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英煒/台北報導】
●台灣IT產業優勢主要靠民間推動,大環境的建設仍有待加強。圖/美聯社
經濟學人信息部(EIU)昨日發表2008年全球IT產業競爭力指數調查,台灣的「研發環境」指標全球排名第一,整體而言,IT產業競爭力從去年的全球排名第6,躍升為全球第2。
這項調查報告是由商業軟體聯盟(BSA)所贊助。這項調查報告針對商業環境、IT基礎建設、人力資本、法律環境、研發環境及對於IT產業發展的支援等6項指標為競爭力的調查依據。
BSA副總裁暨亞洲區域總裁Jeffery Hardee表示,台灣在IT「研發環境」這項指標表現尤其突出,為全球第1名。該調查發現,在台灣平均每2,000人就擁有一項IT專利,申請數量獨步全球,而代表企業希望自身的研發成果獲保護;與研發關係密切的人力資本,台灣全球排名第7。
台灣每年科技相關的大學及研究所畢業生人數僅12萬,雖較亞太其他國家少,但人才素質相對優秀。調查也發現,台灣的私人企業在研發經費的挹注也是相當大手筆,平均每百人就有高達512美元的研發經費,在亞洲僅次於日本。
就整體排名來說,2008年全球產業競爭力指數的排名為全球第2,僅次於美國,優於日本、韓國、英國及新加坡。相較於去年度,台灣排名為全球第6,今年則明顯攀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法律環境、IT基礎建設、與政府對於IT產業發展的支援等三項指標,台灣的排名卻落在全球第19名到第28名之間,表現可說差強人意。相較之下,冠軍美國,各項指標都非常平均,且進入前5名,台灣的6項指標,顯得差異性極大。
Jeffery Hardee指出,儘管整體指數表現亮眼,台灣商業環境得分卻有衰退趨勢,較去年退步8名,為全球第19名。他認為台灣對外資態度普遍友好、政府行事有效率、法律環境堪稱公正,不過兩岸關係及台灣政局不穩定,明顯影響台灣在此面向的表現,這也是外資經營的主要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