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毒梟坤沙 40年傳奇落幕

2007/10/31

中國時報 2007.10.31  王嘉源/特稿

坤沙在泰國、緬甸及寮國交界的「金三角」是一個傳奇人物,極具群眾魄力,他自詡是緬甸撣邦的解放鬥士,近四十年來建立龐大的販毒王國,並領導蒙泰軍爭取自治,但國際上稱他為毒梟大王,在其極盛時期,美國估計全球有六○%的海洛因係來自坤沙種植的罌粟與產製的鴉片。

坤沙一九三三年出生於緬甸東北部撣邦萊莫山弄掌大寨,祖籍為雲南。他教育程度不高,中國大陸淪陷後,國民黨在雲南的殘餘部隊逃往泰北與撣北,坤沙就混跡於國民黨殘部中,從他們身上學到作戰的竅門。到了一九六○年代初,坤沙已在泰、緬、寮交界的「金三角」成為一股大勢力。

撣邦稱王 自詡解放鬥士

在鼎盛時期,坤沙於「金三角」叢林山谷據地為王,掌控毒品王國,他在當地甚至擁有地對空飛彈、衛星電視,還創辦華文學校。近四十年來,坤沙宣稱是緬甸撣邦的解放鬥士,領導「撣邦獨立軍」(後改稱蒙泰軍)爭取撣邦自治。坤沙曾在泰北基地滿星疊難民村安營紮寨,當地村民尊稱他為「撣邦國父」。

坤沙曾告訴屬下:「當年西方人以鴉片欺負中國人,現在我們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聲稱自己種植鴉片只是為了資助撣邦自治運動。不過,曾擔任坤沙秘書達十年的前撣邦軍成員昆賽指出,坤沙並非真正有崇高理想的人,只要有人不接受領導,他就會背叛他們。

二次鴉片戰爭 退守荷蒙

一九六七年,坤沙與國民黨殘部在寮國為了爭奪鴉片地盤爆發武裝衝突,被稱之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坤沙在這場衝突中受重創,最後寮國部隊介入,同時轟炸雙方,並搶走鴉片。坤沙於是遁走泰國邊境,但在一九八二年遭驅離,他轉而進據緬甸靠近泰境的山谷荷蒙。

在荷蒙,菸不離手的坤沙總會播放台灣流行歌娛樂來客。他從那裡繼續種植鴉片,提煉海洛因走私到全球,為此國際緝毒幹員稱他為「死亡王子」,美國並懸賞兩百萬美元要緝拿他。坤沙於一九九○年接受記者訪問時說:「人們說我(像魔王一樣)有尖角利牙。其實我是個無冠冕的王。」

歸順緬甸 佤族接管地盤

坤沙持續率軍對抗緬甸中央政府及敵對的「佤族」游擊團體,緬甸軍政府一度揚言要處絞他,但最後提議給他特赦。一九九六年,坤沙終於率蒙泰軍約一萬名戰士向緬甸政府繳械,投降成為平民百姓,並移居仰光。

坤沙定居仰光後,深居簡出,但據說生活豪奢,獲緬甸當局特許設立一家運輸公司,還開採紅寶石礦並經營其他事業。在他歸順後,「金三角」的毒品生意泰半由其前敵手佤族人接手。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