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要先掌握題目的重點,充分說明house跟home的差別:人可以有很多house,卻只能有一個home。」那年我擠在幾百個來自各校的制服中,瑟縮在狹窄的座位上以蒼白表情,專注地抄下補習班名師針對考古題進行的解析。一種辨析家與房子的知性認識、為考取高分而生的理解。
“A House Is Not a Home”,民國83年大學聯考英文科的作文題目。
順利進入大學就讀後,那些原本已隨之丟棄的各式筆記,卻因為家裡的經濟困境而幽魂般重現。一發始只是生活的細微改變,父母的笑容少了、爭執多了;家人相聚時間少了、奇怪的電話多了。直到我們知道房子已被抵押貸款,到無力支付本息而遭法院拍賣,總共才不到半年的時間。
那天上午,當法院人員例行公事般進入家裡的各個角落拍照,我突然想到那個古老的傳說:照相會攝走人的靈魂。那個專屬於我們一家人的空間,在無法拒絕他人進入的那一刻開始,便已失其元神,只墮落成為法院文書中一個待拍的物件而已。
在陸續搬家多年後的今天,我仍可不費力地背出舊家住址,卻必須花上更多的時間才能想起新家地址。考試早已結束,我卻才真正懂得“A House Is Not a Home”的意思。 **************************************
「裝置藝術」,是我對東菱的第一印象。
在朋友的邀請下,我來到位在新莊新樹路上,已經關廠九年的東菱電子公司,參加他們抗爭八年的紀念活動。走進工廠大門,班駁的鮮紅色噴漆、塗鴨:「詹婊子!還錢!」、「抗爭到底!」揮灑在廠房內外的各個角落。
工廠大樓門口旁,有座簡易廚房,上頭有各式各樣調味醬料;當年接待客戶的大廳櫃檯,上頭堆滿了各種玩具、盆栽跟書本;打開「總經理室」的門,一床蚊帳與書桌、文具,取代想像中的辦公桌跟文件;員工廁所裡頭的洗衣機、熱水器,展示這裡已經是抗爭工人們的浴室、洗衣間;通往生產線的走廊,滿掛的內衣、T恤、牛仔褲,取代當年的工作服。
工廠、抗爭標語與家庭用品三者的錯落層疊,交織成裝置藝術般的奇異衝突,見證了東菱電子廠的生命轉折。這種在外人眼中的奇特景觀,卻在東菱員工的自在神情裡,取得微妙的協調,並散發出類似家的氣味。
在成為東菱的常客之後,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自在也漸漸滲入我的體內。是嘛,這不就是一個家:栽種在工廠空地的菜芽,順手一摘就可入鍋上桌;不知從那一年溜進工廠的「黑仔」,總是盡職地在我每次進入東菱時,追著我狂吠。從小就在工廠長大的謝岱凌也總喜歡拉著我玩耍、陪她寫作業。只是每到假日,當其他自救會會員的孩子們也到工廠玩耍的時候,她也就無暇陪我了。偶爾會員們也打打牌,聯絡感情並增加生活趣味;有時加菜配燒酒,也會自嘲:「會不會太豐盛,不像關廠抗爭的了?」
到後來,幾次被安排在過去的貨品展售室過夜,看著床鋪上方「品質是企業的生命」幾幅大字下入眠,竟覺得理所當然。
慢慢地,我拼湊出這個家的來歷:
1996年2月29日東菱電子公司惡性關廠,老闆詹俊森積欠八百多名員工資遣費、退休金。九個月後,一百餘名意識到必須主動出面爭取權益的失業員工,開始積極奔走串聯同仁推動籌組自救會,走上人生的第一次街頭。即使他們的身影在接下來的3年裡,一一在勞委會、調查局、監察院、行政院甚至火車站前出沒,那筆老闆留下來的爛帳並未因此結清。
如果他們的行動就此畫上句點,那麼也不過就是再為台灣勞工史添上一筆悲憤。只是隨著20餘名會員重新團結改組互助會,集體將戶口遷入東菱,舉家進駐廠房生活的行動,讓東菱的故事在短暫地逗點後繼續以新形態的抗爭持續書寫。
東菱電子從來就不只是經濟部公司登記中的一個名詞。在跟這群抗爭工人相處的過程中,他們總樂於跟我分享許多「寶貝」:一株在抗爭初期種下的芭樂樹;過去上班時使用的報表、印章,還有那些「如果還在用,就很值錢」的各式機具。那裡有太多工人勞動於其中、生活於其中的記憶,而後更因為資方「惡性倒閉」所引發的愛恨情仇,讓「東菱」這個名詞顯得饒富意義且沉重異常。(待續)
回應
Re: 【人跟土地的故事】 那天,我要把自己買回來(上)
A house is not a home. 經典的題目。
什麼是家?該如何定義一個家?
教授曾告訴我不要追究這個問題,因為這個世界上沒有家的人、民族實在太多,若我們只談論家,那麼那些流亡的民族該如何自處?
教授的意見我同意也不同意。家也許並非人類精神狀態最深沉的問題,但這個問題在台灣這個爭議的社會,還是很有價值。或許教授要告訴我的是,若要專硏更深層的問題,就不要分散你的精力。
我認為一個家,就是家人陪伴的地方。這個定義也許同時適用在有house和流亡的人的身上。延續人的關係同時是延續家存續的希望。財產、回憶在某個必須保護家人的必要時刻,我們願意放棄。
在這個定義下,我一直很想做一個調查。這個調查不是政府單位能做的。我想去問現在生活在樂生的老人幾個問題:
一、你有家人嗎?若"有"請答第二題,"無"請答第六題。
二、你現在和家人住在一起嗎?若"有"請答第三題,"無"請答第五題。
三、和你住在一起的家人是誰?(不一定需要血緣關係)
四、如果現在樂生拆除了,你還能和家人住在一起嗎?
五、如果現在樂生拆除了,你有家人能接你同住嗎?
六、如果現在樂生拆除了,你除了搬到新大樓有其他打算嗎?
我想這些問題還是缺乏深思、也可能尖銳,但我很想知道事實。
如果離題太遠,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