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事件20年後

2008/09/21

 一九八八年九月廿三日,高雄林園鄉汕尾地區漁民猛然發現工業區的汙水布滿了整個漁港,海面上到處是魚屍,而他們的謀生舢舨都受到汙染。憤怒的群眾迫使整個工業區停工,一時間,台灣的石化產業相繼停擺,面臨了嚴重的危機。經過談判,政府答應付出近十三億元賠償金,由廠商共同負擔。

 在林園事件之前,台灣是處於典型的開發獨裁體制,為了促成經濟發展,人權是可以被犧牲的代價。從一九七三年政府開始規劃石化專業區以來,小學課本就開始歌頌十大建設的「德政」,每年招待十月歸國僑胞,林園也往往是參訪行程之一。政府承諾他們穩定的工作,以後可以不需要再辛苦地種田、捕魚。但是很快地,林園人的善良期待就幻滅了,廠商認為他們「素質太差」,紛紛從外地招攬員工。工廠進駐後,聲色場所也跟著來了,但是拿到土地補償金而一夕致富的地主,卻頭也不回地搬走了。林園成了公害之鄉,工業區將廢水直接排放在農用溝渠,迫使農民與養殖業者需要抽取地下水,不久後甚至連地下水也開始有臭油味了。居民並不是沒有陳情反應,但是隸屬中央的工業區管理處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甚至連地方政府所開的罰單都懶得處理。

 二十年前林園事件使得積累已久民怨爆發,敲響了開發獨裁的喪鐘。原本沒在運作的汙水處理廠被修復了,政府設置了隔離工廠與社區的綠帶以及各種環境監測,廠商也強化了他們的防汙設備。儘管如此,林園仍沒恢復以往的山明水秀;公害事件的頻率與強度減緩了,但鄰近的小學師生仍可在教室中聞到帶有酸味的空氣,居民也經歷過許多大大小小的工安事件。

 在開發獨裁傾倒後,取代的是金權政治的體制。受到林園事件震撼教育的廠商開始提出各式各樣的回饋基金與補助地方建設,甚至連工業區管理處也趕緊設立了社教站。公關人員勤於在社區中走動,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承包到廠區的採購業務。這些零零總總的「睦鄰」措施,固然使得飽受汙染之苦的鄉民獲得了若干的補償,但是其分配方式卻是高度的不透明,往往只是地方頭人能夠知其門路而已。這幾年來,人口才七萬的林園最多曾經出現過一百多個社團,原因並不是居民開始相信公民結社的原理,而是只有社團才能正當地申請到廠商的經費。仔細來看,不少社團根本就是民代的白手套,他們所舉辦的活動也不外乎是有摸彩活動的聯歡晚會,以及以觀摩名義進行的旅遊團。

 簡單地說,在開發獨裁下,地方頭人與居民都是工業生產的受害者,因此,在林園事件中,每個地方派系都搶著幫居民討回公道,結果就是創紀錄的天價賠償。但是在金權政治下,地方頭人開始分享到好處了,而且也透過工業區所大量釋出的資源,讓他們的領導地位是更形鞏固,一般居民也更為依賴他們。事實上,某位前鄉長就不諱言地以「石化工業貴族」來稱呼這些民代。

 四年多前,林園人發起反中油三輕擴建運動,企圖阻止工業區徵收土地以增加產量。整個事件呈現地方頭人的兩面性,在高漲的反對民意之前,他們都拍胸脯聲稱要誓死反對到底;但是在居民看不到的場合,他們卻強力阻撓來自基層的反對運動。不過,台灣的地方社會的確是朝向進步方向前進,至少違背公義的事情是需要被隱藏起來的。

 在開發獨裁下,經濟發展就是被盲目膜拜的神明,在林園事件後二十年的今日,儘管這種迷信受到普遍的質疑,但是它仍持續地主導我們社會的走向。在金權政治下,開發主義的力量不再是依靠著其神奇的靈驗,而是來自於一群依此為生的祭司們。事實上,爭議許久三輕擴建案,前一陣才好不容易地透過回饋方案的加碼,才化解地方反彈,通過環評審查。在開發獨裁之後,環境政治也跟著世俗化與庸俗化,但是我們離真正的民主仍是很遙遠。 (作者為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臉書討論

回應

歐文建議:林園區遭廢氣汙染,所以,只要化學工廠的廢氣口再增加一段材料,發生這二個材料的化學作用產生固體或液體,如此就可以回收再處理,如此空氣就乾淨了。
等空氣乾淨了,繼續做歐文的第二建議:引用河川水上來,洗泥土,淨化土壤。
還有第三步。
歐文有一項發明:無窮精密度發明。可以製造偵查器做監督工作。請給我email我傳給你們。

歐文第三個建議:化學反應管改成雙層設計,內層為原先設計,外層為內層同壓力的安全氣體,發生優點有
1。內層管壁成為零壓力,等於零力變化,所以,超長壽命出現。
2。外層可以使內層有高效率的(保溫或冷卻)
3。只會經常換外層管,內層管不用換。萬一內層管壞了,只漏到外層管,不會跑到空氣中。

歐文第四建議:主張放棄徵收私有土地,即改變三民主義的主張,因為,(公路上方高50公里,公路下方10公里)都沒有使用,只使用平面一層,嚴重浪費公產,又全國公路總面積佔全國面積達十分之一左右,所以,集中公路成為巨大面積後,(上方及下方)就可以放大面積達150倍公地出現(仿101樓的500公尺有150層樓),所以,所有的工業區都可以集中處理了。
歐文言論稍為偏激(如蓋比101更寬更長又同高建物)一點,但讓步後則一切可行。

歐文第五個建議:先養蚯蚓,讓蚯蚓處理土壤問題,它們每天吃廢土吐出營養土。所以,利用生物工作較快又省錢,因為它們會生超級多小孩。
歐文第六個建議:平面土地乾淨後,用(一年種植農作物累積每平方公尺淨額比水泥高時),用來蓋屋頂,不是花光利潤,就發生
1。第一年是平面層。
2。第二年是2層。
3。第三年是4層樓。
4。第四年是8樓。
而且農物在室內,不怕風雨,必準確收成有機農物。
所以,從此林園區都是大樓農田地,樓內土壤不再被汙染了。
歐文大約50%建議完成了,其他想法請大家繼續。

歐文第六個建議:房屋亦仿雙層化學管方式,採兩層屋內圍牆。即外層為走道及隔熱區兼靜風區。內層為原屋設計。內層牆壁設空氣濾清器。外層有重清除空氣室。就像屋子型防毒面具。
等化學公司(中石化是歐文執業過去的相關公司,抱歉,歐文不知道母公司闖禍)把出口淨化後才解除。

歐文看了黃健君網頁討論鳳鼻頭遺址。歐文發現
1。有找到細碎陶瓷及魚骨,所以,該區是垃圾坑。是族人毀壞之物集中區。
2。垃圾坑一定在海底區域。因為貝殼在旁邊吃東西。
3。鳳鼻頭有固定垃圾坑,所以,各種文化才會疊層出現。
4。所以,龍虎喉是族人居家之喉位屬實。
5。所以,各代族人社區居地應該在更高位置。那裡有屋子及墓園。必然有完整陶瓷。
6。有石斧,石刀,表示無船。所以,鳳鼻頭也許是原始人類區域,不是遷徙來的。
7。後來有細繩陶,表示用繩綁土防止崩裂來製造陶器。所以,那時有繩子出現,才有船隻可能。
8。所以,當時一定有另一族殺本族,引起逃難遷徙,恰好有船,遷徙成功。
這是歐文依黃之文章,用人類現代行為猜測古代人類行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