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持續升值壓力凸顯 出口企業訂單縮水

2008/04/12

2008年04月12日10:12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4月10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首度升值「破七」,比價為6.992︰1。雖然早在預料中,但人們仍然對這一金融指標變動高度關注,其原因在於市場普遍把「破七」看做是人民幣加速升值的信號,那麼「人民幣奔6」進入「強人民幣時代」對我國的相關行業帶來哪些影響?本報記者採訪發現,人民幣持續升值正在灼傷以紡織服裝、玩具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行業。 ——編者按

  人民幣升值衝擊波

  人民幣升值的熱力正在灼傷以紡織服裝、玩具為代表的勞動密集型行業。

  廣東一家大型服裝企業負責人昨日說,已經不敢奢望2008年能夠實現盈利,「不虧損就已經不錯了!」

  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昨日說,目前紡織業2/3的企業平均淨利潤僅有0.6%,這部分低利企業就難以承受人民幣升值之重。

  訂單銳減

  汪前進昨日說,紡織服裝等行業已經突破所謂的升值臨界點,升值對行業的影響也呈現兩面。行業中1/3的企業淨利潤水平稍高,大約在5%-6%,這部分企業能夠相對輕鬆地應對幾個點的成本上揚;而對於多達2/3的低利潤紡織企業而言,升值可能就意味著虧損。

  第一紡織網的統計顯示,今年前兩月,紡織、服裝的價格較去年同期平均提升了10%左右,基本上可以沖抵這一時間段的人民幣升值影響。

  然而,價格提上去了,訂單卻遭遇大幅縮水的尷尬。上述企業負責人說,目前廣東地區紡織服裝工廠的開工率不高,正是緣於訂單的大幅減少。他沒有提供其所在企業訂單的縮減情況,不過通過海關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一些變化。海關統計顯示,1-2月份,我國紡織服裝出口164.4億美元,僅增長5.7%。作為全國紡織服裝出口最大的省份,廣東省紡織服裝出口35.2億美元,同比減少了11.3%。而在2007年,全國和廣東紡織服裝出口的增幅分別為18.9%和18.7%。

  這一出口數量上的負增長足見企業接單情況的轉變。該人士指出,美國次貸危機致使中國紡織服裝的主要出口市場美國的需求急速放緩,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帶來的產品提價,國內企業今年接單量已經銳減。

  他說,該公司已經調整了全年的盈利預期,「做得好的話,應該可以打平,不盈不虧就是萬幸,做得糟糕些,就會面臨虧損!」

  玩具和制鞋業情況或許更糟糕。廣東一大型玩具製造商昨日表示,很粗略地估算,廣東玩具商倒閉的可能已經達到20%,更預計年內淘汰出局的玩具企業可能超過1/3。他稱,一位在業內頗有聲望的老大姐,最近也傳出消息說準備關閉自己在南海一家超過四千名員工的毛絨玩具工廠。「從業10多年的她都準備罷手,著實讓我們感覺行業前景暗淡。」

  一家台資制鞋業總經理昨日也說,預計兩年內,廣東制鞋業一半以上的企業將出局,不過他也強調,企業目前遭遇的困境不僅僅來自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新勞動法、美國市場的變化、宏觀政策的調整都是主要原因!」

  部分企業用歐元結算

  上述紡織企業負責人說,該公司實際上已經採取了不少措施在應對升值。他說,長期的訂單已經不敢再接,「時間稍長,更不知道人民幣升到哪個點位去了,不知道虧損多少呢!」

  說服客戶預先付款是手段之一,只是這一操作相當困難。在當下合約簽訂時的匯率點位付款,國內企業能夠免除匯率之憂,但是海外採購商一般不願意接受。

  也有部分企業嘗試與客戶用歐元等升值中的貨幣結算,不過「大部分買家都不願意,甚至歐洲的採購商都不願意用歐元」,因為不斷升值的歐元可能也會加重海外買家的負擔。

  增加進口項目以充抵匯率問題上的損失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上述紡織企業就增加了紙張進口,廣州另一大型玩具出口企業的負責人也說,在盡量維持原有玩具出口市場的同時,該公司也增加了進口玩具的業務。「即使人民幣升值,進口出口兩項業務兩相抵消,對企業的衝擊也就減弱了」。他透露,下一步還將考慮增加木材、塑料等持續看漲的原材料進口項目。 (記者 宋菁)

  旅遊業:以美元結算的入境游受衝擊

  廣州地區旅行社行業協會會長、廣東國旅董事總經理谷訓才表示,人民幣升值將進一步衝擊以美元結算為主的入境游市場。廣東省旅遊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入境遊客在廣東的停留時間僅為0.9天,與國內的桂林、西安、上海等相差甚遠,另一方面,美元面臨貶值危機,「導致客人停留的時間越長,反而旅行社的損失越大」的矛盾局面,或會影響2010年的亞運會。

  廣之旅董事長鄭烘則表示,人民幣升值增強遊客的消費信心,增加他們在旅遊目的地的消費量。以美國游為例,一年半間人民幣兌換匯率從「8」降到「7」,購買1000美元的商品能省掉1000元人民幣。(記者 王琦璋 通訊員 鐘山 鐘健)

  IT 製造業:生產基地開始轉移國外

  人民幣升值對IT、通訊製造業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一位刻錄光盤的生產企業負責人這樣對記者表示:「一直以來,中國出口的刻錄光盤就是以價格便宜為主要賣點,每張利潤不足一角錢,甚至有些品種才賺1—2分錢。現在隨著人民幣升值,生意越來越不好做。」據瞭解,不止是刻錄光盤生產企業,其他IT產品製造企業也面臨同樣的難題。

  「我們的總部是在台灣,上世紀90年代總部將主要的工廠從馬來西亞搬到蘇州;而現在我們又開始在越南、墨西哥等地設立了生產工廠。雖然蘇州仍然是我們最主要的生產基地,但是所佔比例上已經在下降了。」某知名電腦配件OEM生產集團的一位經理這樣表示。

  據悉,最近很多手機製造企業也把工作重點由出口轉移到如何刺激內銷。波導方面透露,雖然近幾年波導在海外出口方面增長不錯,長年位居國產廠商海外出口銷量第一,但卻「沒賺到什麼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民幣升值使得成本飆升。 (記者 董毅)

  汽車產業:自主品牌汽車出口壓力增大

  人民幣加速升值,汽車廠家來喜憂參半。一方面,進口汽車「又便宜」了,另一方面,國內汽車出口賺得越來越少了。

  知名汽車分析師鐘師認為,人民幣持續升值,不論是進口整車還是散件成本都有望繼續下降,進而帶動國內汽車價格再度下調,對購車族來說,當然是個好消息。實際上,從今年年初以來,進口車的價格就出現了整體下滑,個別進口車型的價格與國產車價格不相伯仲甚至更低。與此同時,受匯率的影響,進口汽車零部件的價格也呈下滑趨勢,這使一些國產化率低的汽車合資企業利潤反而增長。

  但對自主品牌的汽車出口則再度增加了壓力。據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表示,今年前3個月人民幣已升值了3%左右,估計全年將上升8%-10%,如果把力帆今年的預計出口金額5億美元折合成人民幣,力帆因匯率的變動而損失的淨利潤粗略算來就有2個億。

  從2006年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升值累計近10%,這相當於國內汽車出口成本增加了10%,國內生產的自主品牌汽車利潤率將越來越薄。據悉,奇瑞轎車,中國重汽、福田汽車等商用車陸續上調了價格,平均上漲幅度3%左右。

  鐘師認為,對國內汽車企業來說,唯一的化解出口壓力的辦法就是加大海外市場的本土化生產,那樣,即使匯率如何變化,也不會影響到國內汽車企業在海外市場的佔有率。(見習記者 李村)

  家電業:小家電企業「熬不住」謀轉型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歷史性的「破7」,令我國家電產品出口再次受到嚴重影響。彩電、冰箱、空調、小家電等各品類都有不同程度影響,其中有以出口為主的小家電受衝擊最大。

  「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是系統風險,每個行業都不可能避開,我們只能積極應對。」昨天,TCL多媒體負責人表示,對彩電出口肯定會帶來不利影響。不過,企業近幾年已在歐盟和澳洲等地建立了多個海外生產基地,不少工廠的出口以美元計價,因此影響大大降低。

  此外,利用遠期匯率,也就是指公司從交貨到結算要經歷幾個月的時間,企業可以用幾個月後的遠期匯率來報價,這樣也可以一定程度的規避風險。康佳、創維、長虹等企業也紛紛表示,通過海外建廠來降低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而對空調行業而言,由於中國擁有全球七成以上的產能,定價能力很強。「近年來空調出口價格已經連續調高,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影響。」春蘭進出口公司總經理馮斌昨天表示,預計今年廣交會空調價格還會上漲。

  此外,在白電作為對人民幣升值的破解之法,我國家電企業無一例外地提高了對中高端、尤其是高端產品的出口占比。

  但是,人民幣升值令中低端熱水器喪失價格競爭力,從而令出口總額大幅減小,「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熱水器出口額整體下跌了4成,」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在量跌的同時,出口利潤也受到挑戰。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增加本已讓家電生產企業不堪重負,而人民幣的升值則令家電出口無利可圖。據瞭解,很多以出口為主的熱水器小企業「熬不住」紛紛倒閉或轉型,僅順德一地近兩年死掉的小型熱水器企業就有十幾家。

  人民幣升值對內外銷占比7:3的廚衛小家電行業的影響尚且如此,而出口比例佔到9成的OEM精品小家電企業的日子則更加難過。 (記者 陳學東 來源:新快報)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