正痛批政府,立法院三讀通過的法律不過就是個屁?族群間、政治上、土地上的轉型正義,「在你們的眼裡都只是騙選票的工具嗎?」
陳嘉君:民進黨害怕是臥底特務建立的黨嗎
陳嘉君:民進黨害怕是臥底特務建立的黨嗎
2021-10-29 中國時報 曾薏蘋、楊孟立
民進黨前黨主席施明德日前被動證實創黨主席江鵬堅是調查局調查員,近日不少民進黨人士發言捍衛江鵬堅。施妻陳嘉君昨說,「還原歷史,我簡單講,江鵬堅就是第一個臥底的特務。我也可以告訴你,謝長廷也是。那你民主進步黨出身是一個怎麼樣的黨?」她質問,為什麼民進黨那麼怕真相,「害怕民進黨是臥底特務建立的黨嗎?」
謝長廷昨在臉書反駁表示,對施明德夫婦說法的真實性非常存疑,要求更多的證據;謝長廷也拿調查局前副局長高明輝當年的法庭證詞,澄清自己當年只是調查局「爭取的對象」,絕非特務。
陳嘉君昨接受黃光芹網路節目專訪,提到特務時說,「這個人必須非常親切、友善,讓很多喜歡靠近他,才有資格當特務」;好人不等於是特務,江鵬堅跟施明德告白是「正式調查員」,美麗島事件後他負責監視施明正,他是施明正晚年最好朋友、酒友。
提到民進黨創黨,陳嘉君說,民進黨組黨這種大事不可能一蹴可幾。施明德在1985年宣布絕食、發表絕食聲明,並附一封給蔣經國的信,內容包括「請總統先生尊重在野團體的合法權益與地位」;施為此從1985年4月1日跟國民黨周旋到1990年5月21日才出獄。
她說,施明德曾多次表示,黨外的人一直想修改或扣留他的絕食聲明、不在黨外提起他的名字,於是他請妹妹去找艾琳達;艾琳達因此組織一群人宣布要與施明德一起絕食到死,這件事在海外台獨鄉親間引起很大迴響,而台灣的黨外人士卻假裝施不存在。
陳嘉君說,自艾琳達、許信良、陳婉真等人也要絕食,施明德就請妹妹要求許信良在美國組黨並遷黨回台;所以許1986年7月就組好「台灣民主黨」,也準備回台。然而在這樣的壓力下,黨外人士卻還不願意組黨。
她說,這些事都有憑有據,現在歷史寫民進黨組黨歷史是10天前祕密開會,「以為人家(情治單位)不知道?」
陳嘉君表示,揭露真相不是鬥爭,轉型正義不是兒戲?不知道促轉會在轉什麼?就因為不願面對真相。民進黨2000年執政後,至今所有美麗島辯護律師,不管官位多大,都不給真相;這點難道不構成合理懷疑嗎?
施明德籲總統給他看完整國家檔案
施明德籲總統給他看完整國家檔案
2021-11-02 中國時報 崔慈悌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要求開放完整檔案資料,遭黨內人士批判。施明德昨天對照今昔,感慨地說「我有一種欲淚的感覺」。他向「抓耙仔掌權集團們」喊話,要他們不要害怕,「你們不是我的目標」,並呼籲蔡總統「給我看所有完整的不遮掩的國家檔案。這是轉型正義最起碼的責任!有關你的總統名節」。
施明德昨天在臉書公開他第二次坐牢時絕食抗爭,監方偵聽他與前往探視的張溫鷹對話紀錄。當時他對張說,5年來他看到,少數黨外的敗類,假借民主運動謀取私利,胡亂作為;希望利用此次絕食,讓「黨外敗類深切反省」。
施明德表示,他1962年至1977年第一次坐牢時,年輕又沒沒無聞,是一個孤獨的奮鬥者;美麗島事件,他再度被判無期徒刑,原以為海內外應該有很多的同志們會一起奮鬥,結果「我發現很多人是在為自己的權、利、慾在掙扎…重讀這些資料,我有一種欲淚的感覺」。
他提到,說來諷刺,這些檔案是美麗島事件黃信介辯護律師陳水扁主政時不肯給他的,最後還是李念祖律師替他爭取到的國家檔案資料。
施明德向「抓耙仔的掌權集團們」表示,你們不要害怕,你們不是我的目標,「我只是想要回我自己真正的人生而已,我不會從檔案中掀你們的底」。也向蔡總統喊話,要求蔡的政府「給我看所有完整的不遮掩的國家檔案。這是轉型正義最起碼的責任!有關你的總統名節」。
施明德感慨「我是意外被捲入的。否則,謝長廷們在我眼中如蜉蝣啊!」他會用臉書繼續po他的檔案,讓世人認識「這個人」,讓只知吃香喝辣的「民進黨官爺們」及民進黨支持者知道,有一個永遠正綠的「故主席施明德」,即使沒有黨籍;並酸「擁有黨籍,只是便於吃香喝辣而已」。
自造真相 民進黨轉型不正義
自造真相 民進黨轉型不正義
2021-10-22 中國時報 包正豪/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學院院長
「橘逾淮而為枳」這句成語用在台灣政治生態上,相當貼切。每次政壇上喊出改革,推動「改革」的翻雲覆雨手,永遠都頌讚制度原型的美好,卻總是只擷取能讓他獲得政治利益的部分來實施。終於使得台灣政治、司法、社會等各方面的「改革」都只徒具其形,而實際上什麼都沒改革,甚至愈改愈爛。尤有甚者,是志不在改革,而是假借名義來打擊異己。
與世界其他國家真心推動轉型正義的經驗不同,民進黨政府義正詞嚴地宣稱:「轉型正義不是為了清算鬥爭,而是要揭露歷史真相,讓社會找到和解的可能。」在取得道德制高點後,實際作為卻和揭露歷史真相與社會和解的目的風馬牛不相及,反而是將歷史硬生生地切斷,高喊「沒有真相就沒有原諒」,然後去脈絡化且選擇性地公布過去威權時代的政治檔案,而詮釋的方式更是極其武斷地將所有過錯都歸咎於特定政黨。
雖然威權統治是無可否認的事實,民進黨的轉型正義卻不是為了發掘真相,而是自己創作真相,然後再套在每一個能夠讓自己攫取政治利益的個案上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歷史有其脈絡,而功過是非總是難以一刀切地論斷。要評價事情的對錯,總應該考慮當時的歷史脈絡,而不是後見之明的大言不慚。就像蔡英文總統自己說的:「威權時代不是每個人都選擇服從嗎?」如果我們不考慮威權統治時期的歷史脈絡,全憑自己的好惡來詮釋判斷是非,那又怎麼會有真相,又何嘗能夠原諒!
於是乎,台灣版的轉型正義沒有達到修復社會傷痕的目的,更遑論期待。更精確的講法是,幻想當中的社會原諒,反而因為操弄「轉型正義」這個名詞,用簡單粗暴的「非黑即白」二分法,把轉型正義當成政治鬥爭的武器,反而激化社會衝突,流毒無窮。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歷史總是不斷地輪迴交替,沒有誰能夠永遠一直占便宜的。早就習慣享受轉型正義所帶來政治紅利的民進黨,沒想到竟然會有「自己人是轉型正義對象」的問題出現,瞬間被「線民事件」給搞得手忙腳亂,一時之間進退失據。令民進黨感到尷尬的是,這些都還不是「萬惡的國民黨」爆料的,而是黨內同志自己承認或是曝光的,想要歸咎「是國民黨操弄」都沒辦法,只能陷入難以自圓其說的窘境。
但這是「轉型正義」真正轉型的好機會,重新思考轉型正義應該如何推動,並揚棄利用轉型正義來打擊政治對手的卑劣手段,回歸到歷史真相的發掘,讓我們知道在那個時空環境下的種種不得已。
唯有直面歷史事件的複雜性,在當時歷史脈絡下去檢視曾經參與者的行為及其引發的後果,然後再給予相對公正的評價,才可能有所謂接近真實的真相,才真正會有社會和解的可能。只不過,這樣的期待非常可能只是奢望,嘗盡政治甜頭的政客們又怎會放棄這唾手可得的政治操弄利益呢?恐怕還是轉型不正義吧!
綠營人士包容性太低,只會攻擊,不會說服與自己主張不同的人
綠營人士包容性太低,只會攻擊,不會說服與自己主張不同的人,更不會拉攏不支持自己所喜好的人。社會上哪會有人因被罵而跟著開罵的人走?綠營人士平時就在製造敵人,初選時當然也不例外,初選後還繼續仇視,選不過藍營是天經地義的事。
----------
綠不如藍 關鍵不在金錢
2014-01-14 自立晚報電子報 陳茂雄/國立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前建國黨決策委員
柯文哲接受台北市雙連長老教會邀請談「生死的智慧」時提到,2012年連勝文為選舉站台遭近距離槍擊,送到台大醫院不到30分鐘就上手術台,因為他是權貴,所以受到當時全台灣最好的治療。台大醫院回應,急診室如果收到急重症患者,不論身分背景,創傷小組成員須在10分鐘內待命。民進黨立委黃偉哲於13日表示,柯文哲是連勝文急救時候的主治醫師,難不成他也變成了急救權貴的執行者嗎?黃偉哲指出,如果柯文哲那時候是因為連勝文的身分給予特殊治療,他也應該要負責任。柯文哲始終不改大砲性格,酸律師顧立雄一早在臉書哀悼逝世的前立委蔡同榮「太矯情」,又批連勝文「權貴」。黃偉哲提醒柯文哲,當政治人物發言要特別謹慎,如果改不掉這個毛病的話,惹出的麻煩會比他許下的承諾更多,他的負面效應也會增加,民調往下掉也是可預期的事。
上述只是參選期間的小插曲而已,它顯現出柯文哲「政治素人」的性格,缺乏老政治人物謹言慎行的習慣,綠營有人喜歡他,卻也有人排斥他參政,因而掀起綠營支持者的大戰。事實上,呂秀蓮、柯文哲、顧立雄三人之間都已經射出砲火,不過這是政壇上常發生的事,不足為奇,不正常的是支持者也加入戰局。藍綠的支持者有很大的差異,藍營支持者不太介入藍營檯面上政治人物的角力,綠營則不同。在網路上,藍營支持者集中火力攻擊綠營的政治人物;綠營支持者卻忙於攻擊自己所不支持的綠營檯面上政治人物,其火力之猛甚於在大選時攻擊藍營的火力。目前「挺柯文哲」與「反柯文哲」之間的對決極為嚴重,無論誰出線,到台北市長選舉時還不可能和解。有人期待產生綠營聯盟,結果卻出現綠營內部的大對決。顯然的,不必藍營,只讓綠營內部自己廝殺就足以瓦解。
在選戰方面,綠營一直不如藍營,綠營將它歸罪於金錢的束縛。沒錢的確難以選舉,但並非有錢就必定勝選;否則依中國的財力,他們可以拿出鉅額金錢來台灣賄選,一舉買下總統寶座及絕對多數的立委席次,如此就很容易達到「統一」的目標,何需那麼辛苦做統戰的工作?事實上,選舉時綠營不如藍營,還有其他重要因素。藍營支持者與綠營差別很大,他們的基本觀點為「不是敵人便是朋友」;他們將綠營的候選人當作「敵人」,會無情的追擊;可是對一般人卻可以放下身段,建立友誼,所以朋友越來越多。綠營的人正好相反,存在「不是朋友便是敵人」的心態,強力攻擊與自己主張不一樣的朋友,隨時製造敵人,敵人越來越多,怎麼可能打贏選戰?
綠營人士包容性太低,只會攻擊,不會說服與自己主張不同的人,更不會拉攏不支持自己所喜好的人。社會上哪會有人因被罵而跟著開罵的人走?綠營常因支持對象不同或政治主張相異而反目成仇。藍營初選後,或許是利益共同體的凝聚力發酵,很快就和解;綠營人士平時就在製造敵人,初選時當然也不例外,初選後還繼續仇視,選不過藍營是天經地義的事。
民進黨以轉型正義之名行政治追殺之實,固然傷了舊時代的國民黨
民進黨以轉型正義之名行政治追殺之實,固然傷了舊時代的國民黨,也讓新時代的民進黨自殘自傷不已。基於政治追殺目的,民進黨想把所有歷史過錯推給「國民黨威權體制」,但至今所能還原的真相有限,反而造成更多的猜忌與內鬨。
----------
這樣的政治追殺「績效」怎能不被「譏笑」!
2021-11-01 美麗島電子報 陳國祥/資深媒體人
全面執政創造了全面追殺的空間,民進黨也老實不客氣,把追殺的權力用到極致,即使超支也在所不惜。
前一陣子,「轉型正義」翻轉過來傷了自己人,還引爆「誰是特務」的獵巫亂象。事端尚未平息,台北地方法院就對民進黨的政治追殺賞了一巴掌,將國民黨的「三中案」馬英九等被控「賤賣黨產」而遭起訴者判決無罪。對照台北地檢署當初大動作調查並起訴,這項判決可說是對蔡政府政治性辦案賞了一記重拳。
「三中案」原經特偵組偵辦多年,七年前已宣布「查無不法」;但民進黨全面執政之後,於五年前重啟調查,過程中政治斧鑿痕跡斑斑可考。其中一個「亮點」就是,「黨產會」扮演啟動機關的角色,首先提出「新事證」檢舉,再由地檢署接招重啟調查;北檢當時的檢察長邢泰釗御駕親征,磨刀霍霍,劍指馬英九。調查與起訴過程中惡整之事不斷,例如北檢將機密的錄音譯文洩漏給媒體鉅細靡遺披露;馬英九與律師討論攻防,竟被北檢誣指為「串供」,藉此要求「加重其刑」。
不僅馬英九被政治追殺,「三中案」本身就有政治追殺的動機。因為《廣電法》修法之後,黨政軍須限期退出媒體經營,國民黨基於對「黨產歸零」的社會輿論與政治承諾,必須限期兌現,但適合的買主難尋,欲待價而沽賣個好價錢不可得,哪有所謂「賤賣黨產」的餘地?然而,北檢起訴書窮盡一切羅致可能,苛求馬等被告的罪責,結果被北院法官逐項認定全不成立。北檢為了追殺而做政治性起訴的績效,落得如此難堪,怎能不讓人譏笑?
同樣的,打著「轉型正義」而進行的政治清算,一開始就陷入「東廠」的追殺陷阱,不僅查真相無太多所得,求和解更是沾不上邊;倒是追殺的對象超出可控範圍,竟然由外而內、由古而今,讓在世甚至仍在當令的民進黨政要成為箭靶。首先是新潮流立委黃國書被掀出年輕時曾任線民,招來退流、退黨、退公職選舉的報應。線民問題很快延燒成為黨內新風暴,前任黨主席江鵬堅、施明德與謝長廷無一倖免,黨內互槓與流言四起,淒風苦雨肆虐不已。
「轉型正義」的初衷,是深究當年國民黨威權體制的不當作為;但刻意去掉歷史脈絡,純以現在標尺去套量過去,而且只選擇性地挑錯而不論功,以求政治追殺顯得振振有詞。意想不到的是,當年自願或是被迫參與監控的民進黨內人士所在多有,所以揭露歷史真相必然也會使這一大票當事人露出真面目;不但無法讓內鬨與內鬥止血,未來必定還會揪出更多的特務,引發更大的猜忌,進行更多的獵巫與批鬥。
以轉型正義之名行政治追殺之實,固然傷了舊時代的國民黨,也讓新時代的民進黨自殘自傷不已。基於政治追殺目的,促轉會想把所有歷史過錯推給「國民黨威權體制」,但至今所能還原的真相有限,反而造成更多的猜忌與內鬨。如此豐碩的「績效」讓人「譏笑」不已,甚至讓親痛而仇快,未來勢將再為民進黨內鬥提供更大量的柴火。這樣的發展雖然始料未及,但也可是事有必至,正如黃國書所說的:「政治就是這樣」。
轉型正義首要課題固然是在探究真相,但社會共識與政治和解才是積極目標;但促轉會一心一意進行政治追殺,所以必然引發更多的衝突、更尖銳的對立。以威權統治頭號追殺對象蔣中正為例,促轉會拋出中正紀念堂改制為「反省威權歷史公園」計畫,建議拆除蔣中正的銅像,並改造堂體外觀,預計半年內提出配套法案。這個「下架老蔣」的構想流於單一維度,所以刺痛了另一類族群;他們對蔣有肯定、更有感情,所以認為:民進黨企圖以轉型正義之名行抹煞歷史之實,藉此牟取政治利益。結果就如綠營的林濁水所說:「愈促轉,社會愈不和解、愈對立」。
事態發展確實顯示,愈促轉愈撕裂,連民進黨都難以承受,何忍一定要讓台灣社會繼續遭受凌遲?有人因此建議,促轉會暫停運作,等自己不是「當事人」時再去進行,這樣才能客觀評價歷史,也才能促進真正的和解。畢竟,國家需要和解向前行;而不是為往事纏鬥不已,致使相互仇恨與鬥爭更加激烈。執政者何忍為了追殺他黨,以牟取政治利益為目的而成為衝突的點火者,繼續製造紛爭與分裂?
蔡英文總統說得沒錯,「不要在國家內部尋找敵人」;所推動的轉型正義卻越轉越亂。主要的偏差表現在:清算黨產違背三權分立原則,又對救國團、婦聯會做了過當的失衡處置,濫肆追訴馬英九等前朝政要,落得敗訴下場。在在顯示:為了政治追殺,忙著在黨內黨外尋找敵人,已經走偏了、也走過頭了,以致於「績效」招人「譏笑」。事到如今,該縮手了吧?
原來,自詡「公民運動」領袖的學者心中的理想民主,就是
原來,自詡「公民運動」領袖的學者心中的理想民主,就是:政府可以任意無據指控人民「賣台亡國」,人民卻不能「基於自衛」而反擊,不然就是「民主危機」。
----------
劉靜怡爆與總統府達共識!要綠黨團停止造謠:有做到嗎?
2024-12-28 中時新聞網 陳政嘉
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被民進黨團封殺,連續多日在臉書發表批評綠營的文章。劉今早發文透露,自己出國前與總統府達成共識,第一點就是要黨團、網軍側翼停止造謠抹黑,「請問大家:現在真實狀況如何?有做到嗎?」
立法院日前行使大法官人事同意權,劉靜怡獲民眾黨支持,但遭藍綠黨團封殺。民進黨團指,不同意的原因,是劉靜怡過去曾大力批評民進黨。劉靜怡在出局後連日在臉書發文,並轉發多篇友人、學者批評民進黨行為的貼文,與綠營隔空交火。
劉靜怡今晨再發文透露,自己昨天出國前,與總統府達成共識:第一點,就是民進黨團和網軍側翼立刻停止所有造謠和抹黑言行。「請問大家:現在真實狀況如何?有做到嗎?做到了再來檢視第二點如何落實。」
劉靜怡也發文說,原來,自詡「公民運動」領袖的學者,心中的理想民主,就是:政府可以任意無據指控人民「賣台亡國」,人民卻不能「基於自衛」而反擊,不然就是「民主危機」。劉直呼:是誤把威權控制當民主目標的最佳範例。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日前批評劉靜怡:「還好沒有通過,25篇貼文已經瘋狂了,這種可以當大法官嗎?」幹事長吳思瑤則稱劉「狂發文、轉發貼文是情緒失控」,要求她節制點,強調國家憲政比個人權位重要。
劉靜怡當時發文反擊吳思瑤,「講不出好理由,乾脆就直接抹黑別人情緒失控啦?因為沒有林秉樞陪喝咖啡,自己情緒不好,就反控別人出氣?」
劉靜怡也說,自己當然認同國家憲政制度比個人權位重要,「這還用講?」既然國家憲政制度比個人權位重要,為什麼要在記者會上公開講出用「是否批評執政黨」來決定人選適格性那些鬼話?那些連篇鬼話和維護國家憲政制度有什麼關係呢?輿論譁然之後,居然還繼續捏造各種假資訊進行人身攻擊?「這是你們自己個人權位的保衛戰嗎?邏輯可以好一點嗎?低估人民憲政智商到這種程度,真不容易啊。」
劉靜怡也強調,真正令人不滿的,不是「否決」,而是否決時所掰出來的「理由」,和事後不斷的「造謠」和「抹黑」。這種民主社會的做人基本道理很難懂嗎?
綠營洗挺戒嚴風向 韓最大傳媒不忍了:昨日南韓明日台灣
綠營洗挺戒嚴風向 韓最大傳媒不忍了:昨日南韓明日台灣
2024-12-08 中時新聞網 祝潤霖
南韓戒嚴令震驚世界,民進黨立院黨團在Threads發文稱尹錫悅「為守護自由憲政體制」宣布戒嚴,遭質疑「反威權到最後竟挺戒嚴」,爭議不斷。綠營意圖轉變風向,透過「涉外人士」反控藍營扭曲外媒報導;粉專「政客爽」則再引韓媒《中央日報》的強烈措辭打臉:「昨日南韓、明日台灣」。
政客爽今日發文提到,民進黨政府透過涉外人士放話:藍營惡意扭曲外媒報導,恐影響台灣聲譽。國民黨則回嗆:國民黨何德何能影響韓國三大報,甚至影響美國《Newsweek》、日本《每日新聞》的報導?國際社會的媒體、網友質疑民進黨的立場,不是由國民黨決定,而是民進黨自作自受。韓國《中央日報》(韓國三大報之一,被稱為最大傳媒)甚至刊登「昨日南韓、明日台灣」的配圖,難道也是藍營害的?
政客爽直呼,所有韓媒的標題幾乎都是「台灣執政黨支持戒嚴」;建議所謂的涉外人士,露臉出來說,不要放個話就想在背後洗風向。
網友表示「要不要釋憲然後昭告全國:民進黨沒有挺戒嚴?」、「很有民進黨打死不認錯的黨性」、「民進黨就只會一招:推給在野黨」、「民進黨才是最常慣用出口轉內銷訊息宣傳戰的政黨,國民黨反而很少,但是這次是民進黨自己站錯邊被國外大媒體引爆」、「自作孽」。
2025-01-20 Te Pieng So(酥餅)
2025-01-20 Te Pieng So(酥餅)
三金(金馬獎、金曲獎、金鐘獎)預算真的被砍辦不成的話,我帶全家去吃大餐。
#轉型正義竟然靠國民黨砍預算
民進黨是人家請的司機,還自以為是繼承人,批評小姐少爺沒有多拿一些錢出來拜公媽,真的是精神錯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