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主義女傭?人類者拒當伊戰傭兵

2007/11/28

美國軍方今年九月開始招募人類學家赴伊拉克與東阿富汗,專責蒐集風土人情等文化資訊,提供給作戰部隊指揮官參考。但「美國人類學學會」認為美軍此舉嚴重違反人類學家的工作倫理,將於廿八日舉行的年會中通過決議表明反對。

美國國防部表示,這個稱為「人類知識系統」(HTS)的計畫,目的在於減少因為文化隔閡與誤解造成的傷亡,甚至替當地部族解決紛爭,從而更能增進如醫療與教育等方面的幫助。該計畫的經費是四千萬美元,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廿六個旅級部隊,都派有一個HTS部隊執行任務。

但人類學界的龍頭單位「美國人類學學會」日前表示反對這個部分人類學家稱為「人類學傭兵」的計畫,原因是:一,人類學家進行田野研究時,必須表明自己的職業與工作內容,但替HTS工作的人類學家,同時也是戰地指揮官的幕僚,兩種工作性質衝突,難以兼顧。

二,人類學家的工作倫理之一是:「不得傷害研究對象」,但經由HTS蒐集到的資訊,有可能被戰地指揮官作為攻擊敵人之用。三,人類學家必須在研究對象同意的前提下,才能從事田野調查,但此點顯然很難在戰地執行。

由「美國人類學學會」執行委員會草擬的決議文指出,美國發動的這場戰爭咸認是侵犯人權的戰爭,戰爭的基礎來自錯誤的情報與不民主的原則。在這種情況下,該學會無法接受將人類學專業應用於HTS計畫下。

決議文表示,人類學家應該在公共領域中透過辯論、對話、思考、與尋找事實的方式,提供政府有用的資訊,從而幫助政府訂定政策。

人類學這個領域向來有「殖民主義的女傭」之稱,與戰爭的關係更是千絲萬縷。美國聖馬丁大學人類學家、「美國人類學學會」執行委員大衛‧普萊士在「人類學知識」一書中指出,二次大戰時人類學家就曾經替美國軍方研究敵對國家的文化,甚至參與製作心戰宣傳;五○年代時,「美國人類學學會」甚至還有與中央情報局合作的紀錄;越戰時,美國從法國人類學家的研究中,解析越南的鄉村社會結構。但越戰失利後,人類學開始與軍方漸行漸遠,美軍執行「人類知識系統」計畫,人類學家擔心重蹈當年覆轍,故而極力反對。

【2007/11/28 聯合報】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