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打國民黨 從不改自己

2006/12/31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民進黨有一股勢力要趕走一些主張「改革」的精英,有點像當年國民黨逼走新國民黨連線的樣子。雖然沈富雄提議十一寇集體發聲,但是情勢比人強,無意改革的民進黨使得改革倡導者可能要容身也會十分艱難。

儘管意識形態不一樣,但是在政治素養和作為上,民進黨的保皇派或保守派,卻是和國民黨當年的保守派十分神似,就是堅持虛偽的意識形態排除異己以鞏固保守勢力,沒有政治理想也沒有一點真正的民主素養,但很擅長搞政治鬥爭。

相對的,民進黨近年來主張改革者,和當年新國民黨連線,也有若干類似的特徵,個人在政治上表現突出,能在黨內搞成一個影響力很大的小組織,但沒有足夠的政治智慧和能力開創大局。和新國民黨連線一樣,即使脫離母黨,也只能發出短暫的流星般的光芒。

黨內改革淪為口號

民進黨的出現雖以改革為號召,基本上是改革舊政府改革國民黨,似乎從來也沒有改革過自己。頂多在大選中敗選,黨主席就下台。談到改革,尤其是民進黨中央執政以來,大都流於口號,很少有實際的表現和成果,這裡不是講政府改革而是講政黨本身的改革。例如陳水扁總統2000年一就職就宣示了廢除死刑的政策,但六年多以後,民進黨主政下的法務部長還在執行死刑。

做為一個政黨,20年來民進黨有很大的成長,但成長都建立在改革國民黨及其政權,而不是靠對自己的改革。中央執政後,就更沒有改革的動機和動力了。敗選了會有一點點刺激,以黨主席下台做為療傷的妙藥,接下來就什麼都不做了。陳水扁執政四年後,政治危機相當明顯,黨內亟需改革,但總統連任成功,危機一解除,改革便無影無蹤。

立委選舉未能過半,陳水扁總統辭掉兼任黨主席,縣長選舉大敗,黨主席下台,行政院長被撤換,但是黨本身也還是沒改革。

在縣長選舉中,段羅的新民進黨運動,一時有些響應,甚至後來也有為數甚多的黨籍立委連署要黨進行改革,但在高層「奇妙」的處理下,改革就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如此結果,看來新民進黨連新國民黨連線都比不上!

民進黨無意改革,甚至可以說民進黨從來也沒有改革過,黨內有改革意念的精英很難在改革上有所進展。雖然說是黨無意改革,但是改革者本身也是民進黨無意進行改革的重要因素。因為改革者沒有足夠的實力,也沒有足夠的政治智慧提出有效的改革策略。

放砲者造個人形象

民進黨內倡導改革者,到目前為止,還只是停留在動口不動手的階段,甚至可以說誤以為放砲就是改革。其實放砲大多還只是要別人改革,而不是對整體組織提出改革。

在特殊媒體情境下,大砲砲口向著執政黨及執政當局絕對是最佳的新聞重點,也就炮製了放砲者是改革者的形象。其實,這些一台台大砲零零星星放砲,只造就了個人英雄的形象,而這形象是虛幻的,因為和黨的改革幾乎無關。

和這些大砲對立者,甚至亟欲摧毀大砲的保皇或保守勢力,就一直在維護延續一個失敗的政權,其實也是在走國民黨的老路。這些政治跳樑小丑還是有票房,雖然對民進黨而言,實際上是毒藥。同時,民進黨的領導階層至今尚無足夠的決心推動政黨本身的改革,民進黨也就只好再繼續沉淪下去!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

回應

本文作者是瞿海源.
蘋果日報網站改版時把作者姓名遺失了.

沉淪的政黨 本土又如何
2007-05-18 聯合報 施正鋒/淡江大學公行系暨公共政策所教授

經過黨員投票以及民調兩個階段,民進黨立委候選人名單大致出爐。值得注意的是,幾個月來遭到同志圍剿的所謂「十一寇」,不分區立委幾乎鎩羽而歸,區域部分看來也不樂觀。特別是一向被視為民進黨「黃復興黨部」的新潮流,遍野哀嚎,似乎只要沾到一點腥味,儼然就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大體而言,這次的初選結果,除了反映出總統大選的裙尾效果以外,派系的合縱連橫決定黨內的初選辦法,而候選人頂多只能驗收平日媒體曝光的成果。倒是人頭大戶可以藉機會操練自己的口袋黨員,在最後關頭見風轉舵,雨露均霑,誰都不得罪。
首先,由於黨內初選採取三合一的方式,立委與總統的黨員投票綁在一起。由於蘇貞昌與謝長廷以對打的方式,刻意將游錫堃及呂秀蓮邊陲化,無形中,不管是自主、還是被動的黨員,在西瓜效應之下,大家把票集中在看來比較有贏面的蘇謝兩人。連帶地,想要出線的人,除非自己的實力雄厚而老神在在,勢必要以加盟來獲得加持,連陳水扁總統的嫡系人馬都要帶槍投靠。
表面上是三分天下的黨員票,由於新潮流平日排他性作風,在地方上往往與人結怨太深,即使願意支持蘇貞昌的人,立委票不一定會投給新潮流成員;因此,即使新潮流的百里侯人數最多,卻未必能叫得動地方性的人頭大戶。謝長廷順勢操作為二元對抗的局勢,除了選前將民調方式調整為排藍納綠,也成功運作棄游保謝,福利國連線子弟兵水漲船高。
由於新潮流的成員多是能說善道、尤其是在平面媒體有一定的版面,在泛藍電視台也有相當的空間;因此,原本在民調應該有相當的優勢,卻也讓泛綠支持者認為胳臂老是向外彎。相對之下,謝長廷除了長期經營綠色和平電台以外,與三立電視台又是水乳交融;謝系人馬挾著砲轟馬英九的餘威,把支持者對於紅衫軍的怒氣撩撥到極點,十一寇等人當然要望風披靡。
就區域立委而言,平日努力耕耘、服務選民、專業問政的人,即使有能力在民調上獲得一般選民的青睞,卻未必能敵得過地方型的人頭戶。同樣地,對於不分區立委而言,全國性的人頭大戶除了本身安全過關,還有餘力助人上壘,令人嘆為觀止。
回首來看,民進黨的初選機制幾乎是每選必改,不過,大體依違於由群眾式政黨的黨員直選、到美式柔性政黨的支持者定奪之間。比較特別的是,以民調的方式來間接推敲支持者的偏好,讓不少人搶著上鏡頭,未必真正能有效推舉捍衛政黨立場的人,東施效顰,可以說民主國家中絕無僅有。
最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副總統呂秀蓮所謂「人頭養殖戶」的橫行,光天化日,擺攤分發黨證、配票單,大家同流合汙,為了選勝、視為必要之惡;即使黨中央道德勸說不要以遊覽車接送,然而,只要把車子停得稍遠,小黃穿梭不停、依然故我。當我們目睹那些面無表情、任人驅策的口袋黨員竟然可以左右政局,看到的是一個沉淪的政黨,即使本土又如何?
如果未能公辦初選、各黨同日進行,不只是敵對政黨的支持者可以擾亂對方的初選;更嚴重的是,只要有心投資的人,可以同時豢養兩大黨的人頭,穩贏不輸。如此的兩黨政治,又與幫派何異?

呂秀蓮:民進黨本身,我不客氣地講,已經是變質了!
----------

呂秀蓮對司法崩解痛心 嘆民進黨變質了
2025-01-12 中時新聞網 丁世傑

前副總統呂秀蓮12日表示,她自己是學法律的,對目前司法的崩解,感到非常心痛!她認為,民進黨現在「走鐘」了,已經是變質了,人前講一套、背後做另外一套!希望內部深刻檢討,要做人民表率,執政黨不要再動不動上街頭。
民眾黨日前發布民調,調查期間是1月3日到1月4日,抽樣人數是1070人,手機320人、市話750人。有35.2%的人認為檢察官起訴柯文哲的程序不符合公平公正程序;另有42.8%的受訪者認為檢察官未遵守偵查不公開。
「我自己是學法律的,對目前司法的崩解,感到非常心痛!」前副總統呂秀蓮12日接受黃暐瀚網路節目《下班瀚你聊》訪問時指出,蔡英文的司法改革好像沒有看到有要的成果,賴清德的大法官提名受到挫折,柯文哲的案子引起信與不信很大的差別。
呂秀蓮認為,每一次都是特定媒體洩漏消息,這本身就違法;法務部到現在沒有處理,跟特定媒體什麼關係?這事證太明顯,一定要對人民有交代,不可原諒。這幾個月是媒體辦案,司法崩解嚴重,加上監察院自我冰凍,這個民調還太客氣。
不過呂秀蓮也直言,如果打著司法正義,實際上是在聲援柯文哲,她也不支持。
呂秀蓮直言,民進黨現在「走鐘」了。跟她同代的人,當年爭取民主奮鬥一生,有些人已經上天堂。年輕人享受自由民主,但是不要濫用。權力都是有限的,一切要依憲合法!如果民進黨沒有信仰,只是用謀略鞏固政權,這偏離了理想。
呂秀蓮強調,不愛台灣是違反天性,但是愛台灣不表示一定要反中國。我們不希望川普把台灣賣掉,也絕對不想賣給他。我們自己處理中國的關係,這是朝野兩黨的共同責任。尤其民進黨,不要一天到晚製造恐懼,只是在抗中保台,可是事實上人前講一套、背後做另外一套。
呂秀蓮感嘆,「民進黨本身,我不客氣地講,已經是變質了!」希望內部深刻檢討,要做人民表率,執政黨不要再動不動上街頭。

道德為名,利益是實
2007-05-19 中國時報 李丁讚/清華大學社會研究所教授

民進黨初選結束,十一寇和新潮流參選人絕大多數出局。很多綠媒認為,這是因為這些人不夠「忠黨愛國」,所以才受到選民唾棄;但是,這都只是表象或藉口。「利益」的衝突,可能才是更根本的原因。
二○○○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主肯特,是一位出生在維也納的猶太人。一九三三年納粹政權在德國成立,肯特提出各種反猶政綱,受到當時維也納文化與政治界的熱烈支持。一九三八年希特勒大軍入侵奧地利,維也納全市民眾夾道歡呼,也加速各種對猶太人的迫害。肯特一家人從維也納逃到美國避難,他問了一個很發人深省的問題:為什麼一個文化水平、自由氣息那麼高的城市,會突然之間全民擁抱納粹,並支持各種對猶太人的不人道壓迫?
肯特在研究過那段歷史之後發現,維也納人之所以支持納粹對猶太人的破壞,除了猶太人與歐洲人之間的歷史宿怨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為這個破壞所帶給奧地利人的利益。肯特指出,當時維也納的重要專業,從醫師、律師、到大學教授,還有商界的領導人物等,都是猶太人。猶太人被破壞,代表德國的雅利安人可以取而代之。這才是當時這些文化菁英之所以會在一夜之間與極權站在一邊,並加入破壞行列的關鍵因素。
用德國人反猶與民進黨反新潮流相比,的確過當;但是儘管兩者的壓迫程度懸殊,背後的邏輯卻很類似。第一,新潮流過去因為各種權力鬥爭,而與其他派系結下深厚的宿怨。第二,新潮流一直到最近都是民進黨權力的重要核心,從府院、黨中央、到各地方,新潮流都佔據重要位置。尤其對很多民進黨人來說,新潮流更是可怕的競選對手。因此,紅衫軍一出,新潮流又主張反省改革,原來利益的衝突迅速轉化成道德指控的藉口,這才是十一寇不忠黨愛國的真正原因。
其實,十一寇幾乎都是老民進黨,一輩子都在為民進黨、為台灣打拚。林濁水除了是台獨理論大師之外,立法院有關台灣未來獨立所需要的各種法條,有三分之二都是由他帶領完成的;有哪一個民進黨人真的相信他是「假台獨」呢?林濁水和李文忠等人,在七一五學者發表聲明要陳水扁下台時,還一再寫文章捍衛陳水扁;我當時還覺得他們很「愚忠」,綠媒某超級名嘴更一再引述他們的話來捍衛政權、對抗紅衫軍。可是,事過境遷之後,這個名嘴卻一口咬住他們兩個不忠黨愛國。
其實,政治圈內的人,很少真的認為這些人真的不愛台灣,也很少懷疑他們的民進黨認同。但就在紅衫軍期間,十一寇主張改革反省、甚至公開批評陳水扁,另外有一批人則主張兩岸要開放等。以過去民進黨的批評尺度來看,十一寇這些批評或建議,可以說是溫和到了極點,絕不至於有「忠黨愛國」這種大哉問的提出。可是,正是因為利益衝突,一些小小的批評才會被扣上道德的大帽子,變成鬥爭的藉口或理由,進而透過媒體鼓動基層群眾。
十一寇事件,是後威權時代的白色恐怖。這整段鬥爭歷史與操作手法,都會留下歷史的見證;十、二十年後的歷史或社會科學研究者,應該會有更公允評斷。可悲的是,民進黨喪失了一批極其優秀、能真正開疆拓土的人才,對民進黨將是極大的損失。年底的立委選舉,這些極度排除中間、甚至淺綠選民的初選勝出者,要怎麼選下去呢?「政黨」那一票更會大量流失,這對那些看著民進黨長大的忠實支持者,又是情何以堪?
馬克思說過,道德或意識形態的底層,其實是赤裸裸的物質利益。反猶,其實是利益的計算;忠黨愛國的背後,可能藏有更多的利益與操作。只有揭穿了這層利益面紗,我們才能看到道德原貌。透過對這個事件的反省,希望民進黨未來的領導者能夠以此為鑑,重新開啟民進黨的大門,讓民進黨再度宏大、慢慢復活。也希望愛台灣的朋友回頭看看林濁水,默默在立法院的崗位上為台灣建立長遠體制的身影,甚至在「假台獨」的指控下也沒有多大辯護。愛台灣不是用喊的,是用做的。

蔡易餘:我們民進黨徹底把知識分子當成白癡,很多年輕人也因此變得看不起民進黨。
----------

論文門事件「把知識分子當白癡」 綠委嘆:年輕人看不起民進黨
2023-01-05 中時新聞網 黃婉婷

民進黨九合一大選慘敗,後續檢討成為外界關注焦點。民進黨立委蔡易餘於5日接受震傳媒《新聞不芹菜》專訪時直言,民進黨選舉策略有錯,點出問題後卻被出征,喪失「大鳴大放」,這點很可惜。蔡也提到,論文事件中,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立委鄭運鵬等人對論文都很有信心,但此事嚴重的地方是:「我們徹底把知識分子當成白癡,很多年輕人也因此變得看不起民進黨。」
蔡易餘提到,民進黨這次選舉策略有錯誤,而自己先前上媒體節目時會點出問題,但一講就會被黨內點名作記號,「說我都講不同意見,但民進黨確實有些方向要調整。且臉書會被自己人出征,還說我論述跟高嘉瑜雷同。後來覺得很沮喪,所以在選戰後期連政論節目都不想去上。」
蔡易餘感嘆:「為何民進黨變一言堂?這樣很不好,因為每件事大家都有自己看法,不過出發點都是為了民進黨好,也是想為年底選戰開創新道路。」他也指出,加上後來側翼網軍開始主導議題,導致綠營大軍也跟進去撞一些不重要的事。
蔡易餘表示,民進黨要檢討的問題是,在臉書上遇到不同聲音時不該去轟炸;而自己就是被炸過,所以決定不吵;但後來選舉輸掉,就是要面對檢討,把事情攤開來講。民進黨的大鳴大放不見了,這點很可惜。且民進黨過去是由下而上的政黨,不能執政後讓人覺得草根性就消失,並且應要傾聽基層聲音而不是高層。
此外,民進黨選後檢討報告中也提到關鍵事件「論文門」,風波主角、前新竹市長林智堅面當下並未第一時間認錯。蔡易餘說,當時他覺得檯面上講不好,才在黨團群組討論,認為不要跟台灣大學直接硬撞,不料內容卻被流出去。
蔡易餘指出,民進黨同溫層太厚也是問題,因為側翼過於兇猛,導致想提出建議的人被當作敵人打。他透露,事發後他有傳訊息給柯建銘、鄭運鵬等人談及論文事件,希望能思考一下,但他們似乎都對論文很有信心。這件事情嚴重的是:「我們徹底把知識分子當成白癡,很多年輕人也因此變得看不起民進黨。」

綠營人士包容性太低,只會攻擊,不會說服與自己主張不同的人,更不會拉攏不支持自己所喜好的人。社會上哪會有人因被罵而跟著開罵的人走?綠營人士平時就在製造敵人,初選時當然也不例外,初選後還繼續仇視,選不過藍營是天經地義的事。
----------

綠不如藍 關鍵不在金錢
2014-01-14 自立晚報電子報 陳茂雄/國立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前建國黨決策委員

柯文哲接受台北市雙連長老教會邀請談「生死的智慧」時提到,2012年連勝文為選舉站台遭近距離槍擊,送到台大醫院不到30分鐘就上手術台,因為他是權貴,所以受到當時全台灣最好的治療。台大醫院回應,急診室如果收到急重症患者,不論身分背景,創傷小組成員須在10分鐘內待命。民進黨立委黃偉哲於13日表示,柯文哲是連勝文急救時候的主治醫師,難不成他也變成了急救權貴的執行者嗎?黃偉哲指出,如果柯文哲那時候是因為連勝文的身分給予特殊治療,他也應該要負責任。柯文哲始終不改大砲性格,酸律師顧立雄一早在臉書哀悼逝世的前立委蔡同榮「太矯情」,又批連勝文「權貴」。黃偉哲提醒柯文哲,當政治人物發言要特別謹慎,如果改不掉這個毛病的話,惹出的麻煩會比他許下的承諾更多,他的負面效應也會增加,民調往下掉也是可預期的事。
上述只是參選期間的小插曲而已,它顯現出柯文哲「政治素人」的性格,缺乏老政治人物謹言慎行的習慣,綠營有人喜歡他,卻也有人排斥他參政,因而掀起綠營支持者的大戰。事實上,呂秀蓮、柯文哲、顧立雄三人之間都已經射出砲火,不過這是政壇上常發生的事,不足為奇,不正常的是支持者也加入戰局。藍綠的支持者有很大的差異,藍營支持者不太介入藍營檯面上政治人物的角力,綠營則不同。在網路上,藍營支持者集中火力攻擊綠營的政治人物;綠營支持者卻忙於攻擊自己所不支持的綠營檯面上政治人物,其火力之猛甚於在大選時攻擊藍營的火力。目前「挺柯文哲」與「反柯文哲」之間的對決極為嚴重,無論誰出線,到台北市長選舉時還不可能和解。有人期待產生綠營聯盟,結果卻出現綠營內部的大對決。顯然的,不必藍營,只讓綠營內部自己廝殺就足以瓦解。
在選戰方面,綠營一直不如藍營,綠營將它歸罪於金錢的束縛。沒錢的確難以選舉,但並非有錢就必定勝選;否則依中國的財力,他們可以拿出鉅額金錢來台灣賄選,一舉買下總統寶座及絕對多數的立委席次,如此就很容易達到「統一」的目標,何需那麼辛苦做統戰的工作?事實上,選舉時綠營不如藍營,還有其他重要因素。藍營支持者與綠營差別很大,他們的基本觀點為「不是敵人便是朋友」;他們將綠營的候選人當作「敵人」,會無情的追擊;可是對一般人卻可以放下身段,建立友誼,所以朋友越來越多。綠營的人正好相反,存在「不是朋友便是敵人」的心態,強力攻擊與自己主張不一樣的朋友,隨時製造敵人,敵人越來越多,怎麼可能打贏選戰?
綠營人士包容性太低,只會攻擊,不會說服與自己主張不同的人,更不會拉攏不支持自己所喜好的人。社會上哪會有人因被罵而跟著開罵的人走?綠營常因支持對象不同或政治主張相異而反目成仇。藍營初選後,或許是利益共同體的凝聚力發酵,很快就和解;綠營人士平時就在製造敵人,初選時當然也不例外,初選後還繼續仇視,選不過藍營是天經地義的事。

新三合一敵人?
2024-05-25 台灣新故鄉智庫協會 陳茂雄/國立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前建國黨決策委員

日前,有三十幾年來花費大筆人力物力支持民進黨的熱心人士感嘆:近來,只因為民進黨變質,而改支持綠色小黨,因而與民進黨爭政治版圖,就被民進黨支持者打為「中共同路人」。綠營有人感嘆,白營更如此。立法院中國國民黨團與民眾黨團強推國會擴權法案,引來綠營的不滿。對於遭質疑民眾黨都只跟中國國民黨合作的問題,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透過網路節目解釋,是因為民進黨從沒拿法案來協調,行政部門也不溝通;並批評,民進黨根本沒誠意。
柯文哲於YouTube頻道發布網路節目《柯P揪時在》,他批評,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每天罵「沒有用的八票」,罵完又要民眾黨投給他,根本沒有誠意。柯文哲強調,每個政黨都是對人民負責,沒有人會提出老百姓不喜歡的法案;未來只要有利國計民生,還是會跟民進黨合作。
這一屆立委開議時,游錫堃就主張,民進黨應與民眾黨合作;並舉出很多國家由小黨擔任國會議長來進行政黨合作,意指民進黨應以立法院長職位取得民眾黨的支持。民進黨內部強硬派卻認定民眾黨是「沒有用的八票」,促使民眾黨自己推人參選國會議長,結果韓國瑜當選立法院長;針對此結果,民進黨罵:民眾黨保送韓國瑜。
這是很奇怪的動作:罵了民眾黨,還期待民眾黨的支持;好像支持民進黨是全台灣人的義務,無論民進黨怎麼做,台灣人都有義務支持。這種思考模式,令人想起蔣政權年代的中國國民黨。當年最堅定反共的要數蔣家,全台灣到處都是反共的標語,全國民眾都受影響;連中學生的作文,無論甚麼標題,內容都要加上一句「反共抗俄,殺朱拔毛」。
在反共八股年代,人民擔心「共匪」來犯,且認定只有中國國民黨有能力對抗「共匪」,因而多數人支持中國國民黨。權力與腐化乃是一體的兩面,中國國民黨腐化是必然的,當時就有「奴才」捍衛中國國民黨。之所以稱他們為「奴才」,因為只有「奴才」會認定其「主人」永遠是對的;「主人」的行為再離譜,都會找理由來辯解其「主人」離譜行為的正當性。「奴才」認定,反中國國民黨者就是「共匪」同路人;因而推出「三合一敵人」的論述,就是「共匪、台獨、黨外」都是敵人。
今日反民進黨者,絕大部分是親藍民眾,少數人是親共。但別忘了:有不少人長期從事台獨運動,以前要驅逐外來政權,後來轉型為正名制憲,現在因對民進黨不滿而反民進黨,想不到這些人竟然被打為中共同路人。其思考模式與以前中國國民黨的「奴才」完全一樣,認定:支持反共的大黨是台灣人的義務,沒有支持就是「共匪」的同路人。
小黨需凝聚士氣,因而常掀起戰鬥,乃無可厚非。大黨需要過半選民支持,必須化敵人為朋友。只有已走下坡的大黨才好鬥。讓人感到意外的:民進黨竟然踩著中國國民黨的腳印走,認定不支持自己的人就是「共匪」同路人,將朋友變成敵人,離崩解已不遠了。

當前的民進黨早已不是我們認識的民進黨。不是整形前後仍然同一人,是有人冒充民進黨的臉孔,裝滿老國民黨的靈魂,更吸收了共產黨的日月精華。平心而論,共產黨還懂得共產共享。這個新潮流黨只為少數人獨享,沾到餅屑的人還自以為保皇是王道,犧牲是非,毀棄價值,燒成灰了還剩二片唇上下動不停--愛台灣,繼續行騙。
----------

純情太陽花跟民進黨終於結合了
2019-07-18 風傳媒 徐有義/資深政治顧問

曾從頭到尾參與太陽花運動的人,對太陽花運動有很深刻的感動,我是其一。
深受感動,是因為它的單純。身為家長的我們還風雨無阻在立法院外搭起帳篷守護,就怕警方突襲強制驅離。我們守住立法院外四周,片刻不離。期間,夜半暴雨來襲,帳篷漂在水面。天亮了,回家換一套全新裝備再來。
那時候的民進黨,跟太陽花沒有連結,跟腐化也扯不上關係。
太陽花運動的指標人物林飛帆是我向來欣賞的人,賞味期一直到民進黨宣佈他將接任民進黨副秘書長為止。
從太陽花運動爆發至今,5年時間,林飛帆一直表現不沾鍋的樣子也令人欣賞,不進入體制內謀一官半職,也不在任何政黨內發展。原以為這個賞味期可以延續更長。直到民進黨總統黨內初選,不能說的公開作弊祕密,林飛帆竟然選邊站,幫起蔡英文撐起說謊大傘,我才算看破了。
我不會因此否定當年太陽花的純淨無瑕,更不會否定太陽花運動在台灣社運史上空前絕後的成績。只是,純情的太陽花,最後仍逃不過藏污納垢的宿命。
當前的民進黨早已不是我們認識的民進黨。不是整形前後仍然同一人,是有人冒充民進黨的臉孔,裝滿老國民黨的靈魂,更吸收了共產黨的日月精華。平心而論,共產黨還懂得共產共享。這個新潮流黨只為少數人獨享,沾到餅屑的人還自以為保皇是王道,犧牲是非,毀棄價值,燒成灰了還剩二片唇上下動不停--愛台灣,繼續行騙。
我為林飛帆感到不值。在民進黨尚未面露猙獰面孔之前,他跳進去還沒有這麼可惜。現在這個滿身銅臭味的民進黨,林飛帆選擇此刻跳進來,把那段時間我們最美好的共同記憶一起送進火葬場。
柯文哲說,林飛帆是年輕人,要找頭路。我看,林飛帆此刻投入這個頭路,倒像老人家的晚節不保。當年太陽花帶給我們的震撼感動,現在看起來變廉價了。
蔡英文還想靠林飛帆拉攏年輕選票,2020年的選舉既不緊繃、又窮極無聊,不投票族人數增加,年輕人還有興趣投票嗎?兩個政黨都被初選害死了,從今開始該思考:廢掉總統初選,救黨圖存。
太陽花曾經純情,與作弊黨混合後,就無需再傳唱下去。作弊黨的作弊總統任期如果再延續,表示台灣人選擇放棄是非價值了。大家愛談大是大非,實在談太遠。先教會家裡的孩子遠離作弊,再談國家認同吧。

一堆台派自甘墮落成「權力的俘虜」,為了掩護民進黨政權,他們普遍揚棄中心理念與公平正義的價值,而選擇對貪贓枉法保持噤聲,甚或直接蜂擁圍事,反過來利用名嘴、網軍肆無忌憚地攻擊異己。他們真的在乎台獨嗎?未必。現在連「台獨金孫」也孬到哭訴,要解開套在身上的台獨標籤。
----------

是誰在吃銅吃鐵?
2023-08-17 林環牆(Hwan Lin)

有人說,假博士蔡英文真厲害,可以把過去的所謂「台派」整到服服貼貼。但我不以為然。其實,真正的原因,不是捏造博士論文、詐騙博士學歷的蔡EE有多厲害,而是過去的一堆台派自己自甘墮落成「權力的俘虜」。
這一堆權力的俘虜,有學運份子、有勞運份子、有社運份子、有環保份子,當然也有台獨份子。為了掩護民進黨政權,他們普遍揚棄中心理念與公平正義的價值,而選擇對貪贓枉法保持噤聲,甚或直接蜂擁圍事,反過來利用名嘴、網軍肆無忌憚地攻擊異己。例子還不夠多嗎?
他們真的在乎台獨嗎?未必。現在連「台獨金孫」也孬到哭訴,要解開套在身上的台獨標籤。台獨金孫還蠻機靈的,他已嗅到時空氛圍在變。
所以是誰在吃銅吃鐵,不是很清楚嗎?

人設崩壞與反中狂熱的「閩南狼」
2025-02-15 洞傳媒 蔡炫/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

YouTuber「閩南狼PYC」陳柏源傳出「召妓醜聞」,曾與網紅「八炯」温子渝發布影片講述大陸收買台灣網紅進行統戰,遭到國民黨桃園市議員詹江村爆料。事後閩南狼竟拍攝影片坦承不諱,此舉已讓政治光譜下的虛偽對立浮上檯面。
反中議題在台灣近年成為政治光譜的顯學之一,使得良莠不齊的網紅與民進黨側翼團體借勢崛起,利用政治事件引發熱潮,再以激進言論帶動聲量。然而,一旦道德雙標、操弄民粹與政治造牆帶動焦土對抗,台灣的民主不但沒有深化,反而陷入內耗,導致社會撕裂與信任危機。當反中網紅無畏人設崩壞、政治側翼撇清社會責任、嗆聲民主豢養鬧場政治,無限內耗恐讓台灣從「轉型正義」陷入「轉型仇恨」。
「閩南狼」陳柏源召妓醜聞遭到踢爆,顯示高舉正義大旗的反中網紅陷入道德爭議。閩南狼過去在中國大陸發展,後來轉向激進反中,甚至積極參與政治運動。閩南狼隨著私德醜聞接連曝光,竟也針對爆料內容公開承認召妓,把醜聞當成可炫耀之事,恐怕已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如今這些由綠營豢養的網紅側翼,恐怕已經無法維持政治的影響力。而反中網紅無畏人設崩壞,凸顯綠色陣營已經處於道德雙標的信任危機。
道德雙標與信任危機不僅削弱反中論述的說服力,也讓整個社會對此網紅失去信心。反中網紅利用「愛台」、「反中」的政治標籤,吸引流量支持。在自媒體的社群時代,當個人行為違背道德標準時,還能夠以「言論自由」淡化私德來當作藉口嗎?如果反中只是為了個人流量與政治投機、而非真正的價值理念,那麼這一票「閩南狼」陳柏源們,最終只會成為政治舞台上的浮光掠影。
反中網紅「八炯」曾在國民黨黨部前舉辦「冬季青鳥在台北」鬧場活動,化名「青鳥」的側翼組織也因抵制路易莎引發抨擊。青鳥去年在立法院的週遭竄起,表達反對當時審議中之數項立院改革法案及其審議程序,如今已經晉升全台罷免的前哨部隊。青鳥更以「監督在野」或「揭發黑幕」為名,透過群眾動員以及網路輿論帶動支持聲量;如今卻因店家不給擺攤連署,而嗆「想想10萬客群的消費選擇」,直到引發普羅大眾反感,才又急著撇清社會責任,儼然已是民粹操弄下的造牆對立者。
綠營側翼團體不願響應民間企業發起抵制政治污染商業行為行動,甚至煽動網軍攻擊,影響企業聲譽造成經濟損失;這類行為不僅侵害言論自由市場,也讓個人與企業面臨無端的政治壓力,進而掀起寒蟬效應。當這些側翼團體發現行動引發爭議,往往選擇撇清責任,聲稱「個別成員行為不代表整體組織」,或乾脆將責任推給媒體與對手陣營。這種不負責任的政治操弄,為了達到罷免目的,無形中加速社會對立,迫使民主監督變得廉價失真。
八炯與閩南狼多次現身罷免連署造勢場合,搭配側翼團體發起全台大罷免,選在街頭宣講力拚連署人數,催化行動在各地如火如荼,所到之處嗆聲氛圍不絕於耳,已讓公共討論淪為情緒對抗。例如「港湖除銹」罷免連署行動,八炯與閩南狼現場嗆聲,甚至與其他現場人士發生衝突。儼然已是嗆聲民主豢養「同溫政治」,企圖讓鼓譟少數霸凌六成民意的絕對多數。
在「同溫效應」的政治氛圍下,罷免行動也以指控通諜作為攻訐手段。無論是影射對方為「中共同路人」、還是暗諷他人為「在地協力者」,公開嗆聲成為一種政治文化,導致公共政策被邊緣化。反中網紅與側翼團體不再關心民生議題,而是比較網路聲量,製造新聞事件掀起輿論風暴,進而影響民主的正常運作。
反中網紅的道德崩壞、政治側翼的不負責任、以及嗆聲政治的無限內耗,正讓台灣的政治文化走向極端與失衡。因此,公眾人物應該重視自身的行為操守、可受社會公評,政治側翼應該承擔社會責任、而非操弄民粹;民眾則應培養媒體素養,不被輿論認知作戰,回歸政策本質進行討論。否則放任邪惡盛行的唯一惡果,便是善良者的不再信任執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