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大師級」人物,包括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全球最著名的投機客索羅斯,都認為美國政府放手讓雷曼倒閉是錯誤,因而引發後續的金融海嘯。不過,真的是如此嗎?
從因果關係看,這波全球金融海嘯,是根源於五年前全球的低利環境,造就房股市大幅上漲;各金融機構以高財務槓桿操作各種新穎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助長這股泡沫。當經濟基本面、民眾的所得成長、及企業獲利面都無法再支撐這個泡沫時,就從一個小角落─民眾付不起房貸了開始崩跌,從而牽動整個金融市場,最後是一股沛之莫能禦的海嘯產生。
這些才是金融海嘯的基本成因,雷曼的倒閉,就如之前的二房出問題、貝爾斯登無法支撐被收購及歐美許多金融機構陸續出事一樣,只是一個「結果」。如果美國政府援助雷曼,讓雷曼不倒閉,對整體已敗壞破滅的泡沫,毫無助益,接下去,還是有其它金融機構要繼續出事。難道,政府每個都要救嗎?遲早,總有一家不能救、也無力救,那麼,總不成說是最後那家不救的金融機構倒閉,引發金融海嘯吧?
再以個別企業的情況看,拿當年LTCM(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來比較,這家頂著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光環,財務槓桿是一千倍,手上的衍生性商品部位超過一兆美元。如果LTCM倒閉,他手上商品部位的出清會在全球金融市場上引發災難。相較之下雷曼卅倍的財務槓桿算是小兒科。雷曼倒閉當然讓全球投資人與金融機構都受傷,但,其本身卻還不是足以引發海嘯的震央。
此外,雷曼宣布倒閉後,並不是所有手上部位就在市場殺出,因而引發整個市場資產價值下挫;倒是其全球各地的分部陸續被其它金融機構買下接手。所以,把雷曼倒閉說成引發金融海嘯實在有待斟酌,甚至可說是倒果為因。
美國政府放手讓雷曼倒閉,還引發一個「意外的效益」,其它財務槓桿高、體質較差的金融機構,原本觀望政府是否伸援手,這下死了心。看看雷曼的「兄弟」們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資銀行,終於降價大幅釋股給特定投資人或機構以求生存即可知,讓雷曼倒閉的「示範效益」有多大。
這波金融海嘯最恐怖的時期,在全球政府強力介入救市後,似乎已暫時控制住,雷曼倒閉的示範效果,也讓金融機構加速整併。說金融海嘯導致雷曼倒閉,百分之百確定;但說雷曼倒閉引發海嘯,太沈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