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如看天下:七千億美元紓困案的政治經濟學

2008/10/02

 美國眾議院九月廿九日投票否決七千億美元紓困案,全球股市哀鴻遍野。眾院封殺紓困案消息於美國時間周一下午一點卅分傳出,全球各地交易所隨即以直線下滑的股價反映市場的恐懼、失望與驚慌。提出紓困案的美國布希政府將於本周三及周四尋求翻案,提請參眾議院對於紓困案再度表決,屆時同樣的戲碼不知是否會再重演一回,一個星期內若要承受兩次這種驚嚇,真的是太多人的心臟要無法負荷。

 九月廿九日紓困案沒過,媒體針對道瓊指數一日之內跌掉七百七十七點大做文章,普遍提及這是美國有史以來股市最大跌點。美國總統布希尤其向眾議員及美國民眾喊話,特別強調美國股票市值一日間蒸發掉一兆二千億美元,其實還較七千億美元的紓困金額來的鉅大。

 另外,觸發這一波全球股災的,還不只美國。除了美國眾院這顆爆炸彈之外,歐洲各國一連串金融機構也幾乎在同一時間發生問題。三天之內,英國最大房貸銀行的金融老店布萊德福賓格里銀行(Bradford & Bingley,簡稱B&B)被英國政府接管,收歸國有了;歐洲地區規模數一數二的富通集團股價崩盤,由荷比盧三國政府聯合出手援助;德國銀行團給予房貸業者「海波不動產集團」(Hypo Real Estate)數十億歐元信貸額度,挽救其倒閉危機;比利時、法國聯營的金融集團戴希夏(Dexia)則在股市早盤交易跌掉三分之一市值。一時之間,世界各國除了緊急救援之外,美國二百廿八位針對紓困案投下反對票的眾議員,更是頓時之間成了「全球全民公敵」。

 這麼多出問題的金融機構,造成全球一日間數以兆計美元的損失,如果冷靜想想,就知道全世界的金融監理,一定是出了大問題,否則不會走到今天這步田地;而所有這些金融監理背後的各國政府,也都實在有愧人民的付託。但是,我們沒有看到全球哪一位政治人物提出對自己疏失的檢討,倒是看到世界各國政治領袖紛紛跳出來指責美國,尤其指責美國九月廿九日投下反對票的「不負責任」的二百廿八位眾議員。

 歐盟貿易委員曼德森(Peter Mandelson)猛烈批評美國國會的決定,指稱美國眾議員「失去理智」,他說希望歐洲不會看到政客和國會議員重蹈華府「不負責任和政治黨派主義」的覆轍。

 但這二百廿八位眾議員,是真的失去了理智,所以才投下反對票嗎?許多人辱罵與批評他們,彷彿他們才是捅出所有這些樓子、製造這一波全球自一九三○年以來最大金融風暴的罪魁禍首;更有許多人指責這些眾議員是因為十一月四日美國眾議院的改選,因此做出「討好選民」的投票行為。在進行這種指控之前,其實應回歸理性探討,了解為什麼許多民眾抗議示威,主張應該對紓困案投下反對票。

 這個紓困案究竟該不該過,或是該在哪些必要條件下通過,可能必須得到重視(請參考筆者九月廿五日〈史上最大金融救援案的過與不過〉及廿二日〈金融市場「不得不救」的代價〉)。令人稍感欣慰的是,美國參議院提前在美國時間十月一日針對紓困案投票,並針對眾議院當初投下反對票的一些顧慮,提出建議解決配套,希望能因此在周四得到眾議院同意,通過這個有史以來最大的金融紓困計畫。

 我要再度引述美國前眾議院議長金瑞契(Newt Gingrich)九月廿一日所言:「美國開國元勳締造國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沈穩地議事,避免為了一周的恐慌,而造成一場未來持續廿年的混亂。」金瑞契是一位資深共和黨人,曾在一九九四年帶領共和黨贏得眾議院多數席位。他在這次眾議院投票前夕曾表示,如果他今天還在眾議院,將會「勉強」及「悲傷」地投下贊成票去支持紓困案,但他也同時理解並同情那些投下反對票的國會議員的立場。

 七千億元灑到市場上,即使有絕對的必要,或即使也可以期待全球一片歡呼之聲,但所謂「七千億元救市計畫」,該拯救的應是無辜被牽連、受經濟衰退傷害的美國及全球民眾,而不該是搞垮華爾街的銀行家,更不該是疏失了金融監督管理責任的歐美政府官員!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