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縣找活路 不能單靠高速路

2008/07/28

【謝錦芳/新聞分析】  人是理性的動物,總是往高處爬,追求好的工作機會與生活環境,如果事與願違,只好用腳投票。最近十年來,台灣城鄉差距擴大,農業縣市人口持續淨流出令人憂心,暴露出許多產業政策規畫失當,未能真正發展出具地方特色的產業。

 最近十年來人口淨流出最多的縣市,均是農業縣市,觀察這些縣市的家戶平均可支配所得,全部都低於整體平均數,屬於後段班。以台東縣為例,最近十年人口淨流出比率最高,主計處所公布的九十五年家戶平均可支配所得,台東縣正好是全台最低的縣。

 執政黨重新提出興建蘇花高的議題,再度引發環保人士強烈反彈。客觀來看,興建蘇花高真能帶動花蓮的發展嗎?從其他國家的經驗,答案是否定的。中研院經濟所所長彭信坤指出,日本的實際經驗可供參考,如果沒有良好配套措施,反而加速人口外流。執政當局若以為蓋一條高速公路就可以為東部帶來繁榮與商機,未免太天真。

 目前全球最重要兩大議題,分別是能源與糧食。台灣缺石油,但卻有條件發展糧食產業。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高承恕感慨說,這就是東部與中南部農業縣市的機會,發展精緻有機農業,可以提高附加價值,增進所得。東部各縣市一窩蜂想蓋科學園區,模仿竹科,那是不切實際的。

 中研院經濟所所長彭信坤是台東人,太太是花蓮人。台東、花蓮具有發展觀光的潛力,可惜目前的旅館及民宿的發展都有其侷限性,寒暑假生意特別好,平時冷冷清清,如此很難聘請專業人才來經營,品質難以提升。他認為,要吸引國際級觀光客,服務品質要提升並做出特色,例如結合老人安養或醫療,可吸引退休老人來此居住。

 十年來台灣城鄉差距擴大的結構性問題,無法在一夕扭轉,農業縣市若要提升就業機會,唯有創造出具地方特色的產業,才能留住人才,絕對不可能靠興建幾條公路或大樓,就想鹹魚翻生。

建議標籤: 
事件分類: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