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淡水?誰的發展?
關於淡水發展的幾個故事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沒有任何的政策是斷裂的,無論環境與政策,都有其發展的軌跡」這是綠盟的前任理事長賴偉傑長期從事環運工作的心得,但是關於公共政策的發展與變遷,在台灣這方面的歷史書寫ㄧ直很少見,使得社會看待環境議題事件,往往只能從當下的爭議來看,看不到爭議背後的歷史脈絡與政治分析,以致讓政府永遠可以用同一套說詞來應付民眾,而台灣社會也一直跳不開環保與經濟二元對立的情境。

以近日的淡水河北側道路開發案為例,表面上看似乎又是個環保與經濟衝突的老話題,開路等於帶來淡水發展,對於反對者,台北縣長周錫瑋斥之為自私,認為將會阻礙了淡水未來發展,到底道路興建計劃的效益何在?興建的目的何在?背後的真相與事實是什麼?要了解這些事情之前,我覺得應該先說關於淡水發展的幾個故事讓大家知道。

故事一:淡海新市鎮的一場大夢

讓我們將時間回溯到1991年,當時國民黨政府規畫推出號稱是要帶領台灣邁向已開發國的「六年國建」,其中為提供數萬戶國民住宅以疏解大台北人口壓力的淡海新市鎮也在其中。就因為這個耗資1478億造鎮以吸引30萬人口入住的政策,而開始種下了後來淡水珊瑚礁海岸被毀、綠蠵龜被困、漁業資源破壞嚴重的悲劇。

在營建署的強力主導下,對淡海新市鎮做出無數個美好的承諾,可是許多都市規劃學者都警告這種草率造鎮的失敗經驗。果不其然,這個造鎮計畫在1995年發現了大問題,營建署原先並未考慮到環保設施即送環保署審查,在環審會中發現30萬人口的造鎮計畫竟然未規畫垃圾及污水的處理用地,但計畫區內公設比已過高,沒有多餘土地,開發單位營建署亡羊補牢,決定為新市鎮在海岸築堤造地(鄰近沙崙海水浴場),此一開發案地方及環保團體並未被告知,一直到1995年4月底包商偷跑施工及5月營建署來淡水鎮公所對地方做環評說明時才初知有此開發案!

雖然在海岸築堤造地的面積不是很大,但因地處珊瑚礁海岸等生態環境敏感帶,同時也是淡水河口北岸重要漁場,引起漁民的強烈反對,綠盟決心投入搶救,結合地方民眾於1995年6月底發起「淡水海岸搶救聯盟」,期間除向政府陳情,並結合立委、學者專家、漁民、地方民眾召開記者會、公聽會提出誠摯呼籲「保留淡海淨土」,要求此工程暫時停工,待重新評估適當地點再行動工,但施工單位堅稱此工程已經環評,對環境沒有太大衝擊,執意繼續動工,於是政府動用公權力在爭議期間強行取消漁會的漁業權,然後再提撥補償金來塞住漁民的不滿,甚至為了造成既定事實,強行急速施工。在施工期間一度發生綠蠵龜被困在築堤的海域內,證明了當地的生態的確豐富,而非像環保署之前認定「對環境沒有太大衝擊」;但最後這片海岸仍然淪陷,築堤造地完工了。

然而在數年之後,符合當初民間的質疑與預言,2001年初營建署終於承認淡海新市鎮計劃失敗了,但那個美麗的淡水貝殼沙海岸也已經在那年消失了,被破壞的漁業經濟和漁民的社群,也都為了錯誤的經濟大夢而犧牲!可是這樣的政策錯誤與資源浪費似乎並沒有引起社會大眾的關切。錯誤的政策不但浪費公帑(新市鎮計畫至今仍每個月須繳交一億五千萬貸款利息),也破壞了生態,而至今仍沒有任何一位當初決策的官員為這個錯誤政策負責,這是台灣公共政策的荒繆,也淡水發展史上的悲哀。

故事二:淡水環河快速道路的失敗

就在淡海新市鎮欲振乏力的情況下,1996年交通部公路局規劃在淡水河北測,沿河興建一條快速道路,從沙崙到大度路口,全長12公里,但是淡水環河快速道路案對環境、交通,甚至對整個淡水河水文的衝擊,專家學者及各部會都曾在歷次的協調會中一再提及,無論是國工局、水利處、水資源局、林務局、農委會、台北捷運局、捷運公司、台北市都發局、以及台北縣政府等單位,都持質疑或否定的態度,但交通部門絲毫無動於衷,置若罔聞。

此道路的興建不但會對紅樹林生態有難以挽救的損害,更會破壞淡水河沿線豐富而特殊的地景風貌,也造成多處古蹟遺址、鎮民生活的衝擊與影響,因此文史團體、環保團體、當地居民於1997年12月17日共同發起「全民搶救淡水河行動聯盟」,舉辦記者會、公聽會,甚至提出民間版的環境影響評估。然而1998年3月公路局在淡水鎮公所召開說明會,仍然抱著傳統保守的心態,只通知議員、代表等支持動工者出席,反對人士完全不知。

交通部門雖然決策粗糙,但握有工程預算的大餅,連部分民代都墮入利益迷陣中,因此,當反對聲音出現時,政府更變本加厲地以利益協調和黑箱作業應對;淡水環河道路案的環境影響評估都還沒做好,而立法院卻已經強行通過設計及土地徵收費。此案未經過環境影響評估即先編預算動工已不符程序正義,而工程設計竟然還先行發包,政府帶頭違法的行徑實令人嘆為觀止,為何不顧法令如此堅持開發?難道是為了圖利在沙崙重劃區炒作地皮和房地產的財閥嗎?其間聯盟發起全民請願施壓救淡水,揭發淡水環快弊案等等行動,堅持反對了3年,2000年此案終於因環評沒有通過,交通部將全案撤回,反對運動宣告成功。

關於淡水的故事進行式:淡水北側沿河道路案重蹈覆轍

看了之前的淡水發展故事,我們將眼光再重新放回今年初台北縣政府開始推動興建的「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誰能料到事隔10年,北縣政府竟然舊案修改後再度提出,除了將長度縮短、路線稍作變更,但本質不變,仍然是一條破壞景觀與生態的沿河快速道路。

2006年周錫瑋縣長向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爭取經費,認為此案不僅可解決北淡地區交通問題,帶動北海岸觀光發展,對於淡水新市鎮的開發也具有正面的意義。而推動開發案的過程仍是與過去的歷史似曾相識,直到今年6月在淡水鎮公所的一場說明會,環保團體及反對民眾才終於得知這個消息,原來之前縣府已經低調舉辦了數次說明會,但大部分的民眾卻根本不知道!當地居民開始自發地組織起來,7月「反淡北道路聯盟」成立,7月底舉辦了記者會呼籲縣府傾聽民意,停止道路興建。許多當地義工開始每天在社區擺設連署站,讓更多民眾了解此案;同時,在網路上超過一百個民間組織共同參與連署,短短一個月內達到5000人以上連署反對。

由於之前開發失敗的經驗,縣府宣稱這條道路不是快速高架道路,只是平面慢速道路,以求不需提送環評,但避不過的仍是對紅樹林生態、文化遺址的衝擊,而且推行至今,台北市政府、林務局、環保署都陸續表示不宜開發,台北縣政府卻執意興建,匆匆進行土地徵收、道路細部設計及招標程序,為求達到年底動工的競選支票,試圖造成既定事實。台北縣長周錫瑋甚至在報上表示淡北道路「即使違法發包也要做」!

歷史一再重演,但台灣人民總是選擇原諒?

歷史一再重演,政權也輪替了兩次,但經濟與工程至上的輿論、錯誤的決策判斷、錯誤的回饋金收買模式、錯誤的價值觀、錯誤的公權力濫用,卻一點都沒改變。當2001年淡海新市鎮宣布失敗後,長期關心淡水發展的綠盟發表了一篇評論,質疑工程優先創造了什麼?綠盟的前任理事長賴偉傑寫道:「淡海新市鎮的例子證明這種模式的可惡和可悲,施工過程裡強勢又不願對話的行為,不僅徹底枯竭了台灣現有的資源和打壓民眾對自己生活的發言權力,更浪費了資金與資源。」

事隔多年,我們看不到政府對於淡海新市鎮計畫的任何反省,只看到台北縣政府又開始侈言要將淡海新市鎮打造成娛樂搏弈特區,建商開始大打房屋廣告,承諾還未興建的快速道路計畫,將淡海新市鎮形容成下一個信義計畫區,又一場大夢,最後犧牲的又是誰?讓我們怎能不擔心淡海新市鎮的苦果會再次出現!

以上的幾個故事,只是淡水發展史的其中一小部分而已,從1991年到2008年,從淡海新市鎮的發展夢起與破滅,從淡水環快的失敗到重起爐灶,追尋公共政策的發展軌跡,我們看到的是同樣的錯誤不斷地發生,錯誤的政策不但比貪污可怕,更可怕的是歷史一再重演,被犧牲的生態與弱勢民眾無人聞問,但台灣人民總是選擇原諒?政府都說這些建設是為了淡水發展,但回顧過往我們必須思考,到底是誰的淡水?誰的發展?

崔愫欣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輔仁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時期加入輔大黑水溝社,參與學生運動,跨校共組學生環保工作隊進行訪調,立志投入環境運動 ,2004年以紀錄片《貢寮你好嗎?》獲第27屆金穗獎最佳紀錄DV,入選國內外影展。從事非政府組織工作二十年,現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全國廢核行動平臺召集人。

臉書討論

回應

當時淡江野鳥社有人跟我提過,在我還沒淡江前,淡海新市鎮下邊有一塊沙洲,曾經是北台灣最大的渡冬候鳥鷸鴴科棲息地,但短短的兩年就瞬間消失。

若那片沙洲保留下來,或許可以是全台灣最能吸引國外遊客的生態旅遊賞鳥景點,搭配淡水的在地文化,但往往一個錯誤決策讓北台灣的觀光產業給消滅...

為什麼你們觀光過客
總是來淡水看美景
帶來擁擠交通和垃圾
再拍拍屁股走人
還希望淡水永遠維持這樣子
自己住的地方就希望建設發展
別人的地方就不要太進步
也不考慮現在的生態工程
已經可以兼顧生態和工程的平衡
真要環保
那你就每天走路騎自行車
等你自己做到在要求我們
要不然假日你們觀光客都別來
還我們淡水原本的寧靜
那樣也許我們就不會再有塞車惡夢了
這是我們淡水人的淡水
這是我們淡水自己的發展
我們淡水人自己決定
不要你們這些人用環保沙文主義來壓我們
如果我們淡水北海案居民公投通過
你們是不是就可以閉嘴

只有觀光客反對淡北嗎? 我看在地居民反對也不少。
住在那邊的人,原本從窗戶看出去是好好的景觀,路一開整個醜掉了。
觀光客頂多幾個月看一次景觀,居民可是每天看到。
你說誰比較在意那裡的景觀,空氣,噪音?

平山而論,北海岸居民的確受塞車之苦,我們為了保存紅樹林,也應考慮其他交通方案,例如北投三芝道路,捷運延伸至三芝等方案,如果問題沒解決,需求會讓這些開路計劃一再捲土重來,我們來看看去年還沒被環保人士教育過的淡水社大學員意見吧.

公共論壇:如何改善淡水地區交通壅塞問題之探討--課程:網頁設計入門、電腦基礎操作(三芝)
社區論壇
由 davidccit 在 週一, 2007-05-21 01:38 提供

自關渡橋往淡水地區興建兩條快速高架道路,沿著民權路連接登輝大道;另一條沿著捷運旁的淡水河河堤邊,興建高架道路通往漁人碼頭
捷運延伸至三芝地區:提昇觀光產業
將計畫中的芝投公路,付諸實際,以結合兩地觀光產業
興建漁人碼頭與八里渡船頭間的跨海大橋
淡水老街與河堤觀光區,全面改為徒步區,並在徒步區內興建免費觀光電車,以增加觀光特色。
將淡水地區所有公家機關遷至淡海新市鎮,提昇開發誘因。
增設停車場,假日降低收費,刺激觀光人潮。
潘榮昌

-----------------------------------------------------------
因為淡水地區交通擁擠,三芝到淡水間又有聖約翰科技大學,學生、上班族多,上下班時間,沿路塞車,捷運延伸至三芝地區,以縮短交通時間。 李彩鳳

-----------------------------------------------------------
1. 從洲美快速道路延伸高架道路到三芝。
2. 北投-三芝隧道(芝投公路)盼能儘速開工。
蕭萬成
-----------------------------------------------------------

現在的大氣層破了,一直強調環保與維護地球,但公共運輸設施未臻完善,讓民眾不方便到達目的地,目前比較方便的方式是開車,我也是以車代步,但是消耗能源、製造污染,造成地球受創傷,誰也無能為力;如果要讓地球減緩受傷,減少開車、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是最佳選擇。不論是都市的台北還是鄉下的三芝,都有很多人為了上班,往來於兩地之間,真的期待捷運系統能延伸到三芝。就不用開車上下班。另外的建議,淡海到八里間能夠再建一座橋,並且開發芝投公路。謝秀慧
-------------------------------------------------------------

自從高中開始至今往返於三芝與淡水之間,皆以搭乘公車為主,30年來,交通雖已便捷許多,但隨著捷運開通,淡水地區的觀光業開始\蓬勃發展,交通瓶頸卻每每在上下班尖峰時段,呈現塞、塞、塞的現象。動彈不得,於此,有以下幾點建議:
1. 除關渡大橋外,應再興建一座橋樑。
2. 三芝到竹圍之外環道路(登輝大道)建議聯通北投,增加淡水通往台北市市區的出口;興建高架道路,連接洲美快速道路與登輝大道。
3. 三芝與北投興建芝投公路與隧道。
郭鳳珠
-------------------------------------------------------------

希望淡水-三芝間的公車班次增多。
淡水老街河河堤提供免費隨招隨停的接駁公車。目前淡水老街人潮洶湧,常常險象環生。如能全面管制交通,老街淨空,,減少意外發生。
范明芳
-------------------------------------------------------------

1.希望淡水捷運能延長至三芝地區。
2.北投通往三芝的芝投公路能早日動工,以使三芝居民交通更便利。
3.贊成范明芳的意見,更希望能增設停車場,並且降低停車費率,以刺激觀光產業。 江淑玲
-------------------------------------------------------------

1.建議施工頻繁的淡金公路(淡水至三芝路段),施工時間能改在半夜,以避免造成交通不便。
2.如果真能像范同學所提議的,增加淡水到三芝的公車班次,這樣就可以改善三芝地區居民前往台北工作的上班族交通上的不便。
江淑真

-------------------------------------------------------------

班上同學,大家都能搜集交通方面的資訊ˋ提供許多的寶貴建議,有些是很久之前就有的規劃(芝投公路、跨海大橋),至今仍無法實現;也有些部份,雖然以改善三芝地區的交通問題為主軸,但仍未受到主管單位的重視(捷運延伸計畫),甚至還有兩線高架道路的提議,以解決淡水假日交通擁擠問題的創新想法,但可能會受限於地方政府預算的問題;不過,可以看出同學們軍竭盡所能,想出各種方案,甚至希望能由社大以召開全體學生會議,凝聚共識,提出建言,以有效解決大淡水地區交通的問題。
授課老師 張忠義
‹ 淡水室內平面停車位 金雞母社區第二停車場平面停車格出租行政院文建會活動-『鼠』來寶 DV影片/紀錄片徵選 ›
» printer friendly version | 3577 閱讀次數
公共論壇:如何改善
由 davidccit 在 週一, 2007-05-21 02:10 提供

公共論壇:如何改善淡水地區交通壅塞問題之探討---課程:網頁設計(三芝)
以下為本班同學所提建議:
「交通建設」對於都巿發展而言有著極重要的地位,它可結合地方建設與經濟發展。
淡水,具有特有的人文、藝術與自然景觀資源,唯卻沒有順暢交通來連結淡水與大台北地區。再加上,近十年房巿熱絡開發,多元化發展,雖積極發展鎮政建設,唯淡水交通至今仍是呈現壅塞窘境毫無進展,尤其民權路、中正東路最為嚴重,自關渡橋,行經竹圍、紅樹林至淡水,車潮壅塞屢見不鮮,如遇下雨陰霾日子,交通問題更具嚴重,此種情景,應是淡水人長久以來心中的苦楚與痛!
改善淡水地區交通壅塞,已是克不容緩的課題,身為淡水居民,所期盼的應是淡水交通動線改善工程及爭取更多經費注挹。而我個人己見構思,即須全面結合鎮政建設開發,包括巿容改頭換面,停車場建闢,並開發淡水外側快速道路、芝投快速道路、紅樹林與三芝捷運支線、渡般頭與八里之間橋段建設等交通動線。而最具體且快速的方法,應是架設淡金高架快速道路,利用登輝大道地勢落差在空中架設高架快速道路,直接通往關渡大橋,如此一來淡水與大台北之間交通動線,便可藉由淡金快速高架道路至關渡大橋接洲美快速道路直達台北,自然可以改善淡水交通,並減少車輛糾結的現象。 學員:單秀琴
-----------------------------------------------------------

淡水至金山捷運延伸案建議
自淡水捷運通車後帶進不少人潮與商機,但一橋之隔的三芝卻不能因前總統李登輝先生的光環發展觀光產業及便捷往返台北的交通,反倒三不五時在短短淡金公路上挖洞修路沒有一天有平坦路況尤其是夜晚沒有明亮告示標緻常有異外車禍事件發生,這是否要有國賠損失之不當支出呢?;確實不知是真路毀橋斷必需修補還是消化年度預算,不得而知。
若只是消化預算可累積幾次工程款再作更長遠計畫一次完工,雖有前芝投公路計畫施工但台北市政府因終點在北投不同意以告停工又是預算問題,二是輕軌計畫只聞平面媒體不斷報導事實遙遙無期,是否又是拼選舉未知,因此建議捷運延伸至三芝、金山,因進入三芝觀光景點也日見發展蓬渤如咖啡街、水車展、櫻花季、美人腿特產、夏天有白沙灣等避暑海灘、民宿;石門有十八王公、肉粽、金山有勝名溫泉、朱銘雕刻、已故鄧麗君觀光墓園、野柳等等觀光產業足以發展地方,鄉民亦能進出城市方便,亦能增加就業機會與興旺地方交通便捷,陳情中央考量將不當預算一次規畫,讓三芝至金山鄉民不再淪為次等國民。 (張泰琪)
------------------------------------------------------------
淡水ㄉ交通說真的,每到了假日就塞滿ㄌ車輛
我的建議如下列幾點:
1. 增加大眾交通工具
2. 增加替代道路
3. 路面告示與號誌,標示要夠清潔
4. 路面保持平坦與視野無死角
曾翊淳
------------------------------------------------------------
1. 目前 北新路及中山路很擁擠----建議擴路。
2. 假日加強車輛管制並鼓勵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3. 規劃房子座落位置,避免影響到交通道路。
Sandy/林雅惠
-----------------------------------------------------------
如何改善淡水交通
1.人行道.路邊.騎樓請勿停車使馬路更寬可行駛
2.道路施工勿超時,必免造成交通堵塞.出車禍
徐秀茹
-----------------------------------------------------------
回應
公共論壇:如何改善
由 davidccit 在 週一, 2007-05-21 02:12 提供

公共論壇:如何改善淡水地區交通壅塞問題之探討----課程:電腦基礎操作

本班討論由潘榮昌班代,將個人想法作為討論的引言,激勵起同學們的熱烈討論,本班結論如下:
1. 開發關渡至漁人碼頭、登輝大道快速高架道路:沿淡水河岸修築至漁人碼頭的高架道路,另一條則沿著民權路修築高架道路至登輝大道,在關渡地區可透過關渡大橋與八里、五股、三重等地及中山高速公路相接,另一方面,則可透過洲美快速道路直達台北及並連接中山高速公路。
2. 芝投公路:連結北投及三芝、野柳的觀光動線,付諸實際,以結合兩地觀光產業。
3. 捷運延伸至三芝計畫:淡水、三芝間雖有登輝大道(淡金公路),但是假日仍無法負荷擁擠的車潮,建議將捷運延伸至三芝以紓解車潮並能有效開發三芝至野柳的觀光產業。
4. 興建漁人碼頭到八里之間的跨海大橋:淡水河兩側景點在假日期間人潮不斷,往往造成關渡大橋塞車情形,建議興建漁人碼頭到八里之間的跨海大橋,以有效紓解車潮。
5. 提升淡水老街特色:淡水老街河河堤提供免費隨招隨停的接駁公車,將現行觀光接駁公車行駛於老街及河堤間,以增加觀光特色。
回應
公共論壇:如何改善
由 davidccit 在 週一, 2007-05-21 02:14 提供

公共論壇:如何改善淡水地區交通壅塞問題之探討--課程:電腦基礎操作(三芝)
學員們在會議中提出對下學期《社區本位.公共論壇》的建議如下:
1.建議每學期或每學年舉辦乙次全校性論壇與聯誼,將各班論壇討論的結果,再透過全校性討論,以激勵出更完整的建議。
2.將各班論壇結論,以正式公文函送相關機關參考。
回應
公共論壇:如何改善
由 davidccit 在 週一, 2007-05-21 02:16 提供

公共論壇:如何改善淡水地區交通壅塞問題之探討---課程:網頁設計(三芝)

「交通建設」對於都巿發展而言有著極重要的地位,它可結合地方建設與經濟發展。唯淡水交通至今仍是呈現壅塞窘境毫無進展,尤其民權路、中正東路最為嚴重,自關渡橋,行經竹圍、紅樹林至淡水,車潮壅塞屢見不鮮,如遇下雨陰霾日子,交通問題更形嚴重!本班討論結論如下:
1.開發淡水外側快速道路:可藉開發「淡金快速高架道路」至關渡大橋接洲美快速道路直達台北。
2.芝投快速道路:連結北投及三芝、野柳的觀光動線,形成北台灣週休二日遊的最佳觀光動線。
3.紅樹林與三芝捷運支線輕軌計畫:縮短行車時間,以開發三芝至野柳的觀光產業。
4.建設(漁人碼頭)渡船頭與八里之間橋段:將淡水河兩側景點結合,並減輕假日期間關渡大橋塞車情形。
5.加強市容與假日管制:人行道.路邊.騎樓禁止停車,假日加強車輛管制並鼓勵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回應
看看三芝.石門這20年
由 三芝人 (未確認) 在 週日, 2008-06-08 21:53 提供

看看三芝.石門這20年來沒有任何新交通路網,平日上班上學都要開或搭公車很久很遠的車,但一到假日.大量遊客湧入又得忍受塞車之苦,(交通部/立委們/國工局/台北關度居民/台北市政府)三芝很需要芝投公路.
而且石投公路要變更設計啦!依國工局芝投工路設計圖,終點是在靠近石門鄉界,就是在每個禮拜六三芝鄉夜市攤販區路口,這樣的設計最大的受惠者是石門鄉民.乾脆改為石頭公路.
三芝鄉民已有幾萬人,要上芝投公路還要繞一大圈才能到,乾脆還是走原來的台2線和101線道,時間差不多.至少要在三芝市區如源興居附近設一處交流道,可直接受惠如馬偕護專,馬偕醫學院.三芝天下.台彎透天.聯邦薪願.薪水居易(A區.B區.公園特區.E區.特區.牽手.拾翠山莊.淺水灣山莊.彿朗明哥. 狀元第.芝柏三莊)....等大型社區鄉民三分鐘內才可直接上芝投工路.若不更改設計,對三芝鄉交通窘況幫助有限,觀光客與遊客大部份都會直接到石門吃肉粽,金山吃鴨肉.不會進到三芝消費,路開在三芝上學.上班還要繞一大圈,建議國工局設計要修改啦!

小汽車,惡之首。
假如交通的思考還是以小客車為核心,永遠也跳不出惡性循環。
更大的路,更快的速度,更短的行車時間,只會吸引更多的人流和車流。
只要路變大條了,淡海新市鎮真的會翻身,但更多的人會在那兒置產成家立業。
更多的建商蓋房子,更多的人湧進來,路又不夠寬了,路再開大條一點....

用「減法」,不要再用「加法」。

superbird兄

小汽車,惡之首。沒錯,

不過在郊區山野的農家是沒有捷運可搭

如果從淡水線沿線有捷運可搭的民眾或是台北市民角度來看事情是有盲點的

公路不只是小汽車的公路

也是農產品及日常生活用品的公路

更可以是BRT捷運公車走的道路

竹圍段路幅不足是事實

從交通管理的角度來看

拓寬台二線車道,

芝投快速道路仿傚嘉義高鐵站的BRT規劃公車專用道

才能讓北海岸民眾享受大眾運輸之便

就看要怎麼做而不是什麼都不做

是的。
道路不只是給小汽車開,但這條路就是為了小汽車。
重點其實是假如可以提供比小汽車更好的、更便捷、更便宜、更舒適的交通工具或方式,我想不會有太多人想要開車。
假如可以像是在台北市內捷運和公車那麼方便,又便宜,多好。
所以,問題不是在於反對這條道路的開闢「而已」,問題在於反映出官員的不用心、不用腦,只想用自認為簡單和討好的方式(開闢快速道路或拓寬既有道路)解決問題,但其實這個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就像是蘇花高,需要的是便捷的交通,但不必然是一條高速公路。
所以淡水這條道路的爭議,也是政客懶得思考,才會引起對立,陷正反兩方民眾於不義。

真正的問題是都市計畫吧

你若是淡水在地人
一定看得見在短短幾年內
一點點小鎮可以把房子密度蓋成那樣
怎麼可能不塞?
淡水人的利益都給建商拿去了
美景都給外人看去了
肥了選出來與商人勾結政府
和爭相標地的建商

結果老淡水人倒楣了
因為原本夠用的都變成不夠用
新淡水人也倒楣了
因為原本以為的美景,不斷被蓋起的樓房擋住
然後成為與他人的塞車之苦...

我曾經在淡水住過許久
看著淡水某些人們因為掉下來的賣地機會
變成了新貴族和田橋仔

所以,所謂的捷運帶來開發帶來的發展
結果是肥了少數有地有勢的人
多數人都在少數人的利益下犧牲了便利金錢和美景
這是真正對淡水有意義的發展嗎?

一條快速道路可以解決老街每到假日壅塞,人們失去遊玩興致的問題嗎?
一條快速道路可以解決漁人碼頭年年遊客率下滑的問題嗎?
一條快速道路可以解決淡水車位不夠,消防車進不去多數房屋救災的問題嗎?
一條快速道路可以解決水資源從大漢溪下來,到了淡水已經不足的問題嗎?

結果縣政府選擇用這種沒有計畫的方式來填補施政的成績
卻也有很多人說要啊要啊... 解決塞車問題是最重要的...
過去錯誤的政策已經把淡水推向孩子不會有家鄉記憶的地方
不管是新淡水人還是老淡水人,你想給孩子什麼?為孩子保留什麼呢?

都市計畫是問題的核心沒錯

淡水本來就是規劃成為大台北地區的衛星城鎮

高運量捷運的興建就是為了整體人口成長之後所做的規劃

輕軌延伸到淡水新市鎮也是同樣的思維

捷運帶來的便捷之外,相對的老淡水人面臨的苦果也要概括承受

不管從前淡水新市鎮的政策正確與否

開發行為所造成的生態破壞已經存在

在台北市房價動輒五.六十萬

連新店也要三十萬的情形下

對被高房價趕出台北市的年輕人來說

淡水新市鎮似乎是一個解決方案

那麼整體的交通改善方案還是得考慮

問題在高房價
而不是房子不夠

16年前政府為解決無殼蝸牛民怨才高密度開發淡海新市鎮
現在整體人口成長可能變負成長
空屋率已高到台灣快產生類似美國的次級房貸風暴了
不再是單純16年前無殼蝸牛的問題
淡海新市鎮根本應該要改為低密度開發才對
這樣根本只需拓寬和改善台二線就夠了

而台北的高房價
政府應對那一大堆高房價的空屋抽高額空屋稅
以壓低那些高房價的空屋售價
如此不但不用再開發土地破壞生活環境來蓋新的空屋
還可真正解決無殼蝸牛民怨

我贊成以拓寬台二線來應付現有的交通需求

但是芝投公路還是在中程規劃中要被考慮進去

樓上的朋有所說,政府對那一大堆高房價的空屋抽高額空屋稅
以壓低那些高房價的空屋售價是一個思考方向

人口增加趨勢減緩是沒錯
但是離人口負成長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更何況單身不婚人口增加
一個人跟幾隻貓狗就佔用一個公寓並沒有看到節能減碳的趨勢

全國人口往三大都會區集中
其實台北市的空屋率不高

如果政府抽高額空屋稅就算讓房價打八折好了

四十幾萬一坪的房子,月薪不到三萬的年輕人買得起嗎?

淡水新市鎮木已成舟,

還是值得思考用增加房屋供給來平抑房價

淡水交通問題, 可以考慮假日以車牌管制外來車輛進入;
請監察院調查淡水開發的行政疏失

假日以車牌管制外來車輛進入淡水老街是個可以考慮的方向

老街有捷運系統與接駁車

每一年的清水祖師生日就有這樣的管制

問題是塞車的地方是紅樹林到關渡大橋

這段還有許多by pass的車輛是不進淡水老街而是要到北海岸的鄉鎮

蓋條投芝公路讓兩者的車輛分流如何?

我每次來台灣都到淡水走走,不過近年的變化蠻大,尤其是房地產的發展叫人吃驚,可能也吸引了一些香港人去買。

這樣的發展一則可能只是泡沫,沒有實質的需求支持,泡沫一旦爆破,對經濟的傷害也是巨大,二則大量土地用於房地產,對附近地理環境帶來多少壓力,還是不得而知。一旦發生像南投廬山溫泉的災害,對於生命財產以及經濟發展的傷害,難以估算。

周錫瑋縣長進步了!可喜可賀啊!
周錫瑋施政滿意度倒數第五。
今年天下雜誌的縣市長施政滿意度,周錫瑋從過去兩年的倒數第二、第三,進步為倒數第五。贏過了倒數第一名台東縣鄺麗貞、倒數第二名雲林縣蘇治芬、倒數第三名台中縣黃仲生、倒數第四名基隆市張通榮。
要不是因為連續幾個颱風讓鄺麗貞和黃仲生分數被拉下來,周錫瑋應該還是倒數前三名以內吧!

問題的根本
根本不是車輛過多
根本的問題在於太多人覬覦淡水低成本的土地開發大餅
現在的車輛過多只不過突顯出以前的不當過度開發
如不當過度開發不能有所節治,蓋再多的道路也不夠用,只會加速更多的不當過度開發,增加更多的車輛問題!

淡水新市鎮木已成舟
這舟風險有待評估

http://house.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View_HouseContent&NewsD...

淡海新市鎮 政府賠錢
花365億僅開發25%土地 輕軌5建設也跳票
2008年10月10日地產王

【洪哲政╱台北報導】立法院預算評估中心最近發布最新報告,指政府十六年來共投入三百六十五億元投資淡海新市鎮,土地卻僅開發兩成五,投資無法如期回本,主因在輕軌捷運等五大聯外交通建設跳票,報告中批評政府部會協調功能不彰,明年卻還要再投入十億元預算,學者痛批政府認識不清、評估錯誤。

嚴重落後
台大城鄉所教授華昌宜說,政府當年開發此地段認識不清,以為用農地就能以便宜代價開發出新市鎮,他說,若政府要繼續開發淡海新市鎮,「該做的還是要做!」但新市鎮的公共建設回本速度慢,短期內恐怕還是要賠錢。
淡海新市鎮五項聯外交通建設,包括捷運淡海線計劃、台二號省道拓寬計劃、三芝北投公路計劃、淡江大橋計劃以及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快速道路計劃,每逢選舉就被拿出來炒作,但建設卻原地踏地。

聯外交通拖十餘年
立法院今年預算評估報告指出,截至今年八月止,這五項計畫內容、期程與經費全部尚未核定,計畫內容變更頻繁,導致環評等作業延後辦理,顯示規劃欠周詳,各機關間協調及統合功能不彰。
立法院預算評估報告顯示,淡海新市鎮計劃核定至今已十六年,投入三百六十五億元,但土地開發進度至今僅達到百分之二十五點四,土地銷售率雖近七成,卻有千億餘元資金沒到位。
預算中心強調,淡海新市鎮聯外交通系統的整體計劃內容、建造期程與經費總額迄今尚未擬定,延宕十餘年,嚴重影響淡海新市鎮開發的預期效益。

蓋校舍卻只能養蚊
握有淡海新市鎮內小筆土地的陳小姐說,十多年前就聽說要蓋淡江大橋與捷運,她等待土地增值,卻一直沒有實現,「政府既然講了,就應該做到,若做不到,就不該繼續誤導民眾。」也有學生說,政府鼓勵學校進駐新市鎮,結果蓋了大校舍卻養蚊子到現在,根本沒有學生肯來。

我住淡水,淡水聯外道路塞車的確是事實,其實我們都滿贊成興建淡北快速道路的,不塞車是很多在地人的希望,建設與環保原本就會相衝突,或許可以想個折衷的方案,如芝投公路等......

淡水除了假日以外,真的有那麼塞嗎?跟台北市比比看, 跟蘆洲/三重等地區比比看,其實平常交通都算順暢,搞一條快速道路是出自真心要造福淡水嗎?還是要迎合那一片賣不出去房子背後的建商或財團?

沒錯,表面上蓋馬路是迎合那一片賣不出去房子背後的建商或財團

但是願意住到北海岸及淡水新市鎮的就是一些買不起台北市區房子的人

淡海新市鎮的地是這幾年房地產蓬勃才有財團願意標購

背後的力量還是市場的需求

而財團聞到了商機

請在多想一點,這些「買不起台北市中心」的房子,而到淡水買房子的人,是比較希望有捷運能夠讓他們很方便可以上下班和通學與購物,還是希望自己開車趴趴Go?
當然不是所有的交通需求捷運都可以滿足,但是畢竟捷運、公車或任何其他的大眾運輸工具,既快速又便宜的話,比較少人會選擇自己開車的。
因此,要問的問題是,為何所謂的政府會硬要搞個快速道路呢?
而不是建立以捷運為中心的以自行車、中小型社區巴士為周邊運輸工具的交通網呢?
為何民眾落得只能在建快速道路與不建快速道路中二選一呢?

我是10年前搬到淡水北新路居住,我的公司從台北市搬到中和市,殺那間我的交通成了問題,五年前我是開車從登輝大道,走洲美再走環何再到中和,已經夠遠了,但三不五時在挖路施工,一施工就要花個一個月以上,而且挖了後沒多久又挖,造成嚴重塞車,其實也習慣了.這時我要感謝政府,造了一條64快速道路,好讓我們到北縣上班的人,可以有一條路可以選擇.不過為了我們淡水居民,希望可以再造一條道路,是為了居民及欲搬來的人及觀光客,不要為了環評,而犧牲淡水人.

把淡水的綠地都變成水泥好了,這樣觀光客不會來,也不會塞車了。我們要的事一個怎樣的生活環境?為何不能多點生命給自然,多點空間給花草樹木。淡水之所以漂亮是因為他有好山好水,若把他水泥化,剩下的是什麼?為如果我們繼續用環境自然換取利益,台灣遲早會成為一塊大破布。等著看好了,我想我準備移民先,因為台灣很多人都不愛自己地方,只會講求利益。

樓上的有二種選擇,

第一移民到白種人國家,接受白人的種族歧視,還有可能產生的大規模排華屠殺事件,印尼排華事件可以參考一下。

第二 殺光台灣掌權的老雜種!不管藍綠、白道、黑道,老雜種全部殺光。你不殺台灣畜牲,台灣畜牲卻要吃掉你。

到國外可能被外國人殺,或在台灣想辦法殺光四五年級的老雜種,自己選一種。

都是為了利益啊
你看看 破壞了多少環境 蓋了多少水泥大廈
但又有多少人住在裡頭?
淡水這麼多空屋標價又高 小鎮人民住的起嗎?
現在經濟這麼差
還真以為每個人都跟老美一樣愛多買棟房子在郊區休假?

別在把這當作自己家廚房一樣了好唄?
想怎樣就怎樣 一下蓋這一下蓋那
自從淡水河邊&老街開始改建之後我就在也沒見過沒施工地段的淡水了
小鎮單純 並不是所有人都愛那種人工美景和高樓百貨
不要從別的地方搬來就想把這改的跟你來的地方一樣 真的很荒謬
淡水就是淡水 我懷念長了青苔的紅磚瓦房 和窄小的河邊小道
不是現在這樣 到處都滿滿的鈔票味 在怎樣拜託適可而止一下吧..

大家不妨可以注意一下,文中的故事一提到:「讓我們將時間回溯到1991年,當時國民黨政府規畫......。」當時台北縣長為民進黨的尤清,不知他在此事中扮演的角色。文中故事二提到:「1996年交通部公路局規劃在淡水河北測,沿河興建一條快速道路,......。」當時的台北縣長仍是民進黨的尤清,而民國85年交通部長由劉兆玄交接給蔡兆陽(自由時報稱蔡兆陽為台灣高鐵的重要推手,如今高鐵給人的感覺是......)。文中所言,感覺國民黨責無旁貸,而民進黨籍的縣長則毫無關係。

這個問題已經吵很多年了...
我算是個半新半舊的淡水...
因為大學在淡水唸書而愛上淡水...
所以工作之後就在淡水買了房子...
一直很關心淡北快的興建問題...
其實我是反對建淡北快...
表面上建淡北快是為了改善淡水人的對外交通...
其實骨子裡...應該是為了建商可以開發新市鎮吧...
身為淡水人...真的需要這條淡北快嗎??
淡水人都知道...台2線會塞車的時段...
除了上下班...就是假日...
都是固定的時間吧...
然而...蓋一條全長4.2公里...從紅樹林到大度路口...
真的有用???蓋了淡北快之後...
老街(甚或漁人碼頭)到紅樹林就不會塞嗎???
大度路往台北就不會塞嗎???

我個人覺得...
解決淡水塞的問題...不是只有淡北快...
像是【淡江大橋】蓋好可接台64....
很久以前提過的【`芝投公路】可從北投上洲美.....
假日限制車輛進入淡水...【如單月單號車牌..雙月雙號車牌】等...
鼓勵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反正外地遊客來淡水不是老街就是漁人碼頭】...
以上這些都是可行的替代方案..
尤其大眾運輸工具和限制車輛進入淡水都不用花什麼錢...
我去羅馬的時候...GUESS WHAT....
白天...所有外來車輛不准進入羅馬古城...
全部都要在外圍換接駁車進入...
羅馬可以...淡水不可以嗎!!!!
淡水的美...就是要讓外地遊客被限制還要來...

這個要認真討論下去要講很久...
我非常歡迎有心討論的人與我討論...為了淡水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