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漢語拼音與國際接軌?

2008/10/04

【北市(台灣華語拼音聯盟社長)】  二○○○年拼音爭議時,行政院沒直接命令教育部長曾志朗執行通用拼音政策,而是要求曾志朗先與國語會委員溝通。但曾志朗凍結委員會議,兩年不溝通,怨聲四起,這是曾下台真正原因,不是拼音爭議。這次,曾跳過國語委員會議,跳過公聽會,由行政院直接要求教育部執行,在教育部法規仍是通用拼音之前,已強勢發文要求行政單位執行漢語拼音政策。

 二○○○年引起災難性辯論,破壞台灣內部好不容易建立的拼音藍綠共識。這次恐怕又是勞民傷財,不是十多億,而是上百億。曾志朗說「台灣有這麼多優秀的華語師資,卻因為採用通用拼音教學而走不出去,無法與國際接軌」。按此邏輯,注音符號教學同樣走不出去,比起通用拼音更無法國際接軌,應廢除注音?聯合國早已採用簡化字,正體字教學走不出去越來越嚴重(例如紐澳東南亞),為了國際接軌,應廢除正體字?通用拼音政策在教學上採務實包容,兩大華語拼音並存,如果台灣的華語老師走不出去,不是因為通用拼音,而是其他因素。

 拼音範疇有二:「專名拼音」與「教學拼音」。教學拼音牽涉國際商業市場與外交現實,台灣無法完全作主,按新經濟鎖定效應,注音符號、正體字及通用拼音都應廢除。拼音政策的重點不在教學拼音,而在專名拼音。地名係屬專名,國際慣例是名從主人,台灣可以自己作主,國際上給予尊重,全球九成以上的洋人看不懂漢語拼音。專名拼音還牽涉姓名拼音,很多台灣人不喜歡漢語拼音X,Q等怪符號。中國政府更認為拼音牽涉國家主權。曾志朗以教學拼音的商業市場等國際接軌因素,認為「找到正確的方向」,其實是搞混兩種拼音範疇。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