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記者 楊彬彬 《財經》網絡版 [ 03-04 11:16 ]
受制於技術壁壘,中國平板電視已基本喪失定價權
【《財經網》專稿/ 記者 楊彬彬】「隨著彩電步入平板時代,中國彩電業面臨再次過冬風險。」3月2日,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向《財經》記者表示。 他是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期間作這番表態的。周厚健說,中國家電行業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民族品牌曾經在市場上佔據很大優勢,各界寄予了厚望,但是由於專利障礙和市場升級換代,現在中國彩電行業面臨著「重新過冬天」的風險。 事實上,整個2007年,「整體負增長」都是中國彩電行業頻頻提及的一個名詞。根據海關統計,2007年1月至12月,中國彩電出口4788萬台,比去年下降44.6%。 周厚健表示,去年上半年,海信彩電出口也有大幅下降,不過下半年開始回升,預計今年將止跌企穩。 他認為,彩電行業整體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外專利技術壁壘。由於產業決策失誤,中國已經基本錯失了「平板時代」。 「很多消費者認為中國不生產面板,所以國產平板電視質量不行,其實這是一個誤區。」 周厚健說,「國內家電企業和國外企業,目前使用的是一模一樣的面板。」 不過,缺乏技術主導權,已經直接導致中國家電生產企業喪失了產品定價權。 周厚健認為,國內彩電企業要想獲得價格博弈能力,目前可行的辦法是加強模組研發。他表示,國外面板生產企業也不會放棄模組業務,如果中國彩電企業能在這方面加大投入,形成突破,就可以以較小的投入,收到較好的回報。 不過,周厚健也提醒,模組在產業鏈中貢獻的利潤是有限的,並不足以從根本上扭轉產業博弈格局。「如果面板生產企業之間是一種競爭關係,可能情況會稍好;但如果面板企業已經在市場佔據壟斷地位,就基本難以扭轉了。」周厚健說。 周厚健還透露,未來海信集團可能會進一步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以進一步拓展在光通訊、網絡科技等方面的業務,目前合作談判已有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