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再生條例》反應了開發主義與 管理主義的無限擴張,妄圖以再生之名,行土地兼併、圈地之實。通篇法條不見鄉村「產業」策略、只見著墨土地 整備(以整備取代重劃字眼)的粗糙條文。這是一部去農業、去小農、去文化的偏頗律法。
為了有助深入討論,在此指出爭議條 文,加以解讀。
而第三章農村土地活化中第二十二條 至三十四條為最具爭議性的法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玩弄文字遊戲,將土地重劃、土地開發重新包裝,以模糊文字 取代攸關人民土地權益的處理程序。由於篇幅過長,建議可先閱讀總評,以及第四、七、九、二十五、二十六、二 十七條。
總 評
1.這 是一個土地開發法案。
以 集村模式套用都市土地開發思維。條文中所訂「1/2土 地」捐做公共設施、以土地當做增值抵費地,此類法條框架,乃是在都市擴張過程中,土地為希缺資源,預期漲價 的推估性做法,然而,台灣農村土地並無大幅增長的空間,就業機會闕如、公共資源薄弱,共同造成人口外移,農 村空間的閒置是結構使然,小區域「農地整備」無法帶來區域繁榮,農村再生。反而將因土地炒作,致 使農村居民被迫給付高額土地稅金而形成制度壓迫。
2.大 規模開發,不利台灣農村文化。台灣農村文化的基礎奠基在小農在「小規模自有土地」的土地合理利用、農耕方式 自主、農產品活潑多樣及區域的產銷合作等正面價值。這些特點正是機械化大規模生產做不到的。台 灣的農村發展的最佳模式,應該立基於小農生產,做最大規模的合作產銷,而非重整土地資源,大規模集中土地的 後果,將使留在農村的人成為農民工,在自己的土地上流離失所。
3.在 地組織整合,農村將受「強權」把持。過去,不論地方組織的形式為何,總還存在著各自表述的空間,而再生條例 中的在地組織整合,勢將限縮農民組織空間,僅容土地開發一言堂的箝制。
尤 其是近十年來地方風起雲湧的草根實踐(青年返鄉、社區營造、社區大學及環境運動)所呈現的多元、活潑及有機 觀點將受制於所謂的「社區組織代表」而無法擴散其行動。條例中對於由下而上的「農村再生計畫」核定的裁量權 在縣市政府,而計畫通過後另由縣市政府制定「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加以執行。不只如此,縣市政府可因實際需 要提出「整合型農地整備」計畫。如此一來,所謂自主的「農村再生計畫」將成為縣府預算執行、土地整備背書工 具。
4.無 端擴權、違憲違法
行 政院農業委員會藉由此再生條例,無端擴權,將土地編目、土地分配與移轉程序等皆由「中央主管機關另定之」,規 避內政部主理的《農地重劃條例》及《農區社區土地重劃條例》。換句話說,此法案一過,所有農村社區土地產權的事宜,都 由農委會以行政命令定之,不受法律節制。反觀內政部主司地政,在農地重劃中將移轉、分配細節訂的很仔細。今年初農委會主管的《農 發條例》第十八條,關於農地最小移轉面積為0.1公 頃或0.25公頃,已引發各界爭議。遑論即將全面推動的再生計畫。
此 外,大法官釋字第409號解釋文中,「然徵收土地究對人民財產權發生嚴 重影響,法律就徵收之各項要件,自應詳加規定…徵收程序之相關規定亦不盡周全,有關 機關應檢討修正」,意為事涉人民財產的事宜,皆應與法律定之。行政院版《農村再生條例》明顯違憲。
還有《行政程序法》第164條明定「行政計畫有關一定地區土地之特定利用或 重大公共設施之設置,涉及多數不同利益之人及多數不同行政機關權限者,確定其計畫之裁決,應經公開及聽證程 序,並得有集中事權之效果。」《農村再生條例》中「農村再生計畫」、「整合型農地整備計畫」及「農村再生發 展區計畫」皆屬《行政程序法》所指之土地之特定利用範疇,應經公開及聽證程序。然而,《農村再生條例》只有 被動的公開展覽,而無主動的聽證及讓人民表達異議的機會,明顯違法。
解 讀爭議法條
條文 |
爭議與評述 |
一.集村興建 |
|
第四條
農村活化再生之推動,應 依下列原則辦理:
一、以現有農村社區整體建設為主,個別宅院整建為輔。
二、實施結合農業生產、產業文化、自然生態及閒置空間再利用,整體規劃建設。三、創造集 村居住誘因,建設兼具現代生活品質及傳統特質之農村。
|
該草案第四條明示:「創造集村居住誘 因」。此為明顯背離台灣區位現實與農村居住空間現狀的思維。以台灣的農村區位而言,除非特定偏遠山村、部 落,否則多數農村距離城鎮皆在一小時的車程範圍內,並無集村居住之必要。此點可由農 發條例開放土地移轉鼓勵集村興建之後,並未明顯出現集村聚落而為明證。
此外,「創造集村居住 誘因」字眼過於模糊,反向將壓縮農村個別住宅的公共服務,例如,以鼓勵集村為名,集中興建華麗、公共機能完 善的「示範村」,等於變相縮減散居村民的公共服務。二來,要求散居住宅集中,枉顧農村住宅與產業環境相生相 成的歷史過程,刻意塑造特定價值思維的農村面貌。以台灣過往規劃經驗,難保不會出現「小瑞士」、「小歐洲」 及「小西湖」等拼貼文化、人造農村。
|
二.預算額度與來源 |
|
第七條
中央主管機關為推動農村活化再生相關事項,應設置農村再生基金新臺幣一千五百億元,並於本條例施行後十年內分年編列預算。(立法院 一讀後,再生基金加碼為二千億。)
|
該草案第七條明示:基金二千億元「十年內 分年編列預算」。平均而言,每年編列200億, 在中央預算緊縮的情況下,勢將大幅排擠原本預算。
行政院應明確說明財 源,切實保障原預算悠關小農權益項目。
|
三、在地組織整合 |
|
第九條
農村社區內之在地組織及團體應予整合,並互推其中依法立案之單一組 織或團體為代表(以下簡稱社 區組織代表),依據社區居民需求,以農村社區為計畫範圍,共同擬訂農村再生計畫,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 關核定。
前項農村再生計畫核定 前,對前項社區組織代表有異議或同一農村社區範圍提出二個以上農村再生計畫,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不 予核定,並退還重新整合。
|
該草案第九條明示:「在地組織及團體應予 整合,並互推中依法立案之單一組織或團體為代表」。此舉以「組織程序」斲傷農村社會多元意見。況且,以台灣 基層組織選舉文化,地區組織整合的後果,將形成另一個競奪預算的分贓組織。
整合社區的農村再生計 畫,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核定。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所謂「由下而上」的整合,僅為具文。
況且,在地組織整合, 隱藏一個很大的陷阱,誰來整合?誰來認定「在地組織整合」後的組織合法性?誰有能力予以核定該組織所提的再 生計畫?地區居民可以提出反對意見嗎?
以「組織程序」行開發 之實,終將帶來一波對農村社區異質與多元觀點的清洗與驅趕。毀壞十多年來草根實踐(社造、社大、環運)打下 的基礎。
|
第十條
依前條及前項核定之農村再生計畫(以下簡稱已核定之農村再生計畫)定有第十七條之社區公 約者,主管機關應優先補助。
|
與「社區公約」相關法條第十條、第十七條 及第十八條應全數刪去。
此條例與社區公約相關 法條訂的莫名奇妙,要求社區組織代表得訂定社區公約,又要求所有權人全體同意,甚至其繼受人也受此社區公約 之規範,一個不具公議的社區公約,竟然擁有當下及長久的約束力,極不合理
|
四.土地兼併、圈地 |
|
第二十五條
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就第二十二條第一款地區擬訂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時,為 配合農村社區整體發展,需將既有鄉村區建築用地範圍擴大者,應併同計畫,報中央主管機關同意,依法辦理使用 分區或使用地變更。
前項既有鄉村區建築用地範圍之擴大,得以下列方式辦理:
一、區段徵收、土地重劃或協議價購。
二、由所有權人配合計畫內容捐贈二分之一土地作為公共設施使用,交 換取得其餘二分之一土地作為建築用地。
前項第二款所定土地交換之辦理程序、交換基準、規模、審核條件與程序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 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
該草案第二十五至二十七條,揭露了這是一 部假農村再生之名的「土地開發法案」。所謂的農村再生,不過是以法律程序行圈地之實。
第二十五條二分之一土 地捐做公有土地,以換取二分之一的建築用地變更。
農村建築用地不足,是 一個長期以來行政怠惰後果,政府部門不思就「非都市土地利用管制」尋合理解決之道。竟然透過再生條例包裹立 法,這是一種政府以掌握「土地變更之權責」威脅農村居民就範的惡質法條。
|
第二十六條
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就第二十二條第二款地區擬訂農村再生發展區計畫時,為 實施生產與生活環境之整體規劃及建設,得選定範圍實施整合型農地整備,並併同計畫,報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後, 於選定範圍內之鄉(鎮、市、區)公所之適當處所,公告三十日;公告期滿實施之。
前項範圍之選定,應經範圍內私有土地所有權人超過五分之三,且其所有土地面積超過範圍內私有土地總面積三分之二 之同意;範 圍內之公有土地,應一律參加。
|
第二十六條開了一條大地主兼併小地主(以 土地所有權大小論斷),私有土地兼併公有土地(範圍內公有土地一律參加)的大門。
這個條文強制要求公有 地納入整備計畫,隱藏私有地以小吃大的空間。例如,有心人刻意操作,選擇鄰近公有地之社區,以1公頃私有地圈住10公頃公有地。此條文理應明定公有地納入計畫之比 例。
|
第二十七條
整合型農地整備選定範圍內,其供道路、溝渠、廣場、電信電力地下化、下水道、污水處理、 綠地、農路、水路等公共使用之用地,除以各該原有公共設施用地、未登記地及得無償撥用取得之公有道路、溝 渠、河川等土地抵充外,其不足土地與工程費用、整合型農地整備費用、貸款利息、稅捐及管 理費用、拆遷補償費用,經中 央主管機關核定後,由範圍內之土地所有權人按其土地受益比率共同負擔,並按整備後評定地價,以範圍內之土地折價抵付;其 應分配之土地因折價抵付致未達最小分配面積單元時,得改以現金繳納。
|
第二十七條以整備後之土地折價支付開發費 用,土地面積過小時則以現金繳納。
這是一個「估價遊 戲」。首先以預期的增值效益強行開發,再以開發後的預期經濟發展效益估算土地價值,接著以估算後的土地價值 計算「折費地面積」,土地過小的農村居民則需以現金繳納。遊戲結果,土地面積大者土地增值(雖然也是虛假 的),土地面積小者,需支付現金,或被迫積欠債務,再以行政執行命令查扣財產。問題是,這原本就是一個「估 價遊戲」啊?何以最後造成小地主遭查扣財產呢?
這並非預言,發生在陳 建年在任時台東利嘉工業區的開發弊案(壹週刊<產業東移悲歌 官商舞弊 地主受害>曾有詳細報導)血淋淋的突顯苛政猛於虎的現實。
|
第三十一條
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對農村社區內有妨礙整體景觀、衛生或土地利用之窳陋地區,得 通知該土地所有權人或建築物所有權人,限期依已核定之農村再生計畫改善;屆期未改善者,直轄市或縣(市)主 管機關得逕為實施環境綠美化、建築物之維護或修繕。
前項土地所有權人或建築物所有權人有住所不詳或行蹤不明,經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於 村(里)辦公處所及其他適當處所公告三個月,期滿無人異議者,得逕依前項規定辦理。
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依第一項規定實施環境綠美化、建築物之維護或修繕所需費用,得 由土地所有權人或建築物所有權人負擔。
|
此一法條充分的顯示了行政院農委會去鄉村 文化脈絡的思維。農民的生活環境必然與其產業投入及生活習慣相生相成。大樹下隨意散置的矮凳、稻埕上的農機 具、矮牆邊的堆材以及後院的雞舍就是農村的空間的生命。即便是破落的屋瓦、傾頹的土 牆不過是無聲的反應農村人口流失的現實。這些空間,斷不能以「窳陋」形容。形諸法條的文字,竟然以此模糊標準,要 求字眼,並且據此進行環境綠美化與建築物修繕。此一法條除涉及侵權,更窄化農村文化、美感。
就執行面而言,則是粗 暴至極。本法條為處理無主或不明產權土地,卻又要求土地所有權人、建築物所有權人應負擔費用,此與台灣農村 土地與建築物所有權現實落差甚大。
許多土地或建築所有權 人動輒因繼承而達數十人甚或上百人之譜,要求其支付該費用,無端衍生行政困擾。況且以法務部行政執行處追討 平民百姓欠款欠稅之急切,勢必出現經濟困頓、久離農鄉的農民、農家子弟,因故土薄產供社區綠美化而遭強制執 行之荒謬。
|
回應
Re: 在自己的土地上流離失所 -解讀行政院版
轉載到小地方去囉
好機車的條款
好機車的條款...比上一任政府更無恥...
Re: 在自己的土地上流離失所 -解讀行政院版
美帝國正在發動的乙醇戰略糧食戰爭
以史爲鑒可知興衰,中國幾千年歷史,其中各國各王朝的成功失敗對今天的發展仍有借鑒的意義。當今各國崛起角逐的情況下,幾千年前的戰國策略仍可讓我們警醒。 2007年12月18日,美國衆議院通過了自1975年以來的首個「能源法案」,該法案要求減少石油進口,大幅增加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添加比例。實質是把出口的糧食轉化爲乙醇燃料,由於糧食是生活的必需品。這一變化將對世界發生重大影響。目前美國不但是工業大國,也是世界農業大國。美國大豆産量占全世界的 42.7%, 玉米産量占34.4%, 棉花産量占21.2,小麥産量占11.6%.在世界農產品市場上處於決定性的地位。這一能源法案讓人聯想起兩千年前的戰國策。且看當年在糧食問題上管仲如何三策興齊。
齊國本是一個海邊的小國,姜太公初封時地不過方圓百里,而且很多是不適合糧食生長的鹽鹼地,糧食生産和人口都不多。齊國之所以在較短的時間裏發展成爲東方的超強,與管仲的糧食戰略有很大關係。策一,服帛降魯梁。魯和梁的老百姓平常織綈,綈是一種絲線做"經",棉線做"緯"織成的紡織品,管仲勸齊桓公穿綈料衣服,並下令大臣們都服綈。上行下效,齊國的老百姓一時間全都穿綈料衣服。齊國綈的價格大漲,管仲還特意對魯、梁二國的商人說:你們給我販來綈一千匹,我給你們三百斤金;販來萬匹,給金三千斤。吸引得魯、梁二國的老百姓都把綈運到齊國賣高價,而獲取利潤。魯、梁二國財政收入大漲。這兩個國家的國君就要求他們的百姓織綈。一年後,魯、梁的老百姓幾乎全部出動,忙著織綈運綈,從而放棄了農業生産。時機成熟以後,管仲又勸齊桓公改穿帛料衣服,也不讓百姓再穿綈,並“閉關,毋與魯、梁通使”,十個月後,“魯、梁之民餓餒相及”,即使兩國國君急令百姓返農,也爲時已晚,糧食不可能在短期內産出。於是,魯、梁穀價騰飛,魯、梁的百姓從齊國買糧每石要花上千錢,而齊國的糧價每石才十錢。三年後,魯、梁的國君不得不歸順齊國了。策二,買鹿制楚。齊桓公欲伐楚,又害怕楚國強大而不獲成功,向管仲請教辦法。管仲讓桓公以高價收購楚國的活鹿,並且告訴楚國商人,販鹿到齊國可以發大財。於是楚國的男女幾乎全國總動員,全都爲捕捉生鹿而奔忙,放棄了糧食生産;而齊國卻早已“藏穀十之六”了。當楚國的百姓無糧可食時,管仲又關閉了國界,終止活鹿和糧食交易。結果,楚人降齊者,十分之四。策三。代國出產狐皮,管仲勸桓公令人到代國去高價收購,造成代人放棄農業生産,成天在山林之中去捉狐狸,但狐卻少得可憐,“二十四月而不得一”。結果是狐皮沒有弄到,農業生産也耽誤了,沒有糧食吃,導致北方的離枝國乘虛侵擾。在此情況下,代國國王只好投降齊國。齊國一兵未動而征服代國。這便是糧食戰爭的威力。
以上是兩千年前齊國人的智慧。兩千年後鬥轉星移。玩這種糧食策略的變成了美國人。讓我們看看現代戰國策是怎麽玩的。美國先大量買入工業品,同時廉價出口糧食,把各國農業擠垮,這是第一步。目前農產品出口占美國農業總銷售的比例高達25%。各國農業受美國廉價農產品衝擊,很多已經崩垮。就中國來說,中國是世界上的大豆、花生、菜籽、葵花籽主産國家,具不完全統計,中國種植油料的農民達兩億以上,占全國耕地面積的 1/4以上。1995年以前,中國一直是大豆淨出口國;此後美國靠鉅額的財政補貼生産的大豆進入中國市場,2000年中國大豆年進口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此後幾年,中國的大豆進口額連續攀升;而中國大豆生産卻沒有補貼,這種不公平競爭的結果是中國農民生産的大豆越多賠得也越多。近年來,銷售價格持續降低,種植效益持續下降,堆積如山的庫存大豆以及跌破種植成本的收購價格使種豆農民和大豆加工企業都苦不堪言。結果中國本土的大豆生産逐步萎縮,2006年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已經比2005年減少了25%,而2007年大豆種植面積預計會比2005年還要減少40%左右。最近 10多年裏,中國大豆産量由原來的世界第一,退居爲繼美國、巴西和阿根廷之後的世界第四。
每多進口100萬噸,就可能造成130萬種豆農民“失業”。失業農民離開土地進入廉價工業品生產線。開始爲美國織“綈”制鞋,幾千萬隻鞋才能換回一架波音飛機。美國低價買入這些包含了大量資源,能源和勞動力的工業品,把污染和通膨留給了中國。07年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 6.9%。其中,城市上漲6.6%,農村上漲7.6%;食品價格上漲18.2%,連續第4個月物價漲幅超過6%。
亞洲各國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由於工業化占地導致耕地的消失, 日本穀物的生産水平從頂峰下降了33%, 韓國下降了31%, 臺灣下降了19%。在過去的37年間,日本糧食産量由1589萬噸下降到985萬噸, 包括飼料在內的糧食自給率由77%下降到目前的27%,下降了50個百分點。2003年韓國國內糧食需求量爲2098.4萬噸,與2002年 (2064.1萬噸)相比增加了1.66%。相反,2003年韓國國內的糧食産量爲 554.4萬噸,與前一年相比(616.2萬噸)減少了 10.03% ,糧食自給率只達到了26.9%。這與2002年 (30.4%) 相比下降了 4個百分點,世界糧食進口的頭號大國並不是有13億人口的中國, 而是1億多人口的日本, 排在第二的是不及中國人口4%的韓國!
等亞洲各國大力發展輕工業,各國政府如兩千年前魯梁國君一樣鼓勵國民大量織綈,激烈競爭使得工業品越來越便宜後,美國現在開始降低農作物出口,展開管仲戰國策的第二步。但生産的食物不能浪費,最近能源價格上漲給了美國一個機會,美國計劃把糧食轉化爲乙醇燃料,今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新能源法,推動美國每年乙醇燃料使用量在2022年達到360億加侖。
目前,美國已經建成114家乙醇提煉廠,還有80家工廠正在建設中。2006年乙醇産量超過50億加侖,比2005年增加了1/4,預計未來兩年裏可望新增60億加侖的産能。
然而這將導致世界範圍缺糧。 2006年,美國投入4200萬噸玉米生産乙醇,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費水平計算,足可以滿足1.35億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按照新能源法,2022年美國若從玉米生産150億加侖乙醇需1.8億噸玉米,足夠5.8億人口吃一年。
美國能源署官員稱,今後相當長時間內,玉米仍將是美國乙醇生産的主要原料。由於美國的乙醇戰略,美國玉米價格翻倍上揚,創下了10年新高。美國衆議院在12 月通過新「能源法」後玉米價格更有加速上揚的趨勢。據預測,未來幾年美國玉米價格有望再創新高,影響了消費者的利益。而玉米在食品中應用廣泛,也是重要的飼料,包括玉米在內的糧食價格的上漲勢必引發食品價格的連鎖反應。
國際糧食政策研究所所長范布倫說,糧食的價格正在上漲,可能還會繼續上漲很多。他強調說,用於生産麵包的糧食價格可能上漲30%到50%,豆類和植物油種子可能上漲60%到80%。目前,全世界大約有15億人每天只能花費一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是用來購買食物的。如果食物價格上漲50%到80%,很多人將會陷於饑餓之中。
雖然美國政府給每加侖乙醇提供51美分的補貼,現在美國的乙醇生産廠商仍處於賠本經營狀態。比爾蓋茲投資的太平洋乙醇公司在 2007年第三季賠五百九十萬美元。生産乙醇的過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化石燃料的能量,這包括生産收割灌溉運輸玉米等原料中所需投入的動力能量,蒸發提純所需的能量。據估計每生産可放出1卡能量的乙醇需要投入0.74卡的化石燃料的能量。所以乙醇生産中的能量增值並不多,很大程度上是把化石燃料的能量轉化成了乙醇能量。以2007年12月的價格比較,乙醇的價格 (2.38美元/加侖) 比汽油稍便宜 (2.46美元/加侖), 但同樣體積乙醇的熱值只有汽油的60%,所以若油箱里加的是乙醇,花同樣的錢汽車跑的路比加汽油少將近40%。
美國新能源法要求到2022年生産的360億加侖乙醇中的210億加侖來源於纖維素乙醇,比如稭稈之類,儘管稭稈是一種資源,但由於稭稈具有分散、體積大、難收集、易腐爛等缺點,集約化利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能量。稭稈本身經過加工也是可以用作飼料的。牛羊的胃就是分散流動的化工廠。“ 稭稈變乙醇”等工業專案實際上是跟牛羊爭飼料。
美國聲稱要通過生産乙醇來實現能源獨立,但目前利用糧食提煉乙醇僅能滿足3%的汽車動力需要,即使把美國出產的全部糧食都用來製造乙醇,提供的燃料也僅能滿足美國18%的需要。儘管乙醇生産是賠本生意且實際上無法滿足其能源自足的目標,但美國政府仍然全力推動乙醇生産。這是因爲乙醇戰略對美國維持一流超強有利,美國是世界第一農業大國,有大量土地可以用來生産農產品和乙醇,廣闊的國土成爲一項重要資源。美國缺燃料但多糧食,把多餘的糧食轉化爲燃料有利於減少美國能源對中東石油的依賴,該戰略對美國總體有利,但卻傷害到缺糧的國家。提高農產品價格雖也造成美國通膨,但卻可降低美國的農業補貼,從而降低美國政府的高額赤字。糧食漲價對糧食進口國傷害更大,因此美國的乙醇戰略實際上是「損人利己」的一招,雖不能真正實現能源獨立的目標,但卻可相對提高美國的重要性,有助於保持美國一流超強地位。
這就是美國的現代戰國策:先大量購入低端工業産品,”誘使”亞洲忙於生産衣服、鞋子、電視。用低價農產品”擠垮”亞洲農業,”廢掉”耕地,糧食生産大量減少,然後在能源自足的”藉口”下把糧食”轉化”爲燃料。”減少”出口,”導致”農產品”價格暴漲”。從而”打擊”亞洲經濟,上個世紀美國在工業上超越其他國家成爲世界超強,現在工業化在世界各國都發展了起來,以致美國製造業逐漸外移,優勢可能不保,科研在很大程度上是附著在製造業上的,若製造業外移,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現今美國學生不再願意投入艱苦的科研工作,爭著湧入金融業,美國引以爲傲科研也會逐漸下滑。在這種形勢下,美國有可能利用其在世界處於第一位的農業,通過乙醇戰略提高農產品價格,也相對提高美國的重要性。美國製造業可以外移,但生産糧食的土地卻不會外移。美國的乙醇戰略其志雖不在滅國,卻有助於美國維持世界超強。整個國策與兩千年前的管仲謀略稍有不同,但運行軌迹幾乎一致。看看,“愚蠢”的美國政治家春秋戰國策運用得嫺熟自如。“聰明”的亞洲人民被玩得東奔西忙。心甘情願地給人家打小工賺苦力錢。
目前亞洲國家迅速崛起,但這些國家大多缺少生産糧食所需土地。爲保持世界超強的地位,美國正在通過乙醇戰略悄悄地發動一場無硝煙的「糧食戰爭」。中國在大豆戰役上已經輸掉了第一仗,在中國大豆種植面積大幅下降後,美國大豆佔據中國市場。目前跨國糧商控制中國40%以上的大豆加工能力和90%的大豆進口量。2006年中國進口大豆2650多萬噸,是當年國產大豆的1.6倍,約占全球大豆貿易量的1/3。然後大豆價格又開始爆漲,中國不得不多花錢進口大豆。今後的世界形勢有可能發生很大變化。雖然沒有錢日子不好過,但沒有吃的會有什麽結果,大家都能明白。目前玉米價格已經漲了一倍,若出現全球糧食短缺的話,糧食價格不但可以成倍上揚,也是可以成百倍上揚的。因此中國應加大政策扶持,確保95%的糧食自給率,守穩中國糧食安全線。美國和中國人口及資源情況不同,中國不應盲目跟著美國走。美國發展乙醇專案的背景是其糧食生產過剩。中國對該項技術應該緊盯,但不宜急著投入生産。在中國糧食生産不富餘的情況下大規模地把糧食轉化爲乙醇是不可想像的。應靜待纖維素轉化爲乙醇技術成熟,集中研發不跟糧食生産爭地的專案,比如從大海或沙漠裏生産生物乙醇。同時總體評估稭稈轉化爲乙醇還是飼料哪個更爲有利。前提是發展乙醇專案不應跟人畜爭糧,否則將傷及根本,得不償失。
Re: 在自己的土地上流離失所 -解讀行政院版
這些對美帝的文章不錯
如果用投稿的會比較好閱讀
另外,也期待有「中帝」的論述
Re: 在自己的土地上流離失所 -解讀行政院版
浮濫美元本位輸出轉嫁金融危機-美國製造的糧食危機和糧食戰爭(原物料通貨膨脹)
糧食危機正如瘟疫般四處蔓延。繼去年小麥、玉米、大豆的全球漲價狂潮後,今年以來,東南亞稻米價格也上演“翻跟頭”架勢,3月~4月,一個月竟然上漲三倍。無糧不穩。有幾十個國家出現了社會動蕩,老百姓上街了,政府信譽正經受考驗。
氣候問題、乾旱、某些國家糧食儲備下降,和所謂新興工業國對耕地的侵佔,這種不分主次、不辨真僞的籠統分析是無力的,並沒有抓到21世紀這首場糧食危機的要害之處。至今爲止,沒有明確證據說明澳大利亞等産糧國的災情,已處於歷史上最嚴重狀態。而糧食儲備下降、工業用地增加都是漸變過程,怎麽可能導致一年內糧價如此瘋狂?
這的確是一場“價格危機”!短期內價格劇烈波動,與真正的供求關係無關。
經歷過股市暴漲暴跌的人們,大概會懂得“價格信號”的虛妄——那不過是炒作,與真實的經濟基本面關係不大,至少是不明顯。
那麽,誰在攪動全球糧食這個“大盤”?
炒作的“由頭”是什麽?
他們瘋狂炒作的戰略目的又是什麽?
既然是”價格危機”,就要追尋糧食”定價權”的”源頭”。
美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主導的”全球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就是全球糧價的晴雨錶。而在這一輪資源性産品的大牛市中,農產品不過是繼石油之後,被”大型投機資本”操縱的另一個“玩偶”。那些真正的市場“先知”們,巴菲特、羅傑斯等,及其背後數量龐大的“熱錢”,在兩年前甚至更早就在這裏”佈局”。到去年,美國”次貸風波”爆發後,從房貸市場逃逸出來的資金也紛紛湧入,從而製造了這波歷史上少見的糧價暴漲。
美國政府的“生物能源計劃”提供了“炒作”由頭。
玉米換石油,絕妙的乙醇汽油替代方案,它的低效能比和環保問題已經被人強烈質疑。而這方案本身,主要戰略目的就是在”製造”世界範圍內的糧食短缺。有分析稱,2006年,美國投入4200萬噸玉米生産乙醇,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費水平計算,足可以滿足1.35億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按照美國去年通過的新「能源法」,2022年美國生産150億加侖乙醇需1.8億噸玉米,足夠5.8億人口吃一年。
一切都配合默契。玉米拿去煉油了,預期供應不足,價格暴漲。隨後帶動小麥、大豆等農產品價格狂漲。投機資本興風作浪,簡稱 “ABCD”的四大跨國糧商,就是壟斷了世界糧食交易量80%的“中間商”們,則賺得盆滿缽滿。與此同時,一般國家老百姓爲食品價格上漲所困,完全依靠國際市場吃飯的窮國則爆發饑荒。從根本上,“市場上並不是沒有糧食,而是人們買不起糧食”,這就是肮髒的“富國的汽車與窮國老百姓爭奪口糧”計劃。
米價不過是反應慢了半拍。東南亞是世界稻米主産區和主要出口國,泰國每年出口約1000萬噸,印度和越南每年出口約500萬噸。印度小麥不能實現自給,它進口小麥出口大米。去年小麥價格暴漲,與米價出現倒挂,印度隨後暫停了大米出口。而越南出口數量一定,這個沈重的負擔轉嫁給泰國,泰國米價快速上漲,國際米價隨之狂漲。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農業國,它有大量休耕的土地。當其他後發國家拼命擠佔自己耕地用來發展工業,從而製造出廉價消費品輸往美國時,美國卻減少了糧食出口,擡高了糧價。人們可以批評那些鬧饑荒的亞、非、拉國家政府失職、笨拙和愚蠢,可是否有人指出,在這個”扭曲”的國際糧食生産和”定價體系”中,那些高高在上的得利者們可曾盡到一點點責任和義務?
好的市場經濟不應該是這樣。現在的糧食危機,更是一場富國通過不合理的“國際規則”,向窮國”轉嫁經濟危機”的”財富掠奪”。它不是流血的戰爭,但結果可能比流血更殘酷
Re: 在自己的土地上流離失所 -解讀行政院版
請問有甚麼方法讓這個法案停止?我恨他們!我一肚子的怨氣!
Re: 在自己的土地上流離失所 -解讀行政院版
當自己站在自己的土地上卻不再感受到有滋長任何新生命氣息與希望的時候
人類就如同昆蟲種類生物細胞的生命週期一樣短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