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杏珠《遠見》】 酒是原住民的殺手。
烈日當頭,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布農中會牧師林正輝開著車子,行駛在花蓮卓溪鄉的聯外道路上,大老遠,他就看到一位穿著綠色上衣、身形搖晃的中年男子,「魏國義,你要去哪裡?上車,我帶你一程。」魏國義眼神呆滯、一身酒味地上了車,他紅著眼眶、哽咽地說:「我剛剛喝酒被二姊罵,我想走路去找大姊啦。」
車子來到太平村中平部落,林正輝帶著魏國義回到人稱「鬼屋」的家中。林正輝看著魏正義說:「你兩個朋友到家裡喝酒,才踏出大門,就醉死在門口,希望你不要成為第三個。」用「家徒四壁」形容魏家一點都不誇大,除地上一張老舊的彈簧床、一把椅子外,就剩下掛在牆上的先人遺照,其他空蕩蕩。
魏國義從小幫父親擋酒,沒想到卻染上酒癮,一起床就喝,簡直拿米酒漱口。幾年前,在中華紙漿廠開怪手的他,口袋隨時都有個4萬塊。曾幾何時,酒癮不僅讓他罹患肝癌,也奪走寶貴的飯碗。
貪杯茍延的酒癮,捻熄原民之光
而在三公里旁的中興部落裡,田秋勇家族也是為酒所害的典型案例。一棟外觀不錯的二樓小公寓,大門才一打開,隨即傳來一股惡臭,令人胃酸急速湧上心口,一包發霉的饅頭就在椅子底下若隱若現,「知道有人要來,他特別整理過,以前更像垃圾堆,到處爬滿蝸牛,」林正輝試圖化解尷尬。
很難想像,眼前這位黝黑浮腫的中年男士,曾是當地唯一考上鐵路局特考的「卓溪之光」。
台東高職畢業的田秋勇特考及格後,就在玉里車站鐵道班服務。無奈,前年因為長期酗酒導致肝硬化,人生瞬間從天堂跌入地獄。
從此田秋勇常因肝昏迷而路倒鄉間,不然就是吐血被緊急送醫。多次進出醫院,他早已是慈濟醫院玉里分院急診室常客,每次醫護人員看到他,總是一臉無奈:「怎麼又是你。」
從幸福家庭到妻離子散,田秋勇開始自暴自棄,窮困到往垃圾堆撿食物,甚至還醉到不醒人事而釀成火災,林正輝不僅發動志工到他家中粉刷、整理,還每天幫他送早、晚餐。
在林正輝的勸導下,他試圖戒酒,但至今仍無法抗拒酒精的誘惑。
來到田秋勇妹妹田秀琴家中,她正在地板上幫孩子換尿布,望著滿身是病的哥哥,她搖頭歎息。一人要照顧四個小孩的她,現在恨死「酒」,她的先生也是被酒所害。田秀琴的先生是公墓管理員,去年11月底一如往常到墓地噴灑消毒劑,卻突然倒地不起,醫師判定他因長期酗酒罹患肝硬化而猝逝。還好田秀琴擁有看護執照,勉強可以擔起家計。
兩個月前,她發現大兒子跟堂哥在喝酒,氣急敗壞:難道忘了你爸爸是怎麼死的嗎?醫生不是警告過你不能喝酒嗎?「我只不過是好奇,試試看而已嘛,」兒子解釋著,但田秀琴仍心有餘悸。
在部落裡,類似魏國義、田秋勇的案例俯拾即是,但最令外界震驚的是,原民鄉飲酒年齡有逐漸往下降的趨勢。
酒不只毒殺這一代的原住民,還威脅到下一代。從2004年起,原民比例達九成五的卓溪鄉,死亡人數已超越出生人數,去年死亡人數92人,出生人口只有73人,「每年死亡人數相當於一間小學的人數,從20到80歲都有,平均壽命下降到46歲,」林正輝提出警訊,而九成五的死因都與酒有關。
每天面對一群為酒所苦的人,林正輝兩年前推出循序漸進的「節酒」計畫,試圖改掉村民的酒癮。第一年,只有兩位村民參加,一人成功一人失敗,第二年參加人增加到30位,成功率三成四,今年受關懷者已增加到80位。
節酒自救還不夠,聚落競爭力待重建
目前教會共有四位生活輔導員,都是戒酒成功的志工。田秋勇的弟弟田秋文就是其一,他有一回酒駕,被吊銷執照還要賠傷家錢,讓他痛改前非,參加節酒計畫,至今已戒酒成功一年半。
每位輔導員平均要照顧20位受關懷者,從早上6點到晚上11點,挨家挨戶至少巡視三次以上。
原民酗酒除家庭環境造成外,教育、經濟也是主因。卓溪鄉人口不到6500人,地處偏遠,九成五是山地,就業機會少,年輕人逐漸外移,列冊的低收入戶比例達9%之多。「最近鄉民土地被拍賣、房子被查封的案件愈來愈多,但貸款金額不過10萬- 20萬,就知道卓溪鄉有多窮困了,」課長司明國說。
卓溪鄉長蘇正清無奈表示,卓溪鄉教育資源相對城市薄弱,村民沒有競爭力,還面臨「大片山地換不到一碗飯吃」的困境。鄉民努力種植經濟作物,因為沒有道路,只能用籠子背下山,「連老人都沒飯吃,子弟還能留在家鄉做什麼?」蘇正清點出原民鄉坐困愁城的現況。
教育、經濟、酗酒、健康問題交互循環,卓溪鄉的競爭力愈來愈低弱。相較其他鄉鎮,外界對卓溪鄉的關注少,社工團體也不易籌募到資金,但林正輝堅信,只要願意,一定可以找到生存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