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YAGE 15840》對生活的直視

知道這本書這個計畫是偶然看到的推薦引文,但真正喜歡則跟其他附註文字無關,而是翻開了那些照片和文字之後,一種十足有份量的觸動力道。

我想我最先關注的焦點是在於影像和影像文字本身所展現的。

數位攝影和網路部落格的普及,照片搭配敘述文字的圖文結合呈現,成為某種潮流,一很便利的說故事形式。但大多數人說了什麼呢?自溺的心情世界、某天和朋友的遊記還是去參觀了什麼展或是旅遊,沾沾自喜自己拍得和明信片質感有多麼接近?我們學習用相機記錄去觀察,卻同時失去了另外隻在觀景窗外的肉眼,去仔細看看週遭,真正的「生活」。本書的圖文方式也是如此,但其中的豐富程度和層次,卻精采得讓絕大多數部落客都會鑽回自己的洞去。

《凝視驛鄉》裡面有一種普遍的自嘲,對於外在的艱困環境和視線,為了撐下去而不得不採取的態度。而那自嘲裡又透漏著良善,像是Ma. Belen Batabat所拍攝的西門町老伯,附註文字中的一句話:「好個特別的老先生,每個人都該注意到他美好的特質。」 他們從數千公里的遠方而來,在不甚公平的場域裡被對待,但卻在狹縫中依然看到很多細小美好的事。透過從其他國界的眼來看待自身文化,我們循著他們視線,也學著脫去習以為常的觀點,重新看到自己到底是長什麼樣,怎樣有趣可愛,怎樣令人發噱,又怎樣張牙舞爪奇形怪狀。但常常那樣的良善也叫我們心疼,例如Alice E. Dimzon一張攝著瓦斯爐的照片,文字寫道:「當我在這個老舊的瓦斯爐上煮東西的時候,我總是提心吊膽的,怕它隨時會爆炸。不過我還是感謝我老闆,因為他允許我們在這邊煮東西吃。」 英文書名《VOYAGE 15840》的15840如書中編者所論及,雖是最低薪水標準,實際上卻是移工們在東減西扣後的最高標準,在這15840亦隱喻了他們所見美好與我們認知標準的落差。我們以為本該富足的條件,卻是他們嚮往的最高奢求,照片的政治性不言可喻(我想這是成功的),圖中大大小小的刺點,均再再叮著觀者直視那樣的「生活」是何等真實,而身在同樣小島上的我們又曾經看到了嗎?

身為一個攝影愛好者和小島住民,我很感謝《凝視驛鄉》提醒了我很多事。

建議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