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任期爭議大 朱力熙痛批江霞到華視是個笑話!

2008/03/05

2008/03/05 14:15

影劇中心/綜合報導

一路挺綠的江霞,從不諱言自己因為挺綠挺進華視擔任總經理,走馬上任後,她大刀闊斧改革,請來綠色的汪笨湖在八點檔開政論節目,華視綜藝台柱張小燕也離開。江霞在位期間甚至傳出為官邸關說人事,也引起風波,連她親自延攬擔任副總經理的學者朱立熙都因和她理念不合離開,甚至在部落格上痛批江霞到華視是個笑話!

2006年4月2日江霞卸任,回顧她近兩年華視總經理任期,其實毀譽參半。

2004年江霞剛上任,第一步找來立場鮮明的汪笨湖,在八點檔黃金時段開闢政論節目,接著就拿綜藝大姊張小燕開刀。

2004年11月,張小燕離開華視到衛視,儘管華視一再否認逼退,但張小燕在新節目首錄時的這番話耐人尋味。

接著江霞又將整頓目標轉向新聞部,包括當家主播李四端,短時間內將近30位記者離職。學者出身的朱立熙,2004年捨棄報社高薪到華視幫忙江霞擔任副總經理,因為理念不和,只共事短短一年,後來成了批判江霞最兇的「前華視人」,2006年當趙建銘涉入台開弊案時,朱立熙就在部落格爆料江霞任意安插人事,還威脅他「官邸的關說,不能不買帳」。

江霞卸任時,朱立熙更毫不客氣寫下「江霞到華視是個笑話」,是「靠挺扁、靠站台,靠政治正確,才得到政治回報,亂搞1年9個月賠了13億,倒楣都是800名華視員工。」朱立熙來去華視都因江霞,從支持到反目,正好反映了江霞爭議的作風。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

回應

附上朱立熙原文為證
---------------------------
江霞下台了
朱立熙 2006-05-18
(
江霞下台了

作者:朱立熙
日期:2006-05-18

江霞下台了

2006年四月二日,江霞下台了。臉色很難看,丟下了一句話:「公共化的過程,少了一點人情味。」然後,她就不發一語匆匆離去。

相較於上台時的意氣風發,咄咄逼人,江霞下台下得很沒有風度。至少,辜振甫生前說的:「下台的背影也要漂亮。」江霞顯然沒唸過這句話。唉!

我不是幸災樂禍江霞的下台,人生有上台就有下台,本來就是天經地義。我只是好奇想問江霞,當她說出「少了一點人情味」之前,她是否反問過自己:一年九個月在華視的所作所為,又有多少的人情味?多少華視人在她任內被逼走?多少老員工含怨離職?

連新聞部死了一位記者兼主播張晉豪,她都無動於衷,還跟家屬大聲嚷道:「我們對他已經仁至義盡啦!」讓家屬氣得咬牙切齒,哭訴無門,這就是江霞的人情味嗎?死了一位優秀同仁,還能無動於衷,更別說是她任內的緊縮苛刻政策造成的「體制殺人」了。

與其落得今天罵別人沒有人情味,江霞任內為什麼不能做得更有人情味一些?給自己留點後路?

我不是在這時候要打落水狗(事實上她也不是落水)或落井下石,但我覺得這是個機會,值得好好檢討派江霞接掌華視的政治酬庸的決策錯誤。至今,我的立場仍是在「目擊者」訪問的最後那句話:「派江霞到華視是個笑話。」

不是因為我離開而挾怨報復。我必須直言,以我跟她共事一年的經驗(請大家別忘了,新聞界與政壇過去沒有人跟江霞直接共事過,沒有人真正瞭解她),我有資格說,這是個錯誤的人事任命;因為她實在「不夠格」擔任華視總經理,而且是力有未逮。這無關學歷的高低,我也並未因她學歷低而看不起她。

我對她的性格與行事風格的評價,就是四個字:「有勇無謀。」有膽量、敢衝,但是沒有方法、沒有策略,更沒有識見與格局。更糟糕的是,不會用人,不知道用對的人(right person on right position)。

基本上,藝人與新聞人的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藝人可以用宣傳、用造勢的手段(像余天的兒子,如果不是華視節目,他怎能一夕之間成名),甚至是可以用金錢來堆出知名度;但是新聞人是不可能的,新聞人的知名度只有靠「爬格子」或實作經驗,一步一腳印慢慢地爬出來。

藝人演的戲是Fiction(虛構),但新聞人寫的新聞是Non-fiction(非虛構)。如此,自然會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偏偏電視是結合了新聞與演藝這兩種特性的媒體。

江霞當然是典型的藝人邏輯,而不是新聞人的邏輯,更不是企業經理人的邏輯了。

她在上任半年時(2004年12月21日「自由時報」)就放話說,「華視已經轉虧為盈了」。好像是要藉以證明她是有經營管理能力的,但這只不過是她用嘴巴「喊」出來的。就像演員的台詞一樣,忘了一句台詞,臨時憑自己的機智瞎掰一句來充數。經營華視真的那麼簡單嗎?用嘴巴叫叫、對外放話宣傳就可以了嗎?如果企業經營可以靠自己吹噓、靠宣傳造勢的話,那麼現在檯面上的名嘴們早就都是大企業家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江霞在2005年至2006年第一季替華視虧損了十三億元,相較於2004年只虧損2.2億元,這麼龐大的數字到底都花到哪裡去了?我真的很好奇!我真的非常慶幸自己當時離開華視的決斷,是多麼的睿智。否則,如果我忍辱負重一直留到跟江霞一起下台,今天我豈不是要把我近三十年的新聞工作所好不容易累積的名聲,都跟著陪葬下去了呢?

江霞對新聞部緊縮苛扣,卻大手筆揮霍在綜藝與戲劇節目製作,無論如何是說不通的,也服不了人的。這再度證實了她的藝人邏輯與新聞人的邏輯根本就是背道而馳的。

離開華視之後,每次看到江霞在媒體上出現的總是像「潑婦罵街」式的負面形象,我曾經幾次打電話給幾位好友,請他們轉告江霞,應該要改變形象,在下台前扭轉自己被歪曲的負面形象,但是得到的回應竟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可能的啦!」

果真是這樣的話,我認為她不僅不適任當華視總經理而已,連當藝人所需要的「個人公關」——為自己妥善包裝或重塑媒體形象的能力,她顯然也是不及格的。

事實上江霞在演藝界,從來就沒有大紅大紫過,也就是說,她並非靠演技與實力在業界做到顛峰的地位,而被阿扁拔擢出任華視總經理;她只不過是靠挺扁、靠站台、靠政治正確,才得到政治回報。而事後的成績證明,她根本就是不適格的媒體經營者,把華視交給她去亂搞一年九個月,賠了十三億,倒楣的真的是八百名華視的員工,以及必須填補她留下的大窟窿的繼任者了。

如果連自己的個人公關都做不好,更遑論她有多少能耐可以經營好一家媒體企業了。
江霞經常在媒體上放話罵人,以我認識她之後的現在再回頭來看,我倒覺得其實她都是在罵自己,或只是展現戲子的本能,像鸚鵡學語一樣在背台詞而已。因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或是她所說的話是不是經過大腦思索過。

舉一個實例給大家看,我離開華視的隔天,她對記者說(2005年9月8日「蘋果日報」),「他(指我)從未在正常體制下工作,沒有資格批評華視。」這段說法讓我覺得真好笑,「她到底在說個啥啊?她在說她自己嗎?」這是當時我的第一個反應。

什麼叫「正常體制」?我這輩子做過的新聞媒體,就是中時、聯合、自由三大報團,如果這三大媒體企業都不是正常體制的話,那麼請問什麼叫正常體制?

她自己在華視之前,從來沒有正式在企業組織裡工作過,只有打零工式的演戲工作,華視總經理是她人生第一張名片,也是她第一次在正常組織體制下工作,她會說我從未在正常體制下工作,不正就是把過去別人罵她的話「轉口」用來罵我嗎?這跟戲子在背台詞有什麼差別呢?

所以,從江霞嘴巴說出來的話,大家就當做是她複誦的劇本台詞,或是拿過去被小導演、小場記罵的話來罵別人,真的不必去當真,否則被這樣的戲子氣死,活該啦!但是台灣沒有思考能力的影劇記者,對她的話卻可以原文照錄,豈不比她更沒水準呢?

曾有人這麼說,「當你用食指指著別人開罵時,其實另外三隻手指頭是彎向內在指著罵自己。」這句話一直到最近從江霞的言行,讓我更加感同身受。所以大家千萬記得喔,當你看到江霞罵人的時候,她更是在罵自己!她說別人「少了一點人情味」,就是在罵自己也「少了一點人情味」;要不然就是戲子在背台詞,是 Fiction的啦,難道你還當真啊?)

2006年四月二日,江霞下台了。臉色很難看,丟下了一句話:「公共化的過程,少了一點人情味。」然後,她就不發一語匆匆離去。
相較於上台時的意氣風發,咄咄逼人,江霞下台下得很沒有風度。至少,辜振甫生前說的:「下台的背影也要漂亮。」江霞顯然沒唸過這句話。唉!
我不是幸災樂禍江霞的下台,人生有上台就有下台,本來就是天經地義。我只是好奇想問江霞,當她說出「少了一點人情味」之前,她是否反問過自己:一年九個月在華視的所作所為,又有多少的人情味?多少華視人在她任內被逼走?多少老員工含怨離職?
連新聞部死了一位記者兼主播張晉豪,她都無動於衷,還跟家屬大聲嚷道:「我們對他已經仁至義盡啦!」讓家屬氣得咬牙切齒,哭訴無門,這就是江霞的人情味嗎?死了一位優秀同仁,還能無動於衷,更別說是她任內的緊縮苛刻政策造成的「體制殺人」了。
與其落得今天罵別人沒有人情味,江霞任內為什麼不能做得更有人情味一些?給自己留點後路?
我不是在這時候要打落水狗(事實上她也不是落水)或落井下石,但我覺得這是個機會,值得好好檢討派江霞接掌華視的政治酬庸的決策錯誤。至今,我的立場仍是在「目擊者」訪問的最後那句話:「派江霞到華視,是個笑話。」
不是因為我離開而挾怨報復。我必須直言,以我跟她共事一年的經驗(請大家別忘了,新聞界與政壇過去沒有人跟江霞直接共事過,沒有人真正瞭解她),我有資格說,這是個錯誤的人事任命;因為她實在「不夠格」擔任華視總經理,而且是力有未逮。這無關學歷的高低,我也並未因她學歷低而看不起她。
我對她的性格與行事風格的評價,就是四個字:「有勇無謀。」有膽量、敢衝,但是沒有方法、沒有策略,更沒有識見與格局。更糟糕的是,不會用人,不知道用對的人(right person on right position)。
基本上,藝人與新聞人的邏輯是完全不一樣的。藝人可以用宣傳、用造勢的手段(像余天的兒子,如果不是華視節目,他怎能一夕之間成名),甚至是可以用金錢來堆出知名度;但是新聞人是不可能的,新聞人的知名度只有靠「爬格子」或實作經驗,一步一腳印慢慢地爬出來。
藝人演的戲是Fiction(虛構),但新聞人寫的新聞是Non-fiction(非虛構)。如此,自然會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偏偏電視是結合了新聞與演藝這兩種特性的媒體。
江霞當然是典型的藝人邏輯,而不是新聞人的邏輯,更不是企業經理人的邏輯了。
她在上任半年時(2004年12月21日「自由時報」)就放話說,「華視已經轉虧為盈了」。好像是要藉以證明她是有經營管理能力的,但這只不過是她用嘴巴「喊」出來的。就像演員的台詞一樣,忘了一句台詞,臨時憑自己的機智瞎掰一句來充數。經營華視真的那麼簡單嗎?用嘴巴叫叫、對外放話宣傳就可以了嗎?如果企業經營可以靠自己吹噓、靠宣傳造勢的話,那麼現在檯面上的名嘴們早就都是大企業家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江霞在2005年至2006年第一季替華視虧損了十三億元,相較於2004年只虧損2.2億元,這麼龐大的數字到底都花到哪裡去了?我真的很好奇!我真的非常慶幸自己當時離開華視的決斷,是多麼的睿智。否則,如果我忍辱負重一直留到跟江霞一起下台,今天我豈不是要把我近三十年的新聞工作所好不容易累積的名聲,都跟著陪葬下去了呢?
江霞對新聞部緊縮苛扣,卻大手筆揮霍在綜藝與戲劇節目製作,無論如何是說不通的,也服不了人的。這再度證實了她的藝人邏輯與新聞人的邏輯根本就是背道而馳的。
離開華視之後,每次看到江霞在媒體上出現的總是像「潑婦罵街」式的負面形象,我曾經幾次打電話給幾位好友,請他們轉告江霞,應該要改變形象,在下台前扭轉自己被歪曲的負面形象,但是得到的回應竟然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可能的啦!」
果真是這樣的話,我認為她不僅不適任當華視總經理而已,連當藝人所需要的「個人公關」——為自己妥善包裝或重塑媒體形象的能力,她顯然也是不及格的。
事實上江霞在演藝界,從來就沒有大紅大紫過,也就是說,她並非靠演技與實力在業界做到顛峰的地位,而被阿扁拔擢出任華視總經理;她只不過是靠挺扁、靠站台、靠政治正確,才得到政治回報。而事後的成績證明,她根本就是不適格的媒體經營者,把華視交給她去亂搞一年九個月,賠了十三億,倒楣的真的是八百名華視的員工,以及必須填補她留下的大窟窿的繼任者了。
如果連自己的個人公關都做不好,更遑論她有多少能耐可以經營好一家媒體企業了。
江霞經常在媒體上放話罵人,以我認識她之後的現在再回頭來看,我倒覺得其實她都是在罵自己,或只是展現戲子的本能,像鸚鵡學語一樣在背台詞而已。因為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些什麼,或是她所說的話是不是經過大腦思索過。
舉一個實例給大家看,我離開華視的隔天,她對記者說(2005年9月8日「蘋果日報」),「他(指我)從未在正常體制下工作,沒有資格批評華視。」這段說法讓我覺得真好笑,「她到底在說個啥啊?她在說她自己嗎?」這是當時我的第一個反應。
什麼叫「正常體制」?我這輩子做過的新聞媒體,就是中時、聯合、自由三大報團,如果這三大媒體企業都不是正常體制的話,那麼請問什麼叫正常體制?
她自己在華視之前,從來沒有正式在企業組織裡工作過,只有打零工式的演戲工作,華視總經理是她人生第一張名片,也是她第一次在正常組織體制下工作,她會說我從未在正常體制下工作,不正就是把過去別人罵她的話「轉口」用來罵我嗎?這跟戲子在背台詞有什麼差別呢?
所以,從江霞嘴巴說出來的話,大家就當做是她複誦的劇本台詞,或是拿過去被小導演、小場記罵的話來罵別人,真的不必去當真,否則被這樣的戲子氣死,活該啦!但是台灣沒有思考能力的影劇記者,對她的話卻可以原文照錄,豈不比她更沒水準呢?
曾有人這麼說,「當你用食指指著別人開罵時,其實另外三隻手指頭是彎向內在指著罵自己。」這句話一直到最近從江霞的言行,讓我更加感同身受。所以大家千萬記得喔,當你看到江霞罵人的時候,她更是在罵自己!她說別人「少了一點人情味」,就是在罵自己也「少了一點人情味」;要不然就是戲子在背台詞,是 Fiction的啦,難道你還當真啊?

周玉蔻批江霞一手遮天
聲援朱立熙 指她讓民進黨蒙羞

2005年9月8日 蘋果日報
【林南谷╱台北報導】台視《新台灣高峰會》主持人周玉蔻昨聲援因華視高層內訌出走的副總經理朱立熙,她抨擊:華視總經理江霞「外行領導內行」,雖靠「黑手幫」一手遮天,卻讓民進黨蒙羞。華視董事金恆煒也正構思成立真相調查委員會,專案調查內訌的來龍去脈,但需華視董事會通過,江霞則說沒聽過此事。
朱立熙透過華視內部網路向同事發表公開信,指陳季芳作風流氓,每月花光三萬元交際費,沒資格領導員工。江霞隨即批准他的辭呈,並反擊:「只有他(朱立熙)在抹黑。」朱立熙昨日凌晨獨自赴公司打包,他說:「辭呈都批了,我還留在那裡做什麼。」
和朱立熙相識十餘年的周玉蔻昨力挺他,在她的《新台灣高峰會》中侃侃而談,堅信他的專業,絕不容江霞踐踏抹黑,「江霞靠一群黑手幫遮天,用謊言欺騙了總統陳水扁」。朱立熙去職,周玉蔻坦承很難過。
前晚深夜,華視新聞部召開臨時大會,由陳季芳主持,他要員工同心抵抗「外侵」,不要向外放話。隨後江霞也到現場喊話,藉以穩定軍心。可見此次的內訌對華視新聞部的影響甚鉅。
據悉,今年五月,朱立熙第一次對陳季芳表示不滿時,曾在公開信中暗指江霞用人不當。昨天他說,當時江霞還指著鼻子怒罵他。
江霞得知後,氣得直說:「這是低俗、不入流的抹黑。」更指他從未在正常體制下工作,沒有資格批評華視。

親耳聽到「不是人」? 高凌風要江霞一起發誓
2008/03/20 東森新聞報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江霞一番「旅居海外挺藍的藝人不愛台灣,不是台灣人」的說法,引發軒然大波。資深藝人高凌風也相當生氣,今日上午前往台北地檢署按鈴控告江霞。
好一陣子沒有在台灣螢光幕前出現的藝人高凌風,這會兒現身在台北地檢署,並對江霞喊話:「江霞,你對不起大家,你應該給大家一個道歉。特別你對不起謝長廷,他講和解共生,被你破壞無遺。」
說是看不慣江霞把旅居海外的藝人說成不愛台灣、不是人,高凌風按鈴控告江霞。而儘管江霞否認有說過這段話,高凌風卻強調他親耳聽到。
高凌風說:「我講24小時,明天這個時候,江霞你選地點,任何地方、任何宮廟,我們大家去發誓你有沒有講這句話。我可以告訴大家,我高凌風是在電視上親耳聽到她講的。她不但講這種人不能算人,她說根本就不是人,我看到的。」
記者一再追問,高凌風還是表示,他從電視上的確看到江霞說不是人的談話,痛批江霞撕裂族群造成對立。高凌風說:「我在家裡看電視,我在家裡看電視,我沒有辦法證明是民視或者是三立,因為我什麼電視都看。」他說,看到江霞講這句話的時候,非常驚訝,「這種人根本不是人,我說,啊不是人是什麼?那不就是禽獸嗎?」
高凌風話一說完,一旁民眾猛鼓掌直叫好。到底江霞說的是不用當人看,還是不用當台灣人看,爭議在演藝圈持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