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上任,王如玄提短期推動目標

2008/05/23
苦勞網特約記者

新內閣在五月二十號正式走馬上任,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今(23)日,在與媒體茶敘時間,再次強調勞委會反對外勞薪資與基本工資脫勾,並提出其施政理念與十三項短期推動項目;此外王如玄也介紹其政務副主委潘世偉給新聞界認識,潘世偉現職為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系所」助理教授,在馬英九勞動政策的規劃上,扮演重要角色,曾被認為是勞委會主委熱門人選。

延續馬英九「勞資對話」的基調,王如玄表示,今年度之內將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是否調漲基本工資問題,由勞資取得共識決定;在其短期推動項目中,分別列入「政府建立與民間組織諮商勞動議題機制」、「外勞引進由勞資政三方對話」,以及「推動產業別之勞資對話機制」等項目。

政黨輪替前後,部份政治人物在「外勞薪資脫勾」、「外勞引進」等問題上動作頻頻,王如玄強調外勞「補充非替代」的原則,對於馬英九提出失業率降到百分之三的目標,她認為,這與經濟發展有關,不是勞委會可以單方面解決的問題,但是她認為「失業」跟「引進外勞」是兩組分開的議題,並不具有直接的關係;雖然提出了「勞基法逐步擴大適用所有勞工」的工作項目,但是對於家事服務的外籍看護工,是否適用勞基法,以及是否訂定「家事服務法」的問題,王如玄不願做出正面回應;而外勞人數已達36萬,眼看就要突破40萬,日前全國產業總工會提出希望執行「外勞總量管制」的政策,王如玄則表示「還在思考」。

至於上屆立法院對於勞委會提出的「勞動三法」僅通過「團體協約法」,「工會法」與「勞資爭議處理法」未通過,在今天的短期推動項目中,也未將此一工作列入,潘世偉表示,勞委會會針對三法再進行研議,他強調,希望推動「產業別」工會的成立,讓工會活動可以熱絡起來;至於勞委會曾推動的「勞動派遣法」,目前勞委會並無計劃繼續推動,王如玄說,如果要推動相關的法律或政策,可能要先想「到底要解決什麼問題」;而今年10月,國民年金即將開辦,王如玄將「推動勞保年金修法」列為第一要務,表示近日將開始拜訪立院、提高勞保年金給付,絕不低於國民年金的發放標準。

回應

勞資對話的基調

老調重談

應著下一波自由化

底層的 又要悶透了

也只有這種基調 再看勞委會怎麼操作成高調吧 ...

真怪了,苦勞網的報導比聯合晚報的還不生動、還沒有批判力,看不出來這個記者真的有掌握到現場的狀況,真的有到現場去採訪,還是馬上立場就不一樣?

還沒準備好? 王如玄實問虛答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2008.05.24 04:00 am

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上任後昨天首次與媒體見面,不過對於敏感的基本工資是否調整、勞保年金實施條件,以及失業率能否降到百分之三以下等問題,在媒體的連番追問下,王如玄顯得招架不住,幾乎都沒有具體的答案,最後在幕僚護駕下「快閃」離開。

昨天勞委會官員明顯「輕敵」,只把記者會當成「見面茶敘」,以為讓主委宣讀四項施政理念與十三項短期目標就可以結束。但是這些目標裡完全沒有提到近來相關的爭議話題,會後記者紛紛追問:「物價即將因為調整油價而大漲,實質工資連續下降,勞委會是否認為基本工資需要配合調升?」

王如玄在連番追問下勉強透露,近期將拜會勞委會所屬的「基本工資委員會」成員,並且藉由勞資對話尋求共識,預期在七、八月召開委員會討論,最後報請行政院核定。至於「勞委會本身有無立場?」王如玄說,勞委會態度開放。

對於馬英九政見提到將失業率降至百分之三以下,能否達成目標?王如玄簡短表示,這不僅是勞委會問題,而是跨部會責任,例如經濟提升後,失業率就會下降。對百分之三目標何時能達成?她僅表示「會盡量努力」。

有人擔心外勞人數不斷激增,可能影響失業率,王如玄認為,兩者並不完全相關,因為外勞是「補充性」而非「替代性」。至於會不會同意外勞薪資脫勾?王如玄說,已經表達過立場,而外勞引進相關問題要由勞資政三方對話決定。

對於外界擔心馬政府上台致力「拚經濟」,是否可能損及勞工權益,王如玄特別強調,閣揆劉兆玄在第一次院會後特別對所有閣員強調,經濟成長過程中一定要追求社會公義,新政府絕不會犧牲勞工權益。不過如果勞資雙方立場歧異太大,無法形成共識,勞委會的立場是什麼?王如玄則說,不便表示個人意見。

【2008/05/24 聯合報】

2008/05/23 苦勞報導王主委她認為「失業」跟「引進外勞」是兩組分開的議題,並不具有直接的關係.....;然而去年97/8月,我們位於基隆的小學為了英文雙語的加強教育,所申請的外籍英文合格老師11位在台工作證,全部都拖延至今98/02/03沒回覆,眼見下學期要開學了,卻音訊杳然 !
我們家長的需求合法也依法申請,但勞委會職訓局承辦人,絲毫沒給我們答案...發文詢教育部的相關規定,於97/12/10教育部回函也言明引進外師搭配本國老師係協同教學,無損就業率,更與我國籍英語教師就業權益無涉.
請版大協助,注重我們基隆地區一千個小學生家庭的雙語學習環境,增強下一代國際觀為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