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移工與大富豪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

日前參加了一場新書發表會,發表會的地點十分特別,不是在誠品書店之類的時尚文藝空間,而是在中山北路上的一家教堂。

相信只要在週末經過中山北路的人,應該會有幾許印象;不復往日風華的中山北路,唯有在這附近仍充滿著熙來攘往的人潮,仔細一聽,夾雜著異國腔調的高聲談笑,讓人明暸自己來到了台北市著名的小菲律賓區。

小移工的故事

發表會上座無虛席,作家朱天心、唐諾、台大外文系教授張小虹與鄭村棋等人也到場支持,場外記者興奮地打電話到報社回報:「這場發表會非常成功,這個作者雖然是新手,但許多名作家卻說看到流淚……」

10月18日,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與印刻出版社發表了《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這本新書的作者是文學新手,卻是社運界的資深工作者顧玉玲,將來台移工的真實心情與感受以文學的筆法串成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這是台灣第一本以移工為主的紀錄,也是移工運動者們與移工們的集體創作成果。

為何書名要稱「我們」?她將身處邊緣、遭到台灣社會漠視的一群異鄉人,一般通稱為「外勞」,也是一直被台灣社會排拒在外的移工,做為書中的主角;當了解每一個生命與牽連糾纏的歷史脈絡,透過同理心,他們不再是他們,而是我們,本勞與外勞都在同一塊土地上生存,也都被同一種資本邏輯所擺佈,但是卻被主流操弄得分裂互斥,彼此這麼地陌生且充滿敵意。但這都是茶壺裡的爭吵,不論如何這些為台灣經濟奉獻的血淚與汗水,似乎永遠都被棄置在黑暗角落。

大富豪的功績

相較於這種升斗小民的喜怒哀樂,媒體關心的當然是大富豪的人生,台塑集團負責人王永慶辭世,在社會引起的震盪固然不小,但媒體不斷的吹捧,脫離可忍受的範圍。早已不是威權時代的台灣,面對經營之神,彷彿又回到歌功頌德的奴性,台塑集團留給台灣社會的除了經濟產值,背後有著多少勞工與環境的犧牲奉獻?台灣社會付出了怎樣的成本?好像都不在媒體關心的範疇。

在經濟數字的背後,王永慶的勞動檢查簿是不合格的,除了屢次公開對政府建言削減勞工權利之外,當初台塑六輕到雲林麥寮蓋離島工業區,號稱可提供12萬個就業機會,衍生有60萬人口的產業,但如今卻擴大引進了大量外勞,甚至鼓吹要設立外勞專區,以方便用軍事化管理外籍勞工。提升設廠當地就業只不過是個美麗的謊言,給台西海岸線帶來的,是正以每年25公尺的速度內縮消失的威脅,學者預估10年內蚵田將不復見,經營之神的致富模式絕不僅僅是勤儉與刻苦耐勞而已,不惜犧牲環境來換取利益,這才是台灣經濟奇蹟的真相。

細數經營之神留下的環境帳本,也可以編織成一個個的故事,只是這故事裡的主角可能是沿海的生態、污染的農地、河水與空氣,以及雲林失去生計的漁民、屏東遭受污染的農民,甚至是遠在柬埔寨汞污泥中檢拾垃圾的貧民,若是有人一一地將這些故事記述下來,試想這也能成為全球化下的另類文本,污染的跨國連結。這時候小移工的故事又跟大富豪連接起來,不管是寫故事的還是做社會分析的人,可以將又一個主角納入,小移工來到台灣做工,以為來到了填海造陸的奇蹟之地,看到的卻是漂砂荒涼的貧瘠海岸。 書寫歷史的重要

台灣社會永遠喜歡嫌貧愛富,錦上添花,把大富豪奉為偶像,將小移工棄如敝屣。從來歷史的詮釋權往往掌握在擁有權力的人手中,因此移工只是面目模糊的外勞或幫傭,上新聞的都是打架、逃跑、偷竊等等負面表述,死掉10個移工也比不上一個富豪,社會各界一面倒地以「經營之神」歌頌大富豪創下的價值典範,生平如被神化,一個是天上,一個是地下,這個社會誰會注意渺小平凡的工人有怎樣的生命與感受?

只要看過顧玉玲所述說的故事,令人不禁慚愧我們曾是以什麼樣的偏見與冷漠,殘酷地對待這些我們劃歸為外人的族群。說起來,同樣處於社會邊緣的社運工作者不但關心,甚至起而為這些異鄉人發聲,而也非得要長期第一線的運動工作者才能敘說這麼深刻、細膩又充滿自省的移工生命故事,也才會以平行角度、而非學術的俯視分析或是新聞的窺探觀察,為台灣寫下這一頁移工史。

書寫歷史到底有多重要?有一段話一直刻印在心裡,導演蔡崇隆在拍攝另一部書寫歷史的記錄片《油症-與毒共存》,談起自己的拍攝動機:「如果說,歷史可以被原諒,但不能被遺忘;這段歷史的空白,正好印證了台灣的環保運動為什麼始終難以振衰起蔽,台灣的公害及食品衛生事件為什麼迄今仍不絕於耳。」沒錯,大富豪與其一手所創立的財團歷史正等著人去書寫,但絕非媒體關注的財產分家與經營之道,而是理性地評斷其對台灣社會與環境的功過,解構台灣付出多少代價成就大富豪的功績。

事件分類: 

崔愫欣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輔仁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時期加入輔大黑水溝社,參與學生運動,跨校共組學生環保工作隊進行訪調,立志投入環境運動 ,2004年以紀錄片《貢寮你好嗎?》獲第27屆金穗獎最佳紀錄DV,入選國內外影展。從事非政府組織工作二十年,現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祕書長、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全國廢核行動平臺召集人。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