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麗君
國際投資者正準備在今年對寶萊塢採取史無前例的攻勢。許多好萊塢製片業者與在倫敦掛牌的基金公司,都企圖尋求在全球獲利最豐厚的電影製造市場,搶食一杯羹。
這些大型製片廠商,例如新力影業、控制派拉蒙影業的維康(Viacom)與迪士尼,都致力於在印度推出新電影與營造結盟關係,讓他們趁機能進入印度曾經封閉與獨特一格的電影業。
新力首開先河,在去年十一月推出印度語的歌舞片Saarwariya。
這是第一部在好萊塢製作的寶萊塢電影,儘管印度影評不佳,但根據新力表示,上映以來的前幾周票房收入已達兩千萬美元,超出製作成本的八百萬美元。新力也與當地的主要電影公司Eros International簽署協議,希望能在一年製作四到六部印度電影。Eros International目前在倫敦另類投資市場(AIM)掛牌。
在同時印度電影公司(Indian Film Company),也是在AIM掛牌的一家電影投資基金公司,則企圖要在寶萊塢市場攻下二○到二五%市占率,他們目前已有四部大型電影在籌備中。印度電影公司是由Viacom與印度電視企業家Raghav Bahl合作的一家公司所管理。
新力影業董事長兼執行長林頓指出,「事實上印度電影業,已經愈來愈像全球其他地方。」他補充目前外界對於印度電影業的熟悉度已經超出十到十五年前。
根據PwC統計,印度寶萊塢電影業的票房,已經以一年一六%的成長率快速增長。該產業在二○○六年共創造二十一億美元營收,並預估未來三年營收將是該數目的兩倍。
寶萊塢在過去多由導演與演員等世襲家族所控制,其資金來源據說還有黑社會參與其中。不過該產業目前已經朝向企業化模式發展。由於外國電影至今只占印度票房的一小部分,因此也促使多家好萊塢製片計畫製作以當地語言為主的電影,以提升他們的市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