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苦難言--「在中崙的越南姐妹們」影評

台灣立報社越文、泰文四方報主編

在高雄中崙社區生活輔導班的越南姊妹,肯定是比較幸運的。不僅有機會出門學中文,還有一支片子紀錄了她們的喜怒哀樂,讓她們表達意見。雖然為了配合拍攝者,片中的越南女主角必須以破碎、詞不達意的中文演出。

這恰恰就是跨國婚姻中的關鍵,也是新移民╱工普遍的困擾:語言。

曾經在越南胡志明市的台灣代表處,訪問一位剛剛娶了越南妻子的台灣老公,他有點不耐煩地說:「你叫她趕快把中文學好。」我反問:「你為什麼不學越南話呢?」他答得理所當然:「越南話很難呀!」

越文很難?中文不難嗎?從小就一筆一畫練習方塊字的「我們」,大概永遠也沒辦法體會,對於生活在使用拼音文字的國家(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柬埔寨)、而且已經過了語言學習階段的成年人來說,學習中文,有多難!偏偏這項艱鉅的任務,卻落在每個剛剛飄洋過海接觸陌生環境、每天還必須應付茶米油鹽的外籍配偶身上。

為什麼不是由居於社經優勢的在地人,扛起學習新語言、迎接新客人的責任? 為什麼台灣上下一心推廣英語(美語)追求國際化的同時,沒能分一丁點力量在既是外國語、又是母語的東南亞語言上? 當你與金髮碧眼的西方人交談時,你會期待他用中文回答嗎?或者他只不過洋腔洋調地說聲「你好」,你就拍拍手說他真厲害? 當台灣政府把大筆預算當成煙火,灑在各種吃吃喝喝、唱歌跳舞的現場,是真的為了「改善」外籍配偶的處境?抑或只是裝扮出台灣很多元、很重視人權的假象,好掩飾新移民╱工有苦難言的真實生活?

這也無可厚非,畢竟每個人都有經驗與視野的侷限。想起五、六年前,我曾經動念在聚集了諸多越南配偶的小鎮辦一份刊物,作為她們交流的平台。當時想都沒有想的是,刊物的文字當然是用中文。直到現在參與了台灣立報以「她╱他們」的母語創辦的越文、泰文《四方報》,才驚覺當初的自己多麼顢頇多麼自以為是!也幸虧那時被澆了冷水、刊物沒辦成,否則辛辛苦苦搞了一份中文刊物,卻想要以非中文的讀者為對象,簡直是牛頭不對馬嘴。

東南亞新移民╱工的出現,是台灣從國家政策到街頭巷尾,都必須正面對待的挑戰與改變。這些挑戰與改變,一般稱之為「問題」。不過,在語言掌握者的詮釋下,原本應該大家一起面對的「問題」,全都歸諸新移民╱工。於是,為了改善「她們」的生活,「我們」開辦了適應班、識字班,試圖解決「她們」的「問題」;至於「我們」,不但不需要學習新語言、不需要改變,而且還霸佔了施捨者的道德高位。

儘管如此,比起所費不貲成效堪慮的嘉年華式新移民活動,各地的識字班、適應班還是好事,只可惜欠缺了另一個面向:以台灣人為對象的識字班、適應班。「我們」要學習的,未必比較少。

這樣的紀錄片,也是好事。下回可以讓主角們用自己熟悉的語言侃侃而談,事後再為台灣觀眾打上中文字幕(HBO的影片不也都這樣嗎?),也許更能釐清跨國婚姻這個環環相扣、誤解重重的大題目。正如弗雷勒(Freire)所言,被壓迫者發展及使用自己的語言詞彙去述說所處的世界,是他們解放的一個基本條件。

--------------------------------------------------------------------------

《在中崙的越南姊妹們》影片資料 http://ironhorse.coolloud.org.tw/node/20200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回應

為什麼不學習已有羅馬拼音
且佔台灣人口75%的ho-lo話
說來說去還不是華語霸權作祟
那有民主國家有「國語」一詞的

恕在下愚駑,不太懂樓上所說的,跟原文的交集何在?

進步的國家要有統一的語言文字
也要有胸懷包容其他文化
有時站在對方的立場著想
對雙方溝通很重要
中崙的越南姐妹們
加油

羅馬拼音的好處在於
只要學會26個字母
就能迅速的拼出所有的語言
對外籍外配偶的幫助很大
(她們自己國家很多也使用羅馬拼音)

不瞞您說
我自己就是「國文」老師
您知道要寫好一篇文章要學會多少個漢字嗎?
-----三萬個!!!
在我教學的歷程中
看到許許多多的莘莘學子
日日夜夜被這些方塊字折磨著
實在於心不忍呀

台灣要真正走向現代化、國際化
就必須進行徹底的脫華運動
以羅馬拼音為主,將語言解釋權還給大眾
至於那些艱澀難學的漢字
就留給學院們的專家研究吧

那個阿共仔也是這樣想啊
除了簡體字外
還推了拼音字

結果還是不行
因為拼音字 只有字正腔圓的北京人拼得出來
到南方到內地各種南腔北調
同一個字 大家發音不同啊

羅馬字是長老教會排華的很好利器
但站在使用者立場來看
那只是在所謂『漢字』『華文』外, 再造出另一種語言(文字)的霸權啦
誰有去問過我們這些東南亞手足們
這些羅馬拼音字是誰帶來的?
當然是殖民者船堅炮利 一起推銷的啦
語言要拿來溝通用
所以 多多學習老婆的語言 老公的語言 家人的語言
都是好事
但是像長昇兄提的
全改成拼音字
那只有革命啦 但革到誰的命? 當然是底層 人民的命
請三思

1.我當然承認羅馬字是帝國主義對外擴張時帶來的東西,但那並不表示我們不能因此而不去運用它的便利性。

2.拼音字絕不只字正腔圓的北京人能拼得出來,我朋友的越南老婆看到我寫的詩,就很順口的把它唸出來了,至於字義解釋更簡單,只要簡易的教學方法就行了。

3.漢字一向是中國士大夫階級晉身封官的工具,語詞構造本身就充滿了封建性格,跟基層人民的群眾語根本就是對立的。漢字一日不除,台灣就無法脫離半封建的狀態,永遠停留在稜柱型模中的過渡社會。

4.要全面拼音化當然要搞革命,不過絕革不到基層人民的命。你想想,如果每個人都可以順暢而流利的將自己的情感、知覺、經驗、智慧......寫出來,那島嶼的文化會多麼豐富而多元,島嶼的整體進步又會多麼迅速,那才是人類文明最終的解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