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全的社會安全網

2007/11/22

社會福利制度存在的意義,就是張開一張大網,穩定地承接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下掉落的人民,而勞工退休制度,在裡面又是極為關鍵的一環,由於勞工年老後退出勞動市場,更需要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予以關注。雖然民進黨政府上台後,立法通過了勞工退休金、國民年金,已經正在規劃勞保年金制度,可惜的是,這些制度不僅僅沒有抵銷市場風險,反而成為市場風險的一部份,未來的狀況堪慮。

當《勞工退休金條例》在立院闖關時,最受人詬病的除了舊制退休金等同蒸發之外,就是「個人帳戶制」的設計。也就是說,未來勞工退休時,領取的退休金,將會是歷年每月提撥的總額,乘上基金歷年平均獲利率。這個制度有個極大的風險,就是勞工職場生涯橫跨30至40年,年輕時候薪資水準和物價指數都較為偏低,一旦基金獲利低於通貨膨脹,勞工存入的退休金,等到老年再領取時,絕對無法支應勞工老年生活所需。

的確,現在我們不能預期基金獲利的高低,也不該唱衰勞退基金,但重點也在於此,政府又為何能保證基金的獲利?勞工退休新制將基金獲利與退休金多寡直接掛勾,但偏偏基金的獲利,常常與市場的枯榮連動,一個亟需要穩定的社福制度,卻又與市場密切結合,這完全與社會福利的精神背道而馳。

尤其今年以來,物價飆漲嚴重,但目前社會關注的焦點仍在於現今勞工的生活,這固然極為重要,但卻少有人注意到物價提高後,對於自己勞工退休金的嚴重影響。也就是說,兩年前開始提撥的勞工退休金制度,一旦經歷了物價飆漲,薪資卻又相應不動的時期,如果加上基金獲利又差強人意,政府應該提出說明,當初提出的「勞退樂活」,是不是有跳票的危機,又該如何因應。

此外,台灣甫通過的國民年金制度,只將未加入軍、公、教、勞保的民眾納入。這些民眾,絕大多數都是身心障礙者、失業者、家庭主婦,這波物價的飆漲,許多弱勢民眾連吃飯都有問題,明年國民年金正式實施後,又哪裡有錢繳交保費?政府又有多大的本錢,填補這無底洞?

台灣的社會福利制度,不僅先天不足,在這幾年便宜行事、只求過關騙選票的規劃下,後天更是失調。這次的物價問題,只是小小的考驗,在全球化,資本市場越來越難以掌握,例如今年爆發的次貸風暴,至今各國央行都不知道怎麼處理、要蔓延到什麼時候,未來台灣的退休制度,還有著更嚴厲的挑戰。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