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陳菊市長和馬總統昨天在高雄港一起與航商座談,馬總統回應航商建議,表示高雄港碼頭不再釋出做非港埠用途,等於宣布市府爭取的十六、十七號碼頭興建流行音樂中心案將出局。陳市長為此心情鬱卒,是可以理解的。從捷運、世運、到小巨蛋的積極建設,可看出陳市長有心辦好市政,日前她也宣布將競選連任。
然而,作為台灣第二大都市的首長,光是有心和魄力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智慧和視野。以高捷而言,今年中秋節全線通車後,立刻面臨長期虧損的窘境;預估今年虧損廿二億元,明年起,虧損將更達廿五億至卅億,而且可能連虧八年。檢討起來,高捷興建規劃之初,就有許多因素未經詳細評估,如:選線、設站地點不當,接駁公車不密集、路線規劃不當,缺乏車站免費機車轉乘停車場…等等問題。可見,運用智慧「把事情做對」,比有心做事更重要。高捷困局雖非陳市長之過,但「如何善後」則是陳市長無法逃避的考驗。未來,如何搭配市民的生活型態,進而重新規劃公車路線及其他配套措施,讓市民真正感受到捷運的便利,恐怕是市府的第一要務。
但還有一件事比「把事情做對」更重要,那就是「做對的事」。「流行音樂中心」與「商港」究竟何者更重要,涉及的不只是工程技術與配套規劃,而是對高雄市城市發展的定位與想像。今天,政府施政的最大問題就在「為建設而建設」,像蓋高鐵卻坑殺了南北航空、擊垮鐵公路客運,像隨處可見的蚊子館、蚊子機場,最近因基座土壤流失而被檢討的台北貓纜,又何嘗不是一個「政客誇飾政績」的例子?「追求政績」固然沒錯,但真正的政績,難道一定要是硬體建設?就算硬體建設,難道一定要一窩蜂趕流行?
就像嚴長夀先生強調的「文化才是城市的關鍵競爭力」,陳市長是不是該思考一下:高雄市的文化特色是什麼?高雄市的優勢條件是什麼?而不只是一味的模仿。高雄市拼世運,能拼得過北京奧運嗎?拼捷運,能拼得過倫敦地鐵嗎?流行音樂中心能比得過雪梨歌劇院嗎?
明年,就是美麗島事件30週年紀念,陳菊市長身為事件的當事人,難道沒有意識到:高雄市是個不折不扣的「民主人權之都」?即使最近幾年,高雄市也有「保衞柴山」的市民運動,有台灣第一個民間發起、而且影響選情的「反賄選運動」,以及最近,由高雄市民自行發起,及近6萬名市民連署,台灣第一個依《公投法》成案的地方性公投;而這個公投案,甚至在10月1日到4日在瑞士舉辦的「直接民主的世界」研討會,受到來自歐、亞、美洲十多國人士的關注。
陳菊市長何不趁勢而為,將這個公投案辦得熱熱鬧鬧、風風光光;而不要為了節省一、兩千萬的選務經費,硬是大幅縮減投開票所(高雄市選委會已公布此次「小班制公投」的投開票所,由一般選舉的八百多個減為145個),而惹上「技術干擾投票率」的批評。如何展現「民主人權之都」,固然還有許多可為之處;但如今,天上掉下來一個大禮物,高雄市政府及陳市長竟然視而不見,身為高雄市民,除了無奈,也只能說:「真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