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亮話:失業大作戰 政府大迷航

2009/01/12

 元旦伊始,九大工商團體緊急進諫馬總統,警告如不及早紓困企業,農曆年後恐將爆發空前的倒閉潮和失業潮。其實早在去年十一月,台灣失業率即飆到百分之四點六四,不但是連續第五個月竄升,也創下五年來同月新高,更首度超過韓港星,躍為四小龍單月失業之首。但當時主計處卻樂觀表示,農曆年前可望有一波「季節性人力需求」,屆時失業率應會「稍微和緩」。

 同樣的缺乏警覺,也發生在預估總體經濟情勢的經建會。馬總統上任之初,經建會曾一度為「六三三」強辯,聲稱保六目標可以達成。但隨著金融海嘯迅速擴大,不得不在去年十二月承認下修到百分之二點五,後來實在和各界預估相差太大(例如台綜院預估只有百分之一點五三、經濟學人甚至預估衰退百分之二點九),只好又改口說「成長不會是負的」。

 欠缺危機意識,自然不可能把失業當作重大議題。直到去年十二月,主管失業問題的彷彿只有最沒資源的勞委會,其他財經部會幾乎都冷眼旁觀。政府的漫不經心,也導致執行力低落。例如立法院早在去年七月就通過充實地方就業的擴大內需預算(高達一千五百億),結果到了去年年底,多數工程竟然還沒發包。

 政府決策混亂,甚至還導致部分政策互相矛盾,一方在拯救失業,另一方卻在惡化失業。例如去年十一月,失業人口已經飆破四十七萬人,平均每位求職者分不到零點七個職缺。儘管本國勞工已經很難找到工作,勞委會統計卻顯示,製造業外勞持續攀升,十月分製造業外勞已經創下近二十萬人的新高紀錄。

 總算到了最近,政府高層開始警覺到失業問題嚴重,隨即提出「政府挺銀行,銀行挺企業,企業挺勞工」的「三挺」口號,但民營銀行的配合度甚低。光是去年十一月,中小企業融資就短少了兩百十億元。銀行自求多福、擴大雨天收傘的結果,勢將造成每況愈下的中小企業倒閉潮,政府至今卻無計可施。

 政府不關心全民就業,更反映在國家資源的分配不均。例如是否紓困DRAM產業,儘管高科技領袖張忠謀和施振榮都說不宜,但政府卻執意紓困,一出手就承諾上千億貸款(而且兩大公司董事長都還在官司起訴中)。相形之下,針對未來四年的就業創造,政府預算竟然只編列微不足道的兩百七十二億!

 政府重企業輕勞工,甚至還反映在明顯歧視的紓困貸款利率上面。儘管央行利率早已不斷下修,但最弱勢的勞工大眾,卻仍被要求負擔最高的紓困貸款利率!工會抗議之後,利率仍然高達百分之一點九二,還是比企業紓困利率高。

 面對全球蜂擁而來的失業大作戰,我們的政府不但無法對症下藥,甚至還陷入施政大迷航。對比之下,元旦過後幾天,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與國會懇談時,提醒政府出手必須「果斷、迅速、大量」,隨即提出七十億美元(新台幣兩千多億)的失業保險計畫。歐巴馬的作為,正好呼應了去年中國總理溫家寶所提出的十六字方針:處理經濟危機,「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準、工作要實」。

 回頭看我們政府,距離「快、重、準、實」的標準有多遠?

建議標籤: 

臉書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