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內湖開發案審議會旁聽心得

2007/05/17

王玨

經過這幾次在苦勞的實習,我覺得依新聞線來分最困難的莫過於環保,經由這次更是深深體會到了,我希望我專題能寫這一個議題,我把目前想得到的先寫出來。

記得中佩跟我說過專題約是由三到四篇小採訪集結起來的,所以我先按「對象」來分可分為

一、 當地居民與地方派系 其實很多居民本來是反對的後來就贊成了,目前只有兩個地方團體在堅持(好像是一人團體)除了1里長為了選舉2.慈濟有作一些環境清潔的表面功夫3.慈濟蓋了大樓地方才有發展的迷思外是否還有其他的原因?或者可以把這個動員運作的模式更細緻的描繪出來?農民真的只是在等徵收嗎? 在地觀點到底是誰的觀點?

例如去分析各種論述後面意涵為何?「因為土地私有的關係,無法統一疏濬唯一只有寄望慈濟的疏洪池」「慈濟會把那塊水泥地挖掉作成生態池,誰說他不環保」 「沒有一個案子可以十全十美,本案包括有福利、慈善、教育、文化、環保等,不能光因為環保就否定其他!」

二、 環保團體 1. 聽說ours也是本來反對後來卻贊成了,其他的環保團體是如何看待這件事? 2. 環保團體除了訴求保護區變更的不正當性以外,為何不去質疑慈濟提出規劃案中的失誤?是因為運動策略的考量?還是因為其沒有那個能力?有試圖去遊說當地居民嗎或是其他的作為?

三、慈濟的運作模式 1. 是否是因為保留地買的時候很便宜,變更後地價會漲很高?跟跟慈濟確認一些事情矛盾的地方 2. 慈濟是怎麼回應環保團體和當地不同意見的居民?現場看到的都是用慈濟的當地居民回應不同意見的當地居民,用都發局去回應環保團體,慈濟代表只是報告而已都不回應。我覺得有必要逼他們自己做出回應,不要在那邊道貌岸然的假慈悲。

四、政府單位: 1. 都發局:如果本局已經認可慈濟的提案當然是要跟慈濟站在同一條陣線? 慈濟在內湖蓋國際志工大樓可以提升台北的國際能見度? 2. 市議員: 黃珊珊:八年前跟大湖居民一起抗議,大湖山莊淹水是跟米粉溪相關…既然淹水原因已經釐清楚了…所以慈濟就可以開發了… 市政府對大湖公園應是預定地…因為沒有前所劃為保護區…限制地方開發…對保護區的爭議應該調整…讓兩湖發揮觀光功能

李燕秀:政府應該要容許對保護區作低密度的開發,慈濟最了很多的準備,於法令都符合…又有配套措施,慈善事業的能見度為地方上加分… 事情拖了很長…聲音越大…當然我們也要尊重反方的意見…讓地方共生共榮。

3. 審查委員: 郭瓊盈:洩洪池不應留在兩邊…不論是環境正義或是慈善正義都要考量土地的最適宜性… 姚人喜:容積過大…建蔽率過大…昨天接到慈濟電話要求我不要發言… 陳武振:法律不禁止變更(所以就可以變更?)行政院國土復育方案不適用… 審案小組沒有名額的規定,所以上次雖然只有兩人出席依然可以通過…(從歷次會議紀錄中還可以看到審議委員發言立場不一的情形)

另外還有幫環保團體以及慈濟背書的學者專家,一邊說順向波有斷層;另一方又說沒有,那到底是有還是沒有?交通部的人員私下跟我說斷層所在位置只是一種推估?(推估的結果卻影響好幾億的投資!)

結論:此案以歷時多年,將於近日再次招開審議會,希望能盡速決定此案。

其實光市政府裡面的相關人員就有不同的立場跟做法,觀察他們怎麼說?為何這樣說?其實是很有趣的!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