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會說話

苦勞網特約記者

潘俊宏/影像工作者

很多人都說,照片會說話,但照片到底說了些什麼呢?

10多年前剛當攝影記者,我算是搭上台灣社會運動最蓬勃時期的末班車,雖然感覺到整個社會力已經在慢慢萎縮,但因為那時候第四台還不普及、平面報刊也有限,新聞攝影還是能提供讀者最立即、震憾的觀點。剛出道的我對新聞攝影當然有很多熱情,一心想實踐新聞所代表的社會意義。

不過隨著商業媒體的增加,到這幾年跟著蘋果日報而來的,以視覺、圖片說新聞的風格慢慢成為主流,攝影記者對新聞的思考空間不但沒有增加,反而越來越處於被支配的角色。「去拍『王馬有心結』的照片回來」、「我要寫篇緋聞,需要一張圖片」,或是「去等陳幸妤抓狂的樣子」,類似這樣的要求越來越普遍。為了尋找其他的可能,我又重新回到校園讀書,也在偶然的機會裡,到風信子協會跟精神障礙者一起拍照。

第一次去風信子的時候,我太太還提醒我要小心,因為那時候剛好發生,台大教授被疑似精障者打死的新聞。我一邊叫她放心,一邊開始跟這群風信子的夥伴認識。結果不但比我預期得好,而且整整1年下來,很多時候其實是我在跟他們學習。

不可否認,他們確實為疾病所苦,但來自社會、媒體甚至家庭所給他們的排斥與壓力,不會小於疾病所帶來的痛苦。這些歧視,往往也會讓他們隱約覺得見不得人,隱瞞自己得了這種病。我就是在風信子,看著他們背著疾病跟歧視,努力地靠著自己的雙手去勞動種菜。那怕錢賺得不多,但都代表著走出醫院、回到社會的強烈期盼。誰都需要被愛被關心,但是因為得了這種病,他們的需求往往被當成喃喃自語。

在他們拍的照片裡,有一張圖裡頭有兩顆大南瓜,我問拍照的夥伴說那是什麼意思,他說那兩顆南瓜讓他想到自己的兩個妹妹,「我之前發病的時候讓她們很困擾,我心裡難過,很想跟她們說對不起,可不可以讓我回家?」在這個攝影課裡頭,我們在學的不是去拍美美的照片,而是學著說話,學著跟社會對話。

當攝影記者這麼些年,拍過看過那麼多照片,我知道照片會說話,我更知道很多人會想辦法影響、左右甚至靠著照片當工具來說假話。但從風信子夥伴的照片裡,我看到裡面有期待、有受挫、有惶恐也有渴求。可貴的是,那些都是我越來越少看到的,很有勇氣的老實話。

回應

2008.10.20- 2008.10.24 攝影展 東吳大學 第二教學大樓
2008.10.22 下午 13:30-15:30 記錄片展既座談會 東吳大學 哲生樓 H101

Fantasy。Crazy 風信子‧風子:
風信子協會與潘俊宏聯合攝影展暨紀錄片展
靠近精障朋友的款款人生

這是一群「風子」在「風信子農場」所拍攝的故事。

「風信子」是一個提供精神障礙者直接服務、社會教育的協會,也是一個有機農場,座落在新竹縣新埔鎮的山上。在這裡有一群瘋瘋癲癲的「普通人」跟正正經經的「風子」在努力工作著,為著生活打拼;也為「精神障礙者去污名化的運動」在奮鬥著。

「風信子」成立四年,做了許多突破性的嘗試,包括與精障伙伴一同出訪到各大專院校、民間機構進行交流演講;同時也進行一連串紀錄片及攝影拍攝計畫,希望運用影像的特質,讓更多人能夠聽見跟看見進而理解這一群長久被污名、誤會的族群。

以往大多數是由他人的手來拍攝、紀錄精障朋友的身影,現在我們讓精障朋友用自己的視角拍出屬於自己的照片,並說出自己的故事。伙伴們從起初不會使用相機,質疑為何要拍照,到能對他們自己的照片說故事,到拍出他們對於自身「限制」的無奈,拍出他們想要的「自由」、拍出自己在寒風或大太陽下努力工作的勞動力,彼此扶持的身影。在經過將近一年的拍攝過程,我們共同完成了一部以精障者為主體的紀錄片,並挑選數十張照片進行展覽。

此外,這次紀錄片暨攝影展將加入潘俊宏先生的作品,俊宏從觀察者到參與者,到進入組織成為實務工作者,我們可以在作品中感受到俊宏視角的轉變。在某個程度上,或許他的改變也可以代表大家的眼睛。

每張照片後面都有一個故事,故事後面都有一個夢想跟一聲小小的感嘆,一個永不放棄的堅持,歡迎大家一起來看故事、聽故事、說故事,喚起那個在你我生命中不見很久的那股~~傻勁與熱情。

紀錄片簡介--「種菜日記」內容介紹

片名:種菜日記
片長:55 分鐘
導演:顧允岡

吃藥等於『有病』?而且越多顆表示『病情』越嚴重嗎?
『我覺得我一天吃六顆很多了,但有人跟我說算很少了。』
『我會要吃ㄧ輩子的藥嗎?』
『在醫院護士每天灌要給我吃啊。』
當吃藥不只是吃藥,而是一種標籤、身分認同甚至是體制的壓迫‧‧‧

導演在風信子農場工作3年後,拿起攝影機紀錄農場上的夥伴與來不及被紀錄的母親。
住院超過半甲子的昌哥透過風信子農場,重新接續與家鄉稻田、家人的情感;年輕時發病但仍想一圓大學夢的慧麗,每天面對電視機帶來的干擾;農場最年輕的文禾,認真、靦腆、有許多期待和行動。
片中夥伴們說著如何面對自己的疾病,以及和家庭、醫療體系、社會等等。
新聞媒體上製造緊張的不定時炸彈,或是亟需社會同情的可憐人;醫療體制中被治療的病人;一踏進醫療院所便再也不曾出去過;在家裡是需要照顧,甚至會拖垮家庭的重擔;被生產掛帥的經濟考量拒於職場門外的他們,和你我一樣都面對著自己的人生問題…。

導演簡介

1979年生於加拿大渥太華。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系畢業。退伍後,到了桃源二村有機農場(台灣風信子精神障礙者權益促協會前身)與『精神障礙者』一起種有機蔬菜、經營農場。風信子農場的夢想是結合了環保與人權,農場上以有機的方式善待土地,就如同希望精障者在社會上也能被善待。
在農場務農的日子裡,我的身體雖說是在勞動著,卻有著前所未有平靜、簡單。同時農場的夥伴們作為一面折射的鏡子,讓我有機會看到我所不了解的母親,也讓我有了機會接續與母親斷裂的情感,縱使是在她過世前兩天。
我越來越清楚所謂『精神病』,是人在擠壓下沒有出口的出口,而這不只是單獨個人的沒有條件,更是家庭的沒有條件,甚至是社會的沒有條件‧‧‧

展出場次
2008.08.06- 2008.08.17 新竹影像博物館
2008.09.15- 2008.09.26 輔仁大學
2008.10.04- 2008.10.12 世新大學
2008.10.20- 2008.10.24 東吳大學 攝影展 第二教學大樓
2008.10.22 東吳大學 記錄片展 哲生樓 H101 13:30-15:30
2008.11.12- 2008.12.14 新竹縣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