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將於期末辦理強制性的社團評鑑制度引發社團不滿,幾個社團的學生前天(12月19日)晚間便在「期末社團例會」的會場門外高舉海報,上頭寫著「反對強制評鑑、要求自主發展」強烈表達對強制評鑑制度的不滿。抗議學生認為評鑑成績太差社團須強制廢社的規定違反社團自治精神。不過校方表示評鑑是為了健全社團發展,最後校方只在例會上聽取學生簡短的意見發表,僅表示評鑑已「箭在弦上」不願暫緩實施。
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是在今年「期中社團例會」向社團宣佈將實施強制性的評鑑,事實上先前已經試辦過三年非強制參與的社團評鑑,今年校方決定擴大辦理以作為分配社團資源以及監督社團發展的標準。
大學思潮研究社的胡孟瑀同學指出,社團活動是大學教育的一環,由一群理念相同的學生共同發起經營以達自我實現之目的,所以校方理應協助社團發展並給予必要的資源,但是課外組並非學生社團的上級單位而是協助單位,無權透過強制性的評鑑來淘強汰弱甚至決定社團存廢。
共同發起抗議的社會系系學會長余昌勳同學則用戒嚴時代的威權惡法「刑法100條」來形容校方這套評鑑機制,他也質疑校方強行推動這套評鑑制度主要是為了要爭取教育部的「教學卓越計畫經費」。面對外界批評抗議學生在評鑑準備開始進行的當下才跳出來時機頗為「敏感」,認為他們為何不提早向校方表達反對意見? 余昌勳語氣堅定的說:「做對的事沒有時間早晚的問題!」他強調,早在這次評鑑的報名期間他就在報名表上以書面向校方反應對評鑑制度的疑慮,然而課外組卻置若罔聞,這樣怎能說學生意見的提出時機太晚?
在「期末社團例會」中課外組特別破例讓有意見的同學先發表「5分鐘」的意見,接下來讓與會社團幹部發言表達對於評鑑的看法。不過課外組組長蔡志賢首先以「樂生抗議的常客」來介紹發言的李俊達同學,不免先給反對評鑑的同學冠上了「不理性」的大帽子。反對評鑑的學生發表完意見後再由各社團幹部發表意見,不過大家意見紛歧並無一致的共識。
某位大四女同學認為反對的學生都「很會說話」,以致讓大家被誤導,她覺得強制評鑑並無不妥,而且她表示這是各校都在做的大勢所趨。另外一位女同學認為評鑑資料是社團的「寶典」,對於社團的傳承具有很大的助益。也有同學以「拿學校錢、就該給學校管」作為支持評鑑的理由。
不過反對評鑑的聲音也不少,除了出面抗議的反對學生,也有社團幹度認為此次評鑑由於牽涉「廢社」的懲罰,所以另他們感受到生死存亡的壓迫感。也有學生表示,評鑑制度中落為「丁等」下學期立即廢社的罰則過重,認為應該稍加將罰則改輕一點,給予這些評鑑不佳的社團能夠有個改進缺失的空間與機會。
課外組組長蔡志賢回應,學校評鑑的初衷是為了能夠更公平的分配有限的資源,絕非制某些社團於死地。況且社團評鑑制度已經宣導試辦了三年,今年才以強制參加的方式實施,絕非某些同學眼中突如其來的雷霆政策。蔡志賢也強調自己也是「學運世代」出身所以非常了解抗議同學的想法,但是他還是呼籲有意見應該循正常管道溝通,而不是把「立法院抗議」那一套搬到校園當中。
雖然會中同學踴躍表達意見,可是課外組依然不願進行更進一部的討論,只強調為求行政順暢,將會依照既定時程推動評鑑制度。最後課外組只建議反對評鑑的學生,在下學期直接以學生會的名義在校務會議中提案修改母法「學生社團組織及活動辦法」,將未參與評鑑可以廢社的相關條文廢除,如此便不會有目前看到的爭議發生。
回應
Re: 東吳強推社團評鑑
亞洲大學過去發生同樣情況
這幾年
本校強推社團評鑑的果是什麼
社團發展並沒有因為評鑑優劣有所助益
反而因為這些標準的制定
成為校方分配有限資源的藉口
叫那個大四生別傻了
一個社團要看得出來辦得好不好
不是學校的幾個獎牌還是評鑑成績漂亮說了就算
更何況目前大多評鑑標準多脫離社團平日事務
反而行政等過度要求(我沒說不用要求)
加上單一標準化偏向活動性社團呈現的指標
社團反而呈現了一種貧乏的現象
社團發展反倒建立在資金的投入上.投越多資金去玩就越多發展
花多錢的活動品質不一定與花少錢的活動品質好
社團不僅僅花越多錢搞越多人參與就好
但這就是目前的現象
社團評鑑的出現只是校方行政人員內心想法的檯面化
他們很難站在社團本位去思考社團需要什麼
另外蔡先生的說法
不齒
學運世代又如何?
以為說自己是學運世代
所做的就有正當性嗎?
還汙名反對運動?扣不理性的帽子。
學運世代的名已經爛到這樣不需要多你一位去證明
另外講話不用這麼下流.指桑罵槐
東吳的社團事務校方窗口看來也只是學校高層的鷹犬
試辦不試辦與否
跟會不會影響弱勢或是非主流社團發展是兩回事
你假若真是課外活動組長就應該了解你推動的社團評鑑
一定程度限縮了弱勢社團的發展
我厭惡這種說法
你去推你的社團評鑑作績效
跟社團來年的資源分配脫鉤
就不會現在這些問題
其他東吳的社團學生
假若腦袋搞不清楚
認不清這只是為了校方限縮資源去搞出這一套
認不清只是為了削減社團補助款與統籌分配款其中分配到學生社團事務
這一項的經費
還為這政策鼓掌叫好
之後學弟妹搞清楚靠杯你們
你們活該。
校方不把你們當校方,還站在校方立場想事情,別傻了。
東吳的朋友們
加油
Re: 東吳強推社團評鑑
個人採訪完這則新聞後感觸很深
有些同學的發言真的很保守、反動
比如說拿學校錢就該給學校管之類的
很多學生真的分不清楚社團和學校的關係
直覺贊同一種上對下的權力關係
把該爭取的權利拱手讓給學校
有些人因為跟行政人員的關係良好
甚至同情課外組人員的辛苦而願意受評鑑
行政人員的辛苦和是否要受校方強制管理是兩回事
行政人員再怎麼辛苦都是做一份有給職的工作
那是他們領那份薪水應該做的事
而學生參與社團卻是為了熱情而在做無幾薪的事務
學生社團的權利和行政人員的辛苦
兩者不該混為一談
況且大家都在搞評鑑的說法也很無聊
重點在於強制評鑑到底對不對?
其他學校的評鑑是否也是強制性的??
強制評鑑這件事如果本身就有問題
錯的事難道也要學??大家吃屎也要跟著吃??
甚至有同學認為準備評鑑資料本身很有趣而支持強制評鑑
有人可能很喜歡吃牢飯
但不表示大家都想被抓去關
我只想說
如果時至今日
我們的大學生腦袋還這樣傻傻分不清
那我真的是替大學教育捏把冷汗
也為台灣社會的未來感到憂心
Re: 東吳強推社團評鑑
我談談我的學校的例子(台成清交其中一所= =)。
社團評鑑,在我我的校行之有年。把制度擺在檯面上,有規章做為執行依據,從外面看來挺漂亮的。
實際上,社團評鑑的客觀性跟實用性,都會讓人想要將這幾個字作上標記,當然在體制內的社團不太會反抗這個規則,原因是大部分社團權益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每年都會在乙等以上,不至影響生存)。雖說如此,但不太反抗不表示沒有怨言,因為社團評鑑不僅僅直接影響到社團權益,也同時對社團一年來的成果做出評分、肯定與否的評判,在加上學生所組成的評判團體並沒有很"客觀"的打分數(許多社團都認為時間排在前面的社團打分數比較仔細,排在後面的社團就應付了事。也有人反映,評分也參雜了評分人與這個社團友好與否的考量(人情))。所以有社團會覺得整年的努力未受"肯定",而產生怨氣,但這怨氣被自我安慰-打分數不公平-之類的言語給平息。但是學生評分占總評分的30%,所以影響不大,其餘70%由專業人士考核。這些專業人士,我不是很清楚敝校的評選機制,所以在這不討論。
總結來說,成果差的不見得淘汰,淘汰的一定是面臨嚴重倒社邊緣。當然,我覺得這個制度有一些很奇怪的規定,像是丁等淘汰的社團,明年不能再創同樣的社團,在這條法規下有意沒意地將倒社原因化約成"沒什麼人喜歡這類的事物"?當然在這可以有很多種詮釋。對我的學校來說,社團評鑑並不是綁著經費的配給比率(只有在社辦評選占40%以及評鑑優等可以拿到一些獎金),所以如果將社團評鑑當作是一個有獎金比賽?或許就不需要那麼在意了。
這是我的學校的做法,當然這樣的法規下,可以看到敝校實行上是"寬容"的(少有社團被評為丁等或丙等而面臨強制倒社邊緣)。另一面,如果執行面是"嚴謹"的(很容易有社團,活動辦得不錯,卻被強制倒社),那相對的學校行政就會面臨反抗壓力了。當然我不是站在贊成這社團評鑑制度,因為還有其他方式可以取代(如果這法規僅僅是要篩選已"倒社"的社團)。
Re: 東吳強推社團評鑑
我站在的思考點是在"評鑑到底有沒有實質意義?",而不是"評鑑對不對?""別人學校怎麼做?",雖然後者觀點很容易在學校行政法規制定時出現。進一步思考,"實際要達到的目的是不是一定要透過這樣的方式?",因為在學校行政法規制定中常會有一種現象"同事類推"(例如:他校類推己校、行政組織類推學生組織等),但真的能"類推"嗎?這就是一個大課題,但往往討論者都沒有進一步深入思考,而執著在名目上的考慮。
Re: 東吳強推社團評鑑
常常回母校回去逛,發現現在大學生都不玩社團了,即使是逸樂性、服務性的社團也都大不如前。以前學校到處都有社團貼的活動海報,現在幾乎都蕩然無存。現在大學教授一方面愛罵大學生宅、整天上網不會好好生活,好不容易有學生願意作點社會參與、團體生活,又給你限制這限制那,我看第一大宅男宅女製造所,就是各大學課外活動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