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垂涎伊拉克石油

2008/03/26

本報訊

 石油漲到每桶100美元以上,而坐擁1125億桶石油的伊拉克人民卻仍陷困苦中,這就是伊拉克戰爭造成的畸形怪狀,但並非無人獲益,英美四大石油公司正大量撈錢。

 眼看油價如此飛漲,伊拉克政府沉不住氣了,不等石油法在國會通過,便開始招標,上月表示政府已同意和幾家外國石油公司簽訂技術援助的協定,據說這幾家公司包括英國的殼牌、英國石油公司、美國的艾克森美孚、雪佛蘭。「技術援助」是他們,將來開採權的標到是必然的事。這都是政治上玩的花樣。

 事實上伊北庫德族自治區去年不等中央政府如何,自己便先制定了一套自己的石油法,與它簽訂開採石油的第一家是名為亨特的公司,這公司於2000年布希競選總統時曾募捐到大量的政治獻金,05年還被布希將其老闆任命為外國情報顧問委員會的委員。

 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哈珊戰敗,但美英仍無法染指伊拉克石油,哈珊合作的對象是俄國公司,到二次波斯灣戰爭前,美國國防部便擬訂了在開戰後頭幾天便奪取伊油田以及其設施的計畫,所以入侵後,美軍將保護油田作為第一優先,但反抗軍也將破壞石油設施作為最積極的戰術。

 美國極力促使伊拉克政府通過石油法,英國媒體說美國甚至參與了石油法的起草工作,伊政府於前年通過石油法草案,將草案送交國會審議,據說草案規定前述幾家大公司將擁有30年的開採權。但由於伊拉克人民認為這是喪權辱國,國會始終不敢通過。

 儘管國會不通過,但美英大石油公司既不肯錯過當前大好賺錢的機會,伊政府也想靠此解決預算經費問題,所以才有地方私自立法,政府開後門的現象。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