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04
* 2009-02-04 * 【陳怡慈/台北報導】
為避免規模上千億元的結構式存款(所謂的組合式存款)成為下個理財未爆彈,金管會昨主動表示,已在一月廿三日發函全體銀行,要求賣這產品時,不得以存款名義銷售、不得侵蝕客戶存款本金、且若因匯兌損失可能高過原始投入本金時,必須點出「有可能非100%保本」。
結構式存款和連動債,在金融海嘯爆發前,堪稱銀行熱門財富管理雙劍客,去年九月雷曼兄弟聲請破產後,連動債不支倒地,部分投資客轉進結構式存款,大玩這種「存款+選擇權」商品,以致結構式存款餘額不增反減,業者估計規模超過一千億元,包括:渣打、花旗、兆豐銀等,都是這方面的領導品牌。
銀行局副局長蕭長瑞昨說,結構式存款最常見的宣傳名稱為「雙元貨幣」或「組合式存款」,概念簡單講就是,客人事先和銀行約定一個匯率水準,如果賭對方向,可以獲得原始投入本金加高額利息;如果賭錯了,必須按對客戶較不利的匯率價格,將原始投入本金轉換成弱勢貨幣持有,以致發生損失。
以歐元和美元為例,假設目前匯價為1.27美元兌1歐元,民眾看好歐元短期內對美元走強機率高,和銀行事先約定好:(1)七天後,如果歐元走強到1.32美元兌1歐元,銀行必須給予原始投入的美元本金,加上年息14%、為期七天的美元利率。
銀行又不是笨蛋,遊戲規則要對稱才公平。所以,除了上述有利民眾的條件之外,合約上也會寫明:(2)如果七天後,歐元匯率跌落1.32美元,民眾就必須以1.32美元的匯價,把手邊的美元本金全數轉換成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