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斥移工的臺灣勞工運動:
應該創造出逆轉的階級鬥爭空間

2008/12/24
世新社發所研究生

最近2008年12月18日,迎接「世界移民/工日」,世界各處都進行了相關活動。在台灣的臺北,由台灣主要移工運動團體「臺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Taiwan International Workers' Association, http://www.tiwa.org.tw,以下簡稱TIWA)為主,當日上午在行政院前面廣場,在國內各個移工運動倡儀團體、其他社會運動團體以及在庇護中心的移工們的參與之下,進行了簡單的集會而把陳情書交給行政院相關部門。

實際上,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情勢下,就是說在「資本」的危機轉嫁給勞工的情勢下,樹立正確的移工運動的方向而進行實踐雖然是很緊迫而重要的問題,可是因為勞工運動的以國籍/民族為界線的分裂之問題等待克服,所以其具體的時間不那麼簡單。首先需要確認的是,至少或者必須,為了防禦或爭取移工的權利而提出的觀點和組織的實踐都一定要根據於「國際主義」觀點。

今年進行的「世界移民/工日」相關的活動具有著格外特別的意義之所以因為它在世界經濟危機的深化之下移工的權利越來越被搶奪之時進行。最近,舉個馬來西亞例子來講,馬來西亞政府接受馬來西亞工會的要求而檢討凍結移工規模[1]。尤其在現在這樣的經濟危機情勢下,常常出現的「民族」勞工階級的反動性實踐很可能在這一段時間內在各個地方反復出現。最近一直關注臺灣的移工運動的筆者觀察到臺灣也不是例外,反而臺灣可能狀況更嚴重。我首先簡單討論這次十二月十八日,臺灣的一些移工運動團體提出的訴求。

這次迎接「世界移民工日」,被提出的臺灣移工運動的訴求有兩項[2]:
 
第一是「清查聘雇比例,暫停引進廉價奴工。」
第二是「不分本勞外勞,保障勞動權益。」
 
第一個訴求是在經濟危機情勢下,常常被民族勞工運動接受的反動實踐之一。有趣的是,不久之前,就是在12月9日,在許多臺灣的工會以及勞工運動團體都參與之下,他們提出過相似訴求而反對就業機會給移工[3]。看參與團體的名稱,就可以發現各個工會以及所謂「進步」的工運團體都參與。這樣的臺灣勞工運動的特質應該是不能忽略的臺灣移工運動的客觀條件。

那麼,臺灣本國工會和移工運動團體都共有的觀點,就是透過調整移工規模能夠保障勞工的權益,為什麼是「反動」的?

其實,本國工會的態度不是那麼陌生的,所以拿移工運動團體討論比較有意義。他們的邏輯不是很複雜,他們認識的現在的情勢是,因為經濟危機本國工人的失業越來越增加,同時移工也契約被解約的越來越多,也不容易找到新雇主,再者他們都處於,在已經付了一筆仲介費之下,沒有工作多久就馬上被遣返的危機。在這個脈絡下,「暫停引進外勞」這個訴求產生出來,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道理。

在這個邏輯,看得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它缺少了對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結構性危機的認識。其實,因為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是所謂「結構性」危機,就是說它是不能由個別資本或個別民族國家來解決掉的早已「全球化」的危機,所以它帶著不管在核心或在邊陲,都被貫徹的危機之特徵。從這次的第一個訴求來看,它跟本國工會的訴求之間的共同點之前提是「引進移工會帶來增加本國工人(或者國內工人的失業增加的效果。」所以,臺灣的本國工會要求本國工人的優先雇用,臺灣的移工運動團體要求暫停引進移工而解決國內移工的雇用問題。這樣的邏輯是將臺灣的經濟危機加以特殊化,就反映著沒有對世界經濟危機的結構性面向之認識。在此,需要強調的是亞洲的移工位於輸出國和輸入國兩邊的嚴重的經濟危機,就是兩個危機的「板」的界限上,所以暫時將危及遷移到另外一邊只會變成更大危機的原因,只有兩個危機的「板」兩邊同時進行為了減縮勞工危機的「階級鬥爭」,才會逆轉現在危機的狀況。

事實上,對於這些反動的邏輯,臺灣內部也有些批判性的觀點。據個例子來講,筆者當日在集會現場碰到的「勞動人權協會」(臺灣勞動黨所屬)說,因為不認同這次提出的訴求之第一個訴求,就是「暫停引進外勞」,所以沒有參與連署[4]。可是,臺灣勞動人權協會雖然帶著這樣批判性的觀點,可是因為他們沒有直接進行組織移工的工作,所以在移工運動的領域裏實質發言力算是極小。

另外一個問題有關於在經濟危機情勢下對階級鬥爭的觀點。在經濟危機下,對勞工面臨的「危機」之方案的摸索只能在強化對「資本」的「勞動」之權利,尤其在本國勞工和移工的團結下,爭取被剝奪的移工的權利,換句話說,對「資本」施壓的過程中,才可以實現。可是,不用說臺灣的本國工會以及勞工運動團體,或者因為如此,臺灣移工運動似乎失去「階級鬥爭」的脈絡而採取控制「勞動人口」的策略。問題的核心是在沒有國際主義觀點下採取的這種策略,就是延緩危機的策略,終於可能會帶來運動的退步。所以差別在於透過將移工人口當作槓桿(leverage)或者將爭取移工的權利當作槓桿,可是台灣的移工運動團體選擇了前者。

最後,可以指出一個相對來說不那麼重要的問題,可是在臺灣的脈絡有可能更重要的問題,就是對待政府政策的方式上的問題。一般來說,許多NGO對政府政府運用範圍的判斷上有錯誤,而實質上它們所做的活動都被淪為幫助政府政策的改善(這個改善有利於資本的)。這次的訴求也有些這樣的問題。因為,現在這個時機,移工輸入國可以做兩種選擇,就是移工規模的增加或減少。可是,大前提是國家為了保障資本的過度剝削而隨著景氣的上升/下降調整剩餘勞動力的規模。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剩餘勞動力的規模不能一直增加,因為太多的剩餘勞動力對國家來說是另外一個負擔。所以,國家在經濟危機時凍結移工規模(實際上是減少)是一般的趨勢。前面所提到的馬來西亞的例子反映著這樣的趨勢。所以,這次訴求也基本上是已經習慣對國家政策做些NGO式的介入之臺灣社運團體的判斷上的錯誤。臺灣政府會怎麼決定是需要帶著看看,可是即便臺灣政府決定「暫停引進外勞」,這樣的政策對進步社會運動來說一點都不能歡迎的政策,反而進步的社運團體應該反對經濟危機的責任轉嫁個移工的政策。

比韓國早引進「雇傭許可制(employment permit system)」的臺灣(1992)的移工制度算是比較穩定的狀況。而且,無證照移工比例也一直不超過10%[5]。」可是,雖然如此,「雇傭許可制(employment permit system)」本身的核心問題,就是因為沒有權利換雇主而實質上勞動權都被剝奪的問題絕對不能被忽略。可是,這次的第一個訴求「暫停引進外勞」也帶著肯定這些制度本身的色彩。不過,包括TIWA,臺灣的移工運動團體也指出這些問題。可是,問題是他們在沒有提出另類方案下,只留在於很抽象的批判層次。

經濟危機是「資本」的危機。所以,在這個時期,勞工階級需要要求和爭取更多勞工的權利。可是,對大部分勞工來說,經濟危機已經是一個龐大的「現實」,也同時被認識為需要接受的命運。所以,這個時期更需要正確的對經濟危機的認識,而且少不了「國際主義」觀點。那時,勞工階級可以創造出將「資本」的危機改變成「勞動」的機會之階級鬥爭的空間。

[1] http://www.bernama.com/bernama/v5/newsindex.php?id=378394(2008/12/22)
[2]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31936 (2008/12/18)
[3]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31559 (2008/12/18)也可以參考另外一篇文章: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29135 (2008/12/22)
[4] 在集會發言的這個團體的人士,故意沒有喊第一個訴求,只喊第二個訴求好幾次。另外,過幾天,也可以看到不同的聲音,可 是目前在看不到具體的實踐下,只能參考。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32377 (2008/12/22)
[5] 據移民署的資料來看,今年(二零零八年)五月為止,無證照移工( undocumented migrant worker)人數比例為約6.4%。http://www.immigration.gov.tw/aspcode/epaper.asp?id=81 (2008/12/22)

回應

祝大家裁員廣進,裁員滾滾,薪餉四成,萬市如憶,工洗發裁,遭裁禁飽!!

我贊成移工應與本勞同工同酬,但是台灣真的很多無良企業,對待外勞十分不人道,而且在不景氣的時刻藉故裁撤本勞,卻又申請更多的外勞配額,這樣的狀況難道不應該抵制嗎?其次是,即使是同工同酬的狀況下,很多企業還是會選擇雇用外勞,因為他們語言不通,在許多三K行業中,出了意外甚至身亡也比較好擺平,甚至勞檢機關也不過問,這種情況下,難道不應該限制這些企業繼續這樣下去嗎?雖然爭取同工同酬,爭取外勞權益是一個正確的道路,但是不代表禁止無良企業引進外勞就是錯的,我覺得作者說這種話實在有點沒常識也缺乏實務的認知。

沒辦法找到好的工作的失業者要從事被過度剝削的所謂3D行業

那, 你可以告訴他這個工作被過度剝削, 所以不要來工作? 這樣嗎?

希望懂我的意思

對象好像有點搞錯,不是叫工人不要來工作,而是針對企業主要求他們改善勞動條件與待遇。如果硬要類比的話,就像罷工的時候建立罷工糾察線,避免替代性的廉價勞力進入工廠取消罷工,這樣的作法難道不可以嗎?這樣可以說,罷工糾察線違反勞工團結的大原則,所以不可以有糾察線嗎?明明是針對雇主資本家的行動,卻被硬說成是針對工人,這種國際主義我真的聽都沒有聽過。

ALLCOME:感恩的心~~!感謝命運! 薪水不升! 讓我有勇氣作個奴隸~~!

ALLCOME:歡迎大家收看【國民黨主帝吳伯雄推薦的「阿信」】,

ALLCOME:看完的時候,記得【被裁員的時候心存感謝!要感謝企業主對你們所的一切!

ALLCOME:佛光山星雲法師 ---> 教導台灣浩呆勞工、奴隸們

「若問前世因、今身受者是」

ALLCOME:白話文就是「你們台灣勞工就是上輩子沒作好事,這輩子才會在台灣當勞工讓企業主裁員啦! 你們被人裁員,是上輩子沒積陰德,企業主這輩子可以賺那麼多錢,就是他們上輩子作了很多的好事!」

ALLCOME:台灣的浩呆勞工們,你們了解了嗎?

ALLCOME:法鼓山的聖嚴法師 ---> 教導台灣浩呆勞工、奴隸們

聖嚴法師:你們想要的太多、需要的卻很少!

ALLCOME:白話文就是說:「你們休無薪假,領1萬7千5,其實是你們想要的太多了,你們勞工們真正需要要遠遠低於1萬7千5,所以說休無薪假就是什麼都不要領,才叫作無薪假!」

ALLCOME:慈濟的證嚴法師 ---> 教導台灣浩呆勞工、奴隸們

證嚴法師:你~~們~~就~~愛「歡~喜~作、甘~願~~受~~~」哇~~~~~!

ALLCOME:上面的白話文是說「企業主花錢請你們台灣勞工,是你們心甘情願自己要來的,現在老子沒錢,叫你們休無薪假,你們不爽,就自己辭掉不要作嘛!」

ALLCOME:之前常常同情外勞的「苦勞網版友 Exic」 會這麼告訴台灣勞工……

苦勞的版友 Exic 跑到台灣勞工的罷工現場 說:

Exic : 「哎~~呀~~~! 大家快看呀,大家快看呀,看那邊,那裏的外勞好可憐呀!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可憐呀!鳴鳴鳴!你們台灣人真是沒有良心呀!」

ALLCOME:長老教會 高明駿 會這麼告訴、教導台灣的勞工奴隸……

長老教會高明駿:當你的左臉被打,請記得把右臉也給他打啦!

ALLCOME:白話文就是說,當企業主叫你們休無薪假時(企業主打了勞工左臉),其實你們台灣勞工應該自動的「一毛錢也不要拿」 ---> (勞工自己打右臉給企業主看!)

ALLCOME:台灣勞工的權益,長期的被踩在腳底下,台灣勞工的勞動權,無法提昇,台灣勞工根本就是實際的「黃皮黑奴」!

ALLCOME:為什麼會這樣!

ALLCOME:我想上面的情況,大概的說明了一切了吧!

ALLCOME:你們這群「沒有姓氏」的【王健民的兄弟、姐妹們】,你們這群台灣浩呆,到底醒悟了沒有?

(你們還沒想通嗎?你們「台灣勞工不管白領、藍領通通沒有姓氏」,都叫作「賤民」!)

看來作者的中文不太通順
我理解到的意思似乎是:
TIWA作為一個推動勞工運動的組織
應該判斷當前形勢、設定運動方向
所提的訴求應該考慮客觀效果
即使TIWA的主觀意願是站在移工這邊
可是如果對形勢判斷有誤或訴求策略有誤
不僅不能推進運動
還可能造成反效果

不過因為作者的中文表達問題
這部分的意思顯得不太突出
反而容易被理解為是指責他們跟右派團體一樣
恐怕不太能對犯了錯誤的運動組織產生提醒效果

但對於關心運動的人來說
作者提出的問題還是值得思考

TO 筆者:

"那, 你可以告訴他這個工作被過度剝削, 所以不要來工作? 這樣嗎?"

你以為來台灣做事的風險只是被剝削嗎?
多觀察外勞的境遇吧

希望筆者可以在多寫幾篇在這個觀點下的文章,
應該會有更多討論的空間。

有一點問題請教,
文中所提:「資本」的危機改變成「勞動」的機會之階級鬥爭的空間。
會是個怎麼樣的進程?
其反映在現實生活或勞動條件上的現象是什麼?

我覺得暫停引進移工,
與不分本勞或外勞的邏輯,
好像有點互相違背。

我對另一篇文章(<a href="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1936">見此</a>)的理解理解是:
現在工作機會及勞動條件都越來越不好,
為了清查有無超雇移工威脅本勞工作權益及避免移工繼續跳進火坑,
所以要暫停引進移工。

雖然是由好意出發的建議,
但可能會有將"移工威脅本勞工作權益"合理化的危機,
應該打擊的對象應該還是"導至移工廉價化的政策"才對?

讓失業或被裁員的勞動者引流到3D產業的邏輯也很怪,(<a href="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1559">此文</a>)
所以失去現有工作的人一定會朝那個方向流動嗎?
而且若產業本身的勞動條件不改善,
也是跳到另一個更沒保障的工作而已。

以上是一點個人的思考,
實在有點淺就是了。

joeanx:
你可以參考<a href="http://www.tiwa.org.tw/index.php?itemid=279">這篇文章</a>

從「MENT」的聲明中(http://www.tiwa.org.tw/index.php?itemid=279),可以看到一個弱化的運動走向。我指的不是理論或策略上的正確性問題,而是一個客觀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中,向政府追討人權與提供外勞人道協助,幾乎已是高標,卻還遠遠不到勞動人權的底線,而因為人道主義與潛伏組織的考量,也難以推動廠區內的直接對抗,針對仲介剝削與勞動條件低落的面向也難以開展,而必須迂迴的透過國家施壓與要脅,甚至以限制戰場作為抵制資本的寶劍。這裡看到的是一個運動的困境,而不是一個策略,要怎麼說它正確與否?如果人道式的援助終究要在政策搖擺下進一步退兩步,那麼是否應轉向更直接的廠場鬥爭,比方鼓勵受壓迫已極的外勞朋友以自身為武器去對抗這種不公義?否則,如何扭轉這個逆境?

「MENT」也批評右翼勞工運動使用「外勞搶了本勞飯碗」的邏輯,前面有網友用了一個比喻,「就像罷工的時候建立罷工糾察線,避免替代性的廉價勞力進入工廠取消罷工,這樣的作法難道不可以嗎?這樣可以說,罷工糾察線違反勞工團結的大原則,所以不可以有糾察線嗎?」,其實這比喻也很生動,也符合事實,唯一忽略的環節是資本家與國家的共謀,所以「外勞搶了本勞飯碗」修正了一下就會變成「國家引進廉價外勞的搶本勞飯碗」,看起來幾乎「MENT」的主張完全相符,所以兩者間會同樣提出「封鎖線」的概念,其實也表明背後根本邏輯的親近性。

I喔?我的意見變成右翼勞工運動的代表了?勞動市場上本來就有產業後備軍的問題,現實上就是會互相排擠,造成勞動水平下降。所以要在不同的層次上去組織勞工,像國外有臨時工、派遣工的工會,在出現工會間利益衝突的時候進行協商維護彼此權益,甚至要求自己的會員不要去當破壞罷工的工賊,這樣的狀況是右翼的嗎?那為什麼放到所謂國際主義的視角下,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呢?還是說本文作者對國際主義的認知本身就有問題呢?

非常贊同外籍勞工同工同酬此項訴求
外籍勞工來台工作 無非是想賺取更多的金錢
擁有更好的生活 且應享有與台灣勞工們相同的福利
並且打擊那些想獲利更多而壓榨外勞的那些雇主
有效的提升勞工們的工作效率與競爭率
培育更多人才 並非只是一味的賺取暴利
在廉價外籍勞工這種狀況下
多數的企業都選擇聘用更多的外籍勞工
因為需要支付的薪水外勞比台勞低
只會引起更多台灣勞工的不滿
但若是同工同酬的制度下
企業或許會因為國籍和種族歧視等各種因素
大量聘用台灣勞工 而外籍勞工便會失去工作機會
來台灣求生存 反而比在自己的國家還要難以生活
我想這是必須要加強宣導與推行
來取得員工分配中的平衡點便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8896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0657

《逃/我們的寶島,他們的牢》 -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HN784sa8D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G8NInLvlk4
世新大學「為愛朗讀」活動,四方報代表朗讀《逃》-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JM9PGFKQD0
台灣立報 2012-4-23 張正
為愛朗讀 四方報編譯訴說外勞甘苦
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7467

台灣,極端分子讚許的民族國家?
聯合報 2011/07/27 廖元豪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5961
挪威屠夫:台灣拒多元文化,讚!
聯合報 2011/07/27 編譯 張佑生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