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1
‧聯合理財網 2008/10/21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特稿】
一場美國金融風暴,掀開衍生性金融商品層層轉包的醜陋面紗,更將銀行昧著良心銷售金融商品、投資人無知的貪婪本質搬上檯面。而金管會面對把關不嚴捅出的馬蜂窩,如果還是只想息事寧人,後座力恐怕只會更大。
今天這場聚集上百位連動債投資受害人的陳情活動,不但人數眾多,而且現場投資人個個情緒動,大家爭相發言,看到媒體就緊抓不放,訴說自己的冤屈,動輒數百萬元的積蓄一夕蒸發,人性變得格外脆弱。不少人因為擔心家人責難,戴著帽子、口罩害怕曝光,談起受害過程,不斷哭泣。
投資失利,原本是你情我願,但可議的是,許多人原本都是「定存戶」,卻因銀行理專不斷發動遊說攻勢,栽在「同樣保本,利息更高」的誘人說詞。一位60幾歲陳老太太就說,「理專叫我把定存轉為連動債,還先叫我填自己的投資屬性,我明明填的是保守型投資人,為什麼變成是高風險投資人? 」
一句話點出銀行為了賺錢不擇手段,連動債投資者固然貪圖高利息收入,但是冠上「100%保本」之名,巧妙隱藏「投資風險」,也難怪投資人不自覺走向陷阱。
金管會從處理連動債受理窗口就顯得推託,如果又輕忽這把怒火的力道,不展現魄力要求銀行負起一定責任,只怕事情會小事化大。
【2008/10/21 聯合晚報】
事件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