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民進黨一個教訓之後

2008/01/21
http://www4.webng.com/wda2/

選舉的主軸 — 痛懲民進黨

此次立委選舉,總的來說可謂人民對民進黨八年執政投下了不信任票。國民黨一舉囊括國會超過三分之二以上的席次,公投也在其呼籲「拒領」下,只剩下不到三成投票率。同時,選後民調中馬蕭配也獲得五成以上的支持度,長昌配支持度下跌至二成,民進黨聲望空前低落。

2000年民進黨上台執政,是基於人民對國民黨長期一黨獨大、黑金政治的不滿;而民進黨在此次大選落敗,則是因為人民對扁政府貪腐舞弊、空談改革卻毫無政績、族群操弄的厭惡。從此次投票率不到六成、空前低落的情況看來,在藍綠惡鬥下,有愈來愈多選民選擇政治疏離,而出來投票的選民,很難說是因為對兩大黨「忠誠」,而是在單一選區制下,僅能受兩大黨制約,選擇投給最大的反對黨,來教訓執政黨。

選舉結果讓民進黨總算得到教訓,許多人一吐怨氣。然而新國會中充斥著黑金立委、賄選慣犯,加上減半後立委權力大增,而單一選區更是有利於這些「地方實力雄厚」的人,未來恐將形成萬年利委。而拿下81席的國民黨不僅可以任意發動修憲,更重要的是,立法權完全掌握其手中。在國民黨「拼經濟」的號召下,工商團體選後立刻摩拳擦掌,要國民黨獨大的新國會推動幾個「拚經濟」法案,台灣首富郭台銘也大言不慚地表示,現在「政治得為經濟服務」了。可以想見,工運團體想要利用以往藍綠對立的空間拖住傷害工人的法案,未來將更為困難。

不僅如此,在國民黨與工商團體結合「拚經濟」下,對財團的優惠政策將繼續維持,勞動及環境政策則將鬆綁,包括放寬外勞政策、勞動派遣立法、勞基法放寬契約工限制等等,都有可能成為優先法案,至於不利於財團的稅制改革、取消投資優惠獎勵等,大概就只能永遠冷凍起來了。綜觀過去國、民兩黨執政的紀錄,兩黨「拚經濟」的方向並無二致,都是給大財團、富人各種優惠、減稅,都是拚經濟拚到官商一體,加劇台灣的貧富差距、惡化工人大眾的生活水平。如今國民黨的「拚經濟」,除了兩岸政策鬆綁外,可以說「毫無新意」。

如今民進黨敗選的內部檢討聲浪中,謝長廷說民進黨要「蹲的更低,聆聽人民跟土地的聲音」,然而,這也不過是敗選後的悲情訴求,目的是要重塑民進黨「改革」、「親近人民」的形象。然而,就算民進黨走回所謂「社運」、「街頭」路線,召喚「黨外精神」,也無法改變民進黨早已遠離改革的事實。

夾殺小黨的單一選區兩票制

國民兩黨聯手通過單一選區兩票制,最大的目的並非為了政治改革,而是為了壟斷政治權力,讓台灣走向「穩定的」兩黨制—只有藍綠的國會。果不其然,此次選舉中,小黨幾乎全軍覆沒。單一選區中,小黨幾乎沒有希望出頭,而兩票制,原本對小黨而言應該有少許空間,也在兩黨聯手通過制訂高門檻,以及多數選民搞不清楚政黨票意義的情況下,衝不出藍綠以外的空間。最後,國民黨和民進黨的政黨票加起來將近九成(88%),而除台聯、新黨和無黨聯盟以外的小黨,在政黨票部分總共只獲得約3.68%(約三十六萬票),如同選前預期,沒有一個小黨突破5%門檻。

選舉結果顯示,雖然有愈來愈多人厭惡兩大黨惡鬥、厭惡政客貪污腐敗,然而他們卻寧願選擇不投票,而非把票投給新興的政黨。從此次投票率空前低落以及投票結果的分析可知,國民黨大勝並非因為其支持者增加,而是在「教訓民進黨」的大氛圍下,過去支持民進黨的人不願出來投票,加上單一選區的制度,使得民進黨在區域選舉大敗。民進黨就像是搬了塊大石頭砸自己的腳,這是當初他們在推動選制變革時始料未及的。

幾個新興的政黨,在這次選舉中試圖以社會民生議題、突破藍綠惡鬥為號召,為什麼還是無法獲得「中間選民」的青睞呢?根本的問題可能在於新興小黨並無長期政治經營的累積或實力,本來知名度就低,加上處於兩大黨龐大資源、銀彈攻勢下,小黨難以突破孤立的困境,根本無法發聲。因此,多數選民根本不認識小黨,更遑論將小黨列入選擇。更大的問題在於現行的單一選區兩票制,採取的是對大黨有利的日本式「並立制」,早已被批判扼殺小黨空間,在此次實際的選舉中,也可見所謂「中道、多元」的理想難以出現。

選後開始有人反省此一選制所帶來的問題,包括小選區制中賄選問題更加嚴重,為台灣民主蒙上一層陰影。然而,初嚐勝利果實的國民黨,根本不可能回應此一問題,而期待舊黑金政權「改革」政治制度、甚至改革對大黨有利的選制,也無異緣木求魚。

怎麼辦?開創對話與合作的可能,共創進步政治力量

在此次選舉的基層宣傳過程,的確會看到不少厭惡藍綠,表態要把票投給小黨的積極選民,在政黨票中,綠黨+火盟獲得0.59%(58,473票)、第三社會黨獲得0.46%(45,594票)的支持,票數雖然少,但是對於第一次在全國性選舉初試啼聲的政黨而言,依然相當有意義。選後聯合報民調也指出,有五成九的民眾認為,國會第三勢力有存在的必要性,因此未來仍有努力的空間。我們當從此次的經驗中學習、累積,把這次選舉當成新的開始,持續在基層紮根、組織、宣傳,才有可能累積政治實力。

此外,進步的「第三勢力」政黨,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不能再面貌模糊地只以「第三勢力」面對政治。此次選舉也說明,實際上沒有什麼「中間選民」,進步的新興政黨必須提出更具體的政綱、明確定位自身路線,而非繼續以「不左不右」、「不藍不綠」的「中間路線」,否則難以建立「品牌」,在選舉中也只能抓到空氣票。

從這次選舉結果來看,民進黨曾代表的「改革」形象和正當性可說是全盤瓦解了,然而民進黨選票流失的其實不多(上一屆民進黨總得票率為35.72%,這次在區域的得票率為38.17%、政黨票部分為36.9%),依然勉強穩住其基本盤,顯見民進黨雖然暫時挫敗,然未來仍穩坐第一大反對黨地位,繼續收編反對勢力。因此我們此刻正應抓住時機,繼續揭露民進黨的右翼本質,提出改革訴求,對抗民進黨「假進步」、「假改革」的口號;同時,社運圈必須嚴防民進黨回頭繼續消費社會運動。

對內,除了要繼續打日常根本的民生、社會議題之外,要突破現有的政治僵局,不能只是奢望透過一次次的選舉來討論、實踐這些議題,或是在選舉中只主打這些議題而已,而是如何在實際的工作中,介入政治、開發新的政治議題,創造屬於人民的政治勢力。對外,要突破藍綠操弄、惡鬥的僵局,社運圈應該要在未來創造更多對話與合作的可能,例如可從推動選制改革運動開始,突破過去「兩黨專政」或未來四年「一黨獨大」的局面,對抗藍綠兩大右派政黨,創造社運進步力量參政的可能。

建議標籤: 

回應

当年骂ECFA,如今却要ECFA延续,民进党能给个解释吗?
2020-03-26 海峡之声

25日晚上,民进党当局陆委会表示,希望ECFA“持续落实”。事实上,去年以来陆委会已有类似表态。
10年前,ECFA签署的时候,民进党曾竭力反对,斥之为“糖衣毒药”。继而又在“立法院”暴力杯葛ECFA后续服贸协议审议,并于2014年策动所谓“太阳花学运”,致使两岸服贸协议流产。但民进党执政后,又表示会对ECFA“概括承受”,如今又多次表示希望ECFA继续。这就让人们很好奇了,民进党当局对ECFA,究竟是要还是不要?民进党当局能给个解释吗?
还有,据民进党当局经济部门的评估,即使ECFA终止,对台湾地区外贸的影响低于5%。既然影响如此微不足道,民进党当局为何又多次表示希望ECFA继续?能给个解释吗?
而据台媒报道,ECFA的签署给台湾整体经济带来的影响是这样的:使台湾GDP增加约1.65%-1.72%,即新台币约2265亿元-2361亿元;创造就业岗位约25.7万个-26.3万个,约占2.5%-2.6%。是台湾媒体在说谎呢?还是民进党当局在说谎?
而据大陆方面的统计数据,ECFA执行近十年来,以早期收获为例,截止2019年6月底,在货物贸易领域,大陆对台累计减免关税约375.3亿元人民币,远超大陆对台出口享受的减免关税。在服务贸易领域,台湾共有56家金融企业和1158家非金融企业利用早期收获优惠政策在大陆提供服务,41部台湾电影被核准引进大陆。
所以,ECFA对台湾好不好,不仅台湾工商业者和广大农渔民心里清楚,民进党当局心里也明白。不然,民进党当局何必希望ECFA继续?民进党当局口头上贬低ECFA,心底里却想要,真正是“口嫌体正直”!
ECFA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英文简称,于2010年6月29日签署,是2008年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两岸关系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和平发展的成果。今年6月ECFA即将届满十年,客观来讲,ECFA确实面临能否存续的问题。这是由ECFA的本质和特殊背景所决定的。
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规定来看,ECFA是个“有时限”的过渡性协议。根据WTO规定,ECFA是两个经济体之间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初步框架安排,现行的早收清单属于过渡性安排,其合理有效期不应超过十年,届时如无合理理由要求延长则应该终止。ECFA实施与延续不能与WTO现行规则相抵触,必须做出有效处理,而这要看两岸当事方是否具有政治意愿和共识来主动向WTO作出相关说明。
从两岸关系的角度来说,ECFA是两岸基于 “九二共识”这一政治基础达成的协议。而如果没有“九二共识”这个基础,甚至民进党当局把从两岸经贸交流中得到的好处拿来作为与大陆对抗的本钱,这就完全与签订ECFA的初衷背道而驰,当然是大陆社会上下所不能容忍的。况且,ECFA早收清单届满十年后,是延续还是继续向前一步签订货贸、服贸协议,都需要两岸协商,而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又如何协商?
关于ECFA能否存续的问题,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曾表示:“ECFA得来不易,相信两岸同胞都不希望看到这一重要成果得而复失。”这已经展现了大陆方面为台胞福祉着想的善意。
但如今的问题是,民进党当局想要ECFA,却不认“九二共识”,还向大陆泼脏水,多次声称“不希望陆方因政治因素中止ECFA”,甚至说什么ECFA到期是大陆的政治操作,是“单方面地破坏海峡两岸和平稳定之现状”。言下之意,如果ECFA终止,责任在大陆,是大陆方面政治因素所致。这岂是想要ECFA延续的态度?
说到底,ECFA的存续,既取决于WTO的规则,也取决于两岸的政治基础。如果说有什么政治因素导致ECFA得而复失,那就是因为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这个锅,民进党当局甩不到大陆身上。

如果哪天民進黨跟你說其實也可以接受一國兩制,基本上你真的不用太意外,反正他們會說時空背景不同。
什麼?民進黨堅決反對一國兩制?民進黨當初也是堅決反對美牛、美豬、ECFA跟中華台北,不是嗎?

扁政府採納新潮流強本西進, 放棄李登輝戒急用忍.
結果台灣沒有強本, 只有西進. 新潮流強本, 大賺其錢; 台灣毀本!!!
台灣外貿對於中國市場的倚賴度, 扁政府八年從24%升高到40% (馬政府降低到39%).
究竟誰在出賣台灣???? 最沒有原則的政客, 才最可能出賣台灣!!!

彎腰駝背的空心菜, 搭配兩個滿臉橫肉的大流氓(吳乃仁+邱義仁), 這是民進黨的最佳陣容????
民進黨每個派系都必須世代交替, 只有新潮流不必世代交替!!!
可憐的空心菜,至死不悟!

──2015-04-03 民進黨創黨黨員蔡百銓(前民進黨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幹事.國際研究學者.真理大學講師)

未成年 ê 台灣社會
《TGB通訊》第128期 2010.05 Tōa-thâu-liân

3月11日法務部長王清峰為了是否執行死刑一事被迫落台,媒體有如嗜血蟲般24小時放送,然而新聞熱度過了之後,這件事情就像沒發生過似的,引發社會大眾共同思考、討論、辯論的機會也隨之消逝。有人在部落格發表一篇創作〈棒球場集體殺人事件〉,內容敘述贊成廢除死刑者須負擔關押囚犯的成本開銷;反對廢除死刑者則須參與死刑的執行,若是有誤判殺錯人的情形發生,這些參與者都得承擔責任,被判刑服監。無論你贊成或反對,都須付出代價,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為自己的選擇或支持的主張負責,聽起來很理所當然,也是民主社會基本的公民素養,然而卻是台灣人最欠缺的。舉例來說,我們支持台灣獨立,卻寄望民進黨和國民黨政黨輪替。我們躲在選舉背後,用選票取代反抗運動,不願面對民進黨阻擋台獨的事實。如今,當初呼籲支持民進黨執政的台派團體,站台助選的專家學者,有為民進黨執政8年造成的台獨運動倒退負責嗎?有向群眾道歉嗎?沒有!頭人依然是頭人,仍然繼續享用台灣人民供應的資源。投票支持陳水扁的人有因而唾棄民進黨嗎?沒有!選舉一到,累積許久的鬱卒不滿隨即抒解發洩,繼續死挺民進黨。
台灣人普遍相信「殺人償命」,很多人因此主張不能廢除死刑。若是如此,怎麼會那麼簡單就放過中國國民黨,不追究國民黨搶我們的財產、佔我們的土地、殺我們的先人的深仇大恨,卻又對國民黨本土派有所期待?中華民國對台灣的統治是建立在台灣人的血與屍體上,228的真相至今尚未公布,兇手及相關責任者還在享受我們的血汗果實,白色恐怖的歷史也尚未清算。同樣的標準,遇到壓迫者就可以自動跳過讓過?
我們期望社會進步,生活環境能夠改善。然而我們卻教小孩把自己顧好就好,其他事情不用管那麼多,反正有吃飽太閒的人會去搞。「別人的小孩死不完」是我們向來的價值認知。我們都是「精神上」支持,但是遇到要實際行動時,歹勢,我事情很多,沒空,這和我沒關係。我們是支持別人去做,這樣一來我們才能免除風險,事情無成時,又有委託代理人可以做為我們怪罪指責的對象,替我們承擔責任。這就是台灣人打的算盤,包贏不包輸。
台灣人就好似未成年的小孩。我們自願把自己降到18歲以下的狀態,找民進黨做監護人,讓民進黨提著我們的人頭去和國民黨喊價,讓台灣社會停留在未成年狀態,讓中華民國繼續管教統治我們,這就是我們不願為自己行為負責必須付出的「代價」。

台聯:只是要捍衛一個公平的選舉環境
2008/01/04 in 台聯要聞
http://www.tsu.org.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608&Item...

針對部分社團人士呼籲選民政黨票不要投給台聯,台聯正式提出告訴,民進黨今(4)回應台聯太肅殺。台聯發言人周美里強調,台聯是被動回應的;要說「肅殺」,是民進黨先利用執政的資源要消滅台聯,台聯只是要捍衛一個公平的選舉環境。她質疑,台聯是告發幾位社團人士,並不是告發社團或民進黨,不知道為什麼反倒都是民進黨的朋友出來回擊?她問:這些社團和民進黨是什麼關係?主從關係嗎?
台聯已經於今天上午向地檢署提出告訴。周美里說,選罷法是公訴罪,不是告訴乃論,台聯只是將違法事實向司法機關告發,台灣已經是民主化的法治國家,選舉不是民主假期,請大家尊重法治。而且,她強調台聯是對個人提出告發,並不是針對社團或民進黨,因為這些社團負責人並沒有經過社團內部的程序取得共識,有很多成員對此非常不以為然,紛紛來電表示支持台聯,引發相當多爭議。台聯提出告訴的對象包括:羅致政、金恆煒、鄭正煜、張學逸、戴正德、余文儀、張葉森、游錫堃共八人,都是個人,沒有政黨。
至於民進黨把林義雄也拿出來,周美里更奉勸民進黨:林義雄先生已經不是民進黨黨員,不要再消費他了。周美里說,民進黨平時執政不認真,選舉一到就搞選舉操作,運用執政的資源來操弄社團,消費本土;選民已經看多了,不會再上當了。她強調,對中國開放幅度最大的就是民進黨政府,平時最顧本土的政黨是台聯,照顧本土傳統產業的也是台聯;要用「台聯不本土」來攻擊台聯,是一定都站不住腳的。

台派民主作繭自縛
2022-11-29 中國時報 蔡哲明/新聞研究所博士生

蔡英文因為九合一選舉慘敗宣布辭去主席一職,民進黨僅勝選台南市、高雄市、嘉義縣、屏東縣以及澎湖縣。對比先前選舉造勢喊出「給全世界正確訊息」才能更支持台灣,從販售抗中保台的「芒果乾」到上架國際支持的「舶來品」(優越感)全然失效,也印證了「台派民主」的畫地自限。
所謂「台派民主」,就是基於「仇中主義」、並由對外「台灣價值」和對內「自我認同」所共構的民主制度,卻不代表支持言論自由以及多元主義,最終導致一種世襲傳承的民主獨裁。蔡總統認為敗選是人才養成與地方深耕不夠,直指沒有突破地方政治結構,卻忽略了自身的執政空泛。
回顧2020總統大選,民進黨大量販售「芒果乾」獲得「仇中主義」的能量,挾香港反送中議題,也讓蔡總統以817萬高票連任;如今面對九合一大選慘敗,想要主打「舶來品」營造「國際剿共」卻失效,沒讓烏俄戰爭成為賣點,迫使蔡總統終於認清:在民意前,政黨是渺小的。假如「台派民主」人士再將台灣九合一選舉結果解釋為中國習近平的勝利,企圖在價值與認同的本質上「政治正確」,即便蘇貞昌最終辭去閣揆或是內閣改組,民進黨恐怕依舊視而不見聖經《啟示錄》的未來預警。
「台派民主」的畫地自限已經圖窮匕見,作繭自縛,無法看出執政空泛的根本原因,只會檢討選舉技術的人才結構,恐讓九合一不只是民進黨的最後審判。

青年首投族看「討厭民進黨」的原因,與執政黨的未來課題
2022-12-31 關鍵評論網 蔡秉恩(台師大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大二學生,本次地方選舉首投族,民進黨支持者)

2022地方選舉,民進黨在二十二縣市中只拿下五席,不論黨內黨外都將其視為民進黨歷史性的大敗。就連台南、屏東等綠營原先認為穩贏的縣市,開票的結果藍綠也極為接近,險些翻車。綜觀整體選情會發現,實際開票出來藍綠的差距比民調結果更為劇烈,代表著未表態的隱性選民不支持綠營者佔多數,筆者認為這是源於民進黨仇恨值持續升高。
2020年,民進黨乘著香港反送中事件台灣人對於中國政權的恐懼,以「抗中保台」的論述於大選中獲勝,取得完全執政的機會。隔年,隨即面對國民黨帶領提出的四大公投,持續操作韓國瑜所帶起的反民進黨風潮,透過公投教訓傲慢的民進黨,卻由民進黨的「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反制成功。
但民進黨真的成功了嗎?只能說:民進黨贏得了公投,卻漸漸流失了中間選票。
對沒有政黨認同的選民來說,這場公投就是純粹的藍綠對決,是一場政治角力。在中間選民眼中,民進黨在各地所舉辦的公投政見說明會,只是美化過的造勢晚會,更多在訴諸政黨認同,要求選民支持民進黨就四個不同意。
原先中間選民的政黨認同就低,甚至覺得藍綠一樣爛,在政治角力的公投上投票意願當然低。而當民進黨提出的四個不同意獲勝時,更給予了中間選民和大眾一種執政黨想幹嘛就幹嘛的認知,且加上當時蘇院長反質詢的事件,便埋下了認為民進黨傲慢的思想。因此,2021四大公投只是民進黨鞏固和催出基本盤的成功而已,國民黨所操作的反民進黨悄悄地發揮了作用、成為2022地方勝選的利器。
2020年抗中保台論述使得民進黨完全執政,2021年的公投勝利使得民進黨得以穩固施政方向。疫情期間民進黨認為其防疫有成,在各種數據看下來民進黨的執政有著不錯的結果,但就如蔡英文總統臉書貼文所說:「數字背後的虛實,與人民實際感受的落差,確實是我們應該去檢討和檢視的。」
人民的不滿在哪?選後有諸多檢討都提到了,側翼網軍太囂張。筆者認為,選民不滿的側翼,是不滿側翼所突顯的「民進黨的傲慢」。網軍只是放大了選民所看到的。真正敗選的原因在於:民進黨執政的態度,讓人討厭民進黨。
2012年蔡英文的競選影片「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裡面的口白說:「你買得起房子嗎?油價、奶粉、泡麵、學費一直漲。」一直到2022年的現在,許多人還是會跑去當年的臉書貼文底下留言,嗆聲「民進黨自打臉」。起初所提到對於民生經濟的願景,十年過去了,通膨持續,人民生活依舊有其困難。其他像是黑道治縣、貪污議題等,雖然民進黨打得很兇,讓選民也對其放大檢視,最後卻引火上身,再度遭批雙標。
而疫情的爆發衝擊了每一位人民,生活受到限制、店倒了、失業了、家人過世了。台灣的防疫確實受到了國際的肯定,國內也有認同,但這不表示沒有人受到影響。
對民進黨來說,似乎很難去理解自身施政敗在哪。
今年的地方選舉中可以看到,總統和蘇院長到各個造勢場合,皆是以宣傳其執政和防疫的好成績,希望能將「會做事」的品牌形象帶到地方的候選人身上。但對人民來說,因民進黨執政黨的包袱、過去改革的承諾和願景和對敵對政黨的批評,都使得選民對民進黨有著更高標準。且對於疫情的不滿積累在人民心中,種種對生活現況的不滿投射在民進黨上。
宣傳執政的成績,在人民眼中所看到,只是不斷地吹噓自己有多好。先前因為疫情與人民產生的芥蒂便在此次選舉中爆開。
民進黨帶領社會與疫情共存,其卻沒有與人民和解。面對關於疫情的檢討和指控,似乎指出防疫的缺點、指出疫情對生活造成的巨變,就會「被台灣的防疫成績已經很好了」給回覆。
與人民好好和解,和解在疫情中造成的分歧和傷害,好好地真心地向人民在疫情中被剝奪的一切道歉,是民進黨應該做、卻沒做到的。這麼做,不是否認自己已經做好的施政,而是作為執政黨承擔一切民意,繼續努力到滿分的宣吿,一個上進的政黨。民進黨越是宣揚其防疫和執政的成績,多數人民看到的只是拿著60分考卷就洋洋得意的考生,「討厭民進黨」的心情隨之浮現。
民進黨選前一個月以「為台灣挺身而出」為競選核心,強調地方首長在戰時的重要性,期待將2020年抗中保台的效益和中央執政成績加添在地方選戰上。
然而,地方選舉人民看重的是終究是民生議題,前述的執政形象問題已在,又在選戰中提抗中保台,反而讓中間選民覺得只是炒冷飯、操作選情,更替選民貼上了標籤,「不投民進黨」變成了「不抗中保台」。或許不是刻意為之,但民進黨散發出一種台灣派的優越感,抗中保台成了唯一的指標似的。
此外,許多極端支持者批評其他選民「不支持民進黨,就是不愛台灣」,更嘲諷他們是愚民、不知道民進黨做了多少事。這些台派優越感,使得不想被貼標籤的選民討厭民進黨。
面對「討厭民進黨」的風潮再起,選後的檢討不需淪為檯面上的派系鬥爭和抓戰犯,因只會強化選民對於黨內爭權奪利的負面觀感;而是需要想辦法在其認為對的施政、對的意識型態上爭取多數選民的支持,改變激起討厭民進黨情緒的政治宣傳模式。而非在施政上往多數選民上靠攏,心態上卻往同溫層取暖、強調自己多好,這樣反而把餅越做越小。
民進黨需要更多展露出傾聽民意的態度,傾聽多數人民認為現行政策好還可以更好之處;面對反對聲音,也不需急著反駁、證明自己的正確,而是把願意理解民眾需求的姿態擺第一。
今年中反對聲浪極大的數位中介法,民進黨採取暫緩、踩剎車、重新進行社會溝通的作法,多數選民便能接受。若是在其他有反對聲音的法案、政策上,也能展現更多願意社會溝通的氣度,筆者認為:可以消減「討厭民進黨」的情緒,擺脫「傲慢執政黨」的罵名。
民主政治中是票多的贏,勝者才能執政、才能帶來改變。2021四大公投險勝是人民的第一次的拍桌,此次2022地方選舉大敗是人民的第二次拍桌;若不審慎面對、調整執政態度,2024總統大選人民恐會翻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