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旭岑/特稿
立委登記昨天截止,明年一月「單一選區兩票制」,政黨選票上將出現十三個欄位。綜觀各黨提出的不分區名單後,讓人不禁感嘆,大黨表現不如小黨,小黨看起來還比較了解政黨票與不分區的意義。
第七屆立委選舉最大的改變,就是在區域立委候選人選票外,另增加第二張政黨票,讓選民根據對特定政黨的印象與喜好投票,不分區席次再根據各黨政黨票得票比例分配。
換句話說,理論上,第七屆立委以後,各黨如果排出的不分區名單不好看,甚至有爭議,選民連帶也會對政黨產生惡感印象,進而去影響投政黨票的意願。這次許多小黨就是看準這一層意義,在不分區名單下功夫。
例如紅黨提出罹患罕見疾病的前人間衛視主播楊玉欣,以及寫過白色恐怖相關作品的作家黃慧君、原住民歌手胡德夫,就讓人耳目一新。綠黨也以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理事長陳曼麗掛頭牌,其他納入為教師、日日春協會等發聲管道,同樣頗有佳評。
第三社會黨提出的不分區候選人則強調形象清新,包括有教師、工運代表,和他們推出陶藝家、藝術家入列的區域立委候選人「相得益彰」。新黨也推出在立法院表現搶眼、問政犀利,卻未被國民黨重用的立委雷倩領銜,對重視立委問政品質的選民也有吸引力。
面臨區域立委「清空」的台聯,在不分區名單上也下了苦心。包括醫界代表陳永興、環保運動代表陳玉峰、身障代表江偉君都排前,樂生自救會成員李宜潔也排名第九。
昨天最大的勁爆點,在立法院朝野協商過程中形象屢被媒體點名的無黨聯盟,不分區名單竟推出了親民黨連續兩屆不分區第一名的劉憶如為首席。劉憶如財經專業獲人肯定,但此次未被藍營網羅,無盟出此「奇招」,對其政黨票也會有所助益。
大黨的表現就遜於小黨了。民進黨不分區名單中,出現遭起訴的立委高志鵬、薛凌;國民黨不分區名單沒有弱勢、勞工代表不說,就連專業性也付之闕如。小黨最後也許會因為相爭,沒人能跨過五%的不分區門檻,但他們提出較好的不分區名單,可能也會刺激選民思考,不一定要再忍受兩大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