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4/26
中國時報2008.04.26
【陳一姍/台北報導】
「你確定,你只能付這些錢嗎?」印度新德里近郊一棟玻璃大樓裡,上百印度年輕人問著一樣的問題。電話的那一端,是遠在美國受次貸風暴衝擊的破產戶。過去,美國人已經習慣接到來自印度推銷保險、信用卡的電話,但隨著美國經濟趨緩,印度外包商機已轉為討債。
紐約時報報導,印度發展成電話討債中心,有其商業優勢。過去幾年,印度作為推銷金融產品的外包中心,擁有豐富的客戶資料、地址、信用紀錄資料,如今這套系統正好可以用在討債催收。從印度討債成本只有美國的四分之一,印度人工作還比較認真。
聖地牙根債務催收公司總裁布萊克(J. Brandon Black)說,印度是今年唯一擴張的地方。這家公司在印度雇用超過三百個員工,負責打電話到美國討債。印度與美國不同,在於印度員工總是非常有禮貌、甚至不會發脾氣。
紐約時報統計,目前約只有五%美國債務委外催收,但趨勢有加速的傾向。討債的形式有很多種,有一種是資產管理公司(AMC)把呆帳買來,再委外;另一種則是債務催收公司,依據績效,向銀行領錢。除了印度,美國也外包給羅馬尼亞、墨西哥、菲律賓與其他地區。
討債業務對外包公司也造成衝擊。紐約時報說,過去推銷東西的時候,這些印度人必須學習當地的文化,推銷給中西部人,只要學中西部人慣用的語氣。但現在討債的收入與績效密切相關,這會使這些印度人更積極、更重視佣金。除了傳統的溝通技巧,討債的業務更複雜。外包人員還必須了解美國的稅制,因為一億三千萬美國人第二季就會收到退稅,如果盯緊一點,可以多付一點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