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 台北35度高溫增為40天

王超群、朱立群/台北報導

全球暖化對台灣氣候的衝擊主要表現在氣溫和降雨,學者以台北市為例,預估二○二○年最高溫攝氏卅五度的天數,可能由目前一年廿五天增加到四十天,夏季常鬧水荒的中南部將更惡化。

學者警告,若耗水量高的台塑大煉鋼廠和國光石化園區仍設在中南部,勢必壓縮民生和農業用水。

台大全球氣候變遷中心主任柳中明表示,台北市夏天最高溫攝氏卅五度左右,一年約有廿五天,如果全球暖化持續,到二○二○年,會增加到一年約四十天是卅五度高溫。如果大家拚命開冷氣,只會更快升溫;南部的高溫日子也只增不減。

柳中明表示,高溫的日子增加,不但生態可能受影響,一般路面鋪瀝青混凝土到時都可能被曬軟,付出的社會成本難以估計。

雨水部分,降雨時間和水量也會減少。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研究台灣百年來水資源的變遷與使用限制,發表在《當代》期刊上。研究指出,一九四○至二○○五年,台灣年降雨量出現「北增南減」;北部地區平均增加幅度達到四百公釐,但中南部地區減少近三百公釐,東部地區也逐年減少,高低差一百公釐。

柳中明認為,暖化後,台灣氣候受太平洋高壓系統影響,下層氣流強,夏季氣溫偏高。但因全球暖化,高壓中心位置向中國大陸東南海域移動,包括台灣、南海、菲律賓等地都受影響,未來台灣東部降雨可能更充沛,午後雷陣雨帶來的雨水比現在多,但台灣西岸會相對的更乾燥。

柳中明說,未來台灣可能會更倚賴颱風帶來的雨水,只是在全球氣候變遷下,颱風路徑會不會改變?誰也說不準。屆時台灣南部缺水能不能有颱風雨及時紓解,科學家也沒把握。

柳中明認為,依科學家現在估算,缺水衝擊最大的是中南部,水利署雖有初步想法,希望設法維持到民國一一○年用水量維持平穩,不再增加,以求水資源不再更短絀。但目前規畫中的台塑大煉鋼廠、國光石化等傳統產業如果還是設在南部,屆時可能進一步壓縮農業和民生用水,以支應龐大的工業用水。政府規畫產業時,應謹慎思考水資源問題。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