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8月11日11:47 [我來說兩句(5)] [字號:大 中 小] 來源:中國經濟網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隨著勞動力成本和運輸成本的不斷上升,歐洲企業大幅減少了在中國的投資;與此同時,它們在東歐和俄羅斯大舉擴張。
去年,歐盟對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為18億歐元(合27億美元),遠低於2006年60億歐元的水平。
但在俄羅斯,來自歐盟的投資從106億歐元飆升至171億歐元。
「很多歐洲企業都在對沖它們在中國的製造業頭寸,」會計師網絡??羅申美國際(RSM International)的外國直接投資專家兼顧問戴維-巴特萊特(David Bartlett)表示。「業界正越來越多地把目光放在中歐和東歐,在生產外包方面,這裡是取代中國的理想之選,尤其是出於運輸成本等因素的考量。」
很多歐洲國家的公司,例如法國辦公設備生產商Samas和德國耳機生產商森海塞爾(Sennheiser),已將生產業務遷出中國。
德國工程師協會(VDI)估計,高達五分之一的會員企業計劃撤離中國。阿達迪斯(Adidas)則表示,正在削減在中國的業務規模。
專家警告稱,不要過多解讀某一年的外國直接投資數據,不過,他們也表示,有趨勢顯示歐洲企業對中國的投資少於其他「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和印度)。去年,它們對印度的投資從2006年的25億歐元飆升至109億歐元。
「希望在中國投資的企業,基本已經這麼做了,而它們剛剛認識到一個事實:諸如印度之類的國家,人們原本以為那裡只適合投資服務業,但現在發現在這些國家投資製造業也頗有意思,」畢馬威(KPMG)的新興市場主管伊恩-戈梅斯(Ian Gomes)表示。
中國商務部(Ministry of Commerce)在其網站上表示,中國對歐盟投資從22億歐元降至5億歐元。
譯者/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