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日期:
2008/08/21
links_weblink_url:
http://www.wretch.cc/blog/chargechu/18958714
都市農業其實早在1970年代即已開始推廣,利用這些都市裡的閒置空地進行耕作,主要以種植蔬菜為主,土地為國家所有,只有從事農業耕作才能擁有土地的使用權。此外,都市農業最大的困難在於水源取得,所以政府也幫忙解決水的問題,不論是以水車運送,就是輔導採用統一的集水器和灑水設備。同時,鼓勵街坊成立合作社,人數從1、2百人到30、40人不等,大家分工合作,從生產、加工、銷售和設備維修都由合作社成員負責。因此,生產所得除了每一戶自己食用之外,利潤的分配有80%歸勞動者所有,15%為政府稅收,另外5%則用於設備的維修等。
藉著這種化整為零的耕作方式,古巴不但擺脫了對化肥、石化燃料和大型農耕機械的依賴,全島皆為「有機生產」,目前都市農業可提供古巴60%的蔬菜消費,也供應都市居民50%的熱量需求。並且從事都市農業的農民對自己的收入也很滿意,每個月可以有800到1500披索不等(有資料上的數字是更多,但訪問的結果是如此,不知是否農民不好意思說出自己的實際所得,所以故意說少一點)。
雖然表像上是化整為零,不過觀察許多都市農園的耕作、集水、除蟲和堆肥的方式之後可以發現幾個相同的模式,原來是政府透過像ACTAF這類的組織進行技術輔導;每個鄰里合作社幾乎都有一個小型的器材維修站,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真的是「政治無所不在」,或者說「政治為人民服務」也許更貼切。
主題:
資料來源:
回應
Re: 遇見古巴5:從「甘蔗共和國」到「都市農業」
聽說以前是因為美國的封鎖,所以什麼高科技的東西都無法輸入
造就成古巴可以成為一個乾乾淨淨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