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是台灣的沉重負擔

2008/09/29

http://city.udn.com/3011/3041444 我是高鐵的常客,所以常會有人問我,高鐵如何?

所以我說這個問題挺難回答的。

首先,我當然覺得高鐵當然是一種進步的象徵。他將台灣的南北以快速的軌道連接起來,突破了地理的障礙。特別是我剛從越南迴來,從胡志明到峴港980公里火車開了18小時,還真的挺懷念台灣高鐵的。其次,日本製造的車廂看起來也大方舒適,沒有問題。所以,我還挺喜歡搭乘高鐵的。

那,高鐵有什麼問題?

我們來看台灣高鐵所面臨的壓力有哪些。

就一般企業來說,壓力通常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來自產品市場的壓力,其二是來自金融市場的壓力。企業所面臨的壓力對企業來說是正面的。如果,正向的壓力,企業很快就會【國營企業】化。一般來說,民營企業比國營企業經營的更有效率就來自這兩方面的壓力 ——產品市場的壓力使得企業不得不加快新產品與服務的推出;金融市場的壓力,使得廠商在面對預算壓力與股東報酬的壓力之下,必須持續的改善效率,降低成本。

高鐵看起來光鮮亮麗,可是其實高鐵的危機在開始就已經注定了——高鐵將會是台灣人民沉重的夢靨。

首先,高鐵在產品上沒有競爭對手。高鐵通車讓西部航線幾乎全面停飛。因為飛航的安全要求使得乘客必須儘早進入機場安檢,這使得西部航線完全無法與高鐵進行公平的競爭。好的,台鐵有沒有可能發揮有效的競爭呢?例如『太魯閣號』傾斜式列車的速度可以到達150公里,再加上臺鐵的站臺大多位居城市中心,是完全可以一拼的。

然而,在產品市場上的可能競爭卻因為不明的政治原因而被堵死了。我們的立委規定『太魯閣號』只可以行駛東幹線。換言之,高鐵在西部線上所提供的產品及服務——3小時的北高完全旅程(包含出發到車站的時間)——是完全沒有競爭對手的獨佔事業。

即使台鐵規畫『未來200公里以上長途對號列車,至少有八折以上優惠』也沒有用。沒有了『太魯閣號』的台鐵注定只是一個瘸子。因為臺鐵拿不出接近的產品組合。

那高鐵既然在產品市場上沒有競爭壓力,那我們來看看高鐵在財務市場上的壓力如何?

台灣高鐵從一開始就打算用騙的,什麼政府零出資,到頭來不但政府道德勸說官營銀行投入大把金錢,各國營事業也都趕鴨子上架,強迫認捐。而且更慘的是:你看看政府除了那麼多錢,高鐵董事會裡面有多少政府的代表?綠朝政府擺明了出錢給殷琪玩。

現在,高鐵通車一年半,到今年上半年的累積虧損為535億元,其中利息為225億元、設備折舊285億元,兩者超過510億元,佔了虧損95%。台灣高鐵公共事務處副總賈先德昨天表示,高鐵資本額1,051億元,就已經虧了一半。現在又裹挾政府要求降利息,這是什麼道理?

一個沒有產品競爭與資金壓力的企業,又與國營企業有什麼不同?更慘的是,還是個私人的獨佔企業。

我想說的是:既然殷琪敢玩高鐵,殷琪那時候任意變更設計(包含系統以及台中烏日站),產生巨額的浪費成本,現在又坐享不合理高薪(高鐵年薪3000萬元),任用親信、洋人一大批坐領乾薪(平均月薪60幾萬台幣)政府就應該讓她放手去玩。一切遵照產品與金融市場的規律。

過去8年,台灣社會的民間投資不足,高鐵這個單一項目曾經佔到台灣全社會投資的很高比重(約80%),台灣社會供養這個大項目,到頭來,不但經濟效益低下,連自給自足都無法做到,還必須仰賴全台灣持續輸血才可以生存。我們心痛不心痛?

我的結論是:不但不能在金融市場救台灣高鐵,還應該開放太魯閣號行駛西部幹線,與高鐵展開實質的產品競爭。否則高鐵未來注定會成為台灣社會沉重的包袱。

還有一個疑問:大陸在六次鐵路提速上面有很好的成績,將一般火車的時速可以提高到180公里以上,大陸能台灣爲什麽不能??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