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社運不是在野黨的營養針

2009/02/04

* 2009-02-04 * 中國時報 * 【施正鋒】

 在那遙遠的時代,運動與議會是水火不容的兩條路線;前者似乎是代表著奉獻以及清高,後者則意味著享受,甚至於出賣原則。在這樣的二元對立框架下,少年的寫手對黨外出身的公職人員發動慘烈的批鬥,好像進入體制就是十惡不赦的罪人。

 在民進黨成立後,對於缺乏經濟資源以及政治權力的在野黨來說,社會運動團體對於弱勢者的關心,正好可以提供不用本錢的正當性。不管是充滿理想的年輕人、尋求心靈慰藉的中產階級,或是自我流放的海外留學生,初試啼聲的社運,起碼代表著社會良心的光環。

 曾幾何時,當模仿「打著紅旗反紅旗」的「進入體制反體制」琅琅上口,「雞兔同籠」的齟齬逐漸消逝,政黨就必須重新考慮社會運動團體的意義。當選舉與社運不再相互排斥之際,打著運動經驗的民進黨候選人,也就是具有「運動性」,儼然是一種經過上人加持的純正血統。

 在人際關係疏離的都會地區,離鄉背景的讀書人面對茫茫人海,特別能感受到社運訴求的救贖。也因此,有很長的一段時期,會不會「作運動」,彷彿就是民進黨甄補人才的最高道德標準。此時,街頭衝撞就是社運的同義詞。所謂的「剪刀理論」,基本上就是倚賴群眾力量來抗衡國民黨在議會的多數暴力。

 既然社運成為進入政治場域的入場券,在野黨有兩種接觸的途徑。比較踏實的做法是由零開始,在既有綿密的國家組合主義控制下,想辦法建立自己的灘頭堡,或是派人前往打入;再不然,就是在現有的友好團體之內,尋覓有政治企圖心的領導者,以不分區國大或是立委位置來拉攏。不管如何,社運淪為政黨的外圍組織,沒有尊嚴可言。

 因為「當家不鬧事」的想法作祟,民進黨執政以後,社運成為尷尬的負面記憶。

 有些社運人士受邀進入政府,上焉者嘗試著實踐當年的理念,不過,多半被認為不識時務而倉皇下台;下焉者個人享受革命成果,與舊勢力沆瀣一氣,樂此不疲,甚至於嘲弄昔日的戰友缺乏社會滲透力。對於絕大多數的社運參與者來說,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只能怪自己沒有吸納選票的能力。

 民進黨下台以來,支持者冷眼旁觀,就是要看這些政治人物是否能反躬自省,包括政黨的自我定位以及組織改造,尤其是如何走出派系傾軋的宿命。然而,當蔡英文主席豪氣地將今年訂為「社會運動年」,宣布設立「社會運動部」,只是宣示手段的調整,還是沒有新氣象。

 新正年頭,我們不禁擔憂起來。一來,民進黨還是將社會運動當作街頭運動看待,而非以非體制的方式來從事社會改造;二來,近年來社運團體慘澹經營,政黨又要將社運當作醞釀政治動力的工具。

臉書討論

回應

請社運團體提高警覺:
「社運依附爛黨,沒有好下場」
(http://www.wretch.cc/blog/work365days/11556540)

既然社運成為進入政治場域的入場券,在野黨有兩種接觸的途徑。比較踏實的做法是由零開始,在既有綿密的國家組合主義控制下,想辦法建立自己的灘頭堡,或是派人前往打入;再不然,就是在現有的友好團體之內,尋覓有政治企圖心的領導者,以不分區國大或是立委位置來拉攏。不管如何,社運淪為政黨的外圍組織,沒有尊嚴可言。

==========================

ALLCOME:到底是「誰」被民進黨以國大收編,又是「誰」被立委位置拉攏,

ALLCOME:是「誰」被拉攏以後,讓社運變成政黨的外圍組織!

ALLCOME:如果有人去舉報,報紙新聞寫文章說:「軍中有人買官、有人賣官」,記者、作者也沒點名是誰,

ALLCOME:如果是施正鋒,變成讀者時,自己看買官賣官新聞後,卻沒有當事人,也會覺得很奇怪吧!

ALLCOME:那麼到底是社運中的「誰」被民進黨以國大收編,又是「誰」被立委位置拉攏,施正鋒你也不寫清楚,

ALLCOME:再舉一個例子,最近軍中買官、賣官CALL IN節目正熱著,如果名嘴上電視都不想點名說出來,你是看電視的人,網友也會覺得這些名嘴是出來亂的吧!

ALLCOME:那麼到底是「誰」被民進黨以國大收編,又是「誰」被立委位置拉攏,

ALLCOME:如果施正鋒都不寫出來,那這施正鋒不過就是在打空氣罷了!

ALLCOME:如果不敢點名寫出來,施正鋒寫這文章,跟垃圾差不多!

(還是施正鋒你根本就是在騙中國時報槁費的!)

記得2008年1月
施正鋒公開批評「台灣社」等「本土社團」是「當官俱樂部」的時候
真是大快人心
那是我最欣賞施正鋒的時候

哪些「本土社團」也是「當官俱樂部」?
很多啊!
台灣教授協會、台灣青年公共事務協會、FAPA、台灣教師聯盟、台灣青年逆轉本部、台灣部落客協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多得罄竹難書啊!

還有哪些「本土社團」也是「當官俱樂部」?
還有: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908台灣國運動、台灣獨立建國聯盟、搶救台灣行動聯盟、青年火大聯盟、台灣青年民主聯盟、變臉行動聯盟、台灣智庫、新文化基金會、福爾摩沙基金會、凱達格蘭基金會、台灣之友會、阿扁之友會、前衛出版社、草根出版社、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玉山文化事業公司(玉山周報、玉山午報等)……
依然罄竹難書啊!

樓上的還舉了滿多社團的,只是依據什麼在點名呢?顏色、立場?
親本土就與「買官」劃等號的邏輯是否太偏見、不尊重了?
如能舉實證會比較能撐起你的指控。

社團是民間自發性的組織,必然有自己的理念,儘管你不認同,卻也是民主國家賦予的權利,但社團並不一定與政黨劃等號,政黨也不一定能從社團取得資源,社團的活動也不一定都支持政黨的走向,這不能概括的。如此想像只會把社團窄化。

而且作者施正鋒討論的是社會「運動」,非社會「團體」,顯然是偏題了。

民眾運動不可指望DPP!!!
2008.09.27. 呆胞我
http://hi-on.com/roller/18padpp/entry/20080927

KMT上台四個月,搞得天怒人怨。老實說,大家的怨氣已經壓不下了。我想遊行抗議已經有人在準備了...
如果有抗議活動,若是由DPP主導,或是又搞得像830前半部一樣變成DPP縣市長誓師大會一樣 ( 有種DPP你就再作一次來汙辱台灣人 ),那我是一定不會去走的,不管我有多生氣。可以說,我寧願氣死,也不願意成為DPP政治工具。
不懂我這樣說的人,請參考我的文章:「DPP和830」1~3
(http://hi-on.com/roller/18padpp/entry/200809031)
(http://hi-on.com/roller/18padpp/entry/200809032)
(http://hi-on.com/roller/18padpp/entry/200809033)
DPP要搞清楚自己是個政黨,不要等國民黨倒台撿吃剩菜。
我每天都看大話新聞,發現最近DPP放出許多打手,不斷吹噓前朝,
DPP來賓開口閉口就是以前民進黨執政,要不然就是要CALL IN叫DPP帶領大家上街頭。
有關吹噓前朝,我聽了也好笑。本當政府「應當作的事」,現在的政府沒作,有啥好自滿的 ? 這不是比爛是什麼 ? 老實說,執政要比KMT爛,還真難。
有關毒奶粉事件,我觀察DPP這一陣子的作為,果然只在DPP的網站上發現這二篇:
「民進黨對中國毒奶粉事件的呼籲」2008-09-24
「馬政府處理毒奶粉事件表現不如美日韓 馬總統應向國人道歉」2008-09-24
.....SO WHAT ? 在我看來好像狗吠火車。這是在野黨嗎 ? 比一個廣告還不如。
台灣為中國本土以外最先被公佈受害的地方,台灣政府及多數媒體沒有盡其本分守護台灣人民利益,DPP呀~這麼好的表現機會,居然只會像狗吠,一點表現都沒有。
DPP身為在野黨,KMT什麼沒向人民說明時,DPP該作什麼 ?
( 質詢時叫內閣喝奶就好了喔 ? )
人民資訊不對等時,DPP該作什麼? ( 網站寫個呼籲就好了喔 ? )
如果這樣就可拿回政權 (如果台灣還有選舉機會的話) ,DPP你別作夢了。
你以為你們有馬英九的「水面」及「媒體護航」嗎 ?
你以為KMT作得爛,然後你在利用民眾運動時叫兩聲「民進黨最本土」「民進黨最維護主權」就可以拿選票 ? 我可以明白地告訴你,那種方式是「15年前威權時代」且你們沒有作過執政黨時在用的。
八年無能執政,辜負基本盤,錯失獨立建國的民進黨罪人們,請不要再拿標語和選票來汙辱我們了。就是你們的無能和我們不監督,台灣才會這麼慘。
要拿選票,感覺好像追女人,你如果不會注重小細節的話 ~ 永遠追不到的。像DPP一樣長得醜、前科累累、離過婚、官司纏身,不下點工夫要怎麼追得到 ? 追女人的方法自己想呀~ 還要別人教嗎 ? 黨工是拿來幹嘛的 ? 上網五毛嗎 ? 只有空中畫餅是不行的。學學人家金車吧,逆向操作呀。
另外我要預告,下一篇網誌有預感會被罵到狗血淋頭。
(http://hi-on.com/roller/18padpp/entry/20080928)
看得出來,最近DPP學KMT培養一群網軍,而這些網軍的作用就是以謾罵KMT來替DPP助陣。長期來看,我認為這是抹殺台灣人二次覺醒意識及蓄意製造黨奴來箝制獨立思考的行為。
下次我就要講這個,我想現在已經有人在生氣了吧 ~
另外推一下,傅律師最近寫的:
「《短評》一位被傳統獨派誤導的留學生」(http://www.wretch.cc/blog/work365days/11646189)
「台灣屬於中國的理由」(http://www.wretch.cc/blog/work365days/12193912)
「老兵已死,不是慢慢凋謝」(http://www.wretch.cc/blog/work365days/11623911)
這就是DPP執政後的現實,自己去看吧 !

學者怨民進黨 社運用過即丟

2010-12-04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台北4日電
http://history.n.yam.com/cna/politics/201012/20101204539546.html

台灣教授協會今天舉辦「回顧台灣社運20年研討會」,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說,對民進黨而言,社運團體像保險套,用了就丟;黨主席蔡英文對社運只有宣示手段的調整,沒有新氣象。對此,民進黨發言人林右昌受訪指出,民進黨還是與社運團體保持密切互動,並注意社運團體與政黨互動之間的自主性;民進黨一直很關心社運團體,這一、兩年來,雙方也在部分議題上交換意見甚至合作。
施正鋒上午在研討會發表「由社會運動到台獨運動-台灣獨立建國聯盟遷台20年回顧」文章。他說,民進黨成立之後,社會運動團體對於弱勢者的關心,正好可以提供不用本錢的正當性;但民進黨執政以後,因為「當家不鬧事」的想法,社運成為尷尬的負面記憶。他說,民進黨下台以來,支持者冷眼旁觀,就是要看政治人物能否反躬自省;但蔡英文將2009年訂為「社會運動年」、宣布設立「社會運動部」,只是宣示手段的調整,還是沒有新氣象。
施正鋒指出,各個社團應該回到初衷,回想自己的草根何在,才有可能要求政黨聽從;否則,如繼續充當動員打手,就與樁腳無異。