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十年的創作社劇坊即將重演1997年的創團作 ─ 夜夜夜麻,並同時演出其續集 ─ 驚異派對。四個大學時代就是死黨的男人靠著麻將來維繫感情,在步入中年之後,每個人在事業、感情、婚姻上都各有不同的問題要處理,面對理想與歲月的消逝,他們能在方城之戰中找到人生的出口嗎?
紀蔚然是夜麻系列的編劇,他表示會用麻將入戲,是想象徵沈浸在麻將遊戲當中的麻痺、麻醉感,而四人圍坐一桌也表達出「圍城」的意象,好像永遠逃不開那張牌桌。而同樣的角色經過十年之後,也沒有太大的改變,「主要呈現了他們陷在僵局裡的那種無力、停滯感。」
最明顯有改變的,應該是演員的實際年齡。在十年前就擔綱演出山豬一腳的演員劉亮佐說,十年前比較用力在「演」一名中年計程車司機,因為當時年輕,但是現在自己變成中年人,「想的事情也有所不同了。」導演周慧玲身兼創作社的負責人,也感嘆這十年的過去,讓台灣的劇場界見證了幾位好演員的熟成。
創作社的行政總監李慧娜指出,台灣的劇場雖然在這幾年當中看似蓬勃發展,但是因為表演團體的數量大增,觀眾卻沒有以同樣比例增加,造成劇團無不挖空心思搶觀眾以維持營運,因此許多劇團以娛樂化的走向來爭取票房,願意探討嚴肅話題的作品相對來說不受青睞。
除了票房之外,劇團收入的大部分其實必須仰賴文建會等機構的官方補助,但是在企業大多不願贊助藝文活動,政府補助又是僧多粥少的情況之下,劇團的經營其實從來沒有輕鬆過,常常是作了戲就賠錢,不作戲賠更多。如果連溫飽都有問題,遑論要在藝術上追求更高的突破?
以台灣的環境來說,文藝這一塊向來不是政府的重點扶助對象,因此在商業邏輯的競逐之下,苦撐賠錢的劇團有之,荷包滿滿的劇團有之,像創作社這樣能慶祝十年有成的團隊已屬難得。但是其他無數充滿理想和熱情的團體,在這弱肉強食的環境裡,還可以撐過幾個十年?誰能擔保他們不會在這圍城當中變的麻痺、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