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主義、領袖、國家」不該是財政部的施政次序

2008/05/31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5-31 08:33:44

 中國時報31日社論:新政府中,財政部似乎是「配合度」最高的。上任第二天,部長就承諾將來要推動馬蕭政見中的負所得稅制。各大媒體先後披露負所得稅制的重大缺點之後,即使行政院轉趨消極,李部長始終沒有改口。這一周,他又在答詢立委時表示,將來賦改會中要安排工商代表、民意代表,憑空設計出一個全世界不曾出現的民粹式租稅「審議」單位。此外,他也明言,賦改會最重要的目的「是落實馬英九總統的政見」,為尚未成立之單位穿上一雙小鞋。日前,他又向媒體提出其公營事業釋股計畫,包括台灣菸酒、台電公司都在優先釋股之列,打算為愛台十二建設籌錢。最近,李部長也主張公營行庫併購換股合併優於賣出股分,將來也要依此推動公股金融機構的民營化。

 李部長這麼急著在上任十天之內努力構思賦改小鞋、釋股籌錢,當然也反映出他做財政部長的哲學。有宏觀視野的財長著眼於國家中長期的租稅制度、負債結構、永續維持,而李部長則似乎是將財政部視為配合推動愛台十二建設的籌款機構,努力幫政府找錢,更將馬蕭提出的諸多政見視為「主義」、奉為圭臬。由於台灣目前負債餘額偏高,新政府難以靠發行公債因應未來赤字,他遂動腦筋以拋售祖產的方式籌措財源。明年以後愛台建設正式推動,恐怕釋股賣祖產更是風起雲湧。

 以釋股賣產方式因應財政開支,雖然可以規避公債法的限制,但絕對不是沒有代價的。從政府永續經營的角度來看,將中華電信釋股套現,其實也等於是賣出金雞母,而放棄其未來一年年的金雞蛋。台灣人民也許一時未必察覺政府變賣金雞;但是當釋股幅度加大時,民間質疑的聲浪也就會大為增強。

 即使拋開財政永續經營的理念不談,將國營事業釋股也有其他必須考量的問題。以台電釋股為例:台電目前仍是國內電力供給的獨占公司;一旦台電釋股而引進若干民間持股者,則這些民股就有立場、有權力維護他們的獨占利益。當初,台電之所以為公營,是因為承擔了憲法一百四十四條「公用事業」的任務,其公營宗旨即在於「謀國計民生之均足」,而非為獨占利益。一旦台電釋股,那就必然產生民股獨占利益與國計民生之間的矛盾。因此,台電是否要民營、在本質上是否應該釋出持股,都是要先予釐清的大問題。財政部長為了推馬蕭政見,這麼快就決定要對台電釋股,卻對於公營事業移轉民營的原則、理念都少有解說,也讓外界驚訝。

 再以公營行庫的民營化為例,李部長常以台北富邦銀行為範例,似乎也低估了問題的複雜性。北市銀與富邦銀合併換股,是二○○二年十二月的事,當時台灣民間對大財團並無惡感。等到二○○四年扁政府以二次金改為名將諸多公營行庫轉手給國內大財團之後,台灣人民對於這些財團就有極大的嫌惡,而自此公營行庫不論售股或換股,都必須要將人民觀感放在最優先考量。李部長非常自豪其北市銀「換股」模式;殊不知換股仍須找對象、仍然要評估議定換股比例;二次金改之後,這些事情的爭議都絕不會小於售股模式。再者,售股比較能夠吸引國際銀行參與,而換股幾乎只能選擇國內財團。一旦少了國際標,則輿論對於國內參與者的疑慮就更大、換股的難度也就更高。總之,民營化涉及的問題極多,絕不能為了籌錢而倉卒行事。

 李部長歷任北市財政局與祕書長等要職,資歷不可謂不豐富。但是我們要提醒的是:台北市與中央政府畢竟不同。台北市的支出與收入都相對單純太多,幾乎不會觸碰到公債法上限、不必擔心鉅額市府赤字、沒有太多祖產可賣、不用煩惱租稅結構、不須理會二次金改的負面新聞、也沒有愛台十二建設的大財政缺口。直轄市財政局長官等雖為政務,處理的卻是事務性業務居多。但依據財政部組織法,財政部的任務是要做好「全國」的財政事務,而不是為了替馬總統心儀的建設找錢、或是落實馬總統競選期間倉卒提出的數百項政見。總之,政務官要心存社稷,而不該言必稱領袖。

 新政府才上任十天,一切都還有學習、進步的空間。對李部長而言,這空間格外的寬廣。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