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輕遭環評大會退回重審

2008/10/09
苦勞網特約記者

中油三輕的更新案經過近一年的環評專案小組審查,一共4次的會議,於昨(10/8)日上午進入第171次環評大會中討論。由於此案爭議仍多,對地方居民的影響又大,有林園鄉親及環保團體,半夜驅車北上,為了要在大會的官員、學者以及媒體面前,表達他們對於三十多年來,石化工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已忍無可忍。最後環評委員並未接受專案小組的建議有條件通過此案,而是戲劇性地決議另組專案小組重新審查。

三輕位於中油林園廠,民國68年開始運轉,年產乙烯(石化原料)28噸,供應林園工業區內的中下游石化工廠;在更新案中,中油計畫將設備汰舊換新,並將乙烯的年產量提高到80噸,預計在102年完工。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李根政質疑,雖然在居民壓力下,三輕更新案中,廠區面積並無增加,但中油將產量如此大幅度地提高,根本就是以更新之名,行擴張之實。居民更怒斥,「政府可以因為後勁人的抗爭,承諾五輕將在104年遷廠,為什麼同樣受到石化業污染的林園,還要繼續忍受一個新三輕,我們林園人就比較次等嗎?」

儘管在場的環評委員也認為這次「三輕更新」中,有擴廠的事實;中油董事長潘文炎指出,雖然產量增加了近三倍,但隨著技術的進步,污染物的總量反而有所減少,且台灣的石化業發展即使有所下滑,仍佔製造業的23%,對台灣經濟發展的貢獻不容低估。台灣石油工會第一分會(南部)常務理事王明輝也贊同這次的更新,他認為新技術的使用,不但環保,還能提高勞工就業的安全性,誰也不知道那些三十年的設備何時會出問題。

對於新三輕較環保之說,李根政反駁,原本三輕排放的廢氣就已造成空氣的嚴重污染,現在僅僅將污染物減少約一成,根本就不足以改善環境;此外,每日用水量增加17,000立方公尺,二氧化碳每年增加近100萬噸,不但讓南台灣的水資源更吃緊,還在全球抗暖化的趨勢中大開倒車。

林園地區在20年前,就曾因工業區的污染物隨意排放,引發居民的強烈抗爭;也因此當三輕要進行更新的消息一傳出,鄉民們馬上就組成林園鄉反公害護家園協會;協會理事長李進宗表示,三十年的污染,讓農地沒辦法種東西,漁民的漁獲量減少,養殖業者無法用這裡的地下水,許多居民罹患鼻咽癌、肝癌、甲狀腺癌。林園鄉中芸國小的老師蘇義昂也提到,由於國小就在工業區的50公尺下風處,小朋友常常在上課時向老師抱怨空氣很臭。或許是這三十年的毒害太深,在大會上有一農婦甚至向委員們下跪,希望委員們不要讓案子通過。

雖然林園地區整體的污染狀況,並非單單由三輕造成,但環評委員們都認為應該要對林園居民的健康風險有更仔細的評估,而非如在第4次專案小組審查所請到的健康評估專家,把居民罹癌率偏高,歸因為生活與飲食習慣的問題。

由於委員們似乎無法達到共識,主席決定在有條件通過與另組專案小組之間,進行投票。第一次在13位委員中,結果為6:4,2票棄權,1票無法辨識,因為均未過半,所以進行第2次投票,在主席加入下,最後以6:8,使得三輕的更新案需重新審查。原本專案小組的召集人鄭福田坦承,審理此案的壓力甚大,希望新的小組能直接由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來主持。

新三輕的爭議,除了對居民的健康影響以及目前的污染程度都尚未確定外;國家對於石化產業的態度,似乎也曖昧不明。環保團體認為在三輕的更新之前,應該要先對此政策進行環評;經濟部工業局的代表回應,工業局已有計劃在明年提出,石化業整體的政策環評草案,供社會討論,並於99年年初提交環保署。

綠黨秘書長潘瀚聲指出,目前石化業的下游工廠,大多都移往大陸,中上游的污染高獲利少,沒有理由繼續在台灣發展。相反地,王明輝則感歎,中油員工們最擔心是,若政府開放輕油裂解工廠移往大陸,他們的工作不知道是否保得住。

延伸閱讀: 林園事件20年後

事件分類: 

回應

林園居民不是人嗎?
三十幾年來
林園一直無法建設進步
與中 油脫不了關係
三十幾年來
林園居民罹患重症率
中油公司有真正的ㄊ統計及提出改善計劃嗎?
歷任主政的縣長
您關心過您的縣民嗎?
一直任中油污染您主政的土地
您出面關心過嗎?
再多的不滿與控訴
終究的敵不過利益的輸送
林園的鄉民們
自救的時候到了
別再相信政治人物的偽善與謊言
土地是大家的
讓我們一起努力保護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